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打造了“杨紫琼们”? | 钛媒体焦点

爆款制造机A24,正悄然重塑好莱坞。

当地时间2023年3月12日,美国加州,杨紫琼(左)、许玮伦(右)亮相在比弗利山沃利斯·安内伯格表演艺术中心举办的第95届奥斯卡名利场派对。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当地时间2023年3月12日,美国加州,杨紫琼(左)、许玮伦(右)亮相在比弗利山沃利斯·安内伯格表演艺术中心举办的第95届奥斯卡名利场派对。图片/视觉中国

女性励志、亚裔之光、赢麻了……当第95届奥斯卡获奖名单出炉的时候,关于电影《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和杨紫琼(Michelle Yeoh)成为首位亚裔奥斯卡影后的消息刷满了中文互联网。

事实上,他们获奖的消息并不令业界惊讶。

在奥斯卡奖项公布之前的2022年至2023年影奖季间,《瞬息全宇宙》已经领跑数个奖项,先后获得独立精神奖、哥谭奖、评论家选择电影奖等40个单位的最佳影片,并名列美国电影学会与国家评论协会年度十大电影,还入围奥斯卡金像奖、英国电影学院奖、金球奖、澳洲影视艺术学院国际奖等。

其编剧和导游关家永(Dan Kwan)与丹尼尔·施纳特(Daniel Scheinert)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美国导演工会奖、美国编剧工会奖、美国制片人工会奖的肯定。

当然,这其中最引入注目的,莫过于杨紫琼成为了首位入围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亚洲演员、首位美国演员工会奖亚裔影后、金球奖第二位音乐及喜剧类电影亚裔影后,并获得了独立精神奖、土星奖、国家评论协会奖、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等30个单位的肯定。

不仅如此,影片中饰演王秀莲丈夫威门的关继威也非常出彩,成为了首位入围暨获得奥斯卡与美国演员工会奖的越南裔男演员、首位获得美国演员工会奖最佳男配角的亚裔演员,这是时隔四十年第二位获得金球奖最佳电影男配角的亚裔演员,并获得独立精神奖、哥谭奖、评论家选择电影奖、国家影评人协会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等50多个单位的肯定。

整个剧组拿奖拿到手软。

亚裔群体的一次胜利

在奥斯卡颁奖典礼前夕,杨紫琼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很清楚的意识到,这不只是关于我作为一个演员被认可,这像是整个亚洲群体对我说,你为我们做到,你必须为我们做这件事,你会做得到的。然后你就会意识到,是的,我会做得到。”

如果要说杨紫琼与影片主角王秀莲(Evelyn Wang)这个角色有什么共鸣的话,是她意识到,已经很久没有读到这么让她有共鸣的故事了。因为很多人,尤其是女性,会更了解一件事——当你的年龄变大,你会开始被归类,被限制,特别是女演员。你能演的角色会变少了,你变得不重要了。

而当刚拿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很多人对杨紫琼说,这是风险很大的一件事,你正要参与的是一部漫威电影,这可能会改变很多事情。

但是对她来说,人生就是要接受挑战和风险,如果不是,那么只会一直重复做一样的事。所以,她认为导演们很有勇气,她也变勇敢了。

对很多亚洲观众来说,虽然对《瞬息全重宇宙》天马行空的表现方式的观感充满分歧,但其描述故事、传递的情绪似乎又非常真实,让人感同身受。而从电影产业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得以出现且大获成功,又显示了当前电影产业的哪一面呢?

多年在好莱坞摸爬滚打的杨紫琼发现,亚裔群体,很长时间以来,在西方世界里,都觉得不被看见。很多时候,亚洲人不大会显露过多的情感,以至于会被外界误解他们只关心且专注于自己的事,然后不需要别人看见他们的故事。

杨紫琼认为这不是真的。她想的是,该怎么去讲述亚洲群体的故事,尤其是在好莱坞。她要求的是拥有一起竞争的权益,让好莱坞知道要去考虑他们的观众,起码要有一次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电影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它已经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市场。

据Gower Street统计,2022年,美国电影市场交易额为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8.8亿元),较2021年增长65%,但比2017至2019年的平均水平低35%。

国家电影局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人民币300.67亿元,与2021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70.33亿元相比,下滑36%。不过,在2020年和2021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票房市场。

“好莱坞一直是好莱坞,作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顶峰,它一直是电影人的梦想顶点。但是世界已经往前进了,其他的市场会一直成长,这对好莱坞来说也会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会让好莱坞知道,它必须往前进,它必须变得更好,它必须更要接纳世界的其他角落。”杨紫琼说。

“打星”出身的杨紫琼,已经年满60,就如影片中的王秀莲,为家庭、为女儿、为整个宇宙而奋斗,其实也是为自己以及她所属的族群奋斗。

走上颁奖台,捧起奥斯卡小金人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知道,她做到了。《瞬息全宇宙》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它的想像力、视觉效果、幽默、导演、剪辑、表演,以及对存在主义、虚无主义和亚裔美国人身份等主题的处理,得到了主流世界的认可。

这背后自然离不开亚裔崛起的潮流涌动,以及女性主义思潮再度翻滚等因素。而在这之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究竟是谁塑造了且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杨紫琼”?

爆款制造机A24,正悄然重塑好莱坞

《瞬息全宇宙》背后的出品方A24,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新锐电影公司。

A24对国内大部分观众来说,可能相对陌生,它太过于神秘,创始团队也鲜少有采访露出。但是拉开其近几年制作发行的片单:《伯德小姐》(Lady Bird,2017)《月光男孩》(Moonlight,2016)《瑞士军刀男》(Swiss Army Man,2016)《机械姬》(Ex Machina,2014)《艾米》(Amy,2015)《房间》(Room,2015)等,你会发现,原来又是它!

事实上,A24公司在好莱坞和资深影迷心中并不低调。在《瞬息全宇宙》之前,A24早已经在奥斯卡崭露头角,先后已经获得了30多项奥斯卡奖项提名。

其中,最经典的是,关注黑人性少数群体的《月光男孩》,它不仅斩获了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也给A24带来了十倍投资回报率(成本400万美元,全球票房6504万美元)。另一项投资回报的佳绩是,2014年,也就是在其成立两年之后发行的《女巫》(The VVitch: A New-England Folktale ,2015),以350万美元获得了4050万美元票房收入的成绩,也一直为电影圈内津津乐道。

《瞬息全宇宙》剧本筹备阶段大约在2018年,2020年1月项目投拍,由IAC和罗素兄弟的AGBO制作公司斥资2500万美元拍摄。某种程度上,这更像是一场赌注,因为它面临的是疫情爆发带来了全球影院关停或限制上座率局面。最终,影片获得了1.074亿美元的票房。
《瞬息全宇宙》海报

《瞬息全宇宙》海报

虽然《瞬息全宇宙》的票房成绩算不上足够亮眼,但在为了规避商业上的风险,大的电影公司正变得越来越保守和无聊,不断翻拍IP、炒冷饭的当下,A24已经足够特别——它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家怪异却吸引人且有创造力的公司。

作为一家独立电影公司,自知无法与积淀深厚、实力强劲的好莱坞巨头们抗衡,成立之初,A24就另辟蹊径,选择切入小众群体,以B级片取胜。

新奇、荒诞、惊悚,是A24审美的偏好。比起运作大明星、大IP,以及支出大量的营销预算将观众拉进电影院,A24更看重的是影片的质量与风格,愿意在题材上承担风险。它擅长于捕捉小众文化,边缘群体,以此唤起主流情感的共鸣,也因此吸引了诸多新锐导演加盟。

这成为了A24最大的亮点,让其短短几年时间内,成为了好莱坞一股不可忽视的新锐力量,在已经板结的好莱坞找到了自己的土壤,甚至横扫越来越多届好莱坞的颁奖典礼,以一种颠覆的姿态。

不过,以公司本身而言,A24并未公开以一个离经叛道,挑战传统电影产业的姿态立足。它只是将目光转向创作者本身,包括剧本、导演、演员、拍摄地点等,都尽可能地远离好莱坞巨头的游戏。

这种以小成本、低预算的方式选片、制片的思路,极大地降低了电影制作的门槛,吸引到了更多有才华的新人入局。电影制作不再那么遥不可及,A24也获得了主流片场、制片公司和奖项的认可。而这已经足够悄悄改变好莱坞的一些格局。

更像是一家来自硅谷的互联网公司

然而,在美国,特立独行的电影公司并不少见,能让A24脱颖而出的究竟是什么?

A24的创始人是有三位电影界资深人士:丹尼尔·卡茨(Daniel Katz)、大卫·芬克尔(David Fenkel)和约翰·霍奇斯(John Hodges)。

其核心创始人丹尼尔·卡茨之前在狮门影业工作,积累了大约7、8年的行业经验。公司名称“A24”并不是什么神奇代码。卡茨曾透露,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他决定成立一家电影公司的瞬间,正在行驶在意大利A24高速公路上,而这条高速公路在意大利电影史上也很有名,是新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的电影中采用了许多阿布鲁佐(Abruzzo)小镇和乡村风景的场景。

与取名灵感类似地,卡茨认为,投拍电影的首要问题只是,这部电影酷吗?如果它够酷,那就放手去做吧!

这些看似随性的举措的背后,是A24的独特经营思路。但实际上,公司运营、数据分析、宣传策略,一部电影只要进入A24体系内,每个环节都会经过缜密的思考。

与其他独立电影公司不同,A24一开始就将总部设立在纽约。A24内部的公司架构,除了有电影部门之外,还有大量的运营人员,他们构成了一个中台,包括财务、法务、金融、数据分析等。中台与垂直细分的电影部门,在宣发、采购、公关、展映、衍生品开发等等各个环节相互合作。

因此,也有人说,与其说A24是一家电影公司,不如说它更像一家来自硅谷的互联网公司。
不拘一格的A24办公室

不拘一格的A24公司办公室

在众多运营部门之中,A24很早就设置了数据分析部门,该部门对最佳公映时间、每周排片调整的等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据一位在A24实习过的员工描述,

“A24发行院线电影,已经做到了和视频网站发行网络电影一样的决策数据化。而且不光是在院线发行上,数据也可以在其他业务上起到作用:通过挖掘和分析各个平台上广告投放的点击率,可以帮助市场部门合理分配广告预算;在非院线(DVD,SVOD)发行前,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进行最佳上线时间的大致判断;甚至有的时候,连运营岗的会计部门,都可以借力于数据,做一些最简单的录入和清理工作。”

A24的管理风格也像极了互联网公司的叙事。

“与那些人员冗杂、部门间互不沟通的大公司不同,A24公司内部非常扁平:老板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和员工混坐在一起;员工可以自下而上的提出意见,甚至连实习生也有渠道可以发表意见。在一个信息反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扁平化的公司里,业务决策可以得到快速的反馈讨论,以及最后的实施落地。”

对于数据的极致运用,使得A24这样追求小众内容的商业公司,可以尽最大可能地规避了商业风险。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16年上映的《月光男孩》,起初A24公司内部并未太过看好,仅安排了四家艺术院线上映。但首周院线反馈的上座率,以及社交媒体的讨论度非常之好,数据部门便立即将消息反馈到了展映部门,继而展映部门决定扩大影院排片覆盖至全美。与此同时,宣发部门加大配合,在各大平台提升影片的宣传力度。

A24对互联网的贴近,还体现在社交媒体营销上。A24一般会投入95%的预算,用作院线电影的线上营销。通过数据分析把影片信息植入到社交网络中,通过生成算法锁定社交平台上的潜在购票者。再让资深影迷互相推荐,使得电影的口碑传播出去。

电影是艺术也是工业,从A24的策略看出,它不是试图将电影做成小众的艺术品,而是找到品位独特的创作者和受众,打造艺术与商业气息并重的产品,并以互联网的公司的方式,让彼此连接。某种程度上,这像是又一次属于硅谷式互联网的胜利。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李程程)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要内容有内容,要营销又超会,牛🐮

    作者赞过
    回复 2023.03.20 · via android
  • 从A24的策略看出,它不是试图将电影做成小众的艺术品,而是找到品位独特的创作者和受众,打造艺术与商业气息并重的产品

    回复 2023.03.14 · via android
  • 在美国,特立独行的电影公司并不少见,能让A24脱颖而出的究竟是什么?

    回复 2023.03.14 · via iphone
  • 爆款制造机A24,正悄然重塑好莱坞

    回复 2023.03.14 · via iphone
  • 那个电影啊,看过电影的解说

    回复 2023.03.14 · via iphone
  • 好莱坞一直是好莱坞,作为全球电影产业的顶峰,它一直是电影人的梦想顶点

    回复 2023.03.14 · via pc
  • 整个剧组拿奖拿到手软

    回复 2023.03.14 · via android
7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