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创新航,还有胜算吗?

钛度号
巨头掐架,吃干榨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电动工会,作者 | 东关大先生

中创新航又输了。

2月21日晚,国内动力电池装机市占率排名第三的中创新航公告显示,公司在与宁德时代的一起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败诉,中创新航被判向宁德时代赔偿总计3580万元。

判决书要求,中创新航立即停止制造、销售侵犯宁德时代专利的产品,同时赔偿宁德时代经济损失3580万元,支付发明专利临时保护期费用79.8万元。

据了解,这一涉诉专利涉及电池负极极片技术。

中创新航称,将就上述判决向最高院提出上诉,目前无需向宁德时代支付赔款。同时,涉诉专利的有效性也尚处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理中。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的第三起诉讼案了。

屡败屡战

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的恩怨,要从2021年说起。

2021年7月至9月,宁德时代指控中创新航专利侵权,涉及正极极片及电池、防爆装置、集流构件和电池、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等五项专利,合计索赔1.85亿元。

彼时,中创新航回应称,公司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提供给客户的产品都经过专业知识产权团队的全面风险排查,确信产品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2022年5月,宁德时代将五项专利侵权索赔金额提高至5.18亿元。同年8月,宁德时代又起诉中创新航一项专利侵权,索赔1.3亿元;同时宁德时代还起诉中创新航不正当竞争。

对于“集流构件和电池”专利,2022年11月福州中院作出一审判决,中创新航被判立即停止销售侵害宁德时代发明专利权的产品,并且赔偿宁德时代总计296万元。

针对这起案件,中创新航同样表示,将在上诉期内就该一审判决向最高院提出上诉。同时,中创新航不服“集流构件和电池”专利维持部分有效的决定,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涉诉专利部分维持有效的权利要求尚处于审理中。

在这场历时一年半的专利纠纷中,中创新航多次向宁德时代开战。

据了解,在一审败诉后,中创新航还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宁德时代滥用专利权恶意维权和肆意诋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今年1月,经济学家任泽平下场为中创新航发声。任泽平发文称,“近年宁德时代四面开战,引发广泛关注,打压竞争对手,胁迫车企,挤压上下游利润。”

同时,任泽平还在文章中表示,“为中创新航们的揭竿而起鼓掌。”然而,没想到的是,在他发声一个月后,中创新航的官司打又败了。

一路狂飙

中创新航前身为中航锂电,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新能源电池研发生产的企业,虽然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表现颇为低调,但最近几年,其动力电池装机量已经默默攀升到了国内前三。

中创新航的装机量增长有多快?

2018年,其装机量为0.71 GWh,排在国内的第9位;

2019年装机量则翻倍增长到1.49GWh,排名第6;

2020年装机量再次翻倍增长到3.55GWh,排名第4,国内市占率为5.6%;

2021年,中创新航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9.05GWh,位列国内第三。

2022年,中创新航装车量直接来到19.2%,占比6.4%,坐稳国内季军宝座。

为什么突然火起来了?

我们研究了一下,中创新航实现高速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其对三元锂电池的聚焦,尽管其早期为此付出过代价;另一方面则是公司重组之后,众多资本的加持对其市场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2014年前后,中创新航主要以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为主,同时主要供应新能源客车,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爆发,2015年锂电池业务营收达到10亿元,同比增长147.29%,彼时的控股股东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成飞集成,在2015-2016年业绩则显著大增。

但在2017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开始偏向于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锂电池汽车,磷酸铁锂补贴减少,市场份额也被三元锂反超,同时乘用车市场开始爆发,而在三元锂领域布局不足的中创新航业绩开始下滑,成飞集成在2017年和2018年也开始大幅亏损。

在这样的情况下,成飞集成不得不选择在2019年进行资产重组,对中创新航的控制权进行出让,变成参股公司,以此获得收益,使自身净利转亏为盈,而中创新航的控股股东也变成了如今的常州市金坛区国资。

从2019年开始,中创新航的改革步伐开始加速。新上任的董事长刘静瑜将公司的配套车型从商用车转为乘用车,电池类型则开始重点发力三元锂。

与此同时,中创新航也开始进行新的增资扩股。

2020年底,中创新航的股东由此前的成飞集成等6家企业增加至35家,引入的新的战略投资者包括红杉资本、无锡国联、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保投、广汽资本等众多资本大佬。

有了各路资本的加持,中创新航的产品也越来越受市场欢迎,从服务客户来看,目前中创新航几乎已经配套国内所有主流新能源车企,包括广汽、小鹏、长安、零跑、吉利、合创、东风、本田、上汽通用五菱、奇瑞、瑞驰、东风小康等。

客户需求激增的同时,公司营收也随之暴涨。

根据中创新航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1年三年的时间,中创新航的营业收入从17.34亿元猛增至68.17亿元,2020年、2021年营收增幅分别为62.96%、141.28%,三年累计营收超100亿元。

正是基于此,在香港上市当日,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直接喊出力争全球前三的目标,但这一愿景似乎未能对公司股价起到作用。

2022年10月6日,中创新航正式挂牌港交所,成为首家在港上市的动力电池企业。

不过在上市后,中创新航便开始遭遇资本市场的连续砍杀,仅仅4个交易日,与上市首日收盘市值相比,中创新航市值已经蒸发了16亿港元。

出路在哪?

投资者不买账的核心因素,主要还是公司研发和盈利能力不够强。

可以看到,尽管中创新航营收保持高速增长,但仍常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21年,中创新航才凭借政府补助的3.6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盈利困难,主要与中创新航面对客户的话语权较低有关。

原材料成本占比过高,使得对上游产业掌控力及议价权,成为中创新航未来发展的上限。对于价格波动剧烈的上游供应链布局,也是动力电池厂家控制成本的胜负关键手。

但由于中创新航对前五大供应商的依赖性较重,2021年供应商 CR5(前五集中度)高达 46.7%,远高于同行,在产业链中处于弱势,因而陷入被动,为剧烈波动的原材料价格所左右。

相比之下,2020 年宁德时代供应商 CR5 仅 18.86%,充足的渠道使其具有强议价权和更高的盈利水平。

上游寒气逼人,中创新航却无法将压力传导至下游。以价冲量导致的结果是,做高营收增长的代价,使盈利能力持续孱弱,也间接挤压了一些研发费用支出的空间。

2019至2021年,中创新航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36亿、2.02亿及2.85亿,在营收增长近三倍的情况下,研发费用增长只有一倍左右。且2021年研发费占比仅有4.18%,较2019及2020年,还下降了3个百分点。

再对比同业,2021年国轩高科的研发费占比为6.45%,宁德时代为5.9%,亿纬锂能为7.75%。

研发是汽车和电池企业抵御技术路线风险的关键,而研发投入不足带来的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前面提到过,宁德时代曾先后状告中创新航侵犯了其5项专利,包括“正极极片及电池”“防爆装置”“集流构件和电池”“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宁德时代要求中创新航立即停止侵权,并索赔5.18亿元,这几乎是中创新航年利润的5倍。更大风险是,中创新航一旦败诉,除了涉及赔偿,其涉案专利产品都将面临禁售,这几乎涵盖了其全系产品。

当然,中创新航专利案接连败诉是否会为后续发展埋雷尚不可知,但其要想掌握话语权,实现突围,赢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核心竞争力便决不能缺失。

在即将到来的动力电池“卷时代”,中创新航仍面临难以预测的危机。(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本文系作者 电动公会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