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迪嘉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嘉药业”)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但递表前,其2022年近2亿的巨额分红备受外界关注。据了解,迪嘉药业近三年的净利润也不过才2.4亿元。而在业务上,公司的控股股东位列其前五大客户榜首,公司的生产经营也与其关系密切,正因如此,迪嘉药业的“独立性”也遭到质疑。
控股股东连续两年为其第一大客户
公开资料显示,迪嘉药业成立于2013年,是迪沙药业集团(以下简称“迪沙集团”)下属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原料药产品包括洛索洛芬钠、替米沙坦、非布司他、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福多司坦、格列吡嗪、坎地沙坦酯、盐酸氟桂利嗪、盐酸托莫西汀等,根据下游制剂作用部位及机理,主要涵盖肌肉骨骼系统类、心血管系统类、消化道和代谢类、呼吸系统类和神经系统类等领域。官网显示,公司生产产品主销国内与海外市场,包括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和南美等。
根据招股书,2020年-2022年(以下称“报告期内”),迪嘉药业实现营收收入分别为3.07亿元、3.74亿元、5.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01.79万元、6998.74万元、1.15亿元。2022年,迪嘉药业营收同比增长37.9%;净利润同比增长63.87%,净利润增幅明显高于营业收入增幅。
不过,迪嘉药业大概有3成以上的收入来自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其中公司控股股东迪沙集团一直是公司的第一二大客户。报告期内,迪嘉药业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45.56%、38.68%和32.71%。其中,公司向控股股东迪沙集团进行的关联销售金额分别约为3636.62万元、4170.72万元和4859.59万元,占比约为11.83%、11.16%和9.43%。
不仅如此,钛媒体APP还注意到,迪嘉药业在生产经营上较为“依赖”其控股股东,报告期内,迪嘉药业还向迪沙集团租赁房产,用作生产、研发及办公场所,相关关联交易金额分别约为195.44万元、127.09万元和156.46万元。
从招股书来看,迪嘉药业向迪沙集团租赁了9444.56平方米的场地用于研发及办公,2021年前迪嘉药业也曾反向向迪沙集团出租房产作为生产场所。报告期各期,迪嘉药业向迪沙集团支付所租赁场所由其代缴的水电就分别达到177.56万元、122.76万元和102.01万元。
此外,报告期内,迪嘉药业还向王德军配偶的弟弟王强实际控制的企业分别采购了964.97万元、491.42万元和232.7万元的的建筑施工服务,迪嘉药业则对此解释称,这些服务是为满足厂区排污设施安装等需要。
原料供应商与其合作前刚刚成立
据了解,迪嘉药业共有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和生物制品三类产品,其中,以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品为主,两者合计销售收入分别为30081.35万元、36396.12万元和51076.14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41%、99.08%和99.73%,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
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迪嘉药业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19%、37.08%和44.23%,整体有所波动;同期间,同行业平均值为44.30%、40.74%、38.94%。2022年,迪嘉药业毛利率高于同行,其他报告期内则低于同行。
值得注意的是,迪嘉药业的主要产品盐酸氟桂利嗪原料药毛利率分别为-11.17%、48.02%、82.13%,整体波动幅度巨大。查阅招股书后,钛媒体APP发现,盐酸氟桂利嗪原料药2022年和2021年的单价出现大幅提升,报告期各期售价分别为48.33万元/吨、115.84万元/吨、314.51万元/吨,两年时间单价翻了6.51倍。但相应单位成本先升后降,各期单位成本分别为53.72万元/吨、60.214万元/吨、56.20万元/吨。
对此,迪嘉药业表示,报告期初为开拓市场制定了相对偏低的销售价格。自2021年起,随着下游合作制剂厂商的产品陆续通过一致性评价并中选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同时盐酸氟桂利嗪原料药质量获得市场高度认可,在市场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充分评估经济效益后提高销售价格。
不过,钛媒体APP注意到,迪嘉药业在原料供应商的选择上却有一丝吊诡。招股书显示,2022年位列迪嘉药业第三大原材料供应商企业为沈阳铂锐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铂锐生物”),但公开资料显示,铂锐生物于2021年5月31日才刚刚成立,2021年、2022年,铂锐生物社保人数均为1人,但其2022年就成为了公司的第三大供应商,并且与公司的采购金额高达1486.97万元,占迪嘉药业采购总额比例4.96%。
对此,钛媒体APP也发函至迪嘉药业,询问其与成立仅一年的铂锐生物建立深度合作的原因,以及铂锐生物仅有1名人员的情况下却发生超1000万采购金额的合理性,但截至发稿,对方尚未回复。
资金不充裕却大手笔分红
近几年,迪嘉药业的业绩增长尚可,但从金额上看,公司进行现金分红却更为“大胆”。据了解,2021年和2022年,迪嘉药业现金分红金额从2000万元骤增至2亿元,合计2.2亿元,而公司的三年归母净利润合计为2.43亿元,迪嘉药业期内的现金分红金额已经接近于三年净利润,而这其中有超三成都落入到王氏家族口袋中。
钛媒体APP了解到,在IPO上市前夕,迪嘉药业在2022年10月12日召开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6亿元,全部由王德军、王琳嘉、多月英等16名自然人以货币形式出资,本次增资为穿透后的全体自然人股东同比例增资,增资价格为1元/股。
这次增资后,迪沙集团持股比例下降到47.22%,同时王德军、王琳嘉直接持股比例分别增加至24.6%、8.98%,而随后,迪嘉药业就在2022年进行了高达2亿元的现金分红,按照持股比例,王德军、王琳嘉父女2022年分红金额近7000万。
但与之矛盾的是,迪嘉药业的资金状况并不算充裕,报告期各期,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029.56万元、7841.17万元和3108.93万元,随收入规模扩大而逐年收缩。
2020年-2022年,公司年度期末短期借款金额分别为3000万元、0万元和6273.19万元,其中2020年底3000万元短期借款主要是未终止确认的已贴现未到期商业承兑汇票,而2022年底6000余万元的短期借款则主要是保证借款、质押及保证借款。截至目前,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仅为4481.56万元,无法覆盖短期借款金额。
另外,报告期各期末,迪嘉药业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约为1140.11万元、3661.39万元和6046.6万元。整体应收账款的规模在短期内大幅提高,并且超过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
其中,来自迪沙集团的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54.86万元、518.99万元和1097.8万元,占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为13.58%、14.17%和18.16%。
另一方面,大增的存货也占用了迪嘉药业绝大部分的流动资产。报告期各期末,迪嘉药业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8448.23万元、9198.41万元和2.25亿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1.52%、39.14%和59.79%。
而此次,迪嘉药业此次计划募集资金6.31亿元,其中3.55亿元用于高端原料药绿色工艺产业化二期项目,1.25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在公司“缺钱”的情况下却大笔分红,迪嘉药业的募资合理性难免遭受质疑。(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于莹)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