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动力电池厂商开始变道内卷

钛度号
碳酸锂下跌超6成,车企压力不减反增。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互联网的那些事儿

如果时间回到2022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还处于历史高位。

在原材料高价的背景下,近几年来碳酸锂都是众多新能源车企争抢的对象。根据工信部披露,去年全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上涨,同比涨幅达到301.2%。

以碳酸锂价格为例,综合多家行业网站监测数据,2022年11月下旬,电池级碳酸锂均价甚至达到59.5万元/吨的历史超高水平。

然而在碳酸锂达到高位后不久,2022年11月下旬开始,锂电材料价格开始出现下跌迹象。

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至目前不到5个月,其价格跌幅超过六成。根据上海有色网(SMM)数据,4月10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继续下跌3000元,均价来到20.7万元/吨,现货交易价格区间为19.6万元/吨~21.8万元/吨,在过去5个月期间下跌了超6成,而且还有持续下滑趋势。

图片来源:财经十一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和电池产量的增加,并没有换来2023年动力电池装车量的大幅增长。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动力电池实现产量130GWh,同比累计增长26.3%;销量为108.5GWh,同比累计增长66.8%;装机量达到65.9GWh,同比累计增长28.4%。

具体来看,一季度三元电池累计交装车量为20.9GWh,占总装车量的31.7%,同比下降2.2%;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为44.9GWh,占总装车量的68.2%,同比增长50.5%。

除了三元电池,2023年一季度的动力电池虽然处于增长状态,但对比2022年一季度产量上140%的增长率,2023年增长下滑十分明显。

事实上,这与碳酸锂价格的极速下降具有极大的关联。

锂电降价,库存承压

事实上,随着电池级碳酸锂的降价,也形成了产业链上众多厂商较高程度的库存。

不过,库存出现积压的关键并不完全取决于碳酸锂的降价。在某种程度上,碳酸锂的降价只能算是导火索,也可以说是因果中的果。

首先,在今年一季度数据中,动力电池的装车量仅仅占到产量的50%左右。这与2022年同期的装车率几乎一致,这也说明了近两年来,动力电池的实际需求远低于总产量。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2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545.9GWh,而动力电池累计销量为465.5GWh,这中间的差距超过80GWh。

其中累计装车量仅为294.6GWh,和产量之间的差距超251GWh,和销量之间的差距超170GWh。即便是抛开出口的68.1GWh,所剩的电池库存也高达100GWh左右。

对比如今的价位,库存的差价也十分的高。客观来说,这是由于在近两年碳酸锂价格暴涨,上游厂商大量增加产能所致。

当然,也有整车厂商内卷的因素。为了确保碳酸锂供应问题,2022年大部分整车厂商以及动力电池厂商争相囤货。

过去整车飞速发展,整车厂也拿出很多资金,为了完成业绩赔了很多钱。据悉,在过去一年里,全行业包括整车厂和电池厂为锂产业贡献了接近1000亿的利润。

这也形成了整车厂商库存激增。根据近日各上市公司披露财报,2022年宁德时代存货同比增长90.72%,天齐锂业增长145.93%,赣锋锂业增长207.95%,德方纳米增长228.53%,璞泰来增长122.32%,盛新锂能增长320.04%,行业去库存压力大增。

不过,今年受补贴退出影响,很多整车厂今年就不可能再拿钱去赔了,更多是处于尽快出清库存的状态。可见,2023年一季度装车量远远低于总产量。

此外,今年前三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仅为26.2%,而上年同期同比增速为1.4倍。

可以预测,接下来在锂电材料价格达不到预期的情况下,整车厂商可能会减产,即便锂电材料能够降到整车厂商所能接受的范围,仍然需要进一步谨慎考虑市场的需求量。

因为上游原材料厂商对生产线的调整,让整车厂商以及动力电池厂商变得尤为谨慎。

在产业链的上游,由于下游产商提货大量减少,部分上游厂商库存增高,于是对部分产线停产或进行调整。

其中就有锂电负极材料企业尚太科技,于3月27日晚发布公告称,公司决定里城道基地自2023年3月28日起陆续停产。

这也只是及时止损的初期,目前碳酸锂价格已逼近每吨20万元,一旦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未出清的相关企业库存压力只会越来越大,甚至可能面临资产减值的风险。

换个角度来说,碳酸锂价格的下降,更多是回归市场理性的一种表现。根据前两年3.5万元/吨的成本价来看,碳酸锂的下跌或许远不止20万元,更何况对下游整车厂商而言,只有碳酸锂价格回归10万元以内才具备更强的优势。

另一方面,受到电池级碳酸锂降价的影响,三元电池装车量的下降。

虽然动力电池市场整体都呈增长态势,但磷酸铁锂的势头明显更猛烈,三元电池的市场占比已经从去年的四成跌到目前三成左右。

而参与动力电池装车配套的电池企业数量近年来也在不断收缩,整个动力电池的供给基本上集中在头部几家企业,未来将形成强者恒强、赢家通吃的局面。

基于此,接下来提升能量密度、安全性以及极端环境适用性等方面,也成为了动力电池厂商内卷的主要方向。

变道内卷

根据4月11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1045万辆,占新能源汽车总量的79.78%。

这是各大动力电池厂商去年大量投资供应链所获得的成果,然而如今随着新能源数量不断激增的背景下,用户对于动力电池、燃料电池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其中的要求更是全方位的,例如对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使用寿命、极端环境适用性和降低成本等方面更高的要求。

所以,无论是刀片电池、弹匣电池2.0,还是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长城的大禹电池,内卷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千公里续航已经是车企与电池厂商开发的重要目标。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目前,广汽埃安、蔚来、东风等都宣布,要推出续航超过1000公里的产品。同时,动力电池厂商正在推进的固态电池,也目标将续航里程能延长到1000公里以上。

但是距离量产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毕竟,头部动力电池厂商特斯拉造势多年的4680电池至今尚未量产,比亚迪的刀片电池也受限于磷酸铁锂的特性接近性能上限。

更重要的是,建设大规模的超充设施不仅要考虑用户的需要,还需要考虑各地区落地适应性。

其次,最常见的就是电动车行使过程中,工况是随时变化的,电压、电流、功率速度都在变化,这个变化给我们的材料和界面带来很多的冲击,就会带来损害,导致事故发生。

当下在动力电池中使用最多的正极材料主要是磷酸铁锂、三元材料等。近年来,磷酸铁锂和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快速增长,根据高工锂电统计,2022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出货量111万吨,同比增长132%,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64万吨,同比增长47%。

很显然,目前市场上的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占比仍然占据主要位置。不过,磷酸铁锂相对于三元里电池,是优缺共存的。

磷酸铁锂电池也相对三元锂电池成本更低,不足是磷酸铁锂能量密度缺陷明显,如果从能量密度来分析,也接近极限。但有一说一,磷酸铁锂从材料体系上来讲更安全。不过这也只是相对而言的,在各大应用领域电池安全永远没有最高标准,内卷是永存的。

此前已经有不少企业以“不起火不爆炸”为宣传点推出了各类动力电池,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号称“永不起火”的电池、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瑞浦能源的不起火电池、长城汽车的“不起火不爆炸”的大禹电池等,甚至还有欣旺达的不起火电动系统。

在针对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试上,其实国内早已拥有一套完整的测试标准,其包含了针刺、跌落、燃烧、冲击等。

其中针刺是最高的电池车规级安全标准,它要求电池在被8mm 钢针穿刺后5分钟不起火,此前行业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品牌的电池能通过。

不过根据最新消息,在3月30日正式发布了全新弹匣电池2.0的埃安似乎更胜一筹。因为作为升级版,弹匣电池2.0能够抗住更为猛烈的“枪击”试验,但质疑也总是存在的。

有观点认为,枪击测试只在弹头穿过电池的瞬间引发接触和短路,这一过程是瞬时的,之后子弹就会脱离已穿透的电池。针刺测试则有很大不同,测试探针穿过电池单体时,接触很紧密,短路时间长,热失控风险要更高一些。

如果从以上观点来看,埃安弹匣电池2.0的枪击测试更像是一个营销噱头。

资源“桎梏”

事实上,动力电池成本是否能够实现下降,更多是取决于其原材料的价格。

虽然去年随着终端需求的爆发式增长,而一路飙升的锂材料价格目前已经逐渐回落,但国内对锂资源的依赖也是真实存在的。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虽然我们锂电池的产量世界第一,但是锂的资源70%是进口。从现有动力电池挑战来讲,第一就是资源。

于是,为了避免锂材料再度飙升带来的高额成本,目前最关键的是需要减少对钴和锂资源的依赖。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推动电动汽车发展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图片来源:电池中国网

以目前的资源数量以及电池密度来看,钠离子电池和固态电池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比锂元素,钠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更为丰富。资料显示,地壳中钠元素的含量为2.4%,此外还有在海水中的钠元素。

据悉,早在2021年,宁德时代便推出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也开始押宝钠离子电池及相关产业。目前,国内已有接近100家企业在钠离子电池方向布局,包括材料体系、电池体系以及背后的系统。可以说,钠电池已经成为了第三代电池,并且进入研发阶段。

在研发进程上,在动力上可以满足低速车辆的需求,比如两轮车和普通物流车就可以用钠离子电池替代锂电池。

但从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来讲,钠离子电池跟锂离子电池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它本身的因素决定的。

虽然钠离子相对于锂离子具有一定的弱势,但在有待解决的资源问题面前,是骡子是马都需要拉出来遛遛。

至于最终的可行性如何,就需要交给时间进行考验了,毕竟目前可选择性还包括高性能的氢离子电池。

本文系作者 互联网的那些事儿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快报

更多

2024-11-15 23:01

大商所、郑商所夜盘收盘,纯碱跌超1%

2024-11-15 22:59

美股铝业股集体冲高,世纪铝业涨近13%

2024-11-15 22:54

12月1日起部分光伏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9%,对企业有何影响

2024-11-15 22:53

海南自贸港开展首单再制造产品进口试点业务

2024-11-15 22:48

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上涨

2024-11-15 22:44

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涨至4.5%

2024-11-15 22:42

《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即将印发

2024-11-15 22:42

加密货币概念股普涨,MicroStrategy涨超1%

2024-11-15 22:40

辉瑞制药日内跌幅扩大至5%

2024-11-15 22:39

马斯克的XAI在筹资中募集了60亿美元

2024-11-15 22:33

美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下跌,加密货币概念股普涨

2024-11-15 22:19

美国10月工业生产环比下降0.3%

2024-11-15 22:13

加密数字货币ETFs最近一个月资金流入超过100亿美元

2024-11-15 22:12

武汉市挂牌出让16宗地块,起始总价超50亿元

2024-11-15 22:01

盐湖股份:国开行拟定向转让2%公司股份

2024-11-15 22:01

深交所:本周对“*ST景峰”“ST加加”等近期涨幅较大的风险警示股票进行重点监控

2024-11-15 21:54

晶华微: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告知书

2024-11-15 21:52

芯动联科:股东拟询价转让400.7万股公司股份

2024-11-15 21:45

同花顺:子公司浙江同花顺云软件有限公司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

2024-11-15 21:39

通用汽车计划裁减约1000名受薪员工以削减成本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