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退休潮带来每年2000万老人新增量,十省份抢跑康养旅居政策大盘点

钛度号
未来10-15年,每年都有一个2000万级的新用户增量进入服务老年人群的康养旅居市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银发财经

春节过后,街市人头攒动、景区排队长龙的景象在全国许多城市上演,疫情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让人格外充满希望。

而随着1962-1975年婴儿潮人口的陆续退休,未来十几年每年都有1500万-2000万低龄老人进入退休阶段,也就是说,每年都有一个2000万级的新用户增量进入服务老年人群的康养旅居市场。不管是对于旅游业还是银发经济,这都是一个重大机遇期。

在许多政策规划和媒体文章、研究报告中,旅居和康养经常混用,在此需要做个简要辨析。旅居是以老年人群为主的一种旅游形式,通常节奏较慢,在同一个地方停留时间较长;康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和生态、医疗、中医药、文化等各种概念和行业相结合,如果康养和旅居结合,康养就是旅居这种旅游形式的内容和目的,旅居则是为了实现、达到康养这个内容和目的而采取的手段、措施、形式。

本文全面梳理全国十个旅游大省对于康养旅居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特色方向,并提出推动康养旅居产业发展的三个思考,希望有更多地方能抓住康养旅居这个在老龄化加速和文旅消费升级双重趋势推动下的产业机遇,在未来十年实现康养文旅产业的跃升式大发展。

江西:“江西风景独好,康养这边更好”,康养旅游成战略性新兴增长点

江西旅游在过去十年间获得高速发展。疫情前的2019年,江西实现旅游总收入9600亿元,占当年GDP比重36%。如果看增长率,2016年至2019年江西旅游总收入平均年增长率为27.64%,超过全国绝大部分省份。

服务老年人群的康养旅居,是未来十年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江西对康养旅居的重视走在全国前列。

2021年12月江西发布《关于推进康养旅游发展的意见》,2022年4月发布《江西省康养旅游发展规划(2021-2030年)》,明晰未来10年江西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江西风景独好,康养这边更好”的形象定位,明确了康养旅游收入在旅游总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增加,康养旅游产业成为江西省旅游产业的战略性新兴增长点,把江西省打造成具有江西特色和底蕴的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康养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

江西康养旅居的总体布局为“一核五片多节点”,即大南昌都市圈康养旅游核心区,赣北山水休闲康养旅游片区、赣东北国际医疗康养旅游片区、赣西温泉运动康养旅游功区、赣中文化艺术康养旅游片区、赣南客家风情康养旅游片区等五大功能区。江西提出,发挥宜春市生态环境优良、温泉资源丰富、禅文化深厚、避暑地众多、“中国药都”等资源优势,打造成赣西生态康养宜居胜地。发挥赣州市客家文化、红色文化、阳明文化和绿色生态优势,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度假后花园。发挥上饶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和上饶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先行先试、示范引领优势,打造成全国康养旅游新标杆。加快南昌市、萍乡市、吉安市康养旅游品牌建设步伐。

江西还将挖掘康养气候资源,持续创建“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国家气候标志”等品牌。发挥庐山“世界名山”“夏季避暑、冬季温泉”的独特资源优势,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康养旅游胜地。

贵州:“森林康养·贵州乐享”,十四五重点突破康养旅游

贵州旅游在疫情前获得高速发展,2016至2019年,全省接待外省入黔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2019年旅游收入12318亿元,占当年GDP比重73%。

贵州对康养旅居的发展十分重视,《贵州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加快贵阳市、铜仁市、黔东南州发展独具特色、主业突出、融合联动的康养产业体系,重点建设黔中综合健康养生圈、贵州侗乡大健康产业示范区,打造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到2025年,建设50个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康体养老于一体的健康养老基地,实现贵州省康养旅游的重点突破

对于产业方向,贵州提出优先发展避暑康养旅游,以贵阳、安顺、六盘水、毕节、遵义等旅游城市康养社区规划建设和城市民宿建设为重点,深度开发核心景区周边特色民族村寨,培育集度假休闲、游憩观光、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乡村民俗、生态农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休闲避暑康养产品。

有序推进温泉康养产业,争取主管部门切实解决办理矿权等合法性手续问题,盘活停工项目,实施100个温泉旅游重点项目工程,打造15个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地,加快打造一批全国一流的温泉保健疗养品牌,推进“温泉省”建设。

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到2025年,建成康养旅游项目30个,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0个,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1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企业8个。

探索推进健康养老旅游,形成养老与旅游服务链和产业链,吸引更多老年群体到贵州旅居养老、健康养老、休闲度假,到2025年,建设50个集休闲旅游、度假养生、康体养老于一体的健康养老基地。

打造绿色有机食品旅游商品品牌:大力打造茶叶、刺梨、薏仁、山药、火龙果、花椒、核桃、茶油、晒醋、石斛、虫茶、蓝莓、食用菌等特色食品品牌。引导和鼓励企业利用天麻、石斛、金银花、刺梨、薏苡等药食两用药材,研发中成药新产品、食疗保健品、食物营养品、医药中间体、美容化妆品等,扩宽中药材价值利用空间,打造一批绿色健康有机食品类旅游商品品牌。

对于森林康养, 贵州出台专项规划《贵州省森林康养发展规划(2021一2025年)》,提出要扎实开展现有森林康养(试点)基地评定;逐步完善森林康养标准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森林康养产品开发;有效促进森林康养(试点)基地提档升级;积极创建森林康养示范县。到2025年,创建森林康养示范县(市、区)10个(其中省级引导创建5个),提升建设森林康养(试点)基地70个、建成森林康养步道300公里;森林康养年服务150万人次,实现森林康养年综合收入300亿元。贵州还重视打造有自身特色的康养品牌形象,推出“森林康养·贵州乐享”定位,省内城市贵阳定位“爽爽贵阳·康养福地”,安顺打造“安养之都”,黔西南州定位“中国四季康养之都”

广西:“长寿福地·壮美广西”,将大健康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广西作为传统旅游大省,疫情前的2019年旅游总消费10241.44亿元,占当年GDP48%,旅游无疑是广西的支柱产业。

广西在《广西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广西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一系列重磅政策中对康养旅居做出了全面规划,提出推动健康养老、健康医药、健康食品、健康运动、健康医疗管理、健康旅游、健康和文旅制造等7大产业全面发展把大健康产业打造成为自治区战略性支柱产业

广西提出全面构建“一核五区多点协同”的发展格局:即以南宁市作为全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核心区,引领带动桂北休闲旅游与养生养老产业区、桂南滨海文旅与医疗医药产业区、桂东医疗医药与生态养老产业区、桂西长寿保健与医疗康体产业区和桂中民俗文旅与医械制造产业区协同发展。在《广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快桂林建设世界级山水旅游名城、世界级文化旅游之都、世界级康养休闲胜地和世界级旅游消费中心;加快建设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打造世界长寿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和国际知名、服务一流的长寿养生旅游胜地

在代表康养旅居具体发展态势的床位建设上,广西提出鼓励支持培训疗养机构、酒店、民宿等升级改造、转型发展旅居康养床位,增加旅居康养服务供给。到2025年底,广西创建命名100个老年人宜居社区和一批旅居康养示范基地,全区旅居养老服务床位总数达到4万张。全区异地旅居康养人数达到500万人次,初步打造成为全国知名旅居康养胜地。

在品牌定位上,广西打造“长寿福地·壮美广西”品牌,力争把“中国长寿之乡”的特色品牌转化为养老服务效益。目前广西共有29个长寿之乡,全国长寿之乡总数81个,广西占据近四成。另外广西还有四个世界长寿之乡,分别是:

巴马县于1991年被国际自然医学会认定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第五个被发现);

乐业县于2016年3月获得联合国老龄事业可持续发展峰会组委会颁发的 “世界长寿之乡”称号;

浦北县于2017年4月获得国际人口老龄化长寿化专家委员会授予 “世界长寿之乡”称号;

上林县于2019年5月获得联合国老龄所积极老龄化专家委员会正式授予 “世界长寿之乡”称号。

四川:2030年建成全国健康旅游产业强省和国际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川人文历史与自然风光方面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在疫情前几年快速发展,旅游总收入从2015 年的 6210.57 亿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11594.32 亿元,年均增速 16.89%,2019年旅游收入占当年GDP的25%。

早在2014年《四川省健康服务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就提出推动形成专业化的老年旅游服务品牌。《四川省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2)》,提出到2022年,全省生态康养年服务2.5亿人次,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全省将建成生态康养基地250个、康养步道5000公里、康养林1000万亩。2021年《四川省关于进一步推动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力争将四川打造成为全国医疗康养旅游目的地,到2030年全面形成“医、康、养、健、智”五位一体的健康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格局,建设成为全国健康旅游产业强省和国际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

四川十分重视医疗、中医药主题的康养旅游旅居,积极开发高端医疗、特色专科、中医保健养生、生态康养、温泉养生等系列产品,培育中医药、温泉疗养、华西口腔、 医学美容等健康旅游品牌。

在具体举措上,四川推动旅游景区与医疗机构合作,将健康管理模式引入到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开发中,帮助游客完成寻名医、挂号及病后康复等一系列整体健康管理,实现“健康管理+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医疗康养旅游新模式。

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风景旅游区设置连锁门诊部开展医疗与养生保健服务,支持中医药体验、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健康旅游路线品牌建设。持续开展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建设,推出一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路线,推广针灸、推拿、足浴及刮痧等系列化的中医理疗项目。

鼓励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中药材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养生保健产品生产企业、中华老字号名店、博物馆等依托品牌优势发展旅游,鼓励医疗机构自主经营健康旅游项目,积极探索医疗机构与旅游景区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开展全权委托管理、特许经营、加盟经营、协助管理、投资参股管理等多元经营管理模式。

云南:“七彩云南·养老福地”,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

云南是传统旅游大省,旅游收入全国排名前列,2019年为12157.88亿元,占当年GDP的52%。

在《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云南省“十四五 ”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中,云南提出:建设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边境国际化康养医疗中心,到2025年,争创1—2个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同步创建一批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医疗健康服务辐射中心、特色鲜明的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紧紧围绕“生命科学创新中心、健康产品制造中心、候鸟式养生养老中心、高端医疗服务中心、高原健体运动中心、民族健康文化中心”六大中心的战略定位,打造呼吸疗养、温泉疗护、森林康养圣地。

在区域布局和产业方向上,云南以滇西温泉养生旅游带和综合型温泉康养度假地为重点,积极探索“温泉+旅游景区”、“温泉+商务会议”、“温泉+康复疗养”、“温泉+运动游乐”、“温泉+生态农庄”、“温泉+旅居地产”等开发模式,加快建设一批温泉康养旅游重大重点项目,培育温泉康疗、温泉养生、温泉度假等温泉康养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着力打造国际流行的温泉SPA品牌,推动传统的温泉洗浴和休闲度假向兼具观光、休闲、康疗、养生等复合型方向转型发展,丰富康养旅游新业态内容,增强康养旅游产品供给能力。

云南还将依托滇中湖滨康养度假旅游、滇西北文化生态康养旅游、滇西温泉康养度假旅游、滇西南生态康养旅游、滇东北滨江生态康养旅游,进一步提升昆明市、保山市、普洱市、红河州等州、市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能级,发展呼吸疗养、温泉疗护、森林康养等产业。

云南还将面向养生养老消费需求市场,依托各地中药材种植基地、医疗康复基地、养生养老基地,充分挖掘推广彝医药、藏医药、傣医药、壮医药、白族医药等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诊疗保健技术和服务,建设一批医疗康养旅游基地、中医药食疗养生旅游区、健康保健养生旅游区、养老养生体验园区、医疗健康城和康养小镇等医疗养生旅游重大重点项目。

海南: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25年建成全球重要的康养旅游目的地

海南在全国旅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海南候鸟人口和旅游人口不断增长,在琼“候鸟”数为164.77万人,约为海南户籍人口总数的17%。以东北、北京与上海客群占比较大,多为高净值老人。

海南省近年出台的一系列政策规划,将康养旅居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海南省“十四五”旅游文化广电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建设世界领先的智慧健康生态岛的战略目标,到2025构建国际知名度假天堂、康养天堂、购物天堂和会展高地,将旅游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到2025年,建立起体系健全、结构合理、康养主题突出的产业体系,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康养目的地,初步建成亚洲康养中心雏形和全球重要的康养旅游目的地

《海南省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康养产业成为海南省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以博鳌、海澄文、大三亚为先导、中西部协同发展的东、西、南、北、中五大康养主题片区,即东部医疗康养高地(琼海、万宁),北部运动康养文化区(海口、文昌、定安、澄迈),南部中医药康养旅游区(三亚、陵水、保亭、乐东),南部中医药康养旅游区(南部包括三亚、陵水、保亭、乐东,西部生态康养生活区(儋州、临高、昌江、东方四市县和洋浦经济开发区);在气候康养、中医药康养、温泉康养、森林康养和康养旅游五大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在气候康养方面,海南提出了颇具新意的专病康养概念。《海南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提出,推动专病康养产业,发展基于气候医疗康养产业,开展气候医学研究,针对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群,创新高品质、连续性、标准化服务模式。开展健康养生服务供给侧改革,提升保健、医疗、康复、护理的支撑能力。

山西:“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建设全国山岳型夏季康养重地

山西2019年旅游收入8000亿元,占当年GDP的47%,旅游业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发展康养旅居能为陕西旅游业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成为未来的新增长点。

2022年5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聚焦发展避暑康养、温泉康养、森林康养、乡村康养、运动康养、中医药康养等康养业态,到2025年,康养产业初具规模,品牌效应凸显,来晋康养客群超过150万人,综合收入达到1000亿元。

在区域布局上,《山西省“十四五”文化旅游会展康养产业发展规划》提出,集聚两个康养产业片区,打造大同—朔州、长治—晋城2个康养产业片区。大同—朔州对接京津冀蒙市场,聚焦发展生态避暑康养、医疗康养、文旅康养,吸引京津冀蒙康养客群,成为京津冀蒙地区避暑、医养的“后花园”。长治—晋城面向相邻省域的中东部康养客群,重点发展文旅康养、旅居康养、山岳避暑康养、生态中医药康养。推进“百村百院”康养工程高质量落地,实现异地“候鸟式”养生,叫响晋城乡村院落生态康养。

在产业方向上,优先发展避暑康养,拓展核心景区周边避暑康养功能,借鉴浙江莫干山民宿康养模式,适度发展休闲避暑民宿设施,培育“租购并举”的经营方式。

优化提升温泉康养,到2025年,引进10个在国际国内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市场主体,打造10个温泉康养度假区,实现我省温泉康养产品提质升级。

试点推进森林康养,到2025年,率先打造龙泉山、云丘山、七里峪、人祖山、历山、管涔山、太行山大峡谷等10个国家森林康养基地。

培育乡村休闲康养,到2025年,重点培育灵丘、陵川、平顺等10个乡村康养示范县和30个省级乡村康养标杆。

大力推进运动康养,推动各地举办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康养运动主题赛事。推动各地举办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康养运动主题赛事。

开展中医药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选择一批条件和技术相对成熟的中医药机构和企业重点培育,着力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养生养老示范区(基地),开展药膳食疗、中医治未病、中医药养生等服务。推动建立集医药观赏、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工艺体验、中医药保健养生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综合体。

在康养旅居的品牌形象定位上,山西挖掘自身独特的多山、夏凉优势,打出“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定位,并且提出建设全国山岳型夏季康养重地。

安徽:打造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高水平健康养老目的地

安徽2019年旅游收入8526亿元,占当年GDP比重为23%。

《安徽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围绕生态、温泉、中医药“三大康养”品牌,充分利用大别山森林氧吧、池州富硒资源、皖中温泉带、亳州中草药等养生资源,大力发展康养旅游产品,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因地制宜开发建设天然氧吧、气象公园、气候康养等气象旅游产品,建设一批避暑度假旅游休闲目的地。主动适应后疫情时期康养新需求,推出一批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引进一批知名医疗机构,重点支持黄山等地市打响疗休养品牌。

《安徽省“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提出,依托皖南山区、大别山区、皖北地区生态旅游和中医药康养优势资源,打造15个左右面向长三角的康养产业带、康养小镇和旅居健康养老基地。培育发展适老化的养老地产,拓展房地产业态,支持开发老年宜居住宅和代际亲情住宅。

2023年1月安徽省发布《关于加快促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意见》重点在宣城、黄山、安庆、池州、芜湖、铜陵、马鞍山等市建设集健康医疗、养生养老、生态旅游、教育研学等于一体的生态绿色康养基地,打造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高水平健康养老目的地。

福建:打造“清新福建·颐养福地”,重点发展森林康养

福建2019年旅游收入8101亿元,占当年GDP比重为19%。

《福建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打造“清新福建·颐养福地”旅居养老服务市场。2019年以来,福建气象部门联合文旅部门开展“清新福建·气候福地”推荐认定,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多媒体融合的联动推广机制,涵盖避暑清凉、滨海休闲度假、气候养生、气象景观等多种旅游类型,认定五批次100个气候福地。

福建森林资源丰富,重视森林康养发展。

据报道,根据国家林业局审定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福建省森林面积801.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5.95%。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0年位列全国第一。与2013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相比,5年间,福建森林覆盖率提高0.85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净增加150万亩,森林蓄积增加1.21亿立方米。福建目前已成功申报了176处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0处,省级127处。

2020年福建发布《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计划到2022年,全省创建省级森林养生城市10个,命名省级森林康养小镇20个,认定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50个、四星级以上森林人家30个;到2025年,争取创建省级森林养生城市20个,命名省级森林康养小镇50个,认定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100个、四星级以上森林人家达到50个

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森林康养+”,推动森林康养与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创意产业、自然研学、职工疗休养、养老产业等有效结合。强化各森林旅游地与医疗单位的合作,充分发挥传统中医药特色优势,大力开发森林自然疗养、亚健康理疗、康复康养、养生养老等中医药与森林康养服务相结合的产品。鼓励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依法合规进入森林康养产业,引导其与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支持医院、宾馆、养老机构、医疗保健、体育等相关行业经营主体参与森林康养项目建设和经营,建立健康体检中心、理疗护理中心、休闲健身中心等产业联盟。

吉林:“清爽吉林·22℃的 夏 天”,构建现代避暑休闲产业体系

吉林2019年旅游收入4920.38亿元,占当年GDP的42%,旅游业在吉林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旅游收入在全国的位置并不靠前,十分需要康养旅居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

地处东北的吉林,抓住夏天凉爽的气候优势,打出“清爽吉林·22℃的 夏 天”的定位,围绕避暑概念规划康养旅居产业。吉林提出,深耕 “三亿潜在避暑人群”市场,围绕 “清爽吉林·22℃的夏天”品牌,整合推出到吉林“森”呼吸、行走在“吉”线、“精彩夜吉林”等特色休闲避暑产品,系统构建 “特色鲜明、创新驱动、功能完善、交叉融合”的现代避暑休闲产业体系。

关于康养旅居产业的三个思考

上文详细梳理了十个旅游大省的政策规划,他们对康养旅居产业的重视,对每年2000万级增量老年人群消费需求的前瞻把握,将为当地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强劲动力。但要真正实现康养旅居的巨大潜力,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下面是一些初步思考,希望抛砖引玉,共同推进康养旅居产业的发展。

第一,旅游业体量较小、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应该抓住康养旅居这个在老龄化加速和文旅消费升级双重趋势推动下的产业机遇,在未来十年实现康养文旅产业的跃升式大发展。

比如海南,在许多人印象中无疑是一个旅游大省,但实际上海南的旅游收入在全国排名相当靠后,2019年仅1050亿元,与江苏14321亿元、贵州12318亿元、云南、12158亿元、四川11584亿元、浙江10911亿元、广西10241亿元等万亿级省份相比,差距非常之大。

为什么海南旅游名声在外,却并没有承担起当地经济的大任呢?可能有以下原因:

一是海南面积较小,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与传统旅游大省相比,云南38万多平方公里,四川48.6万平方公里,广西23.67万平方公里,海南只有这些省份的1/10上下,可开发的旅游景点、服务设施也相应地会少很多。

二是人口较少,海南2022年末海南省常住人口1027.02万人 ,云南为4720.9万人(七普),四川为8367.49万人(七普),广西为5037万人,海南省人口仅相当于上述省份的1/5-1/8,这就造成省内旅游需求不足和旅游业从业人员供给不足的问题。

三是海南地处祖国最南端,1988年才设立海南省和海南经济特区,经济社会建设起步较慢,与内陆省份联系松散,内地游客主要通过飞机航班往来海南,限制了省外游客规模。

但海南的旅游资源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如前文所述,海南已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规划到2025年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康养目的地,初步建成亚洲康养中心雏形和全球重要的康养旅游目的地。相信在这样的规划下,海南会推出更多务实见效的政策,希望海南能真正抓住康养旅居这个重大机遇。

除了海南,国内还有很多省份的旅游业收入在两三千亿至八九千亿元之间,他们都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如果开发得当,完全可以抓住康养旅居这个重大的产业机遇,突破旅游业的万亿大关。

第二,旅游资源丰富的省份很多,但能把服务、体验做好的省份不多。做康养旅居尤其切忌概念堆砌、制造噱头,而是要真正思考老人独特的需求是什么。

事实上,各地在康养旅居的发展上已经出现一些同质化现象,比如中医药康养、医疗康养、温泉康养、森林康养等,在多个省份的规划里都能看到。

如何解决?一方面当然是在旅游层面继续做强做优体验,另一方面需要在公共服务层面加强对外地老人服务。不仅应重视旅游景区的体验营造、各种设施的适老化,还应该加快解决老人所特别关心的医保异地结算、公共交通搭乘等问题,让老人不仅愿意来,而且来之后住得久。

长三角过去几年在异地养老、医保和长护险异地结算等方面积极推进,这对于康养旅居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值得将康养旅居作为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增长点的地区学习。

据报道,2020年10月,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名单发布,有来自江苏张家港,浙江嘉兴,安徽池州、宣城等20个城市的57家养老机构,核定床位共计2.57万张。

2018年9月28日,长三角地区开始试点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最初确定了“1(上海)+8(江苏省南通、盐城、徐州,浙江省省本级、嘉兴、宁波,安徽省滁州、马鞍山)”为首批试点地区,到2019年4月新增9个、6月新增11个试点地区,2022年9月长三角全部41个城市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覆盖,涉及三省一市1.2万余家医疗机构,累计结算987.52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26.43亿元,是全国人次和费用最大的区域之一。

2021年上海市医保局、上海市民政局发布15家长三角区域养老机构长护险费用延伸结算试点机构名单。15家机构分别来自舒孝、亲和源、九如城、人寿堂、红日等养老连锁机构,依托其在上海的长护险定点机构,辐射其在长三角的连锁养老机构,实现上海老人长护险待遇的异地结算。

第三,对于康养旅居产业,地方政府需要出台更多具有实质性的支持政策,既包括财政金融方面,也包括营销宣传方面。各种政策规划对康养旅居产业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但真金白银的财政金融支持对产业促进的作用更加显著,也更能够体现地方对产业的重视程度。
比如山西为了支持康养旅居产业发展,出台了多项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如实施建设补助制度,2025年年底前,对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的康养小镇,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实施贷款贴息制度。对社会力量投资且有银行贷款的康养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的,省财政给予当年央行同期利息的50%贴息,期限最长为3年,项目贷款少于3年的,按实际贷款期限贴息。设立康养产业基金。设立规模为20亿元的省康养产业发展基金,政府出资2亿元作为引导资金。

最近几年各地还走红了一批文旅局长,他们古装亮相、策马扬鞭、婀娜起舞的短视频在新媒体平台爆火,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最近电视剧《狂飙》的大火,同样让广东小城江门成为全国旅游热门。这其实对康养旅居产业颇有启发,在未来旅游旅居供给越来越丰富的市场环境下,要想吸引广大老年人群的眼球,必须更加重视营销宣传。

四川在康养旅居的营销宣传上颇具创新思路,提出探索举办四川康养旅游文化节,策划“四川十佳康养旅游地”评选、“四川康养旅游免费体验者”等活动,探索发布康养旅游指数,有效引导游客消费。

山西则专门提出“讲好山西故事”,规划了各个渠道的营销宣传工作重点,十分值得借鉴学习:

与传统主流媒体合作,围绕山西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专题节目,策划推出系列活动,开展黄河文化体验季、长城博览采风季、太行旅游养生季等专项活动;借助主流媒体的王牌栏目、节目等开办山西文化旅游宣传专刊、专栏节目等。

开展新媒体营销。依托新媒体平台,推出“华夏十二时辰”穿越游等山西深度游产品包、景点群和线路套餐。策划推出“大师历史直播课”,邀请文化历史大咖、知名学者在山西“历史现场”实地授课,由专家带领观众去纵观文物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品味其中的历史韵味和匠心精神。

妙用活动、节庆、事件营销。办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大同云冈系列招商活动、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系列招商活动、尧都文化旅游节、运城关公文化旅游节和武乡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提升社会认知度和综合效益。

策划实施一批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的季节主题活动,大幅提升旅游营销效果。

加强联合营销。加强与各市的资源共享、活动联动,实现力量统筹、资源整合、多方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资金、人才、推广渠道等联动效应,形成宣传推广合力。依托黄河、长城、太行山旅游推广联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国际友好省州和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驻外办事处、境内外航空公司及知名旅游企业等的合作,建立促销联盟,拓展境外客源市场。 

本文系作者 银发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