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净利首降,“安防茅”怎么了?

钛度号
海康威视该如何“拯救”利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征探财经

上市近13年的安防龙头海康威视,首次出现了年度净利润下滑。

2月18日,海康威视(002415.SZ)发布2022年度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831.74亿元,同比增长2.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2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65%。

在这份业绩预告中,海康威视并没有说明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但在去年三季度电话会议上,海康威视表示2022年从半年度到三季度,公司的净利润一直都呈现负增长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收入增长不够,费用开支又比较刚性所导致。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1月海康威视曾公布新一轮股权激励方案,公司将向9933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其中一项解锁条件为,海康威视未来3年(2022年-2024年)营收增速不低于15%,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20%。

显然,不管是营收增长还是净利润表现,都远低于海康威视此前预期。

在行业寒冷的大环境下,海康威视该如何“拯救”利润表现呢?

安防主业增长放缓

2010年,海康威视成功上市,其营收规模从2010年的36.05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831.74亿元,利润规模从10.52亿元扩大至128.27亿元。

过去几年里高速增长的海康威视,自2017年开始,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一路走低。2017年-2020年,营收增速分别为31.22%、18.93%、15.69%、10.14%;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6.77%、20.64%、9.36%、7.82%。

直到2021年,海康威视的业绩才开始回升。不过,2022年海康威视营收增速旋即降至新低,净利润还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究其原因,一方面源自毛利率下滑,海康威视各业务板块更难“赚钱”了。2022年半年报显示,海康威视智能物联产品及服务业务上半年毛利率为43.14%,同比减少了3.16%。其中,主业产品及服务毛利率同比减少2.88%,主业建造工程毛利率同比减少11.50%,创新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1.39%。

另一方面,费用支出增加也影响着海康威视净利润表现。在去年前三季度,海康威视的销售费用为71.05亿元,同比增长10.02%;管理费用为19.34亿元,同比增长26.3%;研发费用为73.56亿元,同比增长21.33%。费用支出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进一步蚕食了海康威视的利润空间。

影响海康威视整体表现的主要还是传统安防主业增长的乏力。去年上半年,海康威视主业产品及服务、主业建造工程共实现收入302.5亿元,收入占比为81.19%,但增长仅6.8%。

具体来看,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企事业事业群(EBG)和境内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三大事业群都面临着增速缓慢的情况。公共服务事业群实现营收69.75亿元,同比下降1.40%;企事业事业群实现营收68.31亿元,同比增长2.58%;中小企业事业群实现营收62.86亿元,同比增长3.97%。

海康威视表示称,在公共服务市场,疫情期间较多地方政府将主要精力投入在疫情防控上,项目推进较慢。随着地方政府的经济建设动力逐渐展现,PBG的中长期增长依然会有不错的预期;企事业市场主要受到消费低迷和地产行业的影响;在中心企业市场,公司在不断优化线上平台,利用线上线下渠道联动的优势,不断丰富渠道产品品类,开辟更多业务来源。

创新业务分拆上市

海康威视在2021年年报中将公司业务领域定位为“智能物联AIOT”,将公司的想象空间从传统安防拓展至更具潜力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内。

对海康威视来说,创新业务已经成为了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生力军。

2015年,海康威视鼓励内部员工创新创业,建立内部跟投制度。一年后,海康威视正式实施《核心员工跟投创新业务管理办法》。在这个制度影响下,海康威视内部成立了8个创新业务,包括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微影、海康汽车电子、海康存储、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

在2021年年报中,海康威视首次公布了创新业务的成果,有5个创新业务的收入超过10亿元、净利润为正。也在这份年报中,创新业务首次从主业剥离出来,单独公布营收数据。

2021年,创新业务收入122.71亿元,收入占比达15.07%,同比增长98.93%;贡献84.93%收入占比的主业实现了691.49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0.61%。

2022年上半年,创新业务收入70.08亿元,收入占比提升至18.81%,同比增长25.62%,而主业仅实现了6.8%的同比增长。

高速增长的创新业务既承担起了海康威视的增长重任,也成为了海康威视资本布局的“帮手”。去年6月,海康威视智能家居业务旗下公司萤石网络登陆科创板;随后海康威视计划将负责机器人业务的海康机器人分拆上市。

海康威视表示,通过本次分拆,将进一步聚焦主业,同时将海康机器人打造成为公司下属从事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业务的独立上市平台,并充分借力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大海康机器人在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海康机器人盈利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按照目前的节奏来看,海康威视未来将成熟的创新业务分拆上市可能性不小。市场上也难免有担忧,创新业务高速发展,对海康威视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一旦持续分拆,是否会影响海康威视的市场竞争力。

对此,海康威视曾表示,智能物联是公司的业务定位。从基础的底层技术的储备、产品线的安排、产品业务的分布角度来讲,创新业务只是智能物联的一部分特殊的业务场景,绝大部分的业务场景都在主业这里。

行业竞争加剧

海康威视净利润出现负增长,源于愈发严峻的市场环境。

据中安网数据,2020年我国安防行业总产值达到8510亿元,同比增长2.9%;2022年全国安防行业总产值约为9460亿元,增长4.9%。同时中安网预测,2023年安防行业“分水岭”效应将凸显,“强者更强、弱者更弱”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行业整体增速放缓,未来安防行业的增长红利越来越小,同时新兴科技厂商也相继入局安防领域。海康威视作为安防龙头,在行业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还要抵御其他厂商们的竞争。

以阿里、腾讯、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依托互联网行业沉淀进军物联网领域;以华为为代表同时布局“软硬件”的科技企业,以及以商汤、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为首的AI独角兽,在安防领域不断探索AI落地场景。这些企业都是海康威视在安防领域需要面对的竞争者。

同时,海康威视高速增长的创新业务也要面对严峻的竞争。海康威视首个分拆上市的智能家居业务,需要面对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美的、格力等家电企业在智能家居方面的布局,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市场对智能家居的需求也逐渐下滑。表现在海康威视的业绩上,智能家居业务在2021年的营收增速为35.27%,到了2022年上半年,其营收增速就跌至4.74%。

为了在行业中持续保持竞争力,海康威视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持续增加。从历史财报中可以看出,自从2016年开始培育创新业务以来,海康威视的销售费用从2015年的21.79亿元一路飙升至2021年的85.86亿元,研发费用也从17.23亿元增长至82.52亿元。

作为国内安防龙头,海康威视还要面临着美国制裁的风险。2019年,海康威视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两年后又被列入投资“黑名单”。海康威视是否会遭遇进一步的制裁也成为了市场的担忧。对此,海康威视曾表示,公司已经通过产品设计、国产替代、高存货战略、加大研发等方式进行规避。但一旦受美制裁,海康威视的发展难免遭遇不利影响。

目前来看,海康威视在国外的收入暂未受到影响。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在海外的收入同比增长了23.72%。

不过市场更关心的是,有着“安防茅”之称的海康威视何时能找回拐点,重回增长。

 

征探财经

292篇资讯

粉丝

知名财经媒体人、前上市公司董事长周远征联手产业和资本的专业人士,共同打造的独立财经调查机构。我们的内容力求一线、事实、专业。

本文系作者 征探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16
9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