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智己CEO刘涛的“宝藏车”,担不起上汽的高端梦

钛度号
“富二代”智己,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探客出行,作者 | 尹太白,编辑 | 蛋总

新能源汽车品牌提升知名度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可以借助出彩的营销、尖端的技术、优质的服务等等,但通过“炮轰”友商或吐槽消费者提升知名度的,智己汽车(以下简称“智己”)可谓独一份。

12月5日,智己汽车联席CEO刘涛发表了一条微博,对此前他被指“在高架环路试驾智己L7涉嫌违反交通法规”一事致歉。

这种温和的态度与谨慎的言辞,与他在11月“潮州特斯拉事故”发生时的犀利言论截然不同。11月17日,刘涛在微博上发文指责在潮州事故中特斯拉方面的说辞,使得其本人及智己汽车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

刘涛在博文中怒斥特斯拉,“匪夷所思的信口雌黄,甚至逼出了监控踏板摄像头的强烈需求,某品牌对生命安全的漠视令人咋舌”、“技术和数据不应该成为诡辩的帮凶,傲慢与冷酷不会成就一个伟大的品牌”……

在博文最后,刘涛还特意加上了#潮州特斯拉事故车第三方鉴定现场#的话题,指向性和炮火味十足,但随后又秒删了该博文。

不过,刘涛“炮轰”特斯拉一事还是很快引来了诸多网友的关注和议论。

一种观点认为,“刘涛是一位性情中人,敢想敢说”“刘涛真是个狠人”;而不同的观点则指出,“一个品牌CEO居然给出那么匪夷所思的评论”“智己汽车CEO的做法很不专业”“智己汽车销量不好的原因大概找到了,一个CEO竟然蹭特斯拉车祸的热度”。

事实上,刘涛不止一次因发表不太恰当的言论而引起外界对智己的关注。

3月30日,在智己L7线上媒体沟通会上,刘涛也曾发表过“引战言论”:“决定花40万元购买燃油车的用户,我觉得他们是很无奈的,说得过分一点叫很悲惨的。很奇怪年轻人为什么还沉浸在BBA创建的传统价值体系里。”

在刘涛看来,智己的初心之一就是“通过电动化把汽车行业136年来由BBA代表的游戏规则彻底颠覆”,因而其对智己L7充满信心。

在8月26日举办的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刘涛丝毫不掩饰对智己L7的赞赏,亲自为智己L7贴上了“宝藏车”的标签,并且解释道:“宝藏就是下一个网红、下一个爆款的意思。”

刘涛拼命将公众的目光引至智己身上,因其认为“作为宝藏车的智己L7终有一天会成为网红”。

然而从一份流传在网络上的员工内购文件来看,智己L7似乎还很难称得上是“网红”。

根据该内购文件,官方售价为40.88万元的智己L7-PRO智行版,各种补贴之后的员工购车价仅为29.8万元;官方售价为36.88万元的智己L7-DYnamic智行版,各种补贴之后的员工购车价仅为27.2万元,优惠幅度高达11.08万元。

上汽集团在2021年财报中表示,“智己为高端豪华品牌,通过智己、上汽奥迪、凯迪拉克等新品上市,进一步补强在豪华品牌的产品阵营。”但就目前而言,被寄予厚望的智己显然没能担得起补强豪华产品阵营的重任。

“一号工程”出师不利

公开资料显示,智己汽车成立于2020年12月25日,是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三方共同投资100亿元成立的高端智能纯电动汽车品牌,其中上汽集团出资54亿元,持有54%的股权,而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各出资18亿元,分别持有18%的股权。

智己目前在售车型为纯电动轿车智己L7,该车型分为普通版和高性能版两个版本,价格区间为36.88万-57.88万元,剑指高端市场。

图 / 智己L7(智己官网)

在上汽集团内部,智己被命名为“一号工程”,将其打造成“中国特斯拉”,是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任期内的重要任务。

但如何才能打造出“中国特斯拉”?删繁就简后只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资金,二是技术。

对于定位高端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而言,研发投入必不可少,以号称“只做高端市场”的蔚来为例,其在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4.88亿元、45.92亿元和39.11亿元,仅两年半时间就烧光了近110亿元。

加强资金储备已是箭在弦上。8月1日,智己宣布完成A轮股权融资协议签署,投后估值近300亿元,由交银资本领投,上汽集团继续追加投资,同时还引入了工银投资、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中信证券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

“智己完成首轮市场化融资,一方面是吸纳资金用于研发,另一方面是引入多元化股东和更加科学的治理结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智己的竞争力、创新力和盈利能力,并促进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汽车投资人士李明磊向「探客出行」解释。

相比起资金,技术更加关键。新能源汽车品牌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技术的竞争,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若无以技术为根基的差异化壁垒,就很难脱颖而出。

一般而言,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核心卖点一定是基于其独特的技术优势,比如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小鹏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理想的增程电动2.0系统等等,然而智己却将核心卖点归纳为“驾控天花板”。

“驾控一直是汽车核心的价值之一,豪华品牌谈驾控,这是约定俗成的,也是符合汽车核心价值的逻辑。如果非要做一个类比,在智能电动的新世界,智己就是要做出极致动力驾控的德系车感觉。”刘涛曾如是表示。

“其实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驾控体验算不上是一个核心卖点。”李明磊直言,“影响驾控体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悬架的材质和工艺、车辆转弯半径、底盘布局和调校、轮胎的胎宽和扁平比等等,只强调颠覆性的驾控体验,很难让消费者感知到具体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在大多数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扎堆的价格区间,驾控体验也并非首要考量。”

他认为,智己的综合实力并不弱,但一个难以打动消费者的核心卖点,很容易导致开局遇冷。

低迷的交付量可以证明智己遭遇了出师不利的局面。智己于6月18日正式交付之后,其在7月至10月的交付量分别为816辆、1007辆、1019辆和860辆。相比之下,蔚来作为智己的直接竞争对手,仅10月的交付量就达到了10059辆。

2021年,在智己正式向外界公布了“豪华纯电智能轿车”智己L7之后,刘涛曾放出豪言:“我们在未来的很多年后再回顾今年,可能就是智能电动豪华车的逆袭元年,我们大概率相信在未来的增长曲线当中将会一骑绝尘。”

然而理想总是和现实背道而驰,就现阶段而言,上汽集团的“一号工程”出师不利已是板上钉钉。

新能源品牌高端不顺

肩负着上汽集团探索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任,智己目前的表现难言成功。

上汽集团是中国体量最大的车企,在燃油车时代,无论是交付量还是总市值,上汽集团均遥遥领先于一众竞争对手,但在转向新能源汽车时代的过程中,这艘巨轮却始终难以调转航向。

但市场和机会不会一直等待上汽集团转向。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13.4%,而在2022年前10个月,渗透率进一步攀升至24%。根据知名咨询机构IDC的预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达到1598万辆的水平,渗透率将超过50%。

当新能源汽车市场由增量竞争转变为存量竞争时,高端市场势必会成为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必争之地。

“通过布局高端市场,新能源汽车品牌不仅可以提高产品利润,同时还可以重塑品牌形象,在高端燃油车品牌纷纷转型的空隙,谁能最先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谁就能掌握主动权。”李明磊向「探客出行」表示。

以比亚迪为例,2022年第三季度,其净利润同比暴增350.26%至57.16亿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高端车型的交付量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9月30日,比亚迪汉家族的累计交付量超过33万辆,平均售价超过25万元。

事实上,上汽集团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布局早已展开。

2018年9月,上汽集团旗下“纯电动高性能豪华SUV”荣威MARVEL X正式上市,价格区间为26.88万-30.88万元,对标特斯拉Model 3,同样号称“中国特斯拉”。

图 / 荣威MARVEL X(荣威官网)

这是上汽集团探索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试水之作,然而其交付量却十分“拉胯”,2020年,该车型的年交付量仅570辆,甚至不及特斯拉Model 3的零头。

截至目前,2018款荣威MARVEL X的所有车型均已停售,意味着上汽集团首次探索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荣威MARVEL X是上汽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一次大胆尝试,有很多令人惊喜的地方,但惊喜换不回交付量,惨淡的市场表现说明上汽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李明磊坦言。

诚如所言,上汽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品牌高端化之路任重道远。

2021年,上汽集团共销售了73.3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28.9%,位列中国第一名,但该成绩绝大多数是由宏光MINI EV、宝骏KiWi EV等车型贡献,其中宏光MINI EV独挑大梁,其交付量为42.6万辆。

宏光MINI EV为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微型新能源车型,主打低端市场,价格区间为3.28万-9.99万元。2022年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贡献了3.5亿元的净利润,占总净利润的比例仅为5.1%。

显然,现阶段上汽集团仍困于低端新能源汽车市场。而完善在高端新能源车市场的布局、打造全面转型之后的新增长曲线,对于上汽集团而言已刻不容缓。

不过,上汽集团也意识到,定位高端市场的智己在短时间内难以担当重任,2021年10月,上汽乘用车旗下R品牌正式更名为“飞凡汽车”(以下简称“飞凡”)。

作为上汽集团的“重大战略创新项目”,飞凡主攻20万-40万元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与智己共同承担突围任务。

图/飞凡R7(飞凡官网)

在荣威MARVEL X失利后,上汽集团亟需借助智己和飞凡重新出发,但无奈的是,智己至今没能构建起一个足够清晰的高端产品形象,飞凡虽然在11月的交付量达到了1501辆,可后续如何仍有待观察。

智己还有机会吗?

“毫不夸张地说,智己是上汽集团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最后一搏,如果智己再度宣告失败,上汽集团不仅搭上了财力、精力和时间,同时也错过了全面转向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最佳窗口期。”李明磊向「探客出行」表示。

智己还有突围的可能性吗?

一位汽车产业人士曾向「探客出行」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下半场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谁拥有更加完善的产业链、异于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与坚不可摧的销售渠道,谁就有可能脱颖而出。”

客观而言,智己的综合实力并不弱。

一方面,智己背靠上汽集团,能够直接共享其丰富且成熟的汽车制造经验,不仅可以保证成本控制,同时还可以缩短造车周期;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和张江高科也能为智己在云计算、数据安全、AI、车联网等方面提供支持。

此外,在销售渠道上,除了自建直营体验中心之外,智己能借助上汽集团的逾千家经营商触达更多消费者;在充电基础设施上,智己也能直接享受到上汽集团搭建的充电网络。

不过,智己并不是唯一一个背靠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目前,五大国有车企(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集团、长安汽车)均已推出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民营车企吉利集团、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也都携新能源汽车品牌加入战局,一场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之战已经拉开帷幕。

12月1日,多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公布了11月的交付数据,其中广汽埃安为28765辆,AITO问界为8260辆,极氪为11011辆,岚图汽车为1508辆,而智己却始终未公布其11月交付数据。

与此同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在加快市场化的步伐。

比如,极氪与英特尔资本、宁德时代等五大生态合作伙伴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广汽埃安的A轮融资共引入53名战略投资者,融资总额为182.94亿元;岚图汽车在11月18日完成了近50亿元的A轮融资……

“尽管智己也开启了市场化运作,但相比广汽埃安、极氪等耳熟能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智己不仅入局较晚,而且品牌认知度也不高,加上上汽集团仍未在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形成规模,智己的突围之战将十分艰难。”李明磊认为。

智己冲击高端市场,需要更多的准备和筹谋,特别是在传统车企卯足了劲儿打造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当下,如何重新规划核心卖点、挖掘消费者真实需求以及形成独特的技术优势,或是智己打破现有僵局的关键。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进一步提升,留给智己成长和改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注: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本文系作者 探客出行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威马快倒了,自游家已倒,小米和苹果还要过几年才有结果,上汽北汽东风的新品牌之路也是且行且珍惜。这一切都太让人心疼了,都是金钱燃烧的声音。

    回复 2022.12.08 · via android
  • 个人还是看好智己这个牌子的 新势力造车也不容易 应该多支持

    回复 2022.12.08 · via h5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