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总是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自己的视野,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在专栏作者的博文中,也经常有读物推荐或者读后感,钛媒编辑特意整理了这些读物以飨读者。
【陈倩璐/钛媒编辑】钛媒体专栏作者林之晨有一个早起晨读的习惯,他希望晨读能够帮助自己系统的认识社会。阅读总是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自己的视野,更好地认识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在专栏作者的博文中,也经常有读物推荐或者读后感,钛媒编辑特意整理了这些读物以飨读者。
1、《创客:新工业革命》 作者:克里斯•安德森 推荐人:师北宸
2012年11月初,克里斯•安德森辞去了《连线》杂志主编的职务,全心投入了自己的创业公司。师北宸认为,《创科:新工业革命》是安德森前两本书《长尾理论》和《免费》的有机延展,安德森自己创建的3D Robotics也是他三本书核心理念的体现:才能长尾+免费营销+创客生产出的产品精准地抵达长尾市场。
或许这本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在大量硬件公司涌现的趋势之下,“转向硬件”也会发生在硅谷最有影响力的创业孵化器和科技杂志主编身上。
2、《大数据时代》 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推荐人:谢文
谢文是专栏作者中尤为关注大数据的一位,他的“九谈大数据”系列一度引起了业界的深度思考。为了研究大数据,谢文在过去几年中,阅读了与此相关的十几本书,上百篇论文和文章,他认为,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说是其迄今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专著,中英文都算上。
“此书的一大贡献是在大数据方兴未艾,众说纷纭的时刻,进一步阐述和厘清了大数据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这对许多一位大数据就是数据大的人来说很有帮助”谢文写道。
“谷虹博士这本厚厚的《信息平台论》是我所见到的少有的国内从学术角度探讨信息平台的著作之一。”
《信息平台论》的副标题是三网融合背景下的信息平台的构建、运营、竞争与规制研究,可见这本书的架构相当宏大。这里的“三网融合”并不完全指代视频和电视领域,指下一代互联网或许更为贴切,作者试图阐释下一个时代的信息生态。
谷虹在书中提到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信息平台的成立在于“碎片”,包括生产碎片化、信息传输碎片化和信息消费碎片化。信息平台的商业运作关键就在于寻找一种最有效的方式管理碎片化的丰裕的信息资源,为信息生产、信息传输和信息需求三个环节的无限碎片的重组提供最有效率的支撑环境和实现手段。
4、《追问技术悲观主义》 作者:赵建军 推荐人:魏武挥
现代社会的人,已经被技术彻底包围,在享受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人们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技术是百分之一百的好东西吗?而那些将目光主要聚焦于技术害处的,则被视为技术悲观主义者。
《追问技术悲观主义》就是将本身并不是一门学问的技术悲观主义从很多学科的学者脑海以及著作中,系统地梳理出来,做了一个索引。这对于认识技术悲观主义的价值还是很有意义的。
5、《躁动不安的出版商》 作者:王宏宇 推荐人:lazylorna
专栏作者lazylorna一直专注于研究电子出版和传统出版之间的关系,她认为电子书引爆的阅读革命,冲击着传统出版,模式有点像“来料加工”的出版业,多年来一直像一群低调的厨师。
本文对被电子阅读冲击的中国图书市场提出了一个观点:在中国,图书市场要出现几家公司独大的局面,至少还需要十年。
“信息流通的便捷一定会带来产业的革命,10年前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刺激了中国的出版行业发展。下一个时代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会继续带来巨大增量。但传统的纸质图书市场并不会有大的改变。”
6、电影《这个男人来自地球》 推荐人:lazylorna
Lazylorna在文中称自己反复看了几遍这部电影,觉得“里面有很多追问,上升到思想的高度”。
本片探讨知识在历史长河和人类文明中起到的作用,有着更丰富的思考空间,活过了1万4000年的主人公也必须依赖知识才能保留记忆,而这个设定本身也颇具玩味:其他人如果能够博学到一定程度(或者能很好地运用google),也能够和主人公(上帝)说的一样几乎滴水不漏。
豆瓣上有人评论,这部片长不足90分钟,场景不过房子里、房子外,投资近一万美元的电影是2007年最牛叉的科幻片。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这个栏目很好,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