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特斯拉、奔驰召回了多少车?| 复盘2022

深度
车辆的召回,与是否豪华、车价高低无关。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2年,虽然经历了各种困难,但根据中汽协预测,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达到67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90%。

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增长的同时,我们注意到今年以来其引发的事故,也在呈现爆发式增长。除了人为操作原因,新能源汽车传感器故障、电脑宕机、电池安全等问题层出不穷,厂家也纷纷采取了召回措施。

除了新能源汽车存在大量召回,传统豪华燃油车也不乏被召回的。年底收尾,我们就2022年那些被召回的重要车型进行盘点。

特斯拉在美国召回约377万辆,在中国召回约79万辆

距离第一台特斯拉量产车Model S上市已经过去10年,在这10年里特斯拉一共卖出约300万辆电动车。今年1-11月,特斯拉在华销量为39.8万辆,同比增长59%。随着保有量的大幅提升,特斯拉的安全问题也接踵而至。

2022年,特斯拉在美国共召回了3769572辆车,当然这里存在单辆车同时修复多处问题的重复召回。这其中最为普遍的问题是车窗防夹手功能,召回超过了109万辆,由于车窗在关闭时遇到阻力不会自动停止,这违反了美国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

另外,在行人提醒功能上特斯拉也有欠缺,行驶中发出的模拟噪音较小,对于周围路人没有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大概涉及57.8万辆车。在车辆照明方面,软件参数导致尾灯以及示宽灯故障,涉及32万辆车。

其中比较严重的是车机黑屏、宕机问题,大约涉及13万辆车。这部分故障原因由CUP过热引起,导致运行速度减慢,显示信息迟钝。相对于其他电子问题来说,车机作为“大脑”一旦出险失灵,对于车主来说将产生巨大风险。

和美国地区召回19次对比,到目前为止,特斯拉2022年在中国召回6次,涉及79万辆车,但召回原因却有很大不同。

据统计,今年特斯拉在中国销量超过65万辆,相当于美国地区的80%,但召回数量仅为美国的20%,间接说明国产特斯拉质量要更好?这让很多消费者产生了很大的疑问。

只是今年11月,特斯拉在中国因为刹车原因已经造成4起事故,其中4死4伤,虽然事故原因目前为止并没有定论,但相对于其他新能源车,特斯拉的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此次中国地区召回并没有涉及“过热可能导致中央显示屏故障”这类,但最近有车主遇到类似问题并引起关注。

11月底,有汽车博主发文称遇到“刹车失灵”情况,该博主称其好友在驾驶Model Y过程中突然遇到车机黑屏,随即车辆行驶阻力发生变化,刹车系统都出现信号延迟的现象,踩下踏板2-3秒后才感觉到刹车工作,该状态持续了20-25秒,直到车机重启后才恢复正常。

此故障正是5月3日美国地区召回那13万辆车所涉及的理由,但中国地区尚未有此相关事故召回的通告。

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在其他召回时涉及到此类故障的车辆已经进行修复;其二是此故障是属个体问题,并不需要大量召回。

不过,无论哪种原因,毕竟还是有车主遇到了车机故障,此类重大隐患如何消除,是否需要召回,特斯拉应该给到车主合理的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在11月25日召回的8万辆车里,涉及问题为“电池管理系统”,这部分问题是否和“刹车失灵有关”,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教授李彦夫曾撰文表示,特斯拉的BMS系统应该是由控制器直接下达指令,有可能造成电池电压感测回路反馈电压与真实电压不一致,导致电池系统误判。正常情况下,如果发生异常电压,车辆应该直接切断动力,在驾驶员没有采取制动的情况下减速停车。

或许导致“刹车失灵”的原因,并不在刹车本身,毕竟某一个传感器或者软件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刹车或其他故障。

虽然大部分召回可以通过OTA升级解决,但今年特斯拉在国内的6次召回,是否全部解决了已知故障,尚不可知,但召回近80万辆的量级在新能源车领域也无人能及。如果只是无伤大雅的小问题,及时OTA升级来修复确实方便,但如果涉及到安全领域,还是希望厂家在出厂前就解决好,同时针对用户的质疑不可避重就轻,尽早拿出让消费者信服的方案。

进口奔驰召回约36万辆,国产奔驰召回16万辆

中国市场一直以来是奔驰汽车最重要的阵地,据统计前三季度奔驰累计在华交付新车56.26万辆,虽然纯电车型销量并不如预期,但是在传统燃油豪华车领域奔驰依然名列前茅。

从2022年奔驰发布的召回情况来看,规模仅次于特斯拉,进口车型约为36万辆,主要涉及SUV车型中的GLS和GLE,召回原因种类繁多,从信息上看并不涉及到重大安全缺陷。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供应商提供的线圈、装饰条以及部分密封件上。

再来看北京奔驰方面,其中销量最高的C级车在召回公告中出现次数最多,其次是纯电车型EQC。表格中汇总了2022年北京奔驰主要召回信息,在控制单元模块上出现问题比较多,其次是密封组件的部分质量问题。

近几年,北京奔驰在品质方面曾受到过一定质疑,尤其在材料和减配方面。虽然价格下探很多,但消费者并不希望产品质量缩水。不过,从召回信息中可以看到,虽然涉及到的缺陷种类繁多,但在核心零部件上并没有太多问题。

曾经在2020年6月,奔驰因高燃油泵燃油管问题,一次就召回了67万辆车,涉及部分C级、E级、GLC SUV、GLK级、CLS级、SLC级、V级、VS20 VITO等11款车型在内的共计67万辆整车。相比之下2022年召回车型的影响要小很多,但数量仍然远超宝马、奥迪。

从经济型到豪华型,召回与车价无关

回顾2022年召回的那些车型,在其中不乏一些市场口碑良好的经济车型,如国民“神车”五菱宏光、丰田卡罗拉等,也可以看到保时捷等豪华品牌车型。

2022年2月,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发布公告称,自2022年3月10日起,召回2017年7月10日至2021年3月2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五菱宏光S3、新五菱宏光S汽车,共计609779辆。召回原因是部分车辆的手动变速器零件制造尺寸超差,导致挡位保持力不足,特定工况下可能引起6挡偶发性脱挡,造成车辆暂时出现动力传递中断,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一汽丰田在2022年也有21万辆车宣布召回,主要车型为卡罗拉、奕泽、皇冠陆放。主要问题在点火线圈、毫米波雷达、车身稳定控制系统。涉及车型为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之间。

保时捷今年由于被曝出在中国售出的车型,相比海外销售车型有所减配,引起广泛关注,但从公开的召回公告中并没有显示此类召回原因,主要是围绕座椅线束等问题,共召回了1.48万辆,在2020年1月7日至2021年7月16日期间生产的Cayenne和Taycan纯电车型。

小结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汽车召回数量已经连续4年刷新纪录,去年同比增长达到77%,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召回国。

虽然汽车召回会给消费者心理上造成一定困扰,但实际上,汽车召回对于车企来说属于常规操作,也算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不过,相较于往年,今年汽车召回的原因更加复杂,涉及的车型数量也更庞大,这或许与部分品牌急于扩充产能,急于把尚不十分稳定、成熟的技术上车,不无关系。

因此,对于车企而言,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尽量在出厂前解决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主动召回,或许才能有效降低汽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王振超,编辑|张敏)

本文系作者 王振超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是否存在对中美消费者区别对待?

    回复 2022.12.29 · via h5
  • 特斯拉一个失刹车灵热搜遍地,某国产新能源多起自燃无声无息

    回复 2022.12.28 · via android
  • 幸好自然唐公关搞得好,不用召回。

    回复 2022.12.27 · via qq
  • 奔驰发现问题一直都在及时召回,从不推诿和逃避责任,这才是良心车企,不愧是百年奔驰经久不衰,凭借质量和口碑所以才能走到今天。

    回复 2022.12.27 · via qq
  • 这么多严重的问题,怎么才开始报道啊?感觉这问题出的比雷克萨斯多多了,怎么没有见文章说特斯拉怎么怎么不好呢?

    回复 2022.12.27 · via qq
  • 实际上,汽车召回对于车企来说属于常规操作,也算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回复 2022.12.27 · via android
  • 我国汽车召回数量已经连续4年刷新纪录,去年同比增长达到77%,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召回国

    回复 2022.12.27 · via android
  • 或许导致“刹车失灵”的原因,并不在刹车本身,毕竟某一个传感器或者软件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刹车或其他故障

    回复 2022.12.27 · via h5
  • 对于车企而言,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尽量在出厂前解决掉,发现问题即时采取主动召回,或许才能有效降低汽车安全事故的发生

    回复 2022.12.27 · via android
  • 车辆的召回,与是否豪华、车价高低无关

    回复 2022.12.27 · via pc
更多评论

快报

更多

00:08

事关外卖、主播、代驾等职业劳动关系,最高法作出回应

2024-12-23 23:50

网传36家公司将被退市,证监会回应

2024-12-23 23:02

美国12月谘商会消费者信心指数104.7,预期113,前值111.7

2024-12-23 23:02

刘世锦:中国需要提高城镇化比例至75%以上,力争十年内中等收入群体由目前的4亿增至8-9亿人

2024-12-23 23:01

美国11月新屋销售总数年化66.4万户,预期67万户,前值61万户

2024-12-23 22:55

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决策通过首批子基金

2024-12-23 22:55

2025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召开

2024-12-23 22:48

现货钯金日内涨幅达2.00%,现报929.97美元/盎司

2024-12-23 22:45

英伟达涨超2%

2024-12-23 22:45

中概指数盘初涨超0.4%,晶科能源、百度涨超3%

2024-12-23 22:43

美国天然气期货日内走低3%,现报3.635美元/百万英热

2024-12-23 22:40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对中国芯片产业相关政策发起301调查发表谈话

2024-12-23 22:39

深圳二手房单周网签量超2000套

2024-12-23 22:35

美股开盘:三大指数涨跌不一,本田涨超14%

2024-12-23 22:28

光伏领域首单数据资产“IPO”落地,涉及金额约2亿元

2024-12-23 22:27

中国前沿:股份合并将于2024年12月27日生效

2024-12-23 22:21

旭杰科技:拟现金收购中新旭德47%股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2024-12-23 22:20

沃尔核材:控股子公司拟参与竞拍土地使用权

2024-12-23 22:17

京东方A:电控产投拟投资显智链二期基金及显智链企业管理中心

2024-12-23 22:16

地方密集披露明年一季度借钱计划,发债节奏有望加快

1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