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请回答2022

钛度号
元旦档开门见喜,春节档神仙排队,2023的中国电影何去何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互联网得那些事儿

你有多久没去电影院了? 

1月3日,科幻冒险电影 《流浪地球2》 发布“MOSS预告”,带着“2044年的太空 电梯危机”和“2058年的月球坠落危机”约见2023年春节。 

同一时间, 《深海》 发布了“比海更深”版预告,正式定档大年初一。 

中影派出科幻代表《流浪地球2》,光线有水墨粒子动画《深海》,欢喜上了张艺谋的古装电影《满江红》,博纳放出了国庆撤过档的民国谍战片《无名》,横店影业有合家欢的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 

2023年的刚开始,春节档的五部电影就已经正式官宣。

待映片单中,还有张小斐、雷佳音的喜剧电影《交换人生》,邓超、俞白眉导演的运动燃作《中国乒乓》。 

科幻、动作、喜剧、悬疑、动画、体育……百花齐放,个个都在2023春节档摩拳擦掌。 

在刚刚过去的 元旦档 中,电影票房总计 5.54亿元 ,与2021年13.03亿元的票房和2022年10.21亿元的票房相比,分别下降了57.48%和45.74%;是2014年以来的同档期最差票房成绩; 电影数量也创下了近五年的新低 ;进场观众1260万, 观影人次同比倒退近五成 。 

不过在北京、西安、天津、郑州、沈阳、大连等不少城市,《阿凡达:水之道》的元旦档票房均反超了影片首周票房,《想见你》《绝望主夫》等口碑不佳的元旦档新片累计票房也均破亿。 

12月电影票房环比11月增长175%,据灯塔专业版影院营业地图显示,1月1日全国营业影院10671家,是去年2月27日以来近10个月的新高,营业率已达85%。 

元旦档成为“开门红”。

接下来的春节档,伴随影院营业率的快速回升和重点影片的上映,票房提振似乎也显而易见。 

公开信息显示,1月3日已经定档的五部影片里,业内预测的票房最高的《流浪地球2》已经到了28亿-38亿,差不多是2022年春节档最终票房的一半。 

截自猫眼专业版 

在过去的三年,国内外电影市场和各大电影院一起,经历了命途多舛的行业发展、见证了观众消费观念变化和影院之外的消费市场的新格局诞生,在这个春节,准备迎接电影行业的新生。 

2020-2022,三年电影往事随风去

这三年的中国电影,经历了什么? 

2020年,最高票房的电影是《八佰》,除了“年度全球票房冠军”这样已经被记录在册的优异成绩,《八佰》的出现示范了什么叫做大片对于票房的“提振作用”,带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快速复苏。 

同时, 2020年取巧的拼盘电影仍旧保持不错的成绩。

《我和我的家乡》虽然没能延续《我和我的祖国》那样的满分情怀,但“名导+明星”的模式、乡土叙事的表达、喜剧的主基调还是挣得了28.29亿元的票房。 

玩“逆转时空”概念的好莱坞动作片《信条》,不仅不敌同期警匪题材的港片《除暴》,还没能突破国产商业片黑马《误杀》的票房纪录,被排除在2020年电影票房TOP10以外。 

2020年的进口十亿影片罕见挂零,同时国产主旋律影片一路高歌。

除了《八佰》《我和我的家乡》,《金刚川》也顺利跻身十亿票房俱乐部,《夺冠》在“女排精神”的加持下也还算稳定发挥。 

不过林超贤的海上救援电影《紧急救援》还是暴露了“主旋律”不是讲不好故事的护身符的事实。远看“内地影史贺岁档灾难片票房榜No.1”,近看亏本数亿、豆瓣评分没到及格线,只要限定词足够多,票房冠军都能梦。 

从1月份《唐人街探案3》《囧妈》《中国女排》等多部贺岁片宣布撤档开始,2020年的中国电影经历了半年的“停滞”,许多电影等待一个机会绝处逢生。 

电影院复工后,《姜子牙》《夺冠》等进驻国庆档,《紧急救援》寄希望于年末。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囧妈》拥抱流媒体,被字节跳动以6.3亿元的价格买下,于2020春节期间在西瓜视频、抖音、今日头条等字节系APP免费播放。 

而《唐人街探案3》硬生生等了一年才上映,延续“三十晚上年夜饭,大年初一看唐探”的约定。 

2021年春节档的两大剧王 《你好,李焕英》和《唐人街探案3》分别以54.13亿和45.45亿 的票房成绩断层领先2021国庆档的《我和我的父辈》。 

不同的是,哪怕是再三强调贾玲导演技术稚嫩的观众,也很难不被《李焕英》中流露出的母女真情感动;而预售总票房就有9.54亿的《唐探3》却再次突破了唐探IP系列的低分底线。 

审美疲劳下拼盘电影《我和我的父辈》风光不再,没能延续国庆三部曲荣光。 

但就是在2021年国庆档,诞生了至今仍是内地影史总票房天花板的《长津湖》。 

并且在第二年, 《长津湖之水门桥》也在春节档斩获了40.67亿的票房 。 

开始习惯拿着中字头当令箭的博纳影业还是赌赢了,《中国医生》(2021)、《平凡英雄》(2022)的口碑翻车又算得了什么。 

2021-2022进口大片还是保持其一贯的“大制作”“大场面”“大IP”。

《速度与激情9》《哥斯拉大战金刚》《侏罗纪世界3》《阿凡达:水之道》等莫不如此。 

而这两年的 港片风格也高度统一。

刘德华的《拆弹专家2》(2021贺岁档)、古天乐的《反贪风暴5》(2022元旦档)、刘青云的《神探大战》(2022暑期档)等,都在“犯罪”“动作”等港片经典元素里打转。 

同时有一大批愿意好好讲故事的剧情片在和传统大片的对抗中越战越勇。

例如聚焦“抗癌”与“死亡”命题的《送你一朵小红花》,文牧野继药神后的第二部作品《奇迹▪笨小孩》,助力朱一龙拿下金鸡影帝的《人生大事》,华鼎奖的最佳影片《爱情神话》,城市中产导演的农村向选题《隐入尘烟》…… 

《熊出没之狂野大陆》、《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筐出未来》、《熊出没之重返地球》等合家欢等“贺岁钉子户”向来稳定发挥。 

而不管是最初的《八佰》亦或是后疫情时代的《独行月球》《明日战记》,“救市”的关键词被反反复复套在这三年的电影和电影人身上,显得格外悲壮。 

线下电影院,绝地求生

2020年中国电影票房204.17亿元(约合31亿美元),超过北美(21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票仓,2021年总票房达472.58亿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 

央视电影频道给2022年中国电影的总结是“坚守中前进,向阳而生”。 

2022年度全国电影总票房为300.67亿元。

虽然不能和疫情前的电影市场相比,但不管是暑期档狂揽三十多亿票房的《独行月球》还是跨年后小幅度回升的《阿凡达2》,都给沉寂许久的电影业带来些许信心。 

“线下影院的困境”始终是贯穿这三年的热门议题。 

“撤档”、“延期” 是近3年电影的常态。 

一种是因为疫情影响,对于片方来说,或许改档才是明智选择。2020春节档开始,改档延期成为多方共同选择的无奈之举。 

市场冷、观众热情不高的时候,中小成本电影获得高票房的几率就很低,所以2022年520档几部中小成本的爱情片接连撤档。 

还有如2022年暑期档《学爸》、《惊天救援》、《新秩序》等电影先后撤档。 

铺开宣传之后一而再再而三地面临撤档、改期,电影院成为损失最多的利益关联方之一。 

电影票房的收益主要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 影院和院线的抽成 ,比例在50%左右; 

其次, 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税金、数字发行代理费 等,大约在10%左右; 

剩下40%左右的分账票房属于 电影制片方(30%) 和 宣传发行方(10%) ,所以业内习惯用制作成本的三倍来粗略判断影片是否回本。 

这么算的话,如果观众花100元买了张电影票,有一半的钱都是要给电影院的。 

电影接连撤退,会有一系列连锁反应。

一是原本已经准备好的物资、已经铺开的线下宣传血本无归、已经与广告商签订的合约就此作废; 

二是商场租金、人员工资等固定支出成为巨大压力,没有票房收入的院线生存堪忧,部分院线甚至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2022年11月21日,上海虹桥天地店、上海瑞虹天地店、佛山映月湖环宇城店、深圳深业上城店、佛山岭南站店等7家英皇UA电影城宣布于11月22日起终止业务。 

在收入和支出极度不匹配的情况下,英皇文化产业只能关停英皇UA电影城断臂求生。 

观察关停的这7家英皇UA影城历年分账票房数据,其近三年的票房收入较2019年都呈断崖式的下跌。 

为了生存,电影院奇招频出。

没有新片,那就 重映老片 。 

2022年7月1日,国家电影局号召下《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奇迹·笨小孩》《守岛人》《穿过寒冬拥抱你》等20部国产优秀电影重映。 

一些地方电影院也有样学样主动求生,长沙的CGV影城启动“2022香港经典电影主题展·长沙站”活动,在长沙岳麓店、德思勤店、梅溪湖店和星沙店重映《倩女幽魂》《警察故事》《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等7部经典港片。 

还有的电影院积极 探索“副业” 。 

“地方找对,中午好睡”,11月21日,成都莱纳星影城宣布在工作日的12点-14点提供午休服务,利用影院现有资源创新收入模式,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热议。 

而在此之前的9月份,四川太平洋影院管理有限公司就和成都宽窄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就签署了战略协议,称要利用双方资源“创新打造电影+文创+游戏+茶咖的联合品牌新空间”。 

除了喝奶茶,云露营,双方还携手打造了联名IP——爱喝奶茶的导演熊猫,这都成为了影院空间运营模式的新探索。 

大屏资源也不能浪费。

世界杯期间,作为卡塔尔世界杯最大的中国赞助商,各地万达影城也顺势推出了一系列影院观赛活动。 

不堪商场租金巨压的电影院直接开始出租场地,给喜剧公司办脱口秀、给企事业单位开展红色党课团建活动等等。 

“自救”固然是好事,不过作为放映电影的场所,主业仍然很重要,经历了三年起伏的电影院还能挽回观众的心吗? 

来自线上的挑战

在“线下电影院是否会消亡”的问题上,还有一个重大的里程碑事件,那就是 2020春节档热门商业片《囧妈》的网播。 

2020年1月24日,先是欢喜传媒公告称,因电影《囧妈》不能在年初一上映,此前保底协议终止。 

公告当天,《囧妈》此前的保底方横店影视所在的浙江省电影行业发布声明,希望欢喜传媒停止电影《囧妈》互联网首播的行为,否则浙江电影行业后续将对欢喜传媒及徐峥出品的电影作品予以一定程度上的抵制。 

与此同时,22家院线公司与贵州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提请主管部门规范电影窗口期的紧急请示》,表示《囧妈》网播的行为破坏了行业基本规则。 

这样的“业内警告”并非第一次,只不过欢喜传媒是第一个“刚”过去的。 

2015年,乐视出品了《消失的凶手》,并且定于11月26日在乐视超级TV上超前点播(院线上映时间为11月27日),不出意外收到线下院线的“警告”。 

重压之下,乐视影业发布声明称“为了消弭误会,维护影院原先利益,决定取消原定于26日晚8点半上线的《消失的凶手》超前点映活动”。 

面对中国电影的“互联网+”未来,乐视员工曾在抵制事件发生后说,“颠覆不会缺席,他只是迟到了而已。” 

三年来,“云观影”已经成为观众和行业内的共同选择。

2020年,原定于5月12日举行的第7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都被延期,UCCA、数梦和B站,共同策划推出了一场以“云上戛纳:梦境之旅”为主题的云观影活动。 

颠覆或许已经在路上。 

发行商视野的开拓,大屏经济的探索,5G、AI和物联网技术的更进一步,都多多少少养成了观众新的消费习惯。 

除了欢喜传媒在2020年底到2021年初一口气官宣了华为、小米、芒果TV、酷开(创维)、聚好看(海信)等一系列大屏合作,华纳兄弟也曾宣布2021年所有新片将在影院和HBO Max同步上映。 

IPTV运营商推出自己的“数字院线”,爱优腾等流媒体平台的“院线”布局也直接外延到OTT大屏。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期间奇异果TV春节观影高峰时段相较于平日延长至6小时,大屏端电影消费时长较节前当周增长24%,充分显现出电影在智能大屏的巨大增长空间。 

会员制、单点付费等模式的成熟也加速了观众新消费习惯的养成。

吴女士被《阿凡达2》初期200+的票价震撼到了之后,直接在电视上购买了单片付费的某部老片。 

同时,仪式感和体验感似乎也不再是影院专属,既便携又能带来大屏沉浸式体验的投影仪市场进入发展快车道。 

极米、坚果、当贝等一众新锐品牌快速崛起,小米、天猫、喜马拉雅等科技类企业以及海信、康佳、四川长虹等电视厂商都纷纷下海。 

而多次被电影宣传“欺骗”的观众也已经成长,观望线上影评再决定是否要去电影院贡献票房成为了不少观众的共识。 

左:国内电影票房及 增 ‍ 速; ‍ 右:电影观影人次及增速 

2008年之后商业地产市场兴盛,影院数量迅速膨胀; 

互联网巨头斗法初期,大手笔的观影补贴让“看电影”这件事变成最物超所值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 

2010年《阿凡达》上映,成为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十亿电影,3D、IMAX等概念也随之疯涨…… 

20余年间,观众线下观影习惯逐渐被培养起来。

这几年的电影成品同样争气,2012年《泰囧》的成功开始挑战进口大片的权威地位,2018年以后国内外电影数量占比差距被进一步拉大;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复仇者联盟4》等等国内外电影百花齐放。 

图源猫眼研究院《中国影史100部十亿电影盘点》 

然而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给一切按下暂停键。 

2023年,一切重启,春节档准备好了,电影院也准备好了,但是观影观众准备好了吗? 

本文系作者 互联网的那些事儿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