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五个女博士」引争议,为什么新消费品牌不能好好做广告?

钛度号
聊聊功能性食品行业背后的系统性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朋克养生PunkHealth,作者 | 卓然

口服美容品牌「五个女博士」的电梯广告风波逐渐发酵,在“侮辱女性”的大众声讨之下,中国妇女报等大量官方媒体也对其进行了点名批评。「五个女博士」实现了迅速黑红。

根据官网介绍,「五个女博士」由北京大学五位医学女博士于2019年联合创立,试图通过药品研发的逻辑去推导护肤品研发,目前产品涉及口服美容、功能性食品、护肤品等品类。

具体来看,「五个女博士」以小分子肽为核心,将其应用于内服健康和外用护肤等方面,目前主力产品为“胶原蛋白肽维C饮品”、“胶原蛋白肽EGCG饮”等口服美容产品,同时也有益生菌、精华液、面膜、面霜等进阶护理产品。2020年,「五个女博士」登陆了抖音618滋补膳食类目新兴品牌榜单,2021年双十一期间,「五个女博士」登陆了天猫双11滋补类目黑马榜。资本市场上,「五个女博士」也颇受青睐,获得了壹叁资本、德迅投资、水羊股份(御泥坊母公司)以及华映资本等知名机构注资。

在线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后,品牌开始拓展线下渠道,并进行了更大众化的破圈营销传播。

2022年,「五个女博士」在北京开设了首家线下体验店,并且在年底宣布李若彤为首位品牌大使。今年1月,「五个女博士」还发布了一支暖心TVC,讲述“爱与陪伴的故事”,是品牌首支正式的TVC广告片。除了口服美容行业无法避免的“智商税”争议外,「五个女博士」此前看上去倒像是一个专注科研技术、传播女性之美的品牌。这也是为什么本次电梯广告的出现,让「五个女博士」的品牌调性有了巨大的反转。

在「五个女博士」的电梯广告中,广告演员表情夸张,嘶喊着“老公气我,喝”、“熬夜追剧,喝”、“又老一岁,喝”、“喝五个女博士,都是你们逼的”。与此前讲述女性之美和追求科研技术的的风格形成巨大反差,该电梯广告引发了大量的用户投诉,有不少网友认为其“辱女”、“贩卖性别焦虑”。「五个女博士」广告踩中了性别问题红线。

朋克养生PunkHealth相信,「五个女博士」团队在广告出街前必然考虑过广告带来的负面舆论影响,算过一笔“传播账”。但「五个女博士」执意进行这支电梯广告投放,这实际上反映出了新消费品牌的生存压力,以及破圈增长需求之下的无可奈何。对比「五个女博士」此前的品牌物料质感,本次投放无疑是品牌向市场的一次妥协和破圈投机。同时,我们在广告争议的背后,也能看到功能性产品行业的系统性难题。

品牌表达在增长压力前的扭曲变形

在营销行业中,“洗脑广告”屡见不鲜,从早期的脑白金开始,到2018年世界杯期间的知乎、BOSS直聘、马蜂窝魔性广告,到新氧、铂爵旅拍、易车、Ulike等等品牌,再到如今的五个女博士,都通过“洗脑广告”的方式炒作起了话题度,也引发了或大或小的品牌公关危机。

“洗脑广告”需要借助强势媒体进行输出,否则目标用户很可能直接逃离品牌传播场景,早期是借助央视等中心化电视媒体,如今便是以分众、新潮为代表的电梯广告媒体。正因为“洗脑广告”具有场景的强迫性,才被用户称之为“精神污染”。

但营销行业对“洗脑广告”的态度不一:

“赞成派”认为,洗脑广告通过夸张的重复输出,能够强迫用户建立品牌心智,而带来的负面舆论,也能使品牌快速破圈,正所谓“黑红也是红”,能够有效实现营销效果。同时,公关危机本质上并不严重影响产品销售,只要产品质量过关,消费者“口头上讨伐,但行动上却很诚实”。

“反对派”认为,洗脑广告的表现形式有损品牌调性,形成用户的厌恶感,是一种透支品牌力的营销,消费者在产品对比时,会因为对品牌的厌恶而选择竞品产品。同时,洗脑广告很可能会带来公关危机,负面舆论走向并不可控,在不断发酵的过程中甚至有可能直接导致品牌的覆灭。

值得注意的是,制作“洗脑广告”的品牌绝大多数都对高增长有迫切需求,他们此前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产品之中,如今越来越多新消费品牌尝试“洗脑广告”传播。相比之下,具有足够沉淀的传统消费品牌(如蒙牛、伊利),在近年来几乎从未采用过“洗脑广告”传播。

“洗脑广告”相当于企业用“颜面换热度”,在生存与增长的巨大压力之下,新兴品牌更加容易铤而走险。但事实上,我们也无需过度美化传统品牌的“广告节操”,即使是可口可乐这种巨型传统品牌,如果我们翻看其广告海报物料可以发现,在其早期发展阶段,也同样采取过类似于“洗脑广告”的传播方式,并不像今天这样讲述品牌价值。所以说,品牌广告内容表现的不同,与品牌发展阶段具有莫大关联。

新消费行业发展在2021年直转急下,这也刺激了当下新消费品牌在传播上的“博眼球”动力,再加上电梯广告投放费用不菲,如何充分利用投放预算激活社交传播,便是品牌营销的核心难点。

在我们的一次新消费品牌调研讨论中,健康新消费品牌创业者Kris便向朋克养生PunkHealth指出了新消费品牌营销传播需求与传统消费品牌的巨大不同点——传统品牌营销目的性更直接,不同的营销预算有不同的作用,但对于新消费品牌而言,企业资源有限,总是希望利用一笔营销预算,去撬动和达成多样化的目的。

所以,在增长和破圈的多维压力之下,营销内容的把控就非常考验新消费品牌的“定力”。当然,玄学的地方在于,“博眼球式破圈”所带来的公关危机影响是不可预测的,再加上“赞成派”营销大师们的鼓吹,不断会有品牌试图进行广告内容投机。

健康消费品牌摸着石头过河

「五个女博士」所在的口服美容赛道,本身就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作为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分支,口服美容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着“智商税”的争议。

保健类产品、功能性产品通常需要长期服用方可见效,短期使用很可能只有安慰剂效应,这便容易造成用户体验的落差。如果在网上搜索的话,可以发现,无论是新锐品牌“一整根”,还是大品牌汤臣倍健、Swisse、养生堂、同仁堂,又或者是古早的脑白金,无一例外都曾陷入过“智商税”舆论之中。

「五个女博士」在此前的传播过程中,同样也陷入过“智商税”争议,主要争议点在于,「五个女博士」所主打的小分子胶原蛋白肽、玻尿酸饮品,口服之后是否能够达到所宣称的效果。

朋克养生PunkHealth发现,“口服是否能够美容”这一问题即使在学界也存在争议。以玻尿酸为例,“能吃”与“吃了能润肤”是完全两个概念,目前并没有特别严谨扎实的证据进行学术验证,但有一些实验数据似乎证明玻尿酸口服确实可以美容。

在朋克养生PunkHealth上周参与的一场科学成分应用研讨会中,国内功效测评和法规的权威专家、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妆品系主任赵华表示,最早他本人也对玻尿酸等原料的口服美容功效产生疑虑,认为口服玻尿酸会直接被消化,但通过实验发现,功效成分在口服后可能会通过人体的复杂作用实现其功效。
通俗来说,这位专家认为,口服玻尿酸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先分解再合成的复杂机制实现的,与直接注射和涂抹的作用机制不同,但也算是殊途同归。当然,这也需要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五个女博士」产品是否有效、是否是“智商税”我们不做评价,但我们认为,功能性食品、口服美容行业“智商税”争议的背后,不可否认可能存在业内品牌方夸大宣传、虚假宣传因素,但也有一部分是由于行业功效研究尚不充分、行业规范欠缺,以及大众用户对该行业产品的过激反应所致。

新健康消费的营销囚徒困境

国内的功能性食品、口服美容行业规范标准尚不健全,这也影响了健康消费品牌在品类上的产品定义,以及在营销传播上的内容表达。

事实上,「五个女博士」旗下产品并未有保健品备案,应该视为普通食品,其产品包装上执行的便是gbt31326植物饮料食品标准。许多观察者将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视之为“擦边营销”,但从整个行业来看,真相并未如此简单粗暴,背后有着更加复杂的因素。

国内的正规保健品需标有保健食品专用标志(俗称“小蓝帽”),能够宣称的功效疗效仅有规定的27种,申请采用注册制,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但保健品申请“小蓝帽”通常需要2-4年不等,据媒体报道,市场上拥有专门申请“小蓝帽”的中介机构,申报维生素类产品收费12-20万元,申报调节免疫力功能类,收费28-30万元,申报降血脂功能类,收费43万至45万。

总体来说,“小蓝帽”保健品的审批流程长、难度大,其实并不符合新消费品牌产品的市场迭代需求。毕竟,很难会有新消费品牌等待2-3年审批通过后才进行产品上市。因此,不少口服美容产品、功能性食品会选择液体饮料、压片糖果、果冻、片剂、胶囊、软胶囊等食品产品规范,配料只能使用食材、药食同源、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三大类。

以大家熟知的红牛产品为例,目前市场中既有“小蓝帽”红牛产品,也有作为普通食品的红牛产品。前者作为保健食品,需要在外包装中注明“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字样,而后者作为普通食品,注明为“维生素风味饮料”。

在新消费领域中,这种采用普通食品标准的“功效性食品”就更加常见,例如「一整根」人参水产品,便采用了植物饮料规范,而市场上不少抗糖片产品,则采用了压片糖果规范。

事实上,“小蓝帽”保健品属于特殊食品,对渠道的要求也有不同,通常来说保健品在药店和专卖店出售,超市若想售卖保健品,则需要申请《保健食品经营企业许可证》,并且开辟保健品销售专区。这也意味着,若新消费品牌产品注册为保健品,则意味着在大众销售渠道中也会相应受限。

在传播层面,采用普通食品规范的功效性食品、口服美容产品,不能宣传任何功效或疗效,亦不能采用敏感及诱惑性字眼。Kris对朋克养生PunkHealth表示,在抖音等平台上,采用普通食品标准的功能性食品,即使真有“抗糖”的功效,也不能直接进行传播表达,否则很可能会违规限流。

广告话术上的种种限制,让功能性食品的营销面临不少挑战,这也导致了这类新消费品牌在传播上绞尽脑汁。

本次电梯广告争议主角「五个女博士」,便曾在传播过程中便玩起了擦边的“文字游戏”。其将自身产品名称注册为“亢唐”、“亢餹”,显然是为了通过产品名来暗示“抗糖”功效,规避审查。而在用户咨询等私域场景中,客服才可能会更加直接地进行功效性内容表达。

公域场景下广告宣传内容限制,或许也是不少功能性食品、口服美容产品在私域、微商等场景下能够高效转化的一大原因。

总体来说,功效性食品、口服美容产品处于一个规则和边界均相对模糊的地带,再加上新消费企业本身的增长破圈压力,推动了新健康消费行业的种种营销乱象。在当下「五个女博士」引发大众讨伐之际,背后的系统性问题也依旧需要时间解决。 

本文系作者 传播体操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功效性食品、口服美容产品处于一个规则和边界均相对模糊的地带

    回复 2023.05.08 · via iphone
  • 功能性食品行业背后的系统性问题

    回复 2023.05.08 · via android
  • 在线上取得不错的成绩之后,品牌开始拓展线下渠道,并进行了更大众化的破圈营销传播

    回复 2023.05.08 · via iphone
  • 国内的功能性食品、口服美容行业规范标准尚不健全

    回复 2023.05.08 · via android
  • 品牌表达在增长压力前的扭曲变形

    回复 2023.05.08 · via iphone
  • 「五个女博士」在此前的传播过程中,同样也陷入过“智商税”争议

    回复 2023.05.08 · via h5
  • 制作“洗脑广告”的品牌绝大多数都对高增长有迫切需求

    回复 2023.05.08 · via iphone
  • 广告话术上的种种限制,让功能性食品的营销面临不少挑战,这也导致了这类新消费品牌在传播上绞尽脑汁

    回复 2023.05.08 · via android
  • 新消费行业发展在2021年直转急下,这也刺激了当下新消费品牌在传播上的“博眼球”动力

    回复 2023.05.08 · via pc
  • 在新消费领域中,这种采用普通食品标准的“功效性食品”就更加常见

    回复 2023.05.08 · via android
更多评论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1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