11月16日,比亚迪在其全球总部举行了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活动,诠释了比亚迪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全新“加速度”。
从第1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开始,到完成100万辆目标,比亚迪用了整整13个年头。而从100万辆到200万辆,比亚迪仅仅用了1年。更为惊人的是,从第200万辆到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只用了短短半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百万辆新能源车的壮举。
此次比亚迪第3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不仅彰显一个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成功,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在发展近20年后迈上了崭新的台阶。
作为行业先行者,比亚迪一路追光而上,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潮流。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每个关键节点,我们都能看到比亚迪的身影,而这也正是比亚迪一路走到今天的成功秘诀。
看准时机,抓住产业政策机遇
一路行来,当被问及是靠什么走到现在时,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给出的回答是——坚持。
比亚迪能够从零开始,仅仅用了14年的时间,就达成了生产3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成就,一方面离不开国内市场环境的“温养”。然而,最为关键的还是比亚迪自身具备的超前战略视角以及坚定不移的执行能力。
比亚迪最早成立于1995年,当时的比亚迪只是涉足镍铬电池产业,并控制着全球约40%份额的镍铬电池。直到2003年,比亚迪收购了陕西秦川汽车有限公司,才正式切入汽车制造。
一个做电池起家的品牌,能否做出一台高品质的汽车?当时的很多人对此并不看好。
从现在的视角来看,2000年至2008年可以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萌芽阶段。新能源汽车被列入863计划12个重大专项,国家也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与《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等政策推动产业起步。
然而,彼时众多自主品牌甚至还没能推出令消费者满意的燃油产品,更遑论去做一台电动车了。对此王传福也曾回忆道:“2003年正式从电池切入汽车行业时,身边多有反对和质疑声,在燃油车大行其道的彼时,坦承做电动汽车是进入汽车业的初衷,更像是天方夜谭。”
2006年,比亚迪首款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F3e电动汽车研发成功,要知道这个时候距离特斯拉的首款电动车面世还有一年多。但是由于当时国家政策和充电设施的欠缺,比亚迪F3e并没有真正走向市场。但这次的挫败,反而坚定了比亚迪研究新能源汽车决心,于是开始投入到第一代混动技术以及S6DM的研究项目之中,而这也为以后比亚迪的“王朝”奠定了基础。
而在2007年时,比亚迪已经开始探讨充电桩及充电站的设计方案,同年在深圳设立了三个充电站试点。可以说,比亚迪是行业内最早布局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传统车企之一,顺利搭乘这场变革之风。
比亚迪的战略眼光无疑是长远的,只是在一个新能源尘封的时代,很少有人能看到这点罢了。
时间来到了2009年,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大力支持,私人电动车消费市场得到了快速增长。然而,其相比于国内庞大的燃油车体量而言,依然只是沧海一粟罢了。
身处当时的环境,各大品牌将战略重心放在燃油车型的研发上也是无可厚非。吉利花费18亿美元将沃尔沃收入囊中;长城干脆放弃轿车产品线,专攻SUV车型;而奇瑞则选择走技术流路线。
殊不知一场席卷国内汽车市场,乃至于全球汽车工业的时代浪潮已悄然到来,而彼时身处其中的尚只有比亚迪一家。
厚积薄发,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潮流
从2014年到2018年之间,中国新能源汽车经历了一波飞跃式发展,在高额补贴的驱动下,不少车企开始将目光转向新能源。这股政策的“东风”也让比亚迪看到了崛起的良机,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2016年销量首次突破了10万台。
随后王朝系列旗下秦、宋、唐等众多新能源车型迅速占领市场,让比亚迪在2015-2017年间连续三年斩获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年度销量的冠军,自此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形象也渐渐有了雏形。
身处汽车工业百年难遇的变革机遇、发展历程与国内政策高度契合、再加上作为“看家本领”的电池技术,赋予了比亚迪爆发式增长的可能,而这也正是多年来比亚迪坚定新能源战略的最好回报。
2019年之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渐成熟,由政策导向性市场转向市场导向性市场。随之而来的政策补贴下滑,也成为了新的拐点,再加上特斯拉这条“大鲶鱼”的入池,更让一众造车新势力品牌体验到了竞争形势的严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积蓄已久的比亚迪终于等来了“出手”的良机。
而比亚迪为此准备的“杀手锏”便是刀片电池,凭借其兼顾安全与续航里程的全面表现,一经推出快速引爆了国内新能源市场。
同年,搭载刀片电池的首款车型——比亚迪汉正式上市。这款车型的推出对于比亚迪来说更是意义非凡,单车售价超过20万元的比亚迪汉,助力比亚迪赢取更大市场份额的同时,更突破了自主品牌长期只卖低端车的品牌认知。这款车型的推出也成了日后比亚迪品牌向上,发力中高端新能源汽车赛道的“入场券”。
比亚迪坚持DM混动+EV纯电协同发展战略,在长期积淀中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跨越式发展。2021年,比亚迪推出的超级混动系统DM-i,再次成为加速推进新能源取代传统燃油车的技术突破口。
从2008年比亚迪F3DM上市之日起,比亚迪就在混动领域深耕与积累,使得其自身可以实现技术与成本的关键平衡。而当这种平衡又恰逢国家的能源政策、发展规划甚至是市场需求结构性调整时,将带来怎么样的市场反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2021年,凭借混动车型的强势崛起,比亚迪全年销量突破60万辆。时至今日,比亚迪的DM-i技术依然是业内最为先进的技术之一,堪称比亚迪征战混动领域的“王牌”技术。
同时,依托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领先技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在销量端也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乘着市场的“东风”,聚焦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得以“厚积薄发”。在2022年1-10月,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超139万辆,同比增长324.8%。
短短半年就完成了百万级别的销量突破,此次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既是其在全球市场领先的标志,也是比亚迪多年坚持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效果的显著体现。有了技术和销量端的强势支撑,今年3月,比亚迪正式宣布停止旗下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自此,比亚迪也翻开了引领中国品牌汽车强势崛起的崭新篇章。
实现品牌向上,引领行业不断前行
从全球范围来看,能源革命、消费诉求乃至整个社会意识形态,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席卷整个汽车产业链。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碳减排目标成为了全球的共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48.5万辆和528万辆,同比均增长1.1倍。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到24%。
与此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热销的市场带动下,上游原料价格飞涨,汽车行业备受“缺芯少电”问题困扰。然而,对于最早构建全产业链供应体系的比亚迪来说,产业链优势极大程度缓解了全球芯片短缺和原材料涨价造成的冲击。可以说,不管是从技术水准、品牌价值、供应链体系、市值体量任何一个角度考量,比亚迪已经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绝对的“领军人物”。
通过传统车企的发展历程来看,当技术与市场体量达到一定水平,向上探索高端品牌就成了各大车企新的“议题”,而在这一点上新能源车其实也不外如是。
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申请的专利超3.8万件,授权专利超2.6万件,专利创新指数在国内汽车品牌中已连续三年排名第一。作为新能源汽车当之无愧的“销量王”,比亚迪实际早已具备开创自有豪华品牌的技术实力。
值此之际,比亚迪适时宣布将以颠覆性技术与产品构建全新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
据悉,其首款车型将于2023年一季度正式发布,搭载比亚迪“黑科技”新技术,价格区间预计为80万元至150万元。除此之外,比亚迪还将在2023年推出一个专业性、个性化的全新品牌,满足消费者日益凸显的个性化需求。
未来,比亚迪将形成比亚迪王朝系列、比亚迪海洋系列、腾势品牌、仰望品牌、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的多方位、全场景用车需求。
高端品牌车型的持续放量无疑也将带动结构端盈利提升,再次为比亚迪的“加速度”添砖加瓦。而另一方面,比亚迪的出海业务同样不容小觑,在自主品牌加速“出海”的当下,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在内的新能源汽车产品逐渐成为汽车出口新动力。
今年以来,比亚迪乘用车进入海外的步伐明显提速,相继宣布进入日本、德国、挪威、丹麦、瑞典、印度等国家的乘用车市场,并于泰国、印度建设整车制造工厂。今年年底前,比亚迪还将进一步开拓法国和英国市场。
依托大巴等业务国际化先行打下的坚实基础,比亚迪将积极拥抱全球,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信随着比亚迪在海外市场持续推进,凭借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深厚积淀,足以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竞争力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写在最后,对于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比亚迪而言,第300万台新能源汽车下线不仅仅是品牌发展的里程碑时刻,更是品牌向上,走向世界的全新起点。
新的征程即将开启,这既是比亚迪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风向。未来,不管是剑指高端领域,亦或是放眼全球市场,我们都希望能看到一个更强大的比亚迪,引领行业迈上更高的台阶。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