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禾赛再次冲击 IPO。
1 月 17 日晚间,禾赛科技正式提交了赴美上市申请,计划以“HSAI”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以及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主承销商。据市场传闻,禾赛科技计划募资 1.5 亿美元,估值可能达到 30 亿美元。
这是继 2021 年 3 月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后,禾赛第二次冲击 IPO 。如果顺利,禾赛将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不过鉴于当前国际形势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并且海外激光雷达市场正面临寒冬,禾赛此时选择登陆美股,似乎不是一个好时机。
但禾赛已经等不及了。
二次冲击 IPO,为何选择美股?
“禾赛需要上市,也急于上市。”一位业内专家在接受钛媒体 App 采访时说,“禾赛成立至今已经进行多轮融资,部分股东急着退出,而禾赛又亟需在产线和研发上进行投入,所以需要主动到二级市场融资拿钱。”
据钛媒体 App 了解,禾赛科技已经历了 9 轮融资,累积融资超 5 亿美元,投资方包括小米、美团、博世、百度、光速、启明等机构,最近一次融资发生在 2021 年 11 月,即小米集团投资的 D+ 轮。
虽然拿了多轮融资,但由于大肆扩张和投入,禾赛目前的业务营收情况并不理想。招股书显示,禾赛 2019 年-2021 年间净亏损达到 1.2 亿元、1.07 亿元、2.45 亿元,2022 年前九个月净亏损为 1.65 亿元。
对此,禾赛方面表示,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亏损状态可能会持续下去。因为他们还要在激光雷达的设计研发和更新换代、以及生产制造能力上加大投资,与此同时还要开拓新兴市场、增加产品零部件库存、扩大招聘和市场营销,所以营收可能难以弥补开支。
“禾赛在 IPO 的过程能再拿一次融资,到了二级市场流通之后,原来的股东也可以把手里的股票套现退出。”该业内人士向钛媒体App分析称。
如果冲击 IPO 成功,禾赛将在美股二级市场与 Velodyne、Luminar、Innoviz、Ouster、Aeva、AEye、Cepton、Quanergy 等激光雷达企业正面厮杀。
不过,该业内人士也坦言,在海外激光雷达市场面临寒冬,股价大跌、裁员、破产等消息频出的背景下,行业悲观情绪弥漫,禾赛在此时冲击美股 IPO,或难以避免受到负面影响。
事实上,禾赛在 2021 年 1 月向科创板递交上市申请,估值超过 100 亿元,拟计划募资 20 亿元,不过还未进入证监会的首轮问询环节,禾赛就撤回了 IPO 申请文件。
关于禾赛撤回申请,其实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当时证监会发布了新的更严监管规定,在IPO审查时对股东穿透的核查要求越来越高,会审查公司是否存在影子股东、突击入股、违规入股等情况;
二是对禾赛与 Velodyne 的专利诉讼问题仍存在不确定性;
三是禾赛尚未实现盈亏平衡,其财务状况或难以满足 A 股的审查规定;其它则是孙恺的花边新闻可能会影响投资者对禾赛的看法。
不难看出,冲击 A 股并不是禾赛的理想选择,而此次禾赛之所以选择美股,而非选择受国际形势影响较小的港股,其实是一次权衡和让步的结果。
奥纬咨询中国和亚太汽车工业品行业负责人张君毅也向钛媒体 App 分析称,“港交所 18C 章文件还没正式修订落地,而历史上香港市场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稳健和保守,对于科技类题材偏好度还在培养,上市流通可能不确定,我们期待今年有十多家特专科技公企业可以通过 18C 章落地而在港股上市。对于一些美元架构的科技项目,在美股通道最近重启且对科技题材认知较高,又有可比公司,也能够满足部分美元基金 LP 的逐步退出的流动性要求,这也可以理解。”
另外,有业内人士提到,对禾赛这样的“新跨国公司”来说,冲击美股 IPO 才是“初心”。据了解,禾赛在美国加州与德国斯图加特均设有分部,客户覆盖全球 40 多个国家。
禾赛的竞争力在哪?
那么,问题来了,禾赛冲击美股IPO到底有多少胜算?其核心竞争力都有哪些?我们从其招股书上或许能窥见一二。
招股书显示,禾赛 2019 - 2021 年的净营收分别为 3.481 亿元、4.155 亿元与 7.208 亿元,2022 年 9 月 30 日止九个月的净营收为 7.935 亿人民币。
作为禾赛的主营业务,激光雷达占了禾赛总营收的 91.6% 。自 2017 年到 2022 年 12 月 31 日,禾赛已出货超 103000 台激光雷达,2022 年出货超过 80400 台激光雷达,超 7 成来自于 ADAS 客户。
毛利率方面,禾赛 2019-2021 年的毛利率分别为 70.3%、57.5% 与 53%,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这其实与禾赛的产品线布局密切相关。成立初期,禾赛聚焦于机械式激光雷达,推出了 Pandar 系列、QT 系列等,涵盖主激光雷达与补盲激光雷达等产品,主要面向 RoboTaxi 市场,当时百度、小马智行、滴滴等国内自动驾驶领头企业的车队均选择了禾赛的激光雷达。
然而,在 L4+ 自动驾驶迟迟难以实现,而乘用车市场对高阶辅助驾驶的需求不断扩大之时,禾赛也开始从“L4 走向 L2”,推出了面向乘用车 ADAS 的半固态激光雷达 AT128 和补盲激光雷达 FT120。
据钛媒体 App 了解,禾赛 AT128 已经拿到了包括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等主机厂总计数百万的定点,2022 年 9 月,AT128 的月交付量超过 10000 台。
在辅助驾驶场景应用中,ADAS 客户除了注重性能表现,也十分看重产品成本和量产能力,激光雷达不再是实验性质的产品,而是侧重实际应用的工业产品。
在禾赛看来,要降低激光雷达的成本、提高集成度与性能,就是自研芯片,指数级提升产品集成度。“自研芯片是禾赛的核心优势,是禾赛的发动机。”禾赛科技 CEO 李一帆曾公开表示。
自 2017 年开始,禾赛就开始组建团队专研激光雷达专用芯片。目前,禾赛第二代芯片化产品开始量产。通过自研芯片化技术,可以让元器件数量从大约 1000 个降至大约 100 个,从而大幅降低产品复杂度,降低硬件成本。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自研芯片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这就要求企业需要有足够大的产品出货量以摊分前期投入成本,这将十分考验禾赛后续的业务表现。
除了自研芯片,禾赛在招股书中指出,其竞争优势还在于自建工厂。李一帆曾提出,“研发就是生产的一部分”,他表示,量产成功就好像树上那颗果子,土壤下面的工作还包括芯片化技术研发、自建产线、供应链管理、功能安全、网络安全、预期功能安全、标准化定义、产品设计等。
据钛媒体 App 了解,禾赛在上海嘉定有两个工厂,其中一个生产设施已于 2018 年 8 月实现投产,连同过渡生产线,可以支持非 AT 系列激光雷达产品 3.5 万台的年产能以及每月约 2 万台 AT 系列激光雷达的产能。
另一个则是总投资超过 1.85 亿美元建设的麦克斯韦超级工厂,将在 2023 年上半年投入生产,预计年产能 120 万台。
因此,整体而言,禾赛在激光雷达赛道上,相较于其他厂商,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回到美股IPO这件事上,禾赛冲击成功与否,或许都会是一把双刃剑,还需其自身去平衡和把控。
小结
在国内众多激光雷达厂商中,禾赛已率先冲击资本市场。无论是对禾赛自身,或者激光雷达其它企业以及冲击美股的科技公司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指示性意义。
随着乘用车市场对高阶辅助驾驶的需求不断扩大,激光雷达行业竞争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技术不再是竞争的唯一标的,而是走向产品矩阵、量产规模、工厂制造的全方位竞争。
从量产的情况来看,Yole Intelligence 发布的《2022 年汽车与工业领域激光雷达应用报告》显示,自 2018 年以来,全球范围内官宣的 ADAS 前装定点数量大约有 55 个,中国激光雷达供应商占了 50%。
在全球车载激光雷达领域,禾赛已获得全球 L4 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占率第一和全球 ADAS 激光雷达定点数量第一等多个“全球第一”。
从现阶段来看,禾赛的表现称得上可圈可点,但激光雷达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随着更多乘用车采用激光雷达,谁能在留住现有订单的前提下,获得更多车企的订单,谁将在这场量产之争中拔得头筹。
从今年 CES 的参展商也不难看出,包括禾赛科技、速腾聚创(RoboSense)、一径科技、北醒、镭神智能等国内激光雷达,纷纷推出了面向乘用车的激光雷达产品。另外,包括图达通、亮道智能等产商也纷纷在投建工厂。
市场格局尚未定,禾赛也还没赢,而冲击 IPO ,或许只是禾赛准备弹药的关键一步。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 | 肖漫,编辑 | 张敏)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