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深圳豪宅雨后塌陷,单价11万的中信红树湾质量堪忧?

港股
目前已进入修整阶段。

日前,有网友发文称,“深圳知名豪宅发生坍塌,地面花园开裂直接掉到地下停车场”。消息一出,引起一片哗然。

据小区物业管理处工作人员介绍,事故起因源于近期接连不断的大雨天气,将小区停车场上方一处楼板压松掉落所致,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也未造成车辆重大损失,相关政府部门已介入。

涉事小区名为“中信红树湾”,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沙河东路与白石路交互处,小区共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建成于2005年,北区建成于2007年,目前的二手房参考价约11.05万元/平方米。

钛媒体APP了解到,该小区的开发商原为深圳中信红树湾房地产有限公司(即中信地产),但早在2016年3月,该公司就被中国海外地产(香港)有限公司(即中海地产)收购,旗下开发项目一并划入中海地产麾下。

到了2017年下半年,中海地产关联公司中海物业再次官宣收购中信物业,中信红树湾小区的物业公司也做了相应变更。自此,中信红树湾完全归属于中海地产。

此次小区发生塌陷事故,于开发商、物业公司而言,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可谓不大。但究竟是施工质量不过关造成,还是物业维护不合格所致,目前仍是未知数。

事故点已动工,具体进展不明

塌陷事故是在几天前发生的。

据悉,事故地点位于中信红树湾北区别墅区停车场,由于接连几天的大雨天气,导致停车场上方T6与T7(皆为楼栋)结合部绿地土质塌陷,导致部分管线受损,少数车辆受困。

从网传图片上看,停车场上方的绿化带有泥土和植物根茎裸露在外,绿化带中间有一条人行道路,因为塌陷也已经出现断裂。

(网传图片)

根据网传图片显示,在小区停车场的天花顶处,由于上方地面塌陷,导致不少钢筋和管道裸露在外,停车场地面也残留有不少碎石。

(网传图片)

5月12日,钛媒体APP现场获悉,塌陷事故点已被围挡围住进行加固维修处理,施工作业的声音与工人交谈的声音不时传出,但具体进展如何并不可知。

钛媒体APP注意到,施工区域位于小区边缘绿化带上,周围草木茂密,另一侧与小区防护栏衔接。

而针对事件发生的相关原因,截至目前,不论是开发商中海地产,还是负责小区物业管理的中海物业,均未进行相应回复。

同时,钛媒体APP亦致电中信红树湾所在的白石洲西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表示对于该小区发生事故的原因不甚了解,需要联系小区所在网格员咨询,但网格员还没有上班无法答复,如有需要可从相关单位进行了解。

中信红树湾背后的“金主”是中海地产

中信红树湾原属于中信地产,经过两次收购案后,其背后的主体及物业方均变更为中海系。

2016年3月14日,中海地产和中信股份(00267.HK)双双发布公告称,中海地产将全面收购中信股份旗下中信地产和中信泰富的住宅物业组合,交易对价预计为310亿元。收购完成后,中海地产将获得中信股份布局于25城、总建筑面积为24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作为交换,中信股份将获得中海地产配发的10%股份及转让价值约61.5亿元的资产。

据当时报道,截至2015年底,中海地产的土地储备总建筑面积约4144万平方米,是同行业千亿级以上房企中,土地储备最少的。成功收购中信地产资产包后,中海地产的土地储备将增长58%。

而作为这次收购案另一当事方的中信地产,彼时正面临净利润下滑的困境。据中信股份2015年半年报显示,中信地产净利润仅22亿港元,同比减少16%,其中房地产业务利润下跌最大。

该笔收购完成后,中信股份将持有中海地产10%的股份,按中海地产2015年报数据披露的净利润333.1亿港元计算,中信股份将以其10%股权获得权益利润约33.3亿港元,所获得利润远高于旗下地产公司带来的利润。

可见,于中信股份及中海地产双方而言,这笔收购案带来了诸多好处。天眼查数据显示,当前中信红树湾的开发企业为深圳中海红树湾房地产有限公司,公司背后的实控人为中国海外地产(香港)有限公司,即中海地产。

第二笔收购案发生在2017年10月20日,这次的议题由此前的“地产公司”变换为“物业公司”。

据当时消息,中海物业(02669.HK)发布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中海物业向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全资拥有的中信地产及北京中信地产收购目标公司中信物业全部股权,作价为1.9亿元。这一次的收购动作完成后,中海物业正式成为中信红树湾的物业方,负责小区内的一切公共事宜。

中海地产背后的上市主体为中国海外发展,是市值规模超千亿元的大型房地产开发集团,中海物业虽是独立的上市主体,但与中国海外发展均属于中海系。

最后看一下二级市场方面,截至5月12日港股收盘,中国海外发展股价报收19.6港元,跌2%,成交额为2.09亿港元,当前公司总市值为2145.2亿港元。

钛媒体APP注意到,中国海外发展股价的历史最高值出现在2020年1月31日,彼时的报价为26.377港元,公司最新股价较峰值跌25.69%。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陈伟纳)

本文系作者 陈伟纳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脑子里想的不是怎么修建好的房子?而是怎样少花钱.或者不用钱就能把房子建成了?这种思想(一切向钱看)充实整个中国!能出好的产品……?

    回复 2023.05.13 · via qq
  • 深圳还是2000年左右的盖的房子靠谱。后来开始炒房,质量就开始糊弄了。房价涨的时候大家都不关心,一旦开跌,就会出现大量维权了。

    回复 2023.05.13 · via qq
  • 怕啥,当年上海的楼倒倒照样卖的火爆的不得了

    回复 2023.05.13 · via qq
  • 看情况还挺严重的

    回复 2023.05.13 · via iphone
  • 深圳哪年没有连续下雨,塌陷了就怪下雨,还好不是房租塌陷,这么贵的房价豪宅,住在里面的人这几天晚上还睡得着吗?

    回复 2023.05.13 · via qq
  • 填海建房的警钟……前车之辙

    回复 2023.05.13 · via qq
  • 还有用海沙建的那批房子 也差不多了

    回复 2023.05.13 · via qq
  • 豆腐渣工程!卖十一万一平方,傻子才会买!

    回复 2023.05.13 · via qq
  • 产品质量,百年大计。住宅产品设计标准一低再低,建设成本低了再低,住宅质量越来越差,房子价格越卖越贵,利益熏心贪婪无厌这正当下这个产业的黑幕。财产生命心寒,心有余悸惶惶。

    回复 2023.05.13 · via qq
  • 11万一平,呵呵小编你确定你是认真的吗?

    回复 2023.05.13 · via qq
更多评论
48
40
3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