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adata退出中国市场,国产数据库斗争一触即发

钛度号
大浪淘沙后,机会给到了技术领先的国产厂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尧一一

一石激起千层浪。数仓巨头Teradata退出中国市场,对国内数据库而言意义非凡。

近日,数据库行业内最热门的讨论话题应该是#Teradata退出中国市场#,不少技术工程师都在唏嘘感慨,当然也有投资商抛出新的市场展望。

2月15日,Teradata官方表示:经过对中国当前和未来商业环境的慎重评估,Teradata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逐步结束在中国的直接运营。后续,中国公司即将进入关闭程序。

这一官方声明基本明确Teradata将放弃中国市场,同时也标志着国产数据库市场将释放出一大批新的机会。根据中金公司测算:大数据基础软件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年均释放市场空间约150亿元。

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数据库在全新市场机会和国产替代需求的推波助澜下,技术升级、发展正当时。

优胜劣汰,多重压力下的无奈出走

Teradata,曾被业界称为“数仓人才的黄埔军校”。

Teradata诞生于1979年,是全球最大的专注于大数据分析、数据仓库和整合营销管理解决方案的供应商。1979年,Teradata正式进入中国,和 Oracle、IBM 等公司一样,率先开始在金融、通信领域进行落地,先后服务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联想集团、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国内头部企业,拥有广阔的市场。

那么,曾经的市场佼佼者又是什么原因退出呢?笔者看来,内部业务转型滞缓、外部市场竞争激烈以及不可忽视的市场战略调整都是关键原因。

2000 年以来,大数据、云计算和开源技术开始发展并崛起。企业在新技术和理论的冲击下,逐渐倾向于革新原有IT基础架构,构建全新的低成本、高算力、强存储的架构。对于Teradata来说,升级原技术架构以满足客户需求势在必行,但却需耗费大量人力财力。此外,目前市场中企业纷纷推行“降本增效”,但是Teradata的商业模式决定咨询服务以及一体机等定制化硬件销售占据较大比例营收,因此在商业化落地过程中,客户不得不应对硬件价格昂贵、产品品类单一以及技术服务占比较多等尖锐问题。

当然还有来自外部竞对给到的压力。有专业机构认为,国内数据应用场景愈发丰富的形势下,对海量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分析等需求日益旺盛, Teradata 对于新场景的支持能力明显不足,因此市场逐渐被技术升级的竞品蚕食。并且,国内的数据库厂商目前发展迅速,南大通用的 GBase 8a、创邻科技的分布式分析型图数据库Galaxybase、达梦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 DMDPC,都成为Teradata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国内信创政策的影响下,势必将抢占更多市场资源和业务份额。

另外,根据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1月16日发布的《跨国公司的当务之急:重新评估中国的风险和机会》报告显示:在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升温、通货膨胀压力和战争重塑的世界中,跨国公司不得不面临更复杂和重置策略的局面。尤其是跨国技术公司在美元加息通胀、脱钩以及中国政策监管环境压力下,需要面临更大的风险。如何实现自由发展和良性增长,还有待商榷。

因此,多重因素的影响下,Teradata的衰退开始折射在不断下降的营收规模中,到2022年,Teradata营收规模已由2011年的23.6亿美元下降到17.95亿美元,2022年全年营收同比减少6.4%;其中亚太及日本市场贡献营收2.92亿美元,同比减少11.5%。

由此可见,无法快速响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撤出中国市场成为Teradata的无奈之举。

释放市场,国产数据库需要站在后天看明天

Teradata的出走,给国内数据库厂商的市场又带来哪些利好和挑战?

上文中提到,Teradata作为曾经的巨头,在金融、通信领域具备较大的市场份额。据国内知名研究机构估算,包含本地服务商在内,Teradata 的产品与服务收入在中国市场至少有 30 亿元,占整个数据库市场的 10% 以上。而它现下的退出,意味着该庞大的市场空间急需新的数据库厂商涌入。

当然,数据库厂商的出彩,还是需要建立在解决以下难题的基础上。毕竟,大浪淘沙,难倒巨头的问题势必也会难倒一大批国内厂商。

首先,Teradata在数据库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专业经验,因此过去其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所以想要从激烈竞争中分得一杯羹,势必需要在综合成效上有突出表现。同时由于Teradata原有的甲方客户大多为金融、电信企业,在整个信创战略布局中处于关键位置。出于对业务安全性和原有产品性能的考虑,各类客户将对数据库厂商的产品性能、稳定性和自主可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其次,想要实现对Teradata的完整替代,尤其是面向核心系统的替代,拥有一系列的国产化替代平滑迁移方案对数据库厂商而言必不可少。如何优化实施服务能力和架构能力,更好地帮助企业用户高效、平滑、安全地实现Teradata数据库国产化替代,是值得关注的方向。数据库厂商除了需要加强数据库高可靠、高可用、高性能等技术能力,提升国际层面竞争力,还应该做到从基础向上衍生,加快上下游技术供应商的生态建设,强生态和强平台协同赋能,不断满足行业客户对传统数据库的平滑替换诉求。

最后,适应变化,是所有的数据库厂商的必选项。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Teradata的离开,要求中国国产数据库厂商都能够重新评估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调整市场定位和战略规划,以更好地适应新的政策变动、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

大有可为,谁将成为新市场的破壁人?

看完上文,我们越发清晰:对于国产数据库厂商而言,市场已经出现,但却是块硬骨头。

好在一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能者已经出现。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21年达梦数据库就开始Teradata Aster的国产化替代工作。尤其是在福建移动O域大数据分析系统的项目中,国产达梦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DMDPC在1年多的运行中表现十分稳定,且在95%以上的应用场景下运行效率高于之前。GBase 8a也曾助力某运营商替换Teradata,大幅度提升其数据仓库平台性能以及降低成本。

同时市场需求倒逼新型优质数据库的出现。前文中提到数字化加快导致数据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Teradata无法有效支撑海量关联数据存储、查询和分析的需求。而创邻科技的分布式Galaxybase图平台以“点-边”为数据结构,直观简洁的描述业务实体之间的复杂关联关系,能够高效的挖掘多源异构数据间潜藏的内在关联、最大化释放数据资产价值,已在多家国有大型银行落地,提供全行级图服务,赋能对公信贷、零售、反欺诈、反洗钱等场景,真正做到数据互联、智联。

达梦和创邻科技的表现验证了当前国内已经出现一大批成熟、自主、创新、可控的数据库,具备与国外软件同台较量的实力,且在很多方面的表现要优于原国外同类产品,也证明更多的国内企业开始自主选择国产数据库厂商。

墨天轮最近公布的《2022年墨天轮数据库大调查报告》中同样说明随着国产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更多中国数据库开始被企业认可。报告中指出目前有83.4%的企业正在使用国产数据库产品,同时墨天轮还对当前国产数据库的应用占比进行分析,选择前二十的厂商进行公开。如下图,我们可以发现当前在中国数据库内,达梦数据库处于企业使用率第一,华为云 GaussDB、阿里云 PolarDB 分别以17.8%、17.3%的占比位列第二、第三。

受访者所在企业当前使用中国数据库的情况|图源墨天轮

同时墨天轮还对企业未来最想用的中国数据库进行调研,数据显示93.9%的企业计划使用中国数据库。两张图表中的呈现的厂商基本一致,也可窥见当前数据库市场的竞争格局。

企业未来计划使用的中国数据库情况

在图表中,达梦、OceanBase、人大金仓、腾讯云TDSQL等头部云厂商、老牌数据库厂商,有着较高的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关注度,当然,不乏新兴数据库厂商如创邻科技、涛思等,从竞争中突出重围。各家的国产化实力均不容小觑。

对于所有的数据库厂商而言,当数据库产品满足核心技术领先、国产化替代实力强劲、业务落地经验丰富三点时,实现对Teradata等国外主流软件的成功替换将只是时间问题。

总结

在笔者看来,一方面,巨头的撤出意味着多元产品竞争格局出现,这将成为推动技术迭代的源动力。另一方面,国内数据库厂商在Teradata离开后将有更多的产品实践和落地机会,有效反哺技术创新发展。Teradata的离开,或将助推国产数据库的发展,从审慎中走向加速,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系作者 尧一一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