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时代,如何打破“数据孤岛”?

汽车
随着智能电动车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数据归属、利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事故发生时,如何通过行车数据判定责任归属?自动驾驶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但各车企间数据尚未实现有效安全流通,如何打破数据孤岛,发挥数据价值是全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

随着智能电动车市场规模快速放大,智能电动车数字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数据归属、利用、以及在责任判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零数科技 VP 刘波看来,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数据问题,在于缺乏数据价值流通的基础设施,需要通过建立基础设施完成基于数据数字身份的确权、基于数据存证的可信以及基于隐私计算技术提供数据安全保障。

“依托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搭建分布式的数据共享网络,能够保障智能汽车事故纠纷定责和无人驾驶模型训练数据供给能力,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监管、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及碳资产认证效率,划分人与人工智能的权责边界,推动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零数科技 CEO 林乐表示。

在林乐看来,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主要能够在汽车数据安全监管、汽车数据资产流通、汽车金融资产流通三方面对汽车行业走向电动化智能化过程发挥作用。

从汽车数据安全监管来看,可以通过搭建汽车数据存证监管平台,在不泄露数据的同时,通过数据指纹上链,将汽车行驶过程中真实数据信息保存下来。一旦出了事故,可以通过指纹比对的方式,判断整车厂提供的数据是否是真实,去解决人与车事故责任归属问题。此外,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于保险定责。

林乐表示,目前这一平台还在非公共体系内,消费者拿到的是证明信息,在相关配套体系完善后,将开放给消费者自查询的系统。

“数据指纹上链主要有两种方式,原来考虑过两路直接同步发送,一路是发送到整车厂,一路是发送数据指纹到链上,链上不保存原数据,只保存代表数据指纹的哈希值。但从整车厂和数据链接的角度来说,他们更希望数据先上传到他们的数据中心,再通过哈希的方式把数据指纹放到链上。目前更多的是第二种方式。”林乐向钛媒体 App 表示。

基于数据上传的实时性,数据中心拿到数据后,就会直接做数据指纹上链、实时存证,因此即便是第二种方式,车企篡改数据的可能性也相对较低。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对主机厂来说数据上链弊大于利,但林乐表示,车企并不是完全拒绝数据上链,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 一是市场化的驱动,因为主机厂在碰到事故责任追责时很难自证清白,即便拿出的数据是真实的,舆论压力会导向他们有篡改的动机及可能。
  • 其二是监管要求正在推动数据上链的发展趋势。林乐表示,各地的监管部门包括中央网信办等都有数据监管要求,形成一个能够让消费者可以感知的体系,而不是模棱两可的状态。
  • 最后是市场的诉求。随着行业往前发展,带有辅助驾驶的车辆出现问题时需要保险的介入去解决责任认定问题。保险公司也需要车企给出真实可信的数据,为保险定责提供了帮助和依据。

“虽然市场全面铺开的速度可能不会那么快,但是已经在往前走了;并且长远来看,有数据生态连接的整车制造企业会更得到市场的青睐。”林乐表示。截止目前,零数科技与某智能网联试点城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搭建了汽车数据存证监管平台。

汽车数据资产流通在于打破自动驾驶数据孤岛的现状。无人驾驶需要大量的数据去训练人工智能算法,但整车厂和自动驾驶厂商的数据非常有限,因此需要付出大量的成本投入与路上实测。

对此,零数科技提出搭建汽车大数据区块链交易平台,通过分布式的汽车数据共享交易网络,使得数据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形成连接,同时结合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分离,仅以输出计算结果成完成数据使用权的共享需求。

对于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林乐进一步解释称,其本质是让别人在看不到底层数据的同时,又能够使用它并得到想要的结果,做到数据可用而不可见。算法方看不到数据源,数据源也看不到算法方,双方把算法和数据放到一个黑匣子里面共同去训练模型。

另外,如果涉及到跨境数据交互应用,很多底层数据不能被披露,更需要隐私计算,不仅要隐藏身份信息,还要隐藏所有的底层数据,只用模型去训练,得到最终结果。

不过,对于车企来说,把数据作为资产进行置换无疑拱手交出自身竞争力。林乐表示,早期车企都不想把数据拿出来,但作为链条上重要的一环,车企其实是需求方而非供给方。

“车企的数据比较有限,反而是一些不做人工智能算法训练的公司有可用的数据,比如说像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有很多的检测数据和道路的行驶数据。另外一些汽车的运营商,比如滴滴、货拉拉等也有很多行驶数据,如果能够实现数据资产变现可以为企业带来收入。”林乐说道。

林乐还提到,虽然车企不会直接提供数据,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未来可能会以联盟形式完成数据交互共享。

最后,在汽车金融资产流通上,由于汽车行业存在大量零散的分布式资产,如果想依托资产融资,解决资产端和资金端的信息不对称则是前提,原来靠人尽调的方式,成本高且容易造假。

在零数科技看来,如果将分布式的资产信息可以实时、可信地登记在链上反映给金融机构,能够解决贷前尽调的问题。

另一方面,一部分汽车金融产品是靠资产未来产生的现金流还本付息,依托智能合约,可以将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锁定,避免被提前挪用,并将分配规则智能合约化上链,以降低贷后现金流管理的成本。

据零数科技透露,目前已在平台登记的包括充电桩、换电站、换电池等资产接近 20 亿左右规模。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 | 肖漫,编辑 | 张敏)

本文系作者 肖漫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智能驾驶的前提是路面上的全部可移动物体使用同一种逻辑。

    回复 2023.04.10 · via netease
  • 瞎忙

    回复 2023.04.10 · via qq
  • 现在的国内道路。行驶规则里边。缺少。很多这个概念。他们是以前的经,叫做经验之谈,这个避让,那个避让,实际上我们在投入无人驾驶以后,可以趁这个机会修改一下这个规则,首先要引入优先行使权和优先避让权我。我先讲优先避让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一个路上发现有行人,哪怕他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那么所有的车辆都应该行使优先避让权。加强这个。避让。还有一个呢,就是比如说后面的车。也要。行驶优先。前面的避避让权,或者说在前面的车辆,他有优先行驶权,即使碰到实现,比如说在这个超车道上和快车道上两个车行驶,那在快车道上行驶呢,使车辆应该。采取避让,但是他避让的方式不是换道。而是减速,而是减速,更不能超速,因为它是从右边,右边是不允许超速的,也是违反规定的,所以他有责任行使优先避让权,就是说和超车道上的车,他要采取拉开距离的方式,这样就非常安全了。还有个优先行使权呢,就是说你在上高速的时候,在主干道上,在主道上行驶的车,它有优先行驶权,那你上高速的呢,你就要行驶,优先避上去。要让那个。在快车上行驶的车辆安全的像美国一样,就是说不能让那个主干道行驶的车去踩刹车来避让你,所以说要引入这两个概念以后,就非常明确了,就可以避免很多这个误误,误解,或者规则很难理解,让普通的司机很难去理解,要记住很难,要判决的时候呢,也是糊里糊涂的,有时候就赢了,有时候就输了,输了也不知道怎么输的,赢了也不知道怎么赢的,所以要引先引进这两个概念,很多规。在这个前提下,很多东西就是说,比如。就说左拐弯右拐弯,你要行驶避让权啊,直行的车辆呢,你就可以行驶,这个叫做。优先,优先选择权,你可以直着走,你有优先通过的权利,所以说在引入这两个概念以后,这个整个规则就比较灵。

    回复 2023.04.10 · via qq
24
3
1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