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极点商业,作者 | 杨 铭, 编辑 | Cindy
近日,“阿里巴巴将在新加坡建立全球总部”传言甚嚣尘上。
对此,阿里巴巴集团相关负责人回应称:“不实,系误读”。“阿里巴巴出生在杭州,生长在杭州,发展在杭州。阿里全球总部始终在杭州,是自然也是必然。”
虽然筹建全球总部被辟谣,但不可否认的是,新加坡2013年后就已成为阿里海外业务重要落子,包括阿里云区域总部,Lazada总部都位于新加坡,以及阿里巴巴国际化、蚂蚁、菜鸟等新加坡团队。
在新加坡不断扩张版图的中国科技企业不止阿里。百度、京东、字节跳动、腾讯、华为、蔚来等都把新加坡当成了布局海外重要战略点,爱奇艺、跨境电商SHEIN(希音)更是将全球总部设在了新加坡。
中国企业之外,新加坡还是更多跨国企业区域总部首选地。不完全统计显示,约有37400家国际企业将业务设立在新加坡,其中4200家把全球总部或区域总部设在新加坡——比如戴森,2022年就把全球总部从英国的马姆斯伯里正式迁至新加坡。Facebook、谷歌等国际巨头更是早在新加坡建设了亚太地区总部。
对这个国土面积仅有733.1平方千米、总人口不到600万的城市国家而言,到底凭什么成为虹吸全球企业竞相布局?而在国内市场斗得“你死我活”的BAT、字节等大厂,谁能在龙盘虎踞的新加坡市场取得领先地位?
01 国内大厂,布局狮城超十年
“狮城”新加坡重要地位,来自发达经济、优越位置、低税收营商环境、监管制度透明、文化多元开放、高端人才聚集、创业生态成熟稳定、数字基础设施完善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缺一不可,在全球也不具备可复制性。
比如,从地理位置来看,新加坡是全球重要航运、港口、航空中心——樟宜国际机场4小时可抵达广州白云机场,两个小时可达印尼或越南,为企业快速响应东南亚各国变化提供可能。
再比如税收方面,新加坡是世界公认税率最低国家之一,便于科技公司优化成本。经济上,新加坡人均GDP亚洲排名第一,又是全球前四国际金融中心。文化与国内相似、投资风险低等等,都让大量跨国公司将新加坡视为区域扩张的大本营。
中国人最早一批在新加坡耕耘互联网行业的人,是20世纪90年代到新加坡留学的学生。适逢狮城经济产业从资本密集型升级为科技密集型转型,来自武汉的谭振强、上海的殷信义,2003年在留学的国立大学附近创办了Mozat——这家企业在中国、中东均设有办事处,其社交和游戏产品在中东取得了不俗成绩。
最早布局新加坡市场的中国科技企业,大约是华为。2000年前后,华为开始全球拓展之路,其中包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市场。截至目前,华为在狮城建立了三个实验室,拥有超过650多名员工。
互联网大厂中,阿里布局狮城已十年。2013年,淘宝网在新加坡设立区域性站点,当年5月,当地出租车出现“淘宝网新加坡上亿商品任你淘”招摇过市的广告。1年后,马云斥资2.49 亿美元收购新加坡邮政10.35%股份,建立“国际电商物流平台”,希望为淘宝铺平物流的道路。
和华为最初一样,在新加坡电商市场,那几年淘宝影响力并不大——中文界面限制了发展,支付上也未和新加坡人习惯的信用卡彻底打通。
2016年,阿里以10亿美元投资东南亚地区电商平台Lazada(来赞达);2017年,东南亚支付平台HelloPay与支付宝合作,以及Lazada作为阿里“棋子”收购当地电商公司Redmart。
截至目前,阿里对Lazada累计投资超过40亿美元,成为阿里海外版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8年,“支付宝女王”彭蕾离开蚂蚁金服后,短暂接任Lazada董事长兼CEO职务。2022年,蒋凡转战“海外数字商业板块”后,分管业务就包含Lazada。
2020年,阿里在新加坡干了一件大事——以约人民币84亿元的估值,收购安盛保险大厦50%股权。两年后,消息称阿里联合新加坡鹏瑞利集团对大厦实施重建,将其加盖至60层,一举成为新加坡最高大楼,预估2018年竣工后,成为Lazada总部,以及阿里巴巴新加坡团队、菜鸟、蚂蚁员工办公地。
但阿里彼时不会想到,这桩海外市场上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房地产交易,如今成为“阿里在新加坡建立全球总部”谣言根源。
其实,比阿里更早尝到狮城螃蟹美味的,是在国内市场相杀多年老对手腾讯。早在2010年,腾讯就入股Garena——后者创始人正是借助“Shopee、Garena、SeaMoney”三大业务,成功在新加坡构建Sea Limited(冬海集团)商业帝国的华人李小冬。
2009年,李小冬在新加坡成立了Garena。坊间传闻,为了拿到《英雄联盟》在新加坡的代理权,李小冬跑去深圳见了马化腾。最终,李小冬获得了《英雄联盟》《王者荣耀》《穿越火线》《全民突击》等游戏东南亚市场的独家代理权。到2014年,Garena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游戏市场的东南亚“小腾讯”。
2015年,李小冬成立Shopee(虾皮)布局电商,腾讯又顺理成章入股扶持。1年后,腾讯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PROXIMA,负责除中国之外的其他地区的游戏发行。
腾讯亲自下场征战新加坡,要在3年后——2020年9月,腾讯在莱佛士坊华侨银行中心东侧的JustCo合作空间租下200个席位,成为腾讯在新加坡的第一家办事处,其业务包括跨境电商、云计算和游戏。2021年,腾讯又在新加坡推出面向海外的全新游戏品牌Level Infinite。
新“BAT”中的字节跳动,2020年也在新加坡中央商业区莱佛士码头一号租下总面积达60000平方英尺的三层楼,作为其在亚洲地区(除中国)的总部,TikTok CEO周受资、前今日头条CEO朱文佳、CFO高准等高管便常驻于新加坡。过去三年,这里逐渐成为字节跳动从产品研发到法务团队在内,一些重要职能部门的真身所在。
02 新加坡是跳板,争夺东南亚
回顾中国大厂新加坡征战史,疫情三年是无法忽视的年份。除了亲自下场的腾讯、字节跳动,爱奇艺、跨境电商服装品牌SHEIN(2022年)均在这一年将全球总部设在新加坡。另外,蔚来去年也在新加坡证交所挂牌,设立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研发中心。
伴随着业务涌进新加坡的,还有热钱。2022年平均每10项跨境投资项目中,就有两项落地新加坡,国内近七成投资人、企业家已在新加坡参加资本聚集的饕餮盛宴。Web3.0、区块链、虚拟货币等领域也在狮城水涨船高。
中国企业和热钱集体大张旗鼓将新加坡视为新征地,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一方面,中国互联网市场日渐成熟,红利消失,出海要增长成为必然;另一方面,受地缘及疫情等复杂因素影响,大厂出海受阻严重,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是科技企业扩大业务而又比较安全的最佳选择。
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连淡水都要进口的城市国家,600来万人口市场规模终究有限,难以支撑如此多跨国企业的竞争。比如,仅仅是电商,新加坡就拥挤着Lazada、Shopee、亚马逊等5家跨国电商平台。
这是因为,对这些企业而言,新加坡并不是主战场,而是将新加坡作为跳板——以抢夺这片位于中国与印度之间,6.7亿人口、11个国家的东南亚市场。
人口结构是所有企业最看重的指标。东南亚地区的年龄中位数是29岁,且适龄劳动人口至今还在增长,在重要的几大市场——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经济增长和中产阶级消费崛起的趋势明显,人口红利远超面临老龄化考验的欧美、中国、日本。
“覆盖了东南亚,就相当于覆盖中国北上广深加一些三线城市的体量。”戈壁创投创始合伙人曹嘉泰曾如此表示。
而智能手机、互联网普及率的提高,又让东南亚蕴藏巨大数字经济潜力,根据《东南亚互联网经济报告》,2025年东南亚数字经济GMV将达到3300亿美元,到2030年可能高达1万亿美元。因此东南亚一度被称为“十年前中国的市场热土”。
这意味着,对电商、游戏、支付、流媒体等诸多领域而言,东南亚都是下一个巨大变现机会的“黄金市场”。
比如电商领域,2022年东南亚市场电商GMV为131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东南亚电商规模将达到2110亿美元,与拉美地区一同成为增速最快的地区。
流媒体领域也是如此。东南亚在线视频市场增长份额从2015年的2%提升至2020年的26%,并有望在2025年达50%。相似的文化,让爱奇艺的《隐秘的角落》、腾讯视频的《陈情令》横扫东南亚各国。
其实,东南亚文化接近让国内游戏厂商早在20年前就尝到了甜头。2004年,《剑侠情缘网络版》一度占据越南网游市场70%份额。至2021年,共有48 款中国手游入围东南亚地区畅销榜Top100,总流水约9.8亿美元。这导致东南亚成为中国所有大小游戏厂商出海的重要区域,并把第一站大多放在新加坡。
不止如此,新加坡不仅是争夺东南亚的跳板,还是走向世界的重要支点。
以游戏为例,腾讯的Level Infinite、莉莉丝的Farlight Games、米哈游HoYoverse ,都将全球品牌总部设立在新加坡,其目的,正是面向全球首发游戏。比如出海亮眼的《幻塔》,就是由Level Infinite发行。
新能源汽车也是如此,蔚来之所以重仓新加坡,除了可以帮助蔚来吸引全球研发人才外,还是蔚来深入全球化布局重要一环。
另外,复杂大环境下,一些在欧美、中国市场受到限制的业务,在新加坡也可以顺利开展。这正是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将数据中心放在新加坡等地的重要原因。爱奇艺将全球总部放在新加坡,也有类似原因——以逐步减少其因版权问题而无法在海外播放的影片数量。
03 阿里基本盘东南亚不敌腾讯
过去几年,新加坡的跳板作用愈发明显——东南亚许多国家的电商、游戏、物流、支付平台背后都有中国企业和资本的身影。其中,资本、业务“跑马圈地”最深最广的,仍然当属阿里、腾讯两大巨头。
电商、支付、物流、云计算是阿里和腾讯共同看好的赛道,两大巨头都通过寻找合适标的投资控股、亲自下场方式在东南亚再度展开了激烈角逐。
比如电商领域,阿里完全掌控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电商平台Lazada,投入巨大。对2014年双11,马云提出“10年内一半收入来自海外客户”的目标来说,Lazada显然是实现目标最佳捷径。
腾讯在东南亚的电商布局,主要依靠Sea推出的Shopee。腾讯是Sea最大股东,最高时曾持有39.8%的股份。2022年出售约1450万股、价值30亿美元的Sea股票后,持股比例从21.3%降至18.7%。
支付领域,阿里是金融科技公司Paytm早期投资者之一,最新消息显示阿里刚套现了3%的股权。另外,马云刚刚失去控制权的蚂蚁集团,也是阿里掌控、渗透东南亚支付的重要渠道。根据志象网此前统计,蚂蚁集团在东南亚7个国家入股了超过10个本土版本的支付应用,包括Mynt、GCash、TrueMoney、DANA等常用电子支付钱包。
2018年3月,微信支付获得马来西亚第三方支付牌照,这是中国内地和香港外,首个获得当地支付牌照的亚洲市场。这让微信支付可以用当地货币林吉特进行支付或转账。另外,还可以通过电商Shopee旗下支付ShopeePay和SeaMoney占领市场,与阿里支付布局不遑多让。
在东南亚,阿里领先腾讯的是第二增长曲线——云计算。截至去年10月,阿里云在新加坡、雅加达、吉隆坡、曼谷、马尼拉等5个城市开设了9个数据中心可用区,领先主要竞争对手华为云、腾讯云。
但是,在电商基本盘上,Lazada却远远落后于腾讯控股的Shopee。Shopee仅用3年时间就在各项数据超过Lazada,成为东南亚各国第一大电商平台,让在国内折戟沉沙的腾讯电商梦成真。
以GMV计,在2021财年,Shopee和Lazada的GMV分别是625亿美元、210亿美元。以月访问量来看,早在2019年后Shopee就稳居第一,甚至长期在多个市场是第二名Lazada的4倍以上。
那么,掘金最早、拥有东南亚最大物流网络的Lazada,为何在竞争中不敌Shopee?毕竟,两者面临的困难都相似:除去新加坡,东南亚其他各国还在发展中,人文、宗教、基础设施、消费习惯天差地别,对出海项目的本土化运营困扰原本是一样。
或许,这正是腾讯和阿里不同基因所在。
在东南亚,阿里从控制Lazada开始,就从技术、生态上进行“阿里式改造”,试图复制在国内成功的整套方法论、经验论。体现在组织架构和内部,就是混乱停滞,影响Lazada本土化落地步伐。即便“支付宝女王”彭蕾临危受命,以及蒋凡亲自梳理业务,更换Lazada的CEO并调整其管理团队,截至目前也未从根本上改变其现状。
腾讯则不然,虽然是Shopee最大股东,但在运营上却未进行更多干涉。最终,采取类似拼多多低价+免运费发展模式后,Shopee形成了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东南亚各国的本土化体验上大大超过Lazada,领先也就成为必然。
问题是,更艰巨考验看上去才刚开始,2021年4月以来,TikTok Shop陆续入驻泰国、越南、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相关数据显示,TikTok电商2021年GMV约60亿,其中印尼市场贡献了约70%。按照这个增长速度,追上Lazada指日可待。
前有狼后有虎。Lazada的发展不如人意,也让阿里建立领先电商物流平台的全球化梦想,迟迟难以实现。
其实,这正是中国所有出海企业的共同考验:复杂文化、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状况下,如何才能避免本土化的水土不服?毕竟,哪怕新加坡是最省力的出海跳板和支点,也唯有不断适应变化,才会得以生存。(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谁知道说的真的假的
马云都定居日本了,阿里搬走有什么意外
现在辟谣,过几年真的搬过去了再出公告
有能耐的全都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