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小米艰难捕捉曙光:汽车成了全厂的希望

钛度号
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价值研究所

黎明前的夜,总是最黑最难熬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如今的小米,似乎再贴切不过。

北京时间3月24日,小米公布2022年年报: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智能手机和IoT两项主营业务表现均不及预期,手机出货量下滑尤为严重。

乍一看,小米这份财报几乎全是坏消息。不过在一片哀鸿中,还是看到了一丝曙光:汽车业务进展顺利,维持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不变;库存系数降低、毛利率也优于市场预期,业绩似乎已经到了触底反弹的转折点。

对于小米来说,未来有很多事情仍是未知的也无法掌控的,比如智能手机大环境何时回暖,供应链问题是否已彻底解决。小米能做的,是尽自己本分:坚定高端化转型战略,继续推出优质产品;汽车等新业务则要坚定投入,确保按时量产。

小米何时能走出困境?答案无从得知,但总得先做点什么。

 

利润结构改善、营收跌幅低于预期,小米艰难捕捉曙光

小米的表现到底有多惨?仔细分析最基本的营收、利润、成本三项指标,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但也能看到一些积极讯号。

首先看营收。坏消息是下滑仍在继续,已经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稍感欣慰的是跌幅略低于市场预期。

财报显示,小米四季度总营收为660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653亿元,同比下滑22.8%;2022财年总收入则为2800亿元,同比下滑14.7%。

从营收结构来看,智能手机、IoT、互联网服务三项主业务的收入都出现下滑,无一幸免。其中,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367亿元,同比下滑27.3%;IoT和互联网服务的收入则分别为214亿元和72亿元,同比分别下滑14.4%、1.4%。不同的是,IoT、互联网服务的收入都高于市场预期,情况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糟糕。

其次看利润,可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

四季度小米经调整净利润约为15亿元,同比下滑67.3%,市场预期为13亿。比起营收,小米净利润的跌幅更加严重,且同样连续四个季度下滑。这也跟小米坚持高性价比路线、产品毛利率偏低有直接关系。

但好消息是,净利润率、毛利率等数据表现均优于市场预期,且止住了下滑颓势。其中,四季度净利率为4.8%,远高于市场预期的1.8%和去年同期的2.9%。毛利率则录得17.2%,较市场预期和2021年同期均略高0.1个百分点,环比则上升0.6%。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利润端各项数据出现触底反弹的征兆,可能是“因祸得福”:毛利率最低的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大跌,反倒提升了互联网服务和IoT营收和利润占比,改善了集团利润结构。根据财报,小米IoT和互联网服务毛利率分别为14.3%和71.5%,智能手机则只有8.2%。

第三,看成本。总的来说,各项费用和市场预期基本一致,但由于年底需要配合各大电商渠道的促销、新品推广活动也较多,销售费用上涨还是相当明显。

数据显示,四季度小米销售费用为59亿元,同比上涨8.9%,略高于市场预期的7.7%。管理和研发费用则分别为12亿元和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和7.1%。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智能电动车等创新业务仍在攻坚阶段且团队规模不断扩大,小米研发、管理成本可能会进一步上涨。

财报指出,截止2022年底小米汽车业务团队规模约为2300人,全年投入为31亿元。在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高层表示2022-2026年总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研发人员占比提升至近50%。

总的来说,小米这份财报问题很多,绝对算不上完美,但从营收、利润、成本这三个维度都能看到一丝触底反弹的曙光——比如营收跌速放缓、利润结构改善。展望未来,小米高层为2023年定下了一个主战略:规模与利润并重。这就意味着,小米延续多年的规模优先、牺牲利润换市场的模式要告一段落了。

将战略落实到各项业务中,会延伸出不同的打法。相对来说,IoT、互联网服务表现稳定,调整力度相信不会很大。小米要做的是像去年一样,砍掉物流、电商等边缘业务,将资源集中在赚钱的项目上就足够了。

倒是智能手机和汽车,面临更大挑战:失血最严重的智能手机需要坚定走高端路线,追求更高的毛利率;汽车肯定还要继续输血,前提是控制好力度并确保按时量产。

这两项业务能不能在新战略的指导下自救成功?我们一个个拆开来看。

押宝高端市场,小米需要做好两件事

毫无疑问,小米对手机业务的期望全押在高端化三个字上。但在高调转型一年多后,其高端机型销量、市场份额似乎远落后于预期。

根据Counterpoint发布的报告,2022年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售价600美元或以上)销量同比增长1%,收入占比超过55%。对比暴跌12%的智能手机出货量,高端市场仍是唯一的增长引擎。从厂商的份额来看,苹果以75%占有率一马当先,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三星位居次席,市场份额约为16%,同比下滑1%。

至于对高端市场野心勃勃的小米,全球占有率只有1%排名第四,低于2021年的2%。反倒是荣耀,高端手机出货量暴涨110%,成功挤进全球前五。2023年,荣耀也提出要发力高端市场,不久前正式上市的Magic 5系列据悉首日全渠道销量就达到50万部。

前有苹果这座无法逾越的大山,后有荣耀等穷追不舍的国内同行,小米高端之路还能跑通吗?

客观地说,小米高端手机的表现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潜力也并未完全释放。

一方面,去年12月才上市的小米13系列仍在跑量,当前销量也并不差。小米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小米13上市前两周在4000-6000元价位中高端手机中市场份额达到18.98%,位居国内厂商的第一位。另有数码博主爆料,小米13 Ultra系列将在4月发布,主攻6000元以上高端市场。

另一方面,小米手机ASP在过去两年明显提升。财报指出,去年Q1-Q4小米手机平均售价分别为1189元、1081元、1058元和1121元,一季度的均价达到历年新高。如果不是年底要需要清库存、推出不少降价促销活动,这个数据还会更加亮眼。

价值研究所认为,小米现在要在坚持高端路线的前提下,尽快做好两件事:一是尽快将库存下调到健康区间,减少促销频率,巩固高端定位;第二是找到自己核心优势,避开苹果的锋芒寻找弯道超车机会。

针对前一个任务,小米已经初见成效。

财报显示,小米四季度库存周转天数为79.2天,较二季度的84.6天和三季度的85.4天显著降低。能实现这一点,主要归功于对供应链的掌控。从小米的存货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备品备件下滑明显,可见小米已适时调整生产计划,优化上游供给。

至于后一个任务,从近期动态看,小米似乎有意绕开折叠屏这个战场寻找新出路。在出席财报电话会时,新任总裁卢伟冰就对折叠屏新品一事讳莫如深。在起步更晚的OPPO、荣耀都将折叠屏视为高端市场敲门砖,前者更是拿出第二代MIX FOLD的时候,小米还是不慌不忙。

归根结底,折叠屏渗透率还是太低,且技术并未达到令用户满意的地步。从小米13 Ultra当前爆料来看,影像功能、快充是重点升级对象。虽然小米还没有探索出最适合自己的路线,但至少作出了不少尝试,智能手机的高端之路相信还能走下去,小米的基本盘也有机会稳住。

那么承载增长希望的创新业务,进行得怎么样了?

进入冲刺阶段,小米汽车准备好了吗?

和智能手机相比,汽车等创新业务存在更多不确定性。

今年春节假期前夕,有多个汽车博主拍到雷军亲自赴黑龙江进行小米汽车极寒测试的现场图。这些照片并没有得到小米官方或雷军本人确认,但自从宣布造车以来,雷军对这项新业务的重视程度有目共睹,汽车也被视为小米未来最重要的增长点。

总结小米汽车近期动态,主要工作有三件:一是加紧技术调试和测试,二是追加供应链投资保证后续产能,三是着手搭建经销渠道。

先看测试的情况。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小米汽车的测试频次明显更高了:7月,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测试路透图被媒体曝光,车顶的激光雷达和测试设备固定装置十分显眼,连同小米的自动驾驶技术路径也一并展示人前;一个月后,小米官方发布了自研辅助驾驶算法系统的演示视频,侧面证实了路测传闻。

紧接着就是前文提到的冬季续航测试,由雷军亲身上阵,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从该博主曝光的现场图来看,小米这款测试新车和7月被拍到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外观、线条甚至车顶的激光雷达都如出一辙,可见新车设计基本成型。

自动驾驶、续航测试提上日程,小米汽车的路测相信已进入后期阶段。不过由于雷军决定走全栈自研路线,并将自动驾驶定为小米汽车的第一个突破方向,相信类似测试还会延续到上市前,并不断迭代。

比起技术测试,供应链和经销渠道的建设显得有条不紊,准备也更充分一些。

翻看小米过去两年的投资版图就可以发现,其触角已经伸向自动驾驶芯片、动力电池、原材料等各个领域,小米汽车生态链基本成型。这当中,还包括大量头部企业:在电池领域,小米广撒网投资了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和赣锋锂业;芯片方面,热门独角兽黑芝麻智能也早就被雷军纳入版图。

至于经销渠道,遍布全国的小米之家就是最好的武器。卢伟冰曾表示,小米的目标是在2024年年底前开出4万家小米之家,并加开更多大店以便承载汽车销售服务。作为对比,华为问界提供试驾服务的门店仅为600家;被吉利收购的魅族也提出了建设汽车体验店的计划,目标才不过1000家。

三条战线齐头并进,小米汽车确实展现出冲刺的气势。但小米汽车本质上还是一笔针对未来的押注,远水救不了近火,我们也不应该对其寄予过高期望。新能源车市场日渐饱和,首批尝到红利的造车新势力尚且如履薄冰,更不用说姗姗来迟的小米了。

能顺利在明年量产,搭建好生产-供应链,已经是一场胜利。

写在最后

也许是早就知道财报不会太好看,小米近期不断给投资者发放定心丸,雷军本人也频繁露面鼓舞士气。

1月初,雷军发布了一封全员内部信,将2023年称为“小米开启全新发展周期的一年”,并宣布小米一系列改革进入深水区。用雷军的话说,小米这一年的任务很重:既需要为未来5-10年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还要为未来2-3年的新一轮爆发做好充分准备。

诚然,现在并非小米的最好的时代。不过小米为了活下来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智能手机、AIoT、互联网服务、汽车这些业务各有侧重、稳步推进。

2023年能不能成为小米业绩的转折之年还不好说,大环境也不一定会好转,但雷军传递给内部员工的积极信号,至少可以让投资者重拾憧憬与信心。

本文系作者 智能Pro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