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圆锥体,作者|闫俊文、孔月昕,编辑|林文龙
在这跨年之际,圆锥体获悉,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等投资人,正在各地出差的途中。
对于投资人来说,出差是工作的常态。汉能投资董事长陈宏表示,“投资这个事儿,一定要见人,一定要做尽调,可以这样讲,每年投出去的数量可能跟出差的数量是成正比的。”
而在即将过去的2022年,出差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投资行业中的“募投管退”四个环节,都面临巨大挑战。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从1999年开始做投资,至今20多年的时间,他认为2022年是最困难的一年。
所幸,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2023年,不确定性将大幅减少。CCV创世伙伴资本主管合伙人周炜表示,对于投资行业来说,2022年很像是进化关键时刻,面临外界巨大压力,每个机构都应该强制进化,不但要适者生存,还要为未来的发展抢占有利生态位。
众所周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投资是其中的血细胞。多位投资人告诉圆锥体,2023年,大家可以到处跑了,整体来说肯定会更好,投资也将变得更积极。
在经纬创投合伙人熊飞看来,金融投资行业其实是实业的延续。只有真正的业务、市场和实业本身变得更好,金融行业也会随之繁荣发展。“所以在2023年,我觉得最大的期待和最大的变化,一定先是实业经济的大环境反弹,随后资本环境的反弹,最终经济发展重新走上正轨。”
投融资的活跃度会上升,不等于估值就一定会往上调,邝子平提醒企业家朋友们,对此还是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一些行业、领域在前面几年高歌猛进,但比较高的估值体系也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一去不复返了。
在2022年的最后一天,圆锥体邀请到8位顶尖投资人,聊了聊他们的2022年,这一年,他们会用什么词来表达投资人的整体情绪?他们又有什么样的投资故事可以分享?以下是他们的讲述: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逆势完成新一期基金募资,期待新的投资机会
我是从1999年开始做投资,至今20多年的时间,我认为2022年是最困难的一年。2022年投资人的情绪可以说是“焦虑”,既有疫情引起的个人的、家庭的焦虑,也有因为被投企业发展碰到困难的焦虑,和对未来的焦虑。
2022年,更多人离开这个行业,疫情几年让更多人重新审视人生价值,未来的不确定性也让投资人更加焦虑,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业内朋友选择告别这个行业。当然,客观上一些人的离场,也给新人腾出了空间。
2022年,启明创投在上半年成功完成了第八期美元基金的募集,是启明创投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融资,除了启明创投这些年的业绩以外,我们对融资时点的把控非常精准,在团队的努力下整个过程也非常紧凑,这为启明创投在未来不确定性很高的时间段里,剔除了一个重要的不确定性。
我们现在管理的资产总额为94亿美元左右。虽然基金规模比过去要大很多,但启明创投仍然还是集中精力在两大板块投资,就是科技及消费(T&C)和医疗健康这两大领域,而且仍然还是投资这两大领域的早期项目。2022年,我们大约有50起新投资,40起续投资。在启明创投几百家已投企业里,有超过70家的被投企业完成新一轮的融资。所以这70起投资里,启明创投参与了大约40个项目。
对启明创投来说,2022年一共新招募了31位全职员工,其中8位到了投资团队,而更多的人员增加是在投后团队,目前启明创投不同地区的同事加起来也已经接近100位。
我们预计,2023年投融资的活跃度会上去。在2022年投资相对比较缓慢的基础上,我认识的不少投资人,其实他们手上有钱,但是在观望,现在也陆续重新进入到市场,所以我认为2023年投融资的活跃度会比2022年要高很多。最起码大家可以见面,可以去看产品Demo演示,可以出差了。投融资的活跃度会上升,不等于估值就一定会往上调,所以企业家朋友还是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一些行业、领域在前面几年高歌猛进,但比较高的估值体系也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一去不复返了。
2022年的年底,我和一些企业家朋友交流并给出了一些建议,趁2023年真正的投融资活跃度上来,很多政策出台之前,利用这个小小的时间窗口,尽快自扫门户,把公司内部的事情调整好。如果在疫情过程当中,我们对公司未来业务做过重新的梳理,认为应该去做一些人员的优化,或缩减开得过多的分支机构,这些事情尽快在这两三个月里完成,甚至是一两个月里就完成。
2023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解封之后的中国经济还会有很多挑战,但社会、经济活力必然在2023年复活,新的投资机会将会诞生,只要中国的民营企业家继续有信心,重新恢复动能,我们作为投资人就有机会,中国的创新创业就会重新起步。
经纬创投合伙人熊飞:实业变得更好,金融行业也会随之繁荣
提起2022年的投资行业,我觉得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理性”。
2022年初还延续了2021年资本市场的热度,但到了2022年后半段,外部经济环境越来越充满挑战,也给国内公司的业绩和其他各方面都带来了挑战。所以大家在心态上变得越来越理性,也从过去比较火热的状态,逐渐发展为更扎实地去看公司的效率、整体发展业绩和执行力的过程。
大环境上发生的变化,也让我们在基金层面进行了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如今,经纬投资的项目100%都在实业科技创新领域。我们非常明确地转向先进制造、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数字经济、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助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粮食能源安全、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
这种变化下,对于众多同行或者说从业人员来讲,做优秀的投资人,挑战相比以往更大了,现在或者说未来,对于我们投资行业从业者来说,都是更加考验内功的时候。
因为过去资本环境相对好,每个人都可以得到很多的机会,随着潮水起落,每个人都能获得不错的收益或者是账面的回报。比如一个赛道很火,这种情况下,投资人之间比拼的可能是“手速”,如果那先进去、先投上,大概率就能收获不错的回报。
但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生变化,对于每个投资人来说,沙中淘金去找出更好的公司,比原来要更有挑战。这也要求作为从业者的我们,需要更为理性地看待去看待项目和团队,赛道不错的情况下,怎么能挑出执行力更强、且在当下的环境下还能执行出高结果的团队。无形之中,行业对每个投资人的要求都变得更高了。
2023年,我觉得最大的不一样应该是外部环境,随着疫情基本上平复下来,可以恢复出差,整体来说肯定会更好。
另外,我觉得金融投资行业其实是实业的延续。只有真正的业务、市场和实业本身变得更好,金融行业也会随之繁荣发展。所以在2023年,我觉得最大的期待和最大的变化,一定先是实业经济的大环境反弹,随后资本环境的反弹,最终经济发展重新走上正轨。
只要我们每个人修好“内功”,我觉得未来我们个人发展一定会向好。
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流动性恢复后,企业家预期也在提升
大环境影响下,我们今年的投资方向上也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更多会投toB甚至是toG的一些领域,比如新能源、半导体等行业,以及投资了相关的信息安全、粮食安全等领域。
而从整个发展的大趋势来看的话,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到国家在这些领域里会不断加大投入。比如芯片产业,在未来应该还会有非常大的计划去完善整个产业链条;也会对新能源领域起到非常大的带动作用。
2016年伊始,梅花就开始入局新能源产业。到了现在,我们更是明确了产业布局的重点,主要在新能源、半导体、军工、数字化、智能制造、商业航天六大领域。
另外,在商业航天方面,我们也从两三年前就开始了重点布局,如4年前我们就投了星河动力,微纳星空是我们去年投资的重点项目之一。
之所以这么早就开始布局,主要原因是实体产业领域,相比过去的在模式上创新的一些早期投资有很大不同,模式创新的企业在早期的投资是相对便宜的,规模发展壮大后才会比较贵;但实体产业领域的很多项目,一旦能“突出重围”跑出来,在Pre-A轮和A轮的时候就已经比较贵了,比如火箭等技术产业相关公司,可能初始估值就有几个亿了。
疫情这三年的投资策略,总结起来我认为是“三新四替代”,具体是指新科技、新消费、新出海;以及软件替代脑力,机器替代人工,国产替代进口,物质化替代信息化。这基本上就是我们目前主要投资的方向赛道。
找准主要发展方向后,2022年,梅花创投的团队也处于稳步扩张状态,我们的投资团队从年初的26个人,增加到了现在的32位。
这种“逆势扩张”其实是比较难得的,今年中国投资行业整体呈现的是流出态势。因为投资领域还是要看募到资金的多少才能养活多少项目和从业人员,而2022年的募资呈断崖式下跌,美元基金更是下跌了60%,人民币基金也有所下跌,总体达40%多。
不过,由于疫情防控措施的放宽,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开始恢复正常了,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企业家的信心和预期都在提升。因此,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2022年投资人的整体情绪的话,我觉得应该是“希望”。
汉能投资董事长陈宏:出差越多,投出去的数量也会越多
2022年,如果用一个词来表达投资人的情绪,我觉得基本上就是躺平,有各种各样的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疫情,大家没办法出差,导致办公效率极低,投资这个事儿,一定要见人,一定要做尽调,可以这样讲,你每年投出去的数量可能跟你出差的数量是成正比的。
第二个原因是估值的问题,在2021年中旬的时候,是一级市场估值最高的时候,所有的公司那时候融资,估值特别高,但也是变化发生的开始,逐渐到2022年1月份左右,二级市场就开始跌得比较厉害,这样的话,同样的公司,在二级市场,可能你还是头部公司,市值可能跌到了十分之一、五分之一了。但一级市场的公司估值非常坚挺,它不太愿意降,这就导致投资人觉得被投公司估值太高,他投不下去。
上述两个因素导致2022年的一级市场比较难,所以很多人投资机构就通过投早期(天使轮、种子轮)等,得到一些补偿,早期估值可能相对低一点儿,这就是2022年投资人整个的方向。
募资方向在2022年的变化是,大家募人民币基金很多时候都会跟一些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进行合作,但因为疫情不能出差的缘故,同事们没法跟LP做有效沟通,所以很多基金的融资,除非说过去已经开始了,要关闭了,如果只是正在融或者刚刚开始融的时候,去年融资这个节奏,都是还是比较慢的。
从投资角度看,在一级市场,大家还是比较关心估值,所以很多企业投不进去,但是我们也投了,像京东物产,我们在2022年联合高瓴资本、华平投资等机构投了8亿美金,对好的资产来讲,我们还是愿意出手的。但的的确确,必须价钱合理,况且京东物产发展前景各方面是不错,大家才愿意在一级市场上出手。
从汉能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策略在2022年变得更加专注,汉能专注在整个的数字经济领域,我们在大健康领域也投了一些不错的公司,有的已经上市了,比如瑞尔齿科,有的进行了私有化。汉能认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前景是非常好的,不管是数字的产业化,还是产业的数字化,有非常快的增长率,汉能在科技投资领域里要专注,如果不专注,我觉得很难成功。
最后2023年的展望,不管怎么样,大家现在已经可以跑来跑去,我的一些同事已经在出差了。我们继续相信,一级市场在2023年年中的时候有可能估值回归到跟二级市场比较相匹配的程度。有了合理价格,合理的企业,大家都会有机会。2023年,汉能想投到头部的数字经济云生态基金公司里去;另外一个,我们2023年会更加积极。
易凯资本创始人、首席执行官王冉:一些产业的价值增长曲线将会被重构
2022年,如果是用一个词表达投资人的情绪,我觉得可能是躺平。
这一年,基本上美元基金这一年全部躺平,人民币基金除了在某几个特定领域,比如新能源和先进制造领域,可能大家还会追逐热点,还会东奔西跑地看一看。但总体来讲基本上也是一个比较躺平的状态。所以我觉得用躺平来描述2022年投资人状态,可能是最贴切的。
在过去一年,中国的投资版图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美元人民币彻底分化的趋势,美元投资和人民币投资都叫投资,但正在演化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游戏。美元是围绕全球竞争力和科技趋势,人民币是围绕政府的产业政策和A股市场。两边越来越不相干,越来越割裂。
未来所谓一级市场的投资,风险投资也好,PE投资也好,虽然大家都叫投资,叫投资人,但是其实玩儿的是完全不同的游戏,审美倾向也会非常不同。人民币必须学习政府的各种红头文件和政策指引,围绕地方引导基金的各种既要又要也要的诉求,否则没有办法生存。美元基金在2023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可能仍旧会是一个相对躺平的状态,大规模回流的预期很难建立起来。
你问投资人还是个好职业吗?我一直觉得投资和律师、医生一样,就是一种职业,所以在投资人这个职业最辉煌的时候也没觉得它有多光鲜,今天在相对低谷也没觉得它有多不堪。如果你去问大学生,他们中间肯定是会有一个比例的人想来从事这个行业。从我们校招的应聘情况来看,还是有不好年轻人对这个职业是有热情和憧憬的。
这个职业之所以还值得人们去从事,是因为它除了可以给LP创造回报之外——这是它赖以生存的前提——它也还是可以通过资金的流转去推动一些社会价值的创造,譬如说环保、健康、普惠、社会正义、科技进步等等。
说到2023年会有什么不一样,就一级市场而言,我觉得至少2023年上半年很难看到特别大的不一样。下半年当然希望市场能够有一些局部的修复。
投资界永远会发现新的行业热点,比如2021年的芯片、2022年的新能源等。2023年可能更容易引起普遍关注的是先进制造,但先进制造本身不是一个行业,它横跨了很多的领域,包括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芯片等等。
2023年另一个值得提到的事情是一些产业的价值增长曲线将会被重构。以创新药为例,市场过去一两年高歌猛进的时候,可能你的估值根据产线的情况会从五六个亿直接跳到二三十亿,再很快跳到了六七十亿甚至上百亿。今天,同样产业的公司的价值增长曲线就不可能那么陡峭了,因为市场意识到过去的曲线是错的。所以大家就会开始重新给创新药画一条价值增长曲线。当然这不意味着整个行业会被冷落,仍然会有新的投资进来,但行业的估值增长曲线会被重构。
最后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是,2022年很多地方政府成立了引导基金,成为人民币基金最重要的出资来源。但3年防疫投入之后,地方政府是不是真的有钱,能否真的投入,明年我们会看到真实的状态。有可能敲锣打鼓很热闹,但最后就是个热闹而已。而且,根据很多地方政府的返投要求,基金如果真的拿了过高比例地方政府的钱,其实已经基本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回报空间可以期待了。
最后说下我们自己。2022年,我们团队整体来讲减少了也就10%,其中大部分是我们主动调整的。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增加了一些覆盖新领域的团队,比如农业科技、合成生物学、区块链等,这些都是我们认为在未来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的领域和方向。整体来讲,我们团队的变动幅度不大,基本还是一个稳中求进、蓄势待发的状态。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董事长卫哲:蹲下不躺平,拥抱产业资本
2022年,我们叫蹲下不躺平,因为躺平了,你就放弃,到时候再站起来,仰卧起坐也很累的。蹲下是为了下一次跳得更高,蹲下是为了积蓄能量,蹲下是为了更接地气,蹲下是把内部的组织活内内功练得更好,所以我们的关键词叫蹲下,也有投资机构躺平,今年啥都不干的也有。
我们今年是团队是逆势扩张的。我们三个投资组消费、跨境电商与品牌出海、科技与企业服务都加人了,中后台也加人了。
2022年,我们在消费领域的投资和2020年相比是下降的,数量和金额大概减少了一半。但这种下降是相对的,要知道,2020年,我们在消费领域的投资要比2019年的往年多三分之一。从2021年开始,我们的投资就变得更谨慎了,但消费投资组加人,主要是为了蹲下,我们相信明年随着疫情的过去,消费是永恒的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但我们在2022年与2021年在消费领域的投资是基本持平,因为是我们提前意识到风险,根据形势的变化来进行做一个调整,提前预判,提前变化。
疫情第一年(2020年)我们是逆势加速投资的,事实证明也对了,第一年带来的恐慌,其实对经济没有什么影响,大家都看到那时候中国的经济跑赢全世界,甚至2021年上半年还不错,所以关于疫情不能说整个三年,我经常说疫情的上半场,我们是逆势扩张,逆势加速投资,疫情的下半场,我们是蹲下不躺平。
嘉御2022年如果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募投管退,全面拥抱产业资本”。
具体来说,在募资上,我们最新的一个基金来自产业上市公司的比例达到了46%。这是比我们以前大概不到20%的比例有大幅度提高,要募向产业资本,拥抱产业资本。
第二投资上,我们和产业资本共同投资,或者来自于产业中的业务分拆,又提高到将近三分之一的比例。我们把项目和产业资本进行协同和合作,这也在2022年上升到很高的高度,几乎每个项目都要去跟进产业方,尽可能和创业方产生更多的合作和协同。
第三,退出。我们在2022年也有一两个项目是通过并购退出,部分或者全部退给了产业资本。事实上,在10年前,我们就是为数不多在投资机构中有退出团队的,有专人负责退出。
从成熟的美国VCP市场看,他们的退出一定是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是并购退出的,只有中国以往都是以IPO为主,我觉得符合国际的潮流,中国以后一定会有更多退并购的退出案例,如果是并购退出的话,我们要有能力去联系到产业上下游,找到产业的协同点才可能有并购。
对于估值倒挂,我们还没遇到。我们很早就说过,2019年发生疫情的时候,我们就宣布告别PS(市销率),我们的标准叫做PEG,除了市盈率(Price Earnings Ratio,简称P/E),我们还加了G(growth rate,增长率)。PEG等于1是合理的,也就是说,30%的增长,我给你30倍市盈率,20%的增长,我给你20倍的市盈率。
市场疯狂时,PEG能到2,我们就会卖掉这家公司,什么时候捡便宜,PEG小于1,我们都感兴趣。
对于2023年,我觉得上半年会延续2022年的惯性,不会有明显的好转,但2023年下半年我们还是充满期待。
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韧性——不确定时代的生存特质
从事创业投资以来,我和数以万计的创业者聊过他们的项目,也见证了他们的艰辛时刻和取得的成绩。更重要的是,日复一日,我们看到创新越来越多地改变着每个人的生活、推动着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创新创业有四大基础,一是中国经济正在基于新基础设施进行全面重构;二是城市化进程与高渗透率的移动互联网结合,开启了广阔的下沉市场;三是中国创业企业基于供应链、高性价比、本地合作,以及新的网联和智能技术驱动的产品等优势,主导全球化3.0;四是中国每年近千万的大学毕业生,为创业提供着扎实的人才基础。这样,我们看到了一批世界级的中国创业企业。
1978年至1998年的启蒙时代,企业主要靠管理制胜,规模经济是典型特点,出现了联想、海尔这样的公司。1998年至2018的网络时代,互联网成为创业的热土,平台经济盛行,出现腾讯、阿里、字节。自2018年以来的新基础设施时代,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现代物流、AIoT和云,以及先进制造构成的新基础设施正在对整个中国经济进行重构。
我用一组数字说明这个趋势——全球汽车年销售量约8000万辆,其中,中国汽车年销量约2000万辆。2022年前10个月,中国电动汽车渗透率达到24.75%。汽车行业的毛利率约为20%—30%,其它70%—80%都是产业链。这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所依托的电的产业链将发生巨大变革;汽车产业链将产生变革;而人工智能也将由于新能源汽车获得更快速的发展。
这背后的宏观因素是碳中和的国际共识与大趋势——碳中和是未来一二十年的投资主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大会(COP26)于2021年11月13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设定“升温1.5摄氏度”的目标。
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完成从零到一阶段后,面临的环境更复杂更具挑战性。那些在不确定时代生存下来的企业拥有强大的韧性:充分考虑外部宏观因素,顺应社会、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潜力巨大的主题,善用基础设施,设计优秀的商业模式,以创新为工具不断超越。
总有一些伟大的公司在艰难的环境中悄然崛起。
CCV创世伙伴资本主管合伙人周炜:2023年也许会有创业新物种“寒武纪大爆发”
2022年,我选择的关键词是Evolution(进化)。国际国内大环境发生很大变化,行业增长基础从互联网转向硬科技,全球化进程不可测,VC资金来源和退出渠道面临巨大挑战。这个时候很像是进化关键时刻,面临外界巨大压力,每个机构都应该强制进化,不但要适者生存,还要为未来的发展抢占有利生态位。
CCV创世伙伴重点投入智能化、数字化和国际化方向,在这个方向的智能化中出现了酷哇机器人、快仓智能、中科原动力、劢微机器人、悠跑科技和前晨汽车等,他们是在2022年资本寒冬仍然成功募资的好项目。在数字化方向,出现了今年少见的纽约上市的AI、AR方向的项目玩美移动,在国际化方面,传易金服快速发展。
投资人,尤其是早期科技投资,对我这个大学开始创业11年,又做了近16年投资的人来说,这个职业在激动人心和自我成就+成就他人获得满足方面是仅次于创业者这个角色的好工作。我相信把工作激情的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的年轻人会继续坚守。
相信在2023年,创业者会找到新的方向,投资人也会进化成功。未来回顾2022年-2023年,也许会是新一代中国伟大企业,尤其是国际化的下一代企业爆发成长的一年。创业新物种的寒武纪大爆发也许会出现。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