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年年初至今,高油价一直是世界政治舞台、金融领域的热门议题。
受益于油价飙涨,今年世界石油巨头们赚得盆满钵满:2022年前三季度,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商沙特阿美净利润总和已经高达13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00亿元),同比增长68%;西方五大石油巨头前三季度总计录得净利1079.73亿美元(约合7830.85亿元人民币),平均日赚29亿人民币。美国总统拜登直言:石油商们“今年赚的钱比上帝还多”。
与此同时,高油价在多国引发的高通胀也使得各国民众苦不堪言。个人出行、货物运输、食品价格乃至用电和供暖成本,无一不因高油价拉升而变为生活重压,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高油价连锁导致的由经济崩溃到政治崩溃的国家危机。
石油价格为何会一路飙涨?影响石油价格涨跌的因素有哪些?俄乌冲突对全球石油供需格局和经济形势造成了什么影响?中国石油行业企业今年业绩表现如何?未来油价又将走向何方?
以上种种疑惑,或许可以从石油一百多年的价格涨跌史中寻找答案。在短短一个多世纪的开采历史中,石油为人类带来了财富和工业繁荣,也带来了竞争、冲突甚至战争。当我们置身其中,我们身处迷雾;当我们回望历史,可能一切“今日所见”都是“往日复现”。
一、今年石油公司究竟赚了多少钱?
当欧洲民众在能源短缺危机的恐慌下,开始储存木材过冬时,石油商们却迎来了自己的业绩之春。
今年10月末,全球各大石油巨头陆续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根据公开财报,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商沙特阿美第三季度营收1637.16亿美元,同比增长51%;净利润424.3亿美元,同比增长39%。今年1-9月,沙特阿美净利润总和已经高达130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00亿元),同比增长68%,创出上市以来的最高盈利纪录。
由于石油出口是沙特阿拉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沙特阿美的亮眼业绩,直接让沙特三季度GDP初值同比提升达8.6%,在G20国家中排名第一。
西方石油五大巨头中,埃克森美孚在第三季度实现营收1120.7亿美元,同比增长51.9%;归属公司净利润196.6亿美元,同比增长191.3%。
道达尔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993.57亿美元,同比上涨54.14%;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172.62亿美元,同比增长69.32%。
英国壳牌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为957.49亿美元,同比增长59%;扣除库存评估等因素调整后的净利润为94.5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30%。
英国石油公司(BP)在第三季度依然实现营收578.09亿美元,同比增长53%;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81.5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雪佛龙第三季度营收666.44亿美元,同比增长49.1%;归属公司净利润112亿美元,同比增长84%。
五大西方石油巨头前三季度总计录得净利1079.73亿美元(约合7830.85亿元人民币),平均日赚29亿人民币。
显然,石油商们的惊人业绩是一路飙涨的油价造就的。
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原油油价指标分别是西德克萨斯州中质原油(WTI,West Texas Intermediate)、北海布伦特原油(Brent Crude,即ICE布油)及迪拜原油(Dubai Crude)。其中WTI原油是美国市场期货定价基准油,布伦特原油是欧洲现货市场基准油,而迪拜原油则是用于中东出口至亚洲的原油定价。除此之外,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INE原油期货经过四年发展,目前也已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原油期货合约。
Wind显示,自2021年12月以来。WTI原油期货、ICE布油期货和INE原油期货开启上行通道,在2022年3月11日冲上至高点。WTI原油期货当日冲高至130.5美元/桶,相较2021年12月3日收盘价涨幅高达97.07%;ICE布油期货当日冲高至139.13美元/桶,涨幅高达98.36%;INE原油期货当日冲高至823.6元,涨幅高达84.37%。
迪拜原油价格则是从2020年4月开始一路上涨,从23.38美元/桶上涨到2022年6月至高点111.86美元/桶,涨幅高达378.44%。
二、什么在主导国际油价的涨跌?
国际油价为何一路暴涨?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国际原油百年来的价格体系演变历程及其影响因素。中国地质科学院学者汪莉丽将国际原油价格体系演变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最早有原油价格记录的1861年-1960年,为跨国石油公司“石油七姐妹”垄断定价时期;1960年-1986年,OPEC主导时期;1986年至今,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市场定价时期。
1.“石油七姐妹”垄断定价时期
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泰特斯维尔的石油溪旁诞生了美国也是世界的近代石油工业。此后的十几年间,世界石油市场缓慢发展,陆续诞生了世界石油四大巨头——里海和黑海石油公司、诺贝尔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和标准石油公司,这四家石油公司逐渐控制了全球石油资源以及市场,将世界石油市场变成由西方石油巨头为主的寡头垄断模式。
19世纪90年代起,标准石油公司的垄断引发了美国政界、媒体界不满,并不断受到诉讼。1911年,在罗斯福总统的主持下,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标准石油公司解体为各自独立经营的34家地区性、专业性子公司,其中分离出来的三家公司(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纽约标准石油公司、加利福尼亚标准石油公司),加上另外四家跨国石油巨头(德士古公司、海湾石油公司、英国波斯石油公司、壳牌集团)统称为“石油七姐妹”。
1861--1960年近百年时间里,全球石油的勘探、开采和销售主要受这七大西方石油巨头控制。油价长期处于1.5-1.8美元/桶的垄断低位水平。
2.OPEC主导时期
1960年9月,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的代表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开会,决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同年9月14日,五国宣告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后期该组织规模逐渐扩大,最终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目前OPEC共有13个成员国,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刚果、赤道几内亚、加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 截至2019年,欧佩克的石油产量占全球产量的39.03%、占全球探明石油储量的79.1%。
OPEC成立初期“人微言轻”,短时间难以撼动西方石油巨头的垄断地位。国际油价也依然维持在2美元/桶左右的低价水平。但在1973年10月-1978年的5年间,OPEC成员国陆续实现了石油资源国有化,开始联合起来,夺取了国际石油定价权,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欧美发达国家,维护民族利益。
1973年10月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各产油国为了打击以色列以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并减产,油价因此猛涨,从1973年10月的3美元/桶涨到了1974年1月的11.65美元/桶,造成了西方国家第一次石油危机。
1974年2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召开了第一次石油消费国会议,成立了国际能源机构(IEA),能源问题开始成为国际政治外交中的重要议题,OPEC的国际地位也迅速上升。1974年-1978年原油价格基本稳定在了10-12美元/桶的范围。
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1978年12月至1979年3月,伊朗全部停止石油出口,导致世界石油供应突然减少了500万桶/日,石油价格因此从13美元/桶暴涨至34美元/桶。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向伊朗发动空袭,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出口量随之锐减,甚至一度完全中断,全球石油供应严重短缺,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原油在1980年暴涨至36.83美元/桶。借助两次石油危机,OPEC也从国际石油垄断资本手中完全夺走了石油定价权。
1981年-1986年为OPEC实行原油产量配额制(即OPEC在规定组织总体产量限额的同时,对各成员国的具体产量进行限制,通过限制产量来稳定石油价格,防止恶性竞争)的时期,1985年OPEC达成“市场瓜分”协议,产油国大幅增产,导致原油从36.83美元/桶缓慢降到了27.51美元/桶。之后随着非OPEC产油国原油产量的增长以及节能和清洁能源的发展,OPEC对油价的控制能力不断下降,原油价格也不断回落。1986年,油价急剧下跌到13美元/桶左右。
3.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市场定价时期
1986年之后,世界石油勘探开发技术快速进步,导致石油成本不断下降,产量也随之增加。国际油价的决定主体也从OPEC主导,逐渐转向由OPEC、石油需求和国际石油资本共同决定的局面,国际油价基本实现市场定价。布伦特原油均价在14.3-20美元/桶的范围内波动(不包括1990年-1991年海湾战争时油价出现的短期大幅波动)。
1997年之后,受亚洲金融危机、需求下降以及OPEC的增产,原油价格曾从1997年1月的24.53美元/桶下降到1998年12月的9.25美元/桶。之后随着经济复苏,油价又从1999年3月开始反弹并一路上涨,于2000年9月7日达到了37.81美元/桶,短短18个月涨幅达3倍之多,创下“海湾战争”以来的油价新高。
进入21世纪后,新兴发展中国家对石油需求激增,而世界几大油田产能却开始下降,供需矛盾下,2003年-2008年的油价一路高歌猛进,终于在2008年7月创下接近150美元/桶的历史最高记录。但颇具戏剧性的是,5个月之后的2008年年底,油价下挫到40美元/桶以下,堪称“膝斩”。原因是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波及世界,在2008年演变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石油需求萎靡导致油价暴跌。
2010年-2011年期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OPEC减产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腾飞,石油价格逐渐突破100美元/桶,并在2011年一度涨到了111.2美元/桶。2014年,美国页岩油的出现冲击了原油市场,油价开始大幅下跌,在2016年跌到了43.7美元/桶的水平。为了挽救油价,2016年12月OPEC主要成员国达成了减产协议,世界石油产量逐渐下降,国际原油价格也随之上涨。
结合百年来国际原油价格体系变迁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国际油价涨跌的背后逻辑其实是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关系的波动变化,而导致其波动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大致可分为四类,一类是世界石油生产与消费的格局变化,这涉及到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国石油储量与消费国消费量的变化;其次,石油开采成本的波动也会对油价产生影响;第三,石油价格体系的主导者会利用其地位,通过增产或者限产来操纵或影响油价,比如OPEC和国际能源署的干预;最后还有一些突发因素会导致油价短期波动,比如战争、异常气候、自然灾害等。
三、俄乌冲突对油价影响几何?
当我们理清国际油价波动的底层逻辑后,再来回顾自去年12月至今国际油价的一路上涨。结合全球形势来看,这一波油价上涨主要有四大原因:
一是因为全球经济与需求持续复苏支撑油价持续上涨。2021年开始,随着海外多个国家对疫情管控的放松,经济逐步复苏,促使石油需求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1年世界石油需求量为9650万桶/日,相较2020年同比增长6.04%。预计2022年世界石油需求量为9940万桶/日,同比增长3.01%.
其二,世界石油供应增长低于预期助推了油价上涨。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2021年世界石油出口量排名靠前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沙特阿拉伯(649.1万桶/日)、俄罗斯(529.3万桶/日)、加拿大(396.5万桶/日)、西非(376.3万桶/日)、伊拉克(353.6万桶/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293.3万桶/日)、美国(278.2万桶/日)、中南美洲(249.3万桶/日)。上述8个国家及地区2021年石油出口量合计为3125.6万桶/日,约占当年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75.60%。
而上述石油产量居前的国家和地区大都被OPEC+囊括其中。所谓的OPEC+就是OPEC(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刚果、赤道几内亚、加蓬、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13国)和non-OPEC(俄罗斯领导的包含马来西亚、阿塞拜疆、墨西哥、巴林、阿曼、文莱、南苏丹、哈萨克斯坦、苏南在内的一众中小石油高产国家)的松散联合组织。
OPEC+之前的产量协议配额是以目标值的形式给出的,即每次公布下个月应达到的产量,然后官方会通过公布“产量配额执行率”这一指标来反映各国的执行情况。如果执行率高于100%,则说明OPEC+实际产量低于计划,反之则是产量高于计划。根据美国金融服务公司标普全球(S&P Global)统计可看出,自2021年12月开始,OPEC+的产量配额执行率就持续上升,在2022年6月升至192%。这说明从去年年底开始,OPEC整体的产量就一直达不到配额水平,而且差距越来越大。正是因为OPEC+的产量恢复速度一直低于计划目标,加剧了全球石油供需失衡,进一步助推原油期货价格走高。
除此之外,地缘冲突也是原油价格上涨的重要推手。2022年年初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作为世界重要产油国之一,原油出口受到欧美制裁,乌克兰又是欧洲重要的能源通道,双方卷入战火,不仅改变了全球石油运输动线,也加剧了全球原油供需失衡。
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绘制的2021年全球石油运输动线图,正常情况下,原油主要从中东,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北非、西非、南美等几大产油区通过邮轮或管道向其他方向输送。4条主要的运输动线是:1.中东运往欧洲、亚太地区(中国、印度、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美国、非洲;2.独联体国家运往中国、欧洲和美国;3.西非运往亚太地区(中国、印度)、欧洲;4.美国运往亚太地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欧洲、中南美洲。
从世界石油运输主要的几条动线图不难看出,中国是一个石油重度消费国。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统计,2021年世界石油进口量排名前五的国家或地区依次是中国(1056.2万桶/日)、欧洲(939.3万桶/日)、美国(611.8万桶/日)、印度(429.3万桶/日)和日本(245.1万桶/日)。上述5个国家及地区2021年石油进口量合计为3281.7万桶/日,约占当年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79.37%。
但今年以来,俄乌冲突打乱了原油的供应链。诺安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基金经理宋青在参加钛媒体《一周资本市场观察》直播栏目时曾表示,俄乌冲突爆发后,很多石油从俄罗斯西边通过船运经北海绕至非洲南端,再通过印度洋运往亚洲等其他地区,而不是像以往一样通过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等路线。
与此同时,欧美等西方国家也对俄罗斯展开多轮制裁。欧盟对俄罗斯制裁条款规定:禁止成员国直接或间接购买、进口、转进口俄罗斯原油或成品油,或为运输俄罗斯原油的油轮提供保险服务,该条款将于2022年12月5日生效,明年初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制品。
而今年9月初,在美国的推动下,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在一份联合声明中确认,同意从2022年12月5日起对俄罗斯石油及石油产品设定“价格上限”,声明称,只有在俄罗斯石油和石油产品价格等于或低于G7所制定的价格上限时,才允许对其进行运送。明年2月5日起则对俄精炼石油产品限价。最新消息指出,G7计划本周三(11月23日)宣布俄罗斯石油出口价格上限水平。
事实也确如此言。此前,俄罗斯海运原油出口主要通过欧洲、亚洲和北极三大主要港口运送。其中欧洲港口原油出口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最大。据中信期货研究所统计,2022年1月俄罗斯欧洲港口对欧洲出口占比高达83%,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国家出于制裁担忧大幅减少俄罗斯石油进口,10月制裁临近占比已经降至40%。
虽然欧洲已经大幅减少对俄石油进口,但俄罗斯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把原本供应欧洲的原油改道运往中国、印度、土耳其和东南亚。据有关数据统计,今年1-9月,俄罗斯对中国出口原油同比增加了9%,占中国总进口量18%。值得注意的是,近期俄罗斯还开辟了新的运输航线,首次通过Murmansk港口通过北极北海航线向中国山东港口出口原油,相比绕行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航线时间减半。
此外,印度也并没有唯美国马首是瞻,据《印度快报》报道,今年10月,俄罗斯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石油供应国。现阶段,来自俄罗斯的原油约占印度全部进口原油的22%,而此前俄原油占比仅为1%。印度官员还对外宣称:“未来将继续采购俄罗斯石油。”
对于欧美国家通过对俄出口油气限价的制裁,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曾不甘示弱地表示:“无论对方开出什么价格,俄方都不会向任何准备对其采取限价措施的国家供应石油。”
美国前财长斯蒂芬 · 姆努钦也曾对相关限价措施讽刺道:“这是我听过的最荒谬的事情。”在姆努钦看来,市场本身将决定原油的价格,所以这种人为设定的价格制裁,某种意义上会令情况变得更糟。如果是在俄乌冲突爆发前,这些措施可能会有非常大的效果,但现在问题是选择有限,许多国家都在向俄罗斯购买原油。
很显然,欧美遇上俄罗斯,算是踢到了铁板一块。
四、高油价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正如硬币分为正反两面,油价上涨这件事带来的影响也是一体两面。当我们把视角从大国博弈转向微观个体,就能发现油价上涨在为石油商们带来巨额收入的同时,也把涨价成本转嫁给了各国民众。
油价的一路飞涨,给各国民众带来最突出的变化就是用油成本的上升,直接影响个人出行和货物运输,此外还推升了食品价格以及用电和供暖成本。颇有意味的是,在今年9月份,因为供暖成本大幅上升欧洲民众对于电热毯的需求大幅上升,而A股上市公司彩虹股份因为被误传是欧洲电热毯的重要出口商,股价在两周之内实现翻倍,市值大涨近20亿。
不过,油价的上涨最重要的影响是推动通货膨胀率持续走高。这在高度依赖汽车出行的美国和欧洲尤为明显,根据欧盟统计局(Eurostat)发布的最新数据,今年9月,欧盟27个成员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10.9%。而欧元区的通胀率在10月达到10.7%,这是欧元区通胀连续12个月创下历史新高,并达到欧洲央行2%通胀目标的5倍以上。
在英国,最新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该国10月份通胀率创下41年来的新高,在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加速涨至11.1%;其中食品价格年通胀率急剧上升至16.5%,为45年来的最高水平。
2022年2月以来,美国通胀率也持续攀升,6月同比涨幅达到9.1%,创下40年新高。之后在美联储持续加息调控下才有所回落,今年3月至11月2日,美联储已连续六次加息,累计加息375个基点。目前,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已升至2008年1月以来最高位。
与此同时,出于应对美联储激进的加息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以及遏制自身通胀的需求,全球很多国家央行也纷纷进入加息行列。例如加息幅度与美联储基本一致的韩国,欧洲央行10月27日宣布今年第3次加息,年内已累计加息200个基点。英国央行11月3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从2.25%上调75个基点至3%,为1989年以来单次最大涨幅,也是去年12月以来的第8次加息。另外,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经济体央行也在11月分别宣布加息50个、25个基点,为今年第6次、第7次加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年内已经有90个国家进入加息周期,是过去十五年来最大规模的全球加息潮。
暴力加息之下,全球经济进入衰退的预期大增,进而导致全球股市暴跌。以美股为例,当地时间10月14日,纳指一度跌至10484.75点;当地时间10月7日,标普500指数跌至3502点,道指跌至28635点,三大股指均创下两年来最低水平。年初至当地时间11月21日收盘,纳指下跌了29.53%,报11024.51点;标普500指数下跌了17.13%,报3949.94点;道指今年以来下跌了7.26%,报33700.28点。据9月美联储统计数据,今年以来美国股市的持续跌势,已经令美国家庭损失了近10万亿美元的财富。此外,全球经济进入衰退预期,还导致了经济活力下降,今年下半年原油市场需求端开始疲软,加之市场对亚洲部分国家疫情反弹的担忧打压原油需求前景,原油价格因而在6月以来冲高后快速杀跌。
有美国经济学家指出,“任何一种油价的上涨,都会引起经济衰退。这件事终结了卡特总统(美国第39任总统)的职业生涯,也终结了老布什(美国第41任总统)的职业生涯。”为了平抑国内油价,欧洲各国纷纷推出燃油补贴措施,以应对民众生活成本飙升的困局。美国现任总统拜登也做了不少努力,包括在6个月时间内从美国战略石油储备中释放了1.8亿桶石油入市;在推特喊话呼吁美国加油站降价,以应对美国的高油价;7月访问中东地区,试图说服沙特、伊拉克等国增产石油。
但这些举动似乎并没有挽回美国民众的心,为了抗议高油价、高物价,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纷纷走上街头示威。路透社于当地时间11月7日公布的名义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总统拜登的支持率已经下滑至39%,接近他就任以来的最低水平。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经济问题为美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据公开报道,今年8月,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首都弗里敦爆发了一场大规模冲突,当地民众为了抗议燃料价格上涨上街抗议。从3月至10月,弗里敦的燃料价格几乎翻了一番,从每公升1.2万利昂涨至7月份2.2万利昂的纪录高位,继而引起食品价格飙涨。7月该国央行为了恢复当地民众对饱受通胀摧残的货币的信心,直接在当月发行新钞时把利昂面值删掉了三个零。
不幸的是,弗里敦这场示威游行最终升级为流血冲突,造成25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年仅16岁的少女卡迪亚·巴(Khadija Bah)。她的母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当地上中学的卡迪亚本来梦想要当护士,“我女儿本来前途无限,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据有关数据统计,2022年1月至9月期间,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的民众为了燃料供应与物价上涨而走上街头抗议。其中,印度尼西亚今年已经有超过400次因汽油而起的抗议,2021年只有19次;2022年前八个月,意大利有超过200次此类抗议,去年则只有两次;厄瓜多尔单是在今年6月便发生了超过1000场跟燃料有关的抗议。今年前9个月,超过80人因燃料价格而起的抗议活动丧命,这些人来自阿根廷、厄瓜多尔、几内亚、海地、哈萨克斯坦、巴拿马、秘鲁、南非和塞拉利昂。
此外,斯里兰卡今年7月发生的大规模抗议还迫使政府低头,最终把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Gotabaya Rajapaksa)拉下了台。
当我们从个体微观的角度审视石油巨头们的业绩时,或许正如某位名人所言:“石油公司如今创纪录的利润并不是因为他们在做一些创新的事情,他们的利润是战争的意外之财。”
五、高油价对中国影响几何?
国际油价的上涨在中国石油市场也有所反映,截至2022年11月7日,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已进行了21轮调整,呈现“13涨7跌1搁浅”格局,汽油价格累计上调1645元/吨,柴油价格累计上调1580元/吨。折合成公升价,92号汽油、95号汽油以及0号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29元/升、1.36元/升和1.34元/升,也就是说,目前加满一箱50升汽柴油要比2022年1月1日贵64.5元-68元。
不过原油价格的变化,对于我国CPI价格的影响并不大,得益于蔬菜、水果和水产品供应的增加和消费品价格的平稳,10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创下7个月来的最低水平,较9月份的29个月高点下降0.7个百分点。中国生产者价格指数在9月份上涨0.9%之后,由于比较基数较高,10月份同比下降1.3%,这是近两年来的首次下降。总体来说,中国通胀还是保持在可控水平。
从中国石油行业企业来看,Wind显示,目前A股石油石化行业上市公司总共47家,分别属于油气开采、油服工程和炼化及贸易三大领域,主要分布于北京、山东、新疆、浙江等省市。
其中,市值前三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4554.01亿元、24533.22亿元和3111.45亿元,同比增长了30.58%、22.56%和78.96%。以上游业务为主的中国石油和中国海油的归母净利润表现同样令人惊艳,前三季度归母净利分别为1202.66亿元、1087.68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0.09%、105.85%。而中国石化前三季度归母净利为567亿元,同比下降5.6%。根据中石化财报可知,中国石化是中国最大成品油和石化产品供应商,主要业务是油品销售,原料以进口原油为主。受疫情影响,国内成品油需求萎缩、主要化工产品需求疲弱、毛利收窄,再加之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中国石化的进口成本,抑制了其成品油销售量,对公司净利润造成影响。
今年前三季度,A股石油石化行业上市公司总共36家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正增长,有5家公司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超100%,分别是香梨股份(营收16.35亿元,同比增长1347.45%)、博汇股份(营收26.37亿元,同比增长143.15%)、广汇能源(营收372.78亿元,同比增长126.36%)、宇新股份(营收47.32亿元,同比增长118.70%)、新潮能源(营收67.45亿元,同比增长101.15%)。
共27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归母净利润增幅居前的5家公司分别为博汇股份(归母净利0.84亿元,同比增长1133.28%)、中曼石油(归母净利3.71亿元,同比增长742.78%)、新潮能源(归母净利26.43亿元,同比增长426.13%)、ST海越(归母净利0.70亿元,同比增长289.27%)、仁智股份(归母净利0.19亿元,同比增长256.15%)。
2022年年初至11月20日收盘,股价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广汇能源(+63.82%)、ST海越(+44.50%)、淮油股份(+39.89%)、中曼石油(+31.89%)、大庆华科(+28.15%)。跌幅前五个股分别为博迈科(-40.36%)、桐昆股份(-33.44%)、荣盛石化(-32.65%)、恒逸石化(-32.07%)、东方盛虹(-30.29%)。
六、未来油价又会如何走?
随着12月初欧美对俄石油制裁措施的生效,国际油价势必会再生波动,未来油价又将走向何方?
从石油供需关系考量,当地时间11月21日晚,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齐兹·本·萨勒曼向外界否认了近期有关沙特正在与其他产油国讨论石油增产的消息。他还表示,“欧佩克+”日产减少200万桶的计划将从11月持续至2023年年底。而欧美对俄石油制裁生效后,俄罗斯能源发展中心预测,12月俄罗斯原油日产量将减少150万—170万桶,降幅为14%。
与供给端可预见性的减产相对应,北半球正在进入冬季,欧美等国家对于取暖用油需求正在提升,此外,随着美国CPI逐步企稳,美联储加息拐点逐步临近,经济复苏带来的整体需求端的提升,短期内对于原油价格也有一定提振作用。
从百年来世界油价涨跌史来看,可以看出此前油价涨跌的完整周期大致可分为两轮。一轮是1950年-1985年,其中油价波动剧烈的时间是1972年-1885年,油价登顶是1980年。第二轮是1986年-2016年,其中油价波动剧烈的时间是1999年-2016年,油价登顶是2011年,这两轮大周期时长分别达到35年和30年,而油价波动剧烈的时长分别有13年和17年。
石油行业长期作为能源必需品,具有地域性、寡头性、需求刚性、长产业链等特点,在具备商品属性的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国家博弈的工具属性,因此石油产业一方面作为大宗商品表现出顺周期的特性,另一方面又因为国家博弈表现出跨周期的特性,这也是每轮石油波动周期都超过十几年的重要原因之一,甚至有些时候石油本身就是周期波动的导火索。目前来看,本轮由地缘冲突导致的石油波动可能才进入中场,未来发展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过一个新的趋势是,跟2014年美国页岩油对市场的冲击一样,光伏等新能源在这两年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整个能源结构,并且这种改变已经从共识走向落地,未来石油的价值也将从动力价值更多的转向化工价值。(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任敏敏)
参考资料:
《七国集团对俄油限价制裁生效进入倒计时,油价将怎么走?》——界面新闻
《世界石油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汪莉丽,王安建
《高油价正在扼杀美国梦吗?》——FT中文网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BP官网
《制裁实施在即,俄罗斯石油出口有何变化》——中信期货研究所
《沧桑百年,瞬间春秋——原油价格百年史》——光大证券研究所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石油也是众多化工产品的原料,价格推涨,众多产品的终端零售价格也随之攀升
写的很详细,很全面,作者有独到见解爱了爱了😁
欧洲那边啥都缺
全球经济与需求持续复苏支撑油价持续上涨
受益于油价飙涨,今年世界石油巨头们赚得盆满钵满
人家俄罗斯也不傻
国际油价涨跌的背后逻辑其实是世界石油市场供需关系的波动变化
高油价在多国引发的高通胀也使得各国民众苦不堪言
高油价一直是世界政治舞台、金融领域的热门议题
未来石油的价值也将从动力价值更多的转向化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