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殷:让00后整顿职场,是中年人在逃避责任 | 钛媒体华楠直播间·实录

志愿怎样填、入学前家长怎么准备、大学有哪些必须做的事情、00后真的可以整顿职场吗……听听储殷教授怎么说。

进入7月,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和各省分数线出炉,考生和家长们又将面临志愿填报。志愿填报决定着考生进入大学的发展方向,也是他们未来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

钛媒体APP华楠直播间第108期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数字经济智库副院长储殷做客直播间,他为钛媒体APP的用户们带来了自己对志愿填报、大学发展、择业、职场竞争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储殷介绍了志愿填报的3种方法,并审慎地建议,在填报志愿时,不必太执着于专业的选择,对学校和城市更加重要。他还结合实际情况,给出了多维度的志愿填报案例参考。

同时,他认为家长更应该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专业”,而不是过度关注“什么样的专业适合自己的孩子”

对于网络上关于张雪峰一系列观点的讨论,储殷认为张雪峰的建议能帮助到经济条件比较困难的考生家庭,但张雪峰被过度解读了

关于大学入学前的准备,储殷建议要在入学前的暑假跟孩子建立起成年人的对话模式,家长要摆脱备考期间“监工”的角色,将孩子当作大人来平等交流,让孩子逐步进入“成人状态”,让孩子逐步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过”,增强孩子的责任感。

储殷表示,很多中国家长经常给孩子灌输“一考定终身”的想法,告诉孩子“考上了就好了、考过了就好了”,但很少把人生的不易和漫长告诉孩子,这势必会使得孩子成为应试教育里的“短周期动物”,缺乏社会化的技能。

在长达100分钟的直播中,储殷还谈到了职高分流、00后整顿职场、考公考编热等话题。对于如何面试、用什么心态谈薪资,储殷也都给出了具有实操性的个人建议。

【以下为15个小节直播实录,经钛媒体APP编辑】

① 谈张雪峰:张雪峰的建议适合比较困难的家庭

钛媒体APP:张雪峰老师关于“新闻专业值不值得读”的观点最近在网上引起很大争议,你怎么看?

储殷:雪峰是我的好朋友,这事争论很大,他也因为这个问题遭受了很大的压力。

我觉得雪峰他的声音也是被传播扩大的,因为流量太大、影响力太大,这个时代我们很随意地一句话都可能会被放得很大,然后你就必须去承担你作为一个大V的后果,所以这一点我特别理解他的压力。

我个人认为他的观点是适用一定人群的,就看你是怎么判断。每家情况不一样,我觉得雪峰说的对那些比较困难的家庭,对那些需要孩子读完大学之后立刻找到好工作来改善生活的家庭是有帮助的。

所以我很理解雪峰,没有任何一个药是万灵药,如果你把它当万灵药,可能是你自己理解的问题。雪峰压力也很大,其实我特别理解他,我也希望大家多理解,还是那句话,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其实高考选志愿有三种选法:一种是什么样的志愿适合我的孩子,这是专业选人;一种是我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志愿,这是是人选专业;第三种就是报什么样的志愿才能进什么样的大学,专业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要素,学校更重要。我觉得雪峰可能是从第一个角度来考虑的。

我个人认为,专业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除了个别前沿、热门专业之外,大多数专业的整体就业都跟社会就业形势有关,所以很多时候就业是不是按自己专业来,是存在很大变数的。

所以,我跟我很多朋友都讲,如果不是特别迫切地希望 4 年以后就要靠这个专业回本,那么可能更多要从孩子的发展角度来考虑。

老实讲,不同学校的新闻专业差得挺多的,像人大、复旦、四川大学的新闻专业,那是不太一样的。如果是一般院校的新闻专业,可能他的确没有所谓的热门专业强。但即便是热门专业,如果放在一般院校,其实很大程度也是要褪去光环的。

热门专业的适合吗?如果说咱们都填计算机,都填自动化,都填芯片,是不是就是好的选择?不是的。很多考生在这些专业里,可能连毕业都挺困难。

如果说我给一个像雪峰这样的考生填专业,我会给他选新闻的。他有敏感度、有才华、有口才、反应快,他是有传播天赋的人,那么他选这行就很好。

我每年都会帮身边不少朋友填专业,很多家长选专业的时候有个很大的问题,他不知道孩子适合什么专业:他们经常是问“什么样的专业适合我的孩子”,但是很少去问“我的孩子适合什么样的专业”。

比如,很多理工科它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你孩子如果物理弱一点,你让他去学电子,他可能会很辛苦。

现在已经没有哪个专业是“金饭碗”、特别缺人的状态,现在任何一个专业竞争都很激烈,所以你如果学一个专业学得不太好,学得很辛苦,对就业未必有好处。更何况我们都知道,毕业后是不是干本行也不一定,所以我认为,一个大学、一个城市整体给给孩子塑造的东西会更多一些。

雪峰不是干本行,对吧?我也不是干本行的,我们都不是干本行的。那么你当然可以讲,我这个叫“何不食肉糜”,但实际上恰恰是为了让你的孩子能够将来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容易、更灵活,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要突破专业的局限,实际上,优秀的人、聪明的人、更加适应社会的人,他在社会中发展得会更容易一些。

你比如,假如我给当年高考的自己填专业的话,我肯定会选新闻,我很适合学新闻,但是因为我父亲他是学物理的,所以他给我选的是电子系,但我物理很差,所以大学4年对我来讲非常辛苦,所以我本科毕业以后我就考研究生考了法律。

我经常跟朋友讲,专业其实不重要,孩子能进一个好学校,但选了个差一点的专业,你觉得亏了,其实不是的。

那什么是最优选择?最合适的就是“特别好的学校结合特别好的专业”。但通常情况下,能实现这样自由选择的人是很少的。所以说在我看来,好城市、好学校可能更重要一些。

你上人大上北大,上它比较差的专业,就业的确也挺难,但这个学校能给你的东西,能给你在社会上后续发展的东西是很多的。

反正我是有名校情结的,你让我选我肯定优先选“好城市、好学校”,我会选一个一本院校里差一点的专业,不会去选二本院校的好专业。

② 谈选志愿:5 个层次的志愿选择案例

储殷:说几个例子吧,我去年友情帮助了5个朋友的孩子填了志愿,他们正好是5个层次的分布。

第一个朋友是我博士同学,他是大学教授,他儿子在对外经贸和中央财经大学之间选择。 我当时说,要选所谓的经济圈里的核心圈。我只是告诉他这两个学校的不一样,这两个学校在贸易口和经济口的分量是不一样的,所以看孩子想在哪个口,就要选更贴近这个口的核心圈。

我们既然都已经在北京挑,都在好大学里挑,那就要挑一个名门正派,就是核心的核心。我不能说他最后选了哪个,但是后来这个同学也非常满意。

第二个例子,我朋友的孩子天津考试211压线,我给他选的是东北林业大学里最好的专业,但这个专业并不热,听起来甚至还比较冷门,叫“森林工程”,其实以前叫“木材加工”。

这个专业虽然听起来不好,似乎落伍了,但实际上这个专业的学生现在出来不是干这个的。林业系统有非常大的事业单位群,有非常大的行政单位用人量,所以说他的孩子从东北林业大学这个专业出来以后是走事业单位、公务员路线的,而且这个专业对口去国外留学深造的空间也很大,所以我跟这个孩子讲,去学校把外语学好。

第三个孩子,分数够上211,也够上985,但985非常压线,大概能上一个985文科类像行政管理之类的专业。

他的父亲是我的高中同学,这是个普通石油工人家庭。我给他孩子选的是南京邮电大学,是一所双一流,没有选211和985。我同学不满意,说有一个孩子比他的孩子高1分就上了一个985,但是我跟他讲,你的孩子从南邮最好的专业毕业,将来基本上起薪是你羡慕的985学生的两倍左右。

第四个难度一般了,比较好选,就不说了。

第五个是最难的,我初中同学的孩子,在贵州考的,二本压线,因为你很担心他突然就“滑倒”。

我后来跟他讲,我说首先要保证争取能上公办,上个相对来讲好点的专业,然后学校名字要听着好听一点,学校位置还要可以,后来我给他选的是贵阳财经大学。

我觉得他的分数差一点,我让他选了贵阳财经大学的一个中外合作专业。因为在西部地区的中外合作专业并不是很贵,就小几万块钱,它不像北京的大几万块钱,他的家庭条件也够。最后我同学家里也非常满意,这个是我填的最成功的一个。

所以说,其实都是不同家庭的选择,每个考生他所面临的选择是不一样的。有的要以能上为主,有的要选专业,有的要考虑以后的发展。

我觉得雪峰的话肯定对很多家庭是非常管用的,我经常听,我觉得他讲得有道理,但是他被过度解读了,他也从来没有说过自己能给所有人开一个药方。所以很多时候真正的问题是家长你明白你的孩子吗?你了解你的孩子吗?这个很重要。

我们很多家长其实从初中以后就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基本不关心孩子适合什么,而且我们的教育因为从初中到高中应试教育比较足,孩子社会化程度很低,但是选大学是为他进入社会做准备,如果孩子的社会化程度很低,你就无法判断你的孩子适合什么,所以很多家长都很迷茫,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

③ 谈专业:不要执着于专业,选学校更重要

钛媒体APP:确实,刚才这些案例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填志愿是一个复杂的事情。但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擅长什么、适合什么。

储殷:对,很难办,很多孩子的确特点不鲜明,因为我们的社会活动少,孩子到底适合什么,你不清楚。

现在填报挺复杂的,说实话我不太愿意给人填报。你说给别人填报一个他很满意的专业,但万一孩子将来在学校里有不顺,你给他选个好专业,万一他毕不了业,他挂科了怎么办呢?

我有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说让我给他建议,他要给他领导孩子填志愿,我说你可千万别填,因为孩子在学校里发展得好领导也未必会多感激你,但凡在学校里稍微出点什么事儿,哪怕就是摔一跤腿摔折了,都跟你有关系,都是你填的。

去年真的是难为死我了,基本都是各种亲情友情的“绑架”,没办法。我每次把各种“免责条款”都说好了,你自己选的跟我没关系。

钛媒体APP:钛媒体APP上有用户还是很关心,想问储殷老师你有什么推荐的专业没有。

储殷:这个我没法说。比如说,你现在觉得一个专业特别好,像新能源、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有关的专业,但谁能确保4年以后不过剩?如果算上读研究生,那么就是7年,那周期就有点长了,谁能预测7年后的社会?

比如说新能源车,中国现在有多少家新能源车厂商?有上百家。那么一个成熟的市场应该有几家?3~5家差不多。我现在让你填新能源,我能对你以后打包票吗?不能。

其实大家都要明白一件事情,高科技领域在初期是万马奔腾,到了中期以后它一定会有大洗牌,到最后它会形成比较稳定的结构,可能就剩下几家、几十家。

所以很多朋友老问我,哪个专业热,哪个热就填哪个的家长我见得特别多,但最后多少都有点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我自己一直跟这些朋友说,有的时候还是要有点定力。

另外像现在,本科它就没有那么值钱,所以如果你靠一个本科学位找工作,不管什么专业出来都挺难。 所以让我给大家推荐好专业,我是真的谈不上。

当然你问我私下给朋友选专业难道没有倾向性吗?难道不觉得哪个好吗?难道你这不是双标吗?我也在网上待了这么长时间了,我也知道“慎言”。

原因特别简单,因为跟我这些朋友填,我尽力了他们也不会说我,我如果跟大家说一个一致性的答案,其实也是不好意思开口的。

如果我说学医挺好,但是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都跟得下来?我讲数学很好,数学这玩意熬得出头的人有几个?

所以很多时候就是这样,一个人的造化有运气、天赋等各种原因,所以谁想通过填专业来一劳永逸,太难了。我为什么觉得大学更重要?就是这个原因。

因为其实通过专业来规划人的发展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只有少数紧缺专业会有红利,大多数专业其实都是处于供应很充分的状态。

在我看来,最后这个孩子在社会上的发展,可能还是跟他这4年在大学受到的各种熏陶有关。

我经常讲,专业教育是一个必修课,但决定你在社会上发展的经常是你选修的东西,是你在大学里旁敲侧击、耳濡目染所获得的东西,这个是很重要的。

另外,以就业为导向,实际上牵扯到大学里很多改革,比如三四年级以后的实习、一个孩子对自己人生的安排,这些东西都很复杂,它不是专业带来的。

如果一定要让我个人给大家一个建议,我个人建议大家不要太执着于专业,如果你的孩子面临“好大学+差一点的专业或者“差一点的大学+好一点的专业”这样的权衡取舍,你怎么选择都有道理,但如果你让我选,我会选好大学。

④ 谈中考分流:读职高当厨师做美发,跟本科生有什么区别?

钛媒体APP:在应试教育里,除了高考,其实中考也是一个分水岭,很多人没有进入到高中分流到职高,你认为这种分流是教育的淘汰吗?

储殷:我不认为是淘汰,分流是分流,淘汰是淘汰。任何一个社会本身都有分流,但以淘汰为目的分流是残酷的。

我以前是有偏见的,认为无论如何都应该上大学,但最近因为整体就业环境等原因,我也慢慢有一些改变。

我有一个朋友,他的孩子要去上职高,我就问他,你家庭条件也可以,实在不行去国外读个私立大学也行,教育部也承认。他说,没必要,如果孩子读不进去,去哪里读都一样,等孩子职高毕业出来当厨师、当美发师,在北京做得好一个月也能有1万多,跟本科毕业生有什么区别?

我跟他说“上升空间”,他说“上升空间”只是个理论上的东西,关键是现在他的孩子少受很多罪,过得很开心。我就跟他讲,读书都是先苦后甜,他就问我,你甜到了吗?他说的话,震撼到我了。

我后来一想也是,幼儿园3年、小学6年、初中高中6年,一共15年,人生有几个15年?15年好重要!再算老了以后退休15年,这前后一共30年,中间才几年?实际上这个部分是很重要的,你何必折磨孩子?

我现在慢慢也就想开了,有人当然会讲,你想开了是因为你家里条件怎么好,当然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所以如果想让你的孩子拼搏,我也都理解,我们都是拼出来的,但是有人不想拼了,它也不是坏事,何必非要把所有人都往一条道上赶,最后大家都拼得很累!

所以分流的关键是什么?姚洋(北大教授)说得很对,不要让分流成为制造低收入人群的一个做法,如果分流的孩子只是走上另外一条路,他有自己的尊严,有自己的未来,也未尝不可。

中国教育绝不仅仅是上大学,职业教育本身就很重要。熟练工人如果挣得很多,其实也挺体面的。 当然,有人会讲,你这个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会让你的孩子走这条路吗?这是中国式辩论,你说这药灵,你吃一个,对吧?

我还是那句话,如果我的孩子说读书很痛苦,他读职高我不反对。当然有人讲,这还是很虚伪,加一堆如果,但是我孩子还小,我只能这么讲,我现在就希望他们俩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有时候我甚至不愿意考虑他们成年以后的事情,我觉得那是他们的事。

我觉得我孩子挺细心的,以后当个幼师,当个护理康复都挺好,挺帮助人的。

做父母的能给他们一个快乐的青少年、一个健全的身心,让他们形成一个还不错的人品,我觉得就已经尽到责任了。至于说以后工作有多累,本科毕业后工作不也挺累吗?好像孩子经过了辛苦的中考高考,大学毕业以后就可以不累?不是一样累吗?还不如让他多有六七年的轻松快乐。

如果你的孩子真的认为读书好辛苦,你也没有必要逼他,因为现在抑郁症什么都挺多的。

以前有个中学的口号就是“高考只要你半条命”,10年前我会觉得这句话说得很正能量,现在让我听,我觉得挺不值的,别说半条命,孩子的1/5条命我都不愿意他付出,何必非要把自己搞得伤痕累累?

⑤ 谈入学准备:大学前的暑假,最重要的准备是什么?

钛媒体APP:进入大学前,孩子和家长应该为入学做哪些准备?

储殷:最需要准备的不是别的,而是亲情关系、亲密关系。

经过高中三年,很多家长已经异化成了监工,跟孩子的关系变成了“老板跟工人”的关系,考大学是孩子的KPI,尤其是高三期间,家长除了“学习”,跟孩子都没话讲。

所以我觉得可以抽时间跟孩子玩一玩,要跟孩子在入学前的暑假建立起成年人的对话模式,这个非常重要。

因为孩子在大学会遇到很多成年人的问题:如何跟他人相处、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恋爱、如何把握人生。

孩子终究会长大,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远离我们的过程,但是我们又特别担心他们远离我们的时候,没有养成“把握住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态度。

很多孩子进大学后出问题,大都是因为没有进入“成人状态”,他们还停留在高中生那种“孩子的状态”:一旦上大学没人管,就上网、打游戏,没有自我规划和约束。

所以在上大学前,家长真正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过,他要有这个意识和责任感,这样他上大学就会稳定很多。

当然这个时候,父母再跟孩子交流就不能像“大人对小孩”或者“老板对工人”那样,而是要平等,把对方当做大人。

母亲可以谈一谈什么是恋爱,谈一谈怎么辨别是非;父亲可以讲一讲人生,不要老跟孩子讲道理,可以跟孩子讲讲当年的自己,聊一聊当年的挫折、糗事,可以拉近距离、提供教训。

如果在这个阶段没有过渡,等孩子上大学后,他会迅速脱离你的控制,你就管不了了。

⑥ 谈大学生活:生活费应该给多少,哪些钱一定要给?

钛媒体APP:进入到大学之后,还要考虑一个事,就是生活费,你认为应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才合适?

储殷:每家的经济情况不一样,家里钱不够就少点花,家里钱还宽裕就多点花。

我北京的朋友问过我类似的问题,按照北京的收入,我主张一个月1500到2000块钱左右,要是孩子谈恋爱可以再增加30%~50%,增加到一个月3000块钱左右。

到大四的时候,就算没有谈恋爱也可以增加50%,算是社交费用。我给朋友算过一笔账,我说如果你家里不是特别困难的话,要保证孩子一个月能够请同学们吃顿饭。

学生吃饭也没那么贵,而且以后再也没有一个人生阶段可以用如此低廉的价格去结交真心朋友。

所以很多人老问,孩子在大学应该干什么,我会说,首先正常学习别太差,第二要有三四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如果你在大学没有三四个朋友,甚至没有一两段真诚的恋爱、没有读过10本好书,那么你大学可能就白上了,只是读了个学位而已。

我觉得大学期间谈恋爱很重要。

离开大学后是另外一个情感环境,很多人进入社会后,在情感方面和人际支持方面是非常孤独的,会遇到很多坎坷,吃很多亏,就算没有坎坷没有吃亏,成年人的世界是很功利的,值得人回忆的往往就是大学这种无忧无虑的时候。

当你不是因为对方的车子、房子,而只是因为喜欢而跟对方在一起的时候,这段经历本来就就挺美好。

在未来,你一定可以遇到一个更好的伴侣,但是你很难遇到一段更好的感情了,对象可以更好,但那个环境、那个时间点、那种经历和交往都是不可复制的。我们经常讲,当你遇到更好的恋人,那时候你可能已经不是那个你,你也提不起劲了。

总之,孩子在中学是没有经历过社会的,大学毕业就要进入社会了,所以他很多社会化的过程必须在大学完成,如果没有完成这种社会化,进入社会后他还要有1~2年时间去交学费。

⑦ 谈成长:父母不要画饼,而要把人生的不容易告诉孩子

钛媒体APP:你怎么看待大学生、研究生做网约车司机、送外卖?

储殷:这没什么,这是自食其力,不是“脱下长衫、穿起长衫”的问题。

可能有一种传统观念,觉得读大学跟体力劳动不靠边,很多人读书是为了不劳动,或者是为了不体力劳动,读书成为了逃避体力劳动的过程。

以前我在美国,我的博士邻居就是开长途大卡车的,他还是哲学博士。

钛媒体APP:不会觉得很遗憾吗,读了这么多年书。

储殷:学了那么久的哲学,如果还看不开这个问题,不是白学了吗?而且美国卡车司机收入挺高的。

你说读了哲学博士去当卡车司机会不会遗憾,其实应该是他来反问你,为什么要遗憾?如果学了那么久的哲学,看不开“当卡车司机”这个选择,我觉得你的哲学不是智慧,只是概念名词,会背那些东西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功能。比如一个外科医生去当卡车司机,那我觉得有点可惜,因为它的专业是面向社会的;但一个学哲学学艺术的去开卡车,我觉得很正常。

我们今天很多时候有这些想法,是因为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天之骄子”,但现在不是了,我们终究要接受“即便读了书你也是个普通人”,接受“进入社会改变自己命运的是自己的努力、智慧、机缘”。

我不认为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钛媒体APP:您是在什么时候觉得读书不能改变命运?

储殷: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改变命运的其实是很多东西。

我们都是普通人,人生那么漫长,你指望就靠一个学历改变命运?

现在已经不是“考上大学而一举成为传奇”的时代,你越早明白这一点,你进入社会的时候心态就会越好。很多时候折磨我们都是失望,而不是现状,很多时候最让你受不了的是你心目当中的失望,因为你有期待。

所有的人到社会里都要艰苦打拼的,都要很努力的,而且努力也未必有足够的回报,也未必会迎来你所谓的机遇,你想明白不就好了?

中国父母有个通病,我们没有把人生的不容易讲给孩子听。我们鼓励孩子读书的时候,只是不停告诉他们考过这一关就容易了,但没有人真正给他讲人生的不容易,讲人生的漫长,所以所有孩子在应试教育里都是短周期动物。

一场又一场的短跑,跑过这个就好,跑过那个就好,结果跑到大学以后,当他终于从大学出来以后,当初跟他讲考上去就好了的人又在哪里?其实这些人是要负责的。

我一直说家长画饼不要画得太好了。其实所有名校最大的问题就是“名校是个饼”,进来的少年很多都是被画了饼的,以后他抱个饼怎么出去?

有的时候,这一代孩子被我们这些做家长的逼得没办法,从小到大就逼着考试,考重点中学、重点大学,家长跟他们不停地许诺,只要考好了人生就好了,就很顺利了,但没有人告诉他们社会到底是怎样的,人生到底是怎样的,他们也没有学到社会化的技能。

当他们带着对未来“一考定终身”的乐观把考试考好了,他们要求我们兑现承诺,我们兑现不了,其实问题就在这里。家长跟孩子讲,你好好考,考上就没事了,然后他考好了,说我考好了,为什么还是这样?我们怎么回答?

高考只是众多路中的一条,当你想明白这条你就很清楚了。

⑧ 谈考公考编热:求稳定没错,能自食其力就好

钛媒体APP:现在很多毕业生热衷考公、考编,追求稳定,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储殷:我们虽然讲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但从总体上来讲,社会发展肯定是理性的,哪个工作更好,大家是有统一判断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现在具有稳定性的工作很吃香,也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但是现在的孩子也难说,反正我身边真的好多人考进去以后待不了多久,坚持不住又出来了,所以也不用太担心,他们可能待个两三年就会出来,无所谓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对现在孩子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选择不要太大惊小怪,首先他们的流动比我们自由得多,他们考公考编,还可以出来,对不对?

他们考公考编能考进去,说明他们能力强,他们也可以出来干别的,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觉得未来的孩子们不会只选一次工作,大部分人也许会换很多次工作,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太大惊小怪。

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父母这代人都很努力,我们这个国家到现在为止很不错了,我们应该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定力,让年轻人去做做选择,年轻人选的时候我们也不用太忧心忡忡,太怎么样,都平淡一点。

很多时候我们的纠结都是一时的纠结,孩子们觉得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好,他就去考就是了,将来社会继续发展,孩子们可能又会觉得市场化的自由化的更好,或者觉得在事业单位待着不舒服,那他出来呗。

钛媒体APP:如果反复得太多,是不是就失去了稳定性?会不会哪一面都没有把握住?

储殷:这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不一样,有的人就不喜欢把握住,真的。有的女孩子看到别的女孩子年纪大了还不结婚就难受,也不知道谁看谁难受,他们双方看对方都挺难受的,对吧? 所以你看,你年轻又是女孩,你这么讲没人会说你,但要我这么说就是“爹味”了,我经常提醒我很多朋友,说我们不要一不小心变得又油腻又爹味,变得那样面目可憎。

其实有的时候你就问问,他怎么选怎么反复,他吃你家大米了?所以我一直说,孩子们只要自食其力就好。

人的生命是那么短暂,我们的经验是那么的短暂和不充分,所以所有人谈永恒的问题的时候,还是应该谦卑一点。

我觉得年轻人不容易,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幸运,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命运,真的是这样的,其实都挺不容易。

我现在看现在孩子们找工作这么难,我心里觉得挺不是滋味的,但是人生就是这样,熬一熬,熬一熬,就熬过去了,你能咋办?

反正别自暴自弃,你可以像我一样懒散一点或者平静一点,但你不能误入歧途,不要心怀怨恨,不要毁掉自己的人生来报复别人,因为不值。

⑨ 谈城市选择:人生不是一套房子,不应该只有一个答案

钛媒体APP :是不是要在满足物质条件后,才能有你这样的心态?比如说刚毕业的年轻人,如果他在北漂,他是不是要有一个栖身之所……

储殷:为什么要在北京?

钛媒体APP :假设在北京工作。

储殷:如果他在北京的工作不足以在北京支持(租)一套房子,他就应该换一个工作。

钛媒体APP :他是不是应该撞了南墙就赶紧回头?

储殷:我表弟曾经面临一个选择,是到燕山大学当大学老师还是进中央电视台工作。因为中央电视台没有编制,他就很纠结困惑。

我就跟他讲,你每天挤300路公交车去上班,挤半个月,你就会知道答案。坚持一个礼拜后,他还是觉得回燕山大学好。

其实怎么选都没错。你不觉得问题本身就在于,如果你在北京挣的钱不够你租个房子,那你本来就不应该在北京,不就是这样吗?或者你能忍受更差的居住条件也行。

人生就是这样的,怎么选都没错。

我有一个最好的朋友,之前在北京发展,当时他们公司有名额可以申请北京户口,他就一直在等,一直没等到,最后他选择回油田。当时我们很多人还劝他,让他再坚持一下,可他还是选择回去。

现在想想他也没错,他回去日子过得也挺舒服,我回油田跟他在一起的时候,点些小龙虾,我们俩人喝酒、钓鱼,我给他儿子填志愿,他不也挺好?

还有当年,我们吉林大学毕业的同学基本都离开了长春,就只有三个人留在长春,很多人觉得,长春有什么好待的?

现在想想,他们选择也没错。现在我们回东北,一起早上九点洗第一锅水,泡个澡,一口气泡完按完,下午三四点钟出去吃个烤串,喝点啤酒,摇摇晃晃回去再接着泡,没事还能钓个鱼,我给他们孩子填志愿,我觉得也挺好。

钛媒体APP :那这样会不会没有奋斗目标,每天都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这样好吗?

储殷:没有好坏,只有选择。

以前不是有句话叫“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可是鸿鹄能不能也对燕雀有一点点体谅和尊重呢?

我自己是一个挺努力的人,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总觉得他们不努力,甚至有时候喝酒的时候喝醉了,还说出一些貌似很感慨、其实不太尊重的话:比如说你就是太懒,否则你应该远远不止于此,或者你就是不肯闯一闯,或者你那么聪明,真辜负了你的天赋。现在想想,很后悔说这些话,这是别人的人生。

他不也在为社会做贡献?如果我们容不下普通人,那么我们社会大多数人就很难真正平静和快乐。

其实年轻人你说买不起房,其实很多地方房子不贵对吧?但是人生不是一套房子对不对?你如果默认人生不是一套房子的话,那么人生就不应该是一个答案,那么留在北京也不应该成为唯一的答案。

钛媒体APP :大不了回去。

储殷:也未必是回去,北京留不住,我身边的朋友去杭州的,去武汉的,去深圳的也好多,这都随意了,脚在长在人身上。

⑩ 谈竞争:“龟兔赛跑”不对,乌龟应该和兔子比游泳

钛媒体APP:所以也是看自己适应什么。

储殷:我们老讲“龟兔赛跑”额故事,乌龟通过努力一定能战胜兔子。我很早就觉得这个故事有问题,一只乌龟能够战胜一只兔子,但它能够一直战胜兔子吗?它能确保自己遇到的每一只兔子都会睡懒觉给它机会吗?

乌龟的努力能否获得成功,不取决于乌龟,而取决于兔子,所以这是极小极小概率的事情。

乌龟怎么才能赢兔子?比游泳!当乌龟想通过赛跑赢兔子的时候,乌龟就错了,乌龟要赢兔子得去游泳。

当你意识到自己是只乌龟的时候,还要去跟兔子去比赛跑,那你就有毛病,是一只傻乌龟。

你如果是只乌龟,就去找到属于你的江河,让兔子有属于兔子的草场,让乌龟有属于乌龟的江河,何必非要逼着乌龟跟兔子赛跑,这得多难为乌龟?

你想明白就行了。我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如果说你在10年前遇到我,我可能还会给你一些答案,我今年45岁,我对所有答案都觉得可以理解,而且我对今天年轻人定义的困难很感同身受,这就是人生常态。

我大学毕业那年,有好多人找不着工作,觉得工作好难找。然后大家进社会以后,慢慢也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人生是条很漫长的路,而且其实本科毕业谈方向没有必要,人生不是登山,人生是一场旷野。

钛媒体APP:但是现在更多的大学生,对他来说宝贵的时间就是毕业的这两年,他想高效用这两年。

储殷:两年怎么样?

钛媒体APP:尽快找到一个好工作。

储殷:多好?怎么好?月入多少?

钛媒体APP:比如说体制,比如说教师编?

储殷:进体制的人也一大堆不满意的,教师编也有好多人熬不下去。我觉得现在很多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好,因为他们都不了解自己。

这是因为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不够,自己不清楚自己擅长什么。其实有一部分人是因为没有达成愿望,但我也见到好多人达成了愿望以后仍然非常不满意。

我身边有很多非常优秀的学生,他无论去考编考公都能考上,永远都是胜利者,但他没有满意过,他在任何一个位置上都干不久,然后匆匆忙忙地去寻找下一个选择。

有的老师就看得很着急,但是我反而很坦然,我觉得这是因为他在进入社会的时候还是个孩子,他还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他也不知道他是谁,那他就会在不停地“捡了又扔、扔了又捡”的过程当中慢慢长大。

有一个老师讲,蹉跎了岁月怎么办?我认为这不叫蹉跎,这本身就是成长。

钛媒体APP:但其实放到现实的场景中,比如一个人频繁跳槽,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储殷:怎么了?耽误什么了?

钛媒体APP:对用人单位来说就是一个很不靠谱的存在。

储殷:但他也许会找到一份工作,他最终会留下来。他离开是因为不适合,不适合怎么办?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员工流动少吗?员工流动不是很正常吗?其实没什么。就连孙悟空头上戴着紧箍咒,中间都可以回花果山一趟,走了再回来,立场不就坚定了,取经的决心不就卯足了?猪八戒不也是一天到晚想分行李?

所以慢慢就好了,其实没什么,人生有反复很正常。

⑪ 谈面试:面试千万不要说“我不会,但我可以学”

钛媒体APP:还有一个网友问得比较实际,他说他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实习经验也不多,他应该怎么去打动招聘企业打动HR,这方面有什么可以跟他讲讲吗?他应该怎么准备?

储殷:首先你要对所应聘的公司非常了解,简历都要针对性地写,你了解公司的业务,这样的话会增加亲切感,而且大家会尊重你,因为你明显很投入。

其次,如果你要根据你应聘的岗位去提高你的技能,说你想应聘什么岗位,你能做什么,公司要的不是态度,公司要的是你为公司做什么,你求职的核心就是始终围绕你能为公司做什么去讲。

第三,要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的不足,但告诉他即便有这些不足,你仍然能够做很多事情。

钛媒体APP:上大学期间,是不是最好还是尽量多地实习?

储殷:要的!除非你就真的打算一直做学术,其实就算做学术我觉得也要实习,我们很多硕士、博士完全脱离社会,只要你要走向社会,你就要实习。

现在求职难是一方面,可是另外一方面,一些人简历写得那么粗糙、工作态度那么漫不经心、完全没有职业素质,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我身边很多人力资源朋友,他们说工作是挺难找的,但是求职的人也不是很认真,这个的确是个现象。

但是我这么讲,有人就会说我甩锅,这不是甩锅的问题,这是社会化程度的问题。

比如我说句不客气的话,以前我们研究生、博士生面试,还老遇到迟到、衣衫不整、浓妆艳抹、大金毛进来的。

不是特别保守,我能接受,但是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包容你,如果你一直是“任性孩子”的那种状态,你到找工作的时候就会面对更残忍的现实。

你看大学生找工作最爱说的话什么话?“我不会,但我可以学”,公司最讨厌听这句话,你到我这是来学来的?学好再跳槽是吗?敢情我是搞培训的是吧?

人力资源的朋友每次跟我讲这个问题,就说,你到我这来学,应该你给我钱,你来交学费吧!这话有点恶毒,我说你想想自己当年……

所以说要实习,要认真实习,不是为了盖个章那种实习,真的要去工作一下,这段经历不会亏着你的,如果你想工作,你就应该实习。

⑫ 谈薪资:宁愿无知地多要点,也别无知地要得少

钛媒体APP:钛媒体APP上有一位网友提了关于薪资的问题,他说自己毕业找工作,实际能拿到的比期待的少很多。正好这里也有一个数据,2022年本科毕业生平均期望薪资为9045.2元,但实际平均月收入5990元,落差还是比较大。

储殷:平均值5900,期待9000多,很正常啊,因为高的高,低的低,平均下来挺正常,这证明平均值对得起9000千多的这个期待会。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9000多在很多人看来是个起码的值,在很多人看来也许很高。

我只能说我的经历,我1999年本科毕业时,上铺的月薪是5000,下铺的是850,我找到的是3700,还有个哥们600多多,这薪资高了还是低了,谁知道呢?

最后都是社会给予你价值的回馈,是它觉得你值多少钱。这就是大学就业以后面临的第一个所谓的震撼教育,就是你的价值不由你确定。

钛媒体APP:现实情况是,在招聘过程中,一些用人单位会觉得一些应届生的薪资要求太高。

储殷:你一说要多少钱一个月,然后HR就一声冷笑,比我还高!对吧?这很正常,孩子们敢要敢开口,没有什么问题?

钛媒体APP:有人会说,这是一种无知。

储殷:谁不无知?谁不是从无知过来的?我宁愿他无知地要得多点儿,也不希望他无知地要得低点。

钛媒体APP:但实际上他拿到的可能跟他的实际相差很大。

储殷:这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最后这是个市场规律,它得定价不由年轻人定,但是也不要嘲笑年轻人的期待,更不要说年轻人应该调整期待。因为“期待”二字本身就是很个人的东西。

⑬ 谈职场:让00后整顿职场,是中年人在逃避责任

钛媒体APP:直播的过程中,很多网友也在评论区聊,刚才有人提出“00后整顿职场”的事情,他们认为职场就应该交给00后去“整顿”。

储殷:他们怎么这么说?说真的,00后是职场里最弱势的人,干嘛让他们整顿职场?

说真的,之所以让他们整顿职场,就是因为他们没什么可失去的,对吧?但你让一个办公室里最弱势的人来整顿职场,本身是很荒谬的一件事情。

真正应该站出来整顿职场的,应该我们这些人,是70、80、90后,而这些人逃避了自己的责任。

(这种逃避)会成为霸凌的一部分,熬到这个年龄,不就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大家欺负新人,自己终于不是新人了,手里的扫把可以递给新人了,对吧?

这不是鸡汤,这真的是人生经验,你不可能说本科刚毕业,就要整顿职场,那其实才是中年人给你灌的鸡汤。职场那个情况,中年人不去整顿,工作那么多年的老油条不去整顿,就指着年轻人来牺牲,这话哪说得出口?

终究来讲,首先是需要制度方面的支撑,这个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不要把一个社会责任全部压到一个年龄段身上。所以“00后整顿职场”可以当玩笑话讲,不要当真事讲。

钛媒体APP:你觉得00后会被驯化变成你所说的“中年男人”的样子吗?

储殷:不知道。

钛媒体APP:我们知道很多高福利国家,他们的环境可能对996、007,对“内卷”是不太能容忍的。

储殷:没办法,东亚国家都很努力,韩国也很卷,日本其实也挺累的。

钛媒体APP:很多年轻人都想改变职场环境,你觉得未来的职场环境有可能是像00后他们期待的那样吗?

储殷:不知道。

钛媒体APP:因为你对这个事不抱有期待吗?是因为你觉得不可能实现吗?

储殷:我觉得挺难的,它可能取决于技术进步。

钛媒体APP:AI取代一部分工作?

储殷:对,大多数的工作没有意义了。

钛媒体APP:但这也是一个令人恐慌的事情。

储殷:对,非常恐慌,因为人类到现在为止,我们能参与社会价值交换都是因为我们的劳动具有价值,如果大多数的劳动没有价值了,我们拿什么参与社会价值交换?所以这个我也想不明白,挺恐慌的,但是我老了,这不是我的问题。

人类不可能被AI战胜,但是大多数人会被AI战胜,所以我们说,科技进步一定要跟社会人文精神匹配,没有人文精神匹配的科技进步挺可怕的。

⑭ 谈压力:要崩溃?回家当全职子女“啃老”也无妨

钛媒体APP:我们看到一些人工作了一两年之后,遇到不顺心或者吃得不好、住得不好,他可能就回家去做全职子女,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事。

储殷:这看每个人的情况。那你看,李嘉诚的儿子算不算做全职子女?王思聪算不算全职儿子?他的工作算正经工作吗?对吧?少东家,对吧?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说全职儿女的时候,只不过因为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觉得他们应该出来替父母分忧解难,我觉得这种关心都是对的,但是首先看别人父母怎么想,其次我说心里话,真有这种情况,我都是支持的。

钛媒体APP:那不是变相啃老?

储殷:不是,年轻人压力太大,你知道你让他坚持,他很有可能会心理崩溃。

钛媒体APP:但其实父辈也很辛苦。

储殷: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例子,李玟去世的事发生以后,我们群里有一个博导就说,他有个女博士扛不住了要退学,他坚决反对,他说你退学以后,再也找不着什么工作,你就在我这挂着,你回家养着,你别来,我给你发钱,什么时候好了什么时候再来。 这女博士养了大概两三年,总算熬过了这段时间,后来把博士续上读完了,现在在一个大学当老师,他拯救了这个女生的一辈子。

有个领导也讲,他的一个职员,一个女同志,明显精神上出了问题,他从来不对女同志提任何要求,只说你要养好活下来,你还有丈夫,还有孩子,还有老人。这都是大慈悲。

孩子回家当全职儿女,其实他压力已经很大了,这个社会真的很多人是扛不住的。

我年轻的时候,也会觉得这人怎么没出息,我现在真的做了父母以后,我45岁,如果看到有一家有一个孩子这个情况,我首先是觉得先让这个孩子先调整过来,有的时候真的要缓一缓,有时候你真的对他的要求不是让他成功,让他竞争,而是让他平安。

年轻人很不容易,不要拿父母这一辈子去对比,其实现代化的压力是跟传统社会的压力是不一样的,传统社会是经济上的压力大,现在社会心理跟精神上的压力会非常大,所以如果孩子真的扛不住了,就让他在家庭的环境下平复一下。

你想想看,对于他父母来讲,啃老什么的是最次要的问题,最担心的是孩子精神别垮,孩子心理别有问题,孩子能健康地活下去,过几年能开朗一点。

野兽受伤还能在角落里舔一舔自己的伤口,我们这些旁观者,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就那么着急去逼别人,他也没吃你家大米。不是每个人都那么皮实,我们要对他人心存慈悲。

你知道中国有多少人有抑郁倾向吗?有多少人有抑郁症吗?你知道很多在我们看来应该很幸福、很成功的人都有抑郁症吗?

我最不喜欢听的一句话就是“这有什么可哭的”,还有“你这多大点事儿”,这话有点看热闹不嫌事大。其实没有必要这么说,脆弱不是罪过。

推荐去看一看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一看会觉得挺有意思的,会改变对很多事情的看法。

你看像李玟的事,看新闻下面有留言:什么“太脆弱了”、“太不负责任了”,太怎么怎么样,这些话好冷血,好冷血!

我以前有个朋友,后来也是类似李玟的情况,其实他们需要的不是你这样的激励,没有意义。

我遇到年轻人的辛苦,我总会情不自禁的想到我的孩子。

钛媒体APP:如果你的孩子当全职子女呢?

储殷:我的孩子当全职儿子的话,我觉得没什么。 如果他状态不太好的话,我不会说的。他在最困难的时候,只有我可以依靠,他还能找谁?他只能找我。

我如果过得不好,我也只能找我爸妈,对不对?我们真的是孩子最后的依靠,而不是孩子最后的审判官。我们很多父母把自己当做孩子最后的裁判员、最终的审判官,所以他们成了给孩子最后一枪的人。

⑮ 谈命运:高考能影响一个人大约10年

钛媒体APP:直播接近尾声,我们回到今天的主题“高考”,你认为高考到底能不能改变命运?

储殷:如果是命运,又谈什么改变?我一直觉得人生是离不开计划的,但人生不是计划能决定的,所以高考能不能改变命运,这个问题我现在都很难回答,我非常困惑。

我发现,越年轻的时候越坚定,你人生真正经历了一定的过程,就会很困惑,你会知道人生有很多关键的选择期,有可能一两个选择、一两次,可能说改变命运了,但是我现在想想高考算不算,我就很难说。

当你人生所有东西都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才构成重大选择, 所以高考这个事,比如像填志愿这个事,真的不好说,我自己就不是第一志愿录取,我是落档调剂,但我也挺满意的。

后来我通过考研选择了自己比较适合的专业,我考研考了法律,我爸是搞理工科的,他知道我考上法律以后,非常嫌弃地说“你当个文科生去吧”。直到我评上教授以后,老爷子才算原谅了我。

像我们当时有考研的、有没考研的;有去华为的、有没去华为的;有下深圳的、也有没下深圳的。人生好多好多路,你每一次选择都决定你现在,但你不能说是什么是决定性的。

我一直觉得在高考上,想“毕其功于一役”是挺危险的,哪有一次选择能够决定你一辈子的事情?

但你说高考重不重要?我觉得挺重要的,它能影响你大概10年,但这个影响不是专业带来的,是学校带来的,学校所在的地域和你在学校里随机会遇到的一些事情和际遇带来的,它会影响你大学的4年以及可能你工作的4到5年,所以算起来能影响你将近10年,但影响到底是好的还是坏的,谁也不清楚。

人生是开盲盒,命运就是一个在你面前打开的过程,人生不是攀登,人生是一场旷野,它是一个呈现的过程。

我一直觉得,大多数人最后能不能在多大程度上发光发热,其实跟大环境、跟历史都是有关系的,我们都是被决定的。

我们国家还在向上走,所以大多数人终将会学有所长,终将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期华楠直播间:策划/ 华楠 棉签 Zackbug  导播/棉签 羽赫 制片/佳宾  小满】

本文系作者 华楠直播间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