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AI分化,下一个主线在哪?

钛度号
接下来,在主力板块出现分化的环境下,谁会成为资金的下一个避风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格隆汇APP(ID:hkguruclub),作者 | 深鹏,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4月10日,A股AI板块迎来今年热炒以来第一波最大的冲击。

很多AI概念细分板块跌幅超过5%,其中云从科技跌20CM、昆仑万维、云天励飞、海天瑞声、景嘉微等一众短期涨幅夸张的核心龙头当日跌幅超过15%,还有近20多只概念股跌幅超10%。

即使在今天,这些概念依然有不少继续收跌,反映资金开始出现剧烈分化。

在同时,3月的宏观经济数据出来,显示消费行业景气上升的逻辑仍有待时间去验证,同比下滑环比持平的PPI,也很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如何稳健提振制造业发展。

所以看到,今天市场在宏观数据出炉后,指数开始走弱,尤其前期被追捧的板块,以及大消费和制造业板块都出现明显回落。

接下来,在主力板块出现分化的环境下,谁会成为资金的下一个避风港?

AI分化,市场开始重新选择方向

昨天的AI产业概念股集体大退潮,其实在上周就有一些先兆。

首先是机构圈的周末集体大讨论主题,从讨论还能持续多久变到了都在说分化。

其次,这两周,全球好几个国家也在宣布要短期严监管chatGPT,给AI产业带来一些政策方面的不确定因素。

另个最高潮的节点是大家都在陆续发布各自AI大模型,未来一阵子还有几个要发布,但已经明确说明短期最大的预期已经兑现了。

而且在发布之前,一个个吆喝好久,把群众的期待吊得很高,但等最终东西端出来,掀开面纱的时候却基本都出现了不少的失望。

即使是实力最强的阿里、华为大模型,在舆论上都普遍认为低于预期。

而恰好,这一波行情,基本从AI上下游到半导体上下游都大幅炒了一遍,造成了极其夸张的短期泡沫行情。

从年初至上周五,整个AIGC板块整体上涨超过65%,其中有近10只翻2倍,超20只涨幅翻倍,另外还有超100只个股涨幅超过50%。

显然已经明显过度投资未来预期。市场已经完成了对板块的深度认知与挖掘,所以接下来就是去盲的分化阶段。

当然了,AI大产业,作为科技发展集大成的结晶,天然具备无比广阔的市场空间,尤其是近年来科技自主自强和国产替代等政策强力引导发展下,也具备极高的长期发展确定性。

就在今天,国家正式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AI产业如何健康规范发展公开征询意见,为产业的监管作出指引方向,也有力消除了市场对这个正在受到全球国家关注的产业的监管政策不确定性。

可以预计,接下来,AI产业肯定会进入大浪淘沙的分化阶段。不过核心概念龙头大概率肯定也还会在分化中继续强者恒强。

但这会造成资金的过度拥挤交易,进而导致标的未来空间多度透支。所以即使是龙头,接下来的震荡调整是必然的,部分资金选择落袋离场也是必然的。

在另外一些方面,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也多次提及今年股市的两条主线,一个是经济复苏,另一个是数字经济。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继续走低CPI/PPI数据也反映了目前经济的提振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以及更多的政策刺激。市场都期待消费在今年强劲复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但目前结果看还未能如愿。

同时,国外依然水深火热的经济环境也尚未解除市场对未来经济的担忧,再传导到国内市场,多少会让资金对当前的传统的消费和制造行业,可能还不够有信心继续布局。

今天,3月汽车行业数据也出炉了,整体产销量分别完成258.4万辆和245.1万辆,分别同比增长15.3%和9.7%,前三月产销量分别下降4.3%和6.7%,也在说明汽车消费的压力在增大。

其中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34.8%,燃油车的销量更下滑近2成,这是明显低于预期的数据。

在3月,燃油车集体大打价格战,堪称史上最大幅度让利,“有人跨省买车,半夜排队刷卡买车”的新闻一度轰动市场,但结果看来,销量并没有出现井喷式增长。

这个结果很大程度上,让市场对已经调整幅度较大的新能源车板块再次担忧。

也就是说,资金愿意选择的方向又少了一个。

当然了,金融市场更加多关注的是未来经济趋势和政策预期变化。

当前我们并不缺乏有力的政策空间,无论是货币,财政,还是行业的驱动政策,手上能打的牌还有很多。

而且这段时间上面也在不断努力加大与国际的联系,在国际贸易上在不断打开新市场,并取得巨大成效,同时在对内更是给予大量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包括逆周期调节,所以一些核心的大基建、新基建等领域,还是具备极强的景气空间。

只是这些领域也多数还需要比较多的时间来兑现业绩,同时一些“中特估”板块的估值在之前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它们确实可以吸纳相当部分的资金容量,但还有更多的资金会考量有没有更好的选择。

比如大健康板块。

医药会成为新方向吗

过去两个交易日,不管是A股还是港股,医药股轮番大涨,恒瑞医药上涨超过7%,港股的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更是大涨12%。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点是医药股自从1月份阶段性见顶之后,一直处于回调状态,不少股票回调幅度超过20%,估值也重新显示出较好的吸引力;

二是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医药股的利空因素已经悉数反映,目前不论是政策上、监管上,还是行业面、公司面,都恢复到正常的发展状态,像早几年来势汹汹的集采、医保控费,市场已经消化,同样被市场消化的还有新药研发审批趋严。

从调整的时间长度上看,基本走完过往医药板块调整所需的时间。

往后看,经济恢复,居民对于健康医疗的需求稳步上升,加上各大医药公司特别是创新药的新产品逐步推向市场,医药股会不断释放增长潜能。

和消费股一样,医药股也是有能力穿越周期,长期走牛的行业,短期内未必有非常强劲的爆发,但长线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更重要的是,从历史估值分位数看,目前医药生物指数PE(TTM)24.48倍,处5%历史分位数,基本不存在大的估值风险。

总的说来,医药板块是利空出尽,业绩预期转好,估值却处在低位,性价比优势明显。

这或许正是资金不断流入医药板块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大健康主要上市板块中,港股市场的相关企业无论是优秀公司的数量、市值规模还是覆盖的领域广度深度,都要比内地的创业板和科创板要好得多。

比如相比较于A股医药行业,港股市场医药板块中生物科技、CXO、互联网医疗占比高。此外,一些国内大型龙头企业如药明生物、翰森制药、百济神州、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均在香港上市。

所以,每当资金轮到布局医药板块时,港股都会成为最不可或缺的选择。

以港股的一些医药ETF为例,自2月底以来,恒生医药ETF(159892)基金份额暴增100%。

该ETF跟踪的便是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成份股覆盖了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细分环节,包括上游从事 CRO、CDMO 业务的药明生物、药明康德、金斯瑞生物科技;中游标的包括从事药品和器械研发生产的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制药、信达生物和威高股份;下游标的则包括从事药品流通销售的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

不过医药虽然是长期成长空间巨大的行业,但也是一个研究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所以如果看好医药赛道,不妨借助ETF来布局,免去选择个股的烦恼。比如,买一手恒生医药ETF(159892),相当于一键买入了一批港股稀缺生物科技医药公司。

结语

今年的行情已经走完第一个季度,回头看原来的判断,有一些已经得到兑现,比如数字经济、半导体,而另外一些,依然等待兑现的机会。

但不管如何,相信中国的经济复苏、全球的加息周期结束,以及由AI引发的新一轮技术革命,都是大势所趋。大的方向,不管是经济还是股市,在经历此前的剧烈调整之后,都会逐步进入新的上升周期,这个周期可能不会很快到来,因为全球经济仍然探底阶段。

即便如此,股市也不会缺乏结构性机会,激进的投资者当然可以继续追AI这类热门板块,而对于稳健为主的投资者,则可以多点关注那些具备基本面保证,估值又不至于太高,性价比优势明显的板块,例如医药、消费。

又或者,在数字经济和复苏概念中来回切换,做好高低配,也是相当好的策略。

本文系作者 格隆汇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