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空间秘探,作者 | 武爽
由华强方特出品的熊出没动画大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春节档热映,并以上映12天破11亿元的票房稳居春节档前三甲。“熊出没”这个IP,让背后的华强方特公司赚得盆满钵满,但对于主业是主题公园的华强方特来说,在春节档一呼百应的《熊出没》似乎并没有缓解公司的亏损焦虑。作为新三板公司,华强方特的2022年年度财报还未公布,但是根据其半年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华强方特总负债达158.17亿元。
9部“熊出没”票房超过50亿
今年颇为热闹的春节档期(1月21日-1月27日),在各种类型的高配影片夹击下,《熊出没·伴我“熊芯”》打破了中国影史春节档动画片票房纪录,在总票房榜也稳居第三,仅次于《满江红》《流浪地球2》。
这是《熊出没》系列的第9部春节档电影,自2014年该系列电影首次进军春节档以来,其票房稳居各年春节档前五名。截至2月3日,《伴我“熊芯”》累计票房已突破11亿大关。另外,据统计,此前8部春节档“熊出没”系列电影累计票房已经超过40亿元,因此,《熊出没》也成为中国首个破50亿元动画电影系列。
根据财报预测,华强方特预计2022年数字动漫中的形象授权至少将为其带来1698万元的收入。而据《南方周末》数据,2021年熊出没IP合作的被授权商数量超过300家,被授予商品超过3000款,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
从上述来看,“熊出没”虽然为华强方特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但华强方特业绩早已承压。2022年上半年,华强方特营收20.09亿元,同比下降9.17%,净亏损1.29亿元,扣除政府1.94亿元的补贴,净亏损达到了2.99亿元,亏损额同比增加549.27%。截至2022年6月末,华强方特总负债达158.17亿元。但过去两年,华强方特并未因疫情暂停主题公园业务投资。
与迪士尼的百年历史相比,华强方特算得上是“后起之秀”。早在1998年,该集团就已进军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智能化设备研发和生产领域。到2000年左右,其开发的数字电影系统、环幕电影系统等已经远销欧洲、美洲、东南亚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但国外特种电影市场容量毕竟有限,当发现外需不足、技术出口并非长远发展之计时,集团就转而寻求开发国内市场。
2005年之后,华强集团开始开发室内数字游戏项目,为国内20家主题乐园、大型商场购物中心提供技术支持。2006年,华强在重庆尝试兴建了第一个户外主题公园,只有4万平方米,但市场反应却出奇的好。重庆“探路”成功,华强的投资者从此坚定了在国内建设主题公园的发展方向。
之后自2008年第一家方特乐园在安徽芜湖开园至今,已在中国建成开业“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方特东方神画”“方特水上乐园”四大品牌,共有22个城市的项目正在运营,还有11个城市项目处于规划建设阶段。
外有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际主题乐园不断在华落地生根,内有华侨城、长隆、上海海昌海洋等本土主题乐园相继涌现,华强方特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搏出了一条道路,其迅速扩张发展成世界排名第五、增长最快的主题乐园业集团。空间秘探研究发现,华强方特在主题乐园市场布局中,也呈现着两大鲜明特点。
一是告别“文旅+房地产”发展模式,走“IP+科技”道路。华强方特并没有走大多数国内主题公园以房地产为主要盈利点的老路,而是学习了迪士尼以IP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同时结合自身的技术特长,专注于打造“IP+科技”的核心能力。
抛弃“主题乐园+房地产”的中国主题乐园行业传统模式,转向类似迪士尼等欧美乐园以打造核心竞争力为主的商业模式,这是华强方特发展上的一个重要转型。华强方特以国民IP“熊出没”为主题,持续拓展上下游产业链,加速与主题乐园、酒店的产业融合,并在文旅市场成功破圈。
迄今为止,方特已在天津、青岛、宁波、临海、台州、菏泽、宜春、驻马店等地陆续规划落地了熊出没主题酒店、熊出没乐园、熊出没水上乐园、熊出没小镇,形成了多个设施一流、规模宏大、配套完善的文旅集群,“动漫+文旅”的产业融合效应日益显著。
二是实行下沉市场策略,走“农村包围城市”发展道路。华强方特很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商机: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主题乐园的游乐需求和消费能力将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三四五线城市的居民对大型主题乐园的需求增长,在呈几何级上升。
与市场主流的一二线城市的选址思路不同,华强方特的特点是扎根绵阳、荆州、泰安、芜湖、邯郸等三四线城市,在建项目中更是有鹰潭这类五线城市。据统计,运营方特乐园的城市中,将近一半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在建和拟建的城市中,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比例上升至70%。
这有别于迪士尼在一线城市,欢乐谷在一线和前列二线城市的布局,使得华强方特在自身实力还需培育的阶段,既最大限度地获取游客、提高市场占有率,又有效地避开了与主要竞争对手的直接碰撞。
手握“熊出没”为何仍负债超百亿?
通过查看财报发现,截至2022年6月末,华强方特总负债达158.17亿元,较上年期末增加10.97%。但过去两年,华强方特并未因疫情暂停主题公园业务投资。债多压身,华强方特在2022年6月份拟募资近17亿还债补血,也是一种必然之举了。而手握“熊出没”这样爆款IP的华强方特,为何仍负债百亿?主要有三个原因。
- 轻资产迅速复制扩张
从2012年开始,华强方特一直在摸索以“轻资产”运营模式扩张主题乐园,通过合作方式投资,乐园设计、出售特种设备、收取管理服务费等成为其主要盈利方式。比如,依靠地方政府等投资,华强方特只需输出品牌、设计,进行开发建设和后期经营管理,以加快盈利和扩张的速度。
从华强方特的财报来看,营收增长和亏损都与其扩张战略不无关系。即使是疫情之下,华强方特的扩张速度并没有受到影响。2022年上半年,华强方特净亏损1.29亿元,扣除政府1.94亿元的补贴,净亏损达到了2.99亿元,亏损额同比增加549.27%。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为2-5月疫情影响下主题公园的收入减少。报告期内,主题公园运营的相关营业收入为7.2亿元,比2021年同期下降了43.78%。
但在此情况下,华强方特依旧没有停下扩张的步伐。去年6月初发布全新品牌“方特恐龙王国”,并宣布投资近30亿元的自贡方特恐龙王国将于6月18日开园迎客;6月20日,华强方特在浙江台州隆重举办了全新主题乐园品牌——“方特·狂野大陆”的品牌发布会;同时,华强方特还开始做起了小镇的生意,总投资20亿元的华强方特临海熊出没小镇开始招商,还在厦门开业了方特假日酒店。此外,去年下半年,华强方特还在资阳、台州、赣州新增了多家全资子公司。
正因如此,轻资产扩张成本较高,不用说开发筹建等成本,仅仅是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成本就达到2040万元,较2021年上升了58.28%。
- “熊出没”独木难支
目前来看,华强方特手里掌握的“熊出没”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最具价值的IP之一。华强方特在巩固发展自有头部IP“熊出没”的同时,不断着力拓展国际IP与新IP。但从市场来看,其IP收效仍远远不及“熊出没”。例如华强方特历时5年打造的原创中国古风电影《俑之城》受疫情影响推迟至2021年上映,最终票房仅6992.9万元,远不及“熊出没”系列。
能保持每年制作1-2部动画剧集,并推出一部院线电影,这样稳定的上新节奏足以说明华强方特的内容制作能力,也持续助推“熊出没”IP的市场增长。但十年来,华强方特没能再孕育出新的高价值IP。除了《熊出没》,华强方特还推出了《小鸡不好惹》、《虫虫闹翻天》、《十二生肖闹翻天》等近30部系列动画片、动漫电影,基本反响平平。
近几年,华强方特还尝试通过与国际品牌方达成合作或独家版权代理等方式,丰富方特动漫的IP矩阵。其中引入国内的《奇迹少女》以及合作重制的《太空鼠一家》,目前都已上线各视频平台,但整体来看并未带动观看热度。
一方面,从支撑公司未来营收能力的角度考虑,更多优质动画IP已经是公司发展的刚需。另外一方面,华强方特走轻资产发展战略,也势必对华强方特的IP开发和运营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这两方面来看,只靠“熊出没”发展还是势单力薄,还需深耕符合大众文化趣味且不断满足时代需求的IP品牌。
- 主题乐园盈利能力不足
查看华强方特的乐园布局,可以发现,当前华强方特的主题乐园已遍布全国二十多个城市,并且还在持续扩张着。然而,若我们再翻看华强方特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会发现主题公园业务的营收净利润并不及方特动漫和方特影业。
华强方特2022年上半年财报信息显示,主题公园运营的相关营业收入为7.2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3.78%。至今,从营业收入构成来看,华强方特主题乐园相关营收是核心,2021年的乐园相关营收占比高达约83%,特种电影以及数字动漫约为17%。可以看到,主题乐园才是华强方特的主营业务,但数字动漫的营收虽然在增加,但占比较少,依旧无法完全缓解华强方特的亏损情况。
此外,通过拆解华强方特主题乐园收入情况,可以看到主题乐园IP相关的文化内容及衍生品收入偏低,且这些收入绝大多数还是依靠主题公园所产生的。华强方特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显示,主题公园收入来自门票、园内二次消费两部分,门票收入占比超70%,二次消费仅占不到30%。而二次消费中,就有熊出没IP的衍生品包含其中。
据资料统计,国际主题乐园围绕 IP 提供增值服务,二次消费占比达 50%—60%。与此相比,中国主题乐园二次消费占比提升空间较大。不难发现,华强方特的IP还非常薄弱,即使是其最著名的“熊出没”也依然无法像国际知名IP那样产生丰厚收益,在IP打造上华强方特依然前路漫漫。
根据资料显示,华强方特2012年第一次谋求上市,2015年新三板,2019年创业板申请,2020年6月终止,2020年12月第三次申请,2021年5月17日显示上市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但是一直到了2023年2月,冲刺IPO依然没有成功。
有业内人士透露,根据华强方特的招股书显示,华强方特如火如荼开设主题公园的背后,其运营的主题公园项目不少处于亏损中。华强方特共超80家控股子公司,其中有40多家处于亏损状态。
本土主题乐园还有哪些发展机遇?
根据麦肯锡发布的《2022年中国主题公园产业研究报告-迎来新时代》的分析表明,中国只有27%的人口参观过主题公园,不到发达国家68%的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市场规模可能会从2019年的400亿元翻一番,到2025年底超过900亿元。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下,本土主题乐园可能将出现下面两个发展趋向。
- 国内主题公园市场将迎来洗牌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我国有18.9万余家主题乐园相关企业,2022年1-7月新增3.4万余家相关企业,新增注册增速高达40.9%。从注册资本来看,约四分之三的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超半数相关企业注册资本不足百万。
再看国内主题乐园的经营现状,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两千七百多家主题乐园中,能够盈利的只占十分之一,亏损的超过70%,剩下不到20%堪堪维持收支平衡。
目前国内主题公园供给多为小型娱乐项目,且同质化现象严重。更有一大部分项目规划设计不到位、资金储备不足、经营能力较差,尤其是原本为建楼而盖的公园项目,这些主题公园项目将会加速退出。在“体验为王”的时代,未来主题公园内注重游客体验感的项目也会越来越多。仅有游乐设备,缺乏主题、文化、IP的项目会逐渐被市场淘汰,复苏、淘汰、洗牌将取代扩张成为接下来一至两年内主题公园的主题。
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复苏,各大文旅企业也要对整个市场进行重新评估,调整发展策略来适应市场的变化。中国主题公园研究院院长林焕杰表示:国内企业需要把握机会,打造体现中国文化元素的主题公园,不仅吸引国内游客,还能吸引国际游客的到来,这不仅是未来的一个趋势,也是行业必须考虑的一个出路。
- 对外拓展海外版图
报告研究发现,世界不同地区的消费者会对相同的IP感兴趣。这推动了一批主题乐园奔赴海外,探索更多发展可能。比如,2021年,日本环球影城开业的超级任天堂大受游客欢迎,这一乐园未来将会复制到好莱坞和环球影城在建的新乐园Epic Universal中,新增的景点还有梦工厂目的地(Dreamworks Destination),游客可以在这里见到并与梦工厂电影中出现的人物形象互动。
随着迪士尼、环球影城、乐高等国际主题乐园巨头在全球加速布局,本土主题乐园也开始瞄准海外市场,深化IP增值赋能。华强方特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出口国,开创了中国文化科技主题公园对外输出的先河,在伊朗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建设主题公园“方特欢乐世界”,随后,完成了乌克兰主题公园的全部设计、与南非签订主题公园整体输出协议,开始将方特品牌从设计到制造,从硬件到软件,从管理到运营整体对外输出。
去年5月初,海昌海洋公园也宣布拟将在越南发展或管理的两个海洋主题公园项目作为首个合作启动项目,海昌所拥有的全球知名IP授权将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海昌海洋公园首个海外品牌输出项目。
综上所述,进入2023年,全球部分国家和地区主题公园市场已出现强势反弹复苏,从长远来看,预期将会出现更灵活多元、有别于传统封闭式乐园的产品形态。一边是IP影响力拓展不易,另一边则是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不断加码,强势瓜分本土主题公园的生存空间。找到下一个“熊出没”,以及符合旅游市场发展方向的策略,或将成为华强方特突围的关键所在。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