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远川研究所(ID:caijingyanjiu),作者|杨典、胡晓琪,编辑|胡晓琪,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好莱坞和全球影迷们都没有想到,在这个迪士尼和阿汤哥接连扑街的夏天,60多岁的芭比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粉色风暴。
在海外,《芭比》未映先火。因为装潢片场,芭比“用光了世界上所有粉红色”,让粉色颜料供不应求[1],还把包括GAP、Burger King在内的100多个品牌涂成了粉红色[2]。
但在中国,芭比娃娃的粉丝基础显然不如漫威英雄、汤姆·克鲁斯。中国影迷们大多不看好《芭比》电影,影院经理也是这么想的。上映首日,《芭比》仅获得2.4%排片率,而有沈腾背书的《超能一家人》排片率是38%。
然而,随着口碑发酵,《芭比》排片率逆势上扬,截止7月27日,《芭比》以10.2%的排片率反超《超能一家人》,成为了引进片里的黑马。
《芭比》由美国玩具公司美泰和好莱坞巨头华纳兄弟合作拍摄,华纳兄弟贡献创意团队,美泰公司贡献芭比IP。
作为一家成立于1945年的老牌玩具厂商,芭比是美泰赖以生存的核心资产,为其贡献了近三成的营收[3]。
随着电影的火爆,芭比不单单是给全世界带来了一场粉色震撼,也让美泰公司在纳斯达克扬眉吐气了一回:美泰股价从今年3月的低点上涨了33%。
对于芭比娃娃和它身后的美泰来说,这场热闹才刚刚开始。
制造芭比
世界上第一个芭比娃娃的诞生,正如它在电影开头所描绘的那样:其他娃娃都是教会小女孩如何当妈,但是芭比让小女孩知道“女孩也可以成为妈妈之外的任何人(Barbie can be everything)”。
这个开场致敬了《2001太空漫游》里人类文明诞生的著名片段,事实上,芭比娃娃在全球玩具产业里的意义也不亚于此:它的横空出世,直接催生了一个新的品类,并开辟了一个数十亿美元的庞大市场。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多数玩具都是为男孩而生,且颇具战后色彩。在美泰公司的产品线里,卖的最好的是儿童尤克里里和一把塑料枪。
女孩们的玩具大多是过家家的厨具和婴儿娃娃。但Ruth Handler观察到,她的女儿并不喜欢玩市面上流行的儿童娃娃,反而对具有成人特征且穿着时尚的“莉莉”娃娃更感兴趣。
1959年,Ruth推出了一个具有成人特征的娃娃并用女儿的名字命名——芭比。
起初,美泰的执行委员会并不看好芭比娃娃,他们认为有胸部的芭比制造成本更高,且“没有小孩愿意玩”[5]。更关键的是,妈妈们也不愿意让小孩玩具有成人特征的娃娃,而她们才是真正为玩具付费的人。
因而,如何说服女孩缠着妈妈购买这款娃娃,成了美泰的头等大事。
美泰的经营策略可谓苦心积虑:先用广告狂轰滥炸,给女孩们洗脑;再通过买娃娃搭售周边的方式,提高客单价。
彼时,玩具商们普遍依赖经销商的橱窗来展示商品,而美泰是第一家在电视广告上花钱的玩具公司。早在1955年,Ruth Handler就决定斥资50万美元(几乎是美泰当时全部的净资产)购买米老鼠俱乐部15分钟的广告[6]。
芭比诞生之后,美泰的广告营销更是无孔不入。到1962年,美泰的广告预算增长了十倍多,达到570万美元[7],那时候的美国小孩一打开电视就能接受广告歌的洗礼:“芭比,美丽的芭比,我会让你相信我就是你。”
1950年代,仅有9%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十年后,美国电视机普及率就达到了90%以上[8]。搭上电视“黄金年代”的列车,芭比娃娃成了每个美国小女孩梦寐以求的玩具。
但光是靠卖一个玩偶娃娃,并不足以实现美泰的野心。
美泰最赚钱的不是芭比娃娃,而是芭比娃娃的一系列配件:一个芭比娃娃售价3美元,芭比的服装售价约为1-5美元不等,芭比的房子Dreamhouse(一个带电梯、螺旋楼梯、滑梯的豪华别墅)售价约为8美元[9]。
Dreamhouse作为芭比人设的重要背景板,完整了人们对芭比的想象,更使得芭比宇宙的魅力经久不衰。芭比产品组合的全球主管曾透露,“拥有Dreamhouse的芭比玩家,他们拥有的芭比娃娃数量是普通玩家的两倍[10]”。
这种靠配件拉高复购和客单价的商业模式,让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根据《芭比编年史》1999年报道[11],如果只算芭比的服装销售额,美泰能跻身全美第四大服装制造商。
芭比娃娃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如此巨大,她在问世的第一年就卖出了35万个的惊人销量;第二年,芭比娃娃直接把美泰公司送上市,此后美泰的业绩一路扶摇直上,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玩具公司。
巅峰时期,每个3-10岁的美国女孩平均拥有八个芭比娃娃[12]。
千禧年后,正当野心勃勃的美泰准备将手伸向中国小孩时,美泰高速增长的神话却戛然而止了。
“芭比娃娃死了吗?”
2009年,瞄准中国冉冉升起的中产消费者们,美泰耗资2000万美元,在上海打造了一幢高6层、零售面积约4000平方的旗舰店,售卖芭比品牌的服装、化妆品、酒精饮料,整栋大楼涂上了标志的芭比粉。
仅两年后,这家全球最大的旗舰店就关门大吉,芭比娃娃也被认为“在中国水土不服”。
2016年后,美泰先后被乐高、孩之宝赶超。美泰业绩糟糕的时候,英国一家报纸毫不留情地发问:“芭比娃娃死了吗[3]?”
芭比娃娃沦陷生存危机,这固然与美泰的经营不善脱不了干系。但更为重要的是,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时代,芭比娃娃难以招架。
过去半个世纪里,美泰向全球儿童卖出10亿多个芭比娃娃,而以玩具反斗城、塔吉特、沃尔玛为代表的玩具分销渠道居功至伟,每年几乎贡献了美泰近一半的销售额。
玩具分销商和品牌往往相互成就。就在玩具反斗城从美泰和孩之宝低价进购芭比娃娃、毛绒玩具,并卖向全球的同时,美国玩具产业也从1950年的5亿美元飙升至1990年的120亿美元。
然而,线上渠道的崛起给了传统分销渠道致命一击。2010年后,美泰在大客户端的销售额逐年下降,玩具反斗城于2017年不堪重负申请破产。美泰则是连续亏了三年,直到2020年入驻亚马逊才扭亏为盈。
互联网改变的不只是玩具销售渠道,也让玩具商们面临着电子产品的降维打击。2014年,电子游戏机LeapFrog和三星儿童平板销量首次超过了芭比[13],全球玩具行业的零售额则在2012年达到800亿美元的顶峰后,停滞不前。
美泰慌不择路地推出了许多“高科技”玩具。比如带有WiFi功能、会说话的芭比娃娃,以及会用摇篮曲回应婴儿哭声的人工智能设备,但都因为太过诡异并未受到家长青睐[14]。
更糟糕的是,芭比娃娃本身面临的处境要比小汽车和毛绒玩具困难得多。
芭比娃娃有着超级完美的身材,丰胸、翘臀、细腰,还有一双完美适配高跟鞋的脚。批评者们认为,芭比娃娃的出现并不是一种进步,反而让无数女性陷入了身材焦虑。
按照芭比的身材比例,芭比的脖子根本支撑不住头的重量,甚至没有月经所需要的体脂[15],而芭比永远无法落地的脚可能是患有马蹄足病的症状[16]。
关于芭比的质疑和攻讦从未停止过。
70年代,女权主义者举着“我不是芭比娃娃”牌子上街游行;90年代,一个直呼“数学课太难”的芭比娃娃,因其强化刻板印象而成了人们痛骂的对象;2000年后,讨厌芭比的人更多了,人们纷纷给芭比贴上“脱节”“物化女性”“审美单一”的标签。
人们不想再为芭比买单了。2012年到2015年,芭比娃娃销量逐年下降,从1997年巅峰时期的18亿跌至一半[14]。
但美泰显然还不想认输。四年间,美泰轮番换了四个CEO来挽救业绩,却未能如愿翻身。甚至还一度陷入卖身传闻:阿波罗全球资产管理公司和LVMH旗下的消费基金L Catterton都曾和美泰洽谈过收购事宜。
转机发生在2018年,新的救世主出现了。
芭比不肯退场
2018年,Kreiz接手美泰时,公司亏损了3.43亿美元,市值不足50亿美元。华尔街认为,美泰失去了产品创新的能力,而这是公司自上而下的一种体制僵化造成的。
这位新任CEO曾是YouTube上最大MCN内容公司Maker Studios的老板,熟知漫威、孩之宝等公司如何成功开发IP,他背负了美泰翻盘的全部希望。
Kreiz的美泰振兴计划包括裁员减产、赢回和迪士尼数亿美元的玩具制造合约等等,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提出的IP战略——打造一个“美泰宇宙”。就像漫威那样,从一个经营不善的漫画出版商变成好莱坞巨头。
迪士尼的生产流程是让动画人物从银幕走向货架,而美泰作为一个传统的玩具制造商,它与迪士尼走出了相反的方向——让玩具从货架走向银幕。
相比迪士尼从内容走向产品的顺理成章,美泰的“逆行”要困难得多。一方面,美泰手里IP本就不多,还几乎都是面向儿童的IP,这就导致了美泰做内容生产的容错率很低。
此外,对于手握庞大IP库的迪士尼来说,一部电影没拍好可能只是没有新的增长曲线。但芭比娃娃如果拍砸了,别说没有增长曲线,娃娃还会更难卖。
过去20年里,美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行们搭上了IP变现的快车:华纳兄弟和乐高集团合拍的大电影票房近5亿;派拉蒙则和孩之宝则将变形金刚打造成价值50亿美元的系列电影。
保守的美泰却在小心翼翼中错过了无数个机会。纽约时报发文讽刺道,“考虑到其他玩具公司在好莱坞的成功,这真是一种耻辱”。
美泰也不是没有努力过。它曾在2013年推出了Playground Productions工作室,学着漫威拍起超级英雄片,但扑的无声无息,只得在2016年关了工作室。
2018年,玛格丽特·罗比(芭比扮演者)找上门来,主动请缨希望接手芭比电影项目,这与Kreiz的IP战略不谋而合。于是,华纳兄弟、LuckyChap(罗比的公司)还有被誉为“全美最会拍电影的女导演”格蕾塔·葛韦格,因为芭比娃娃走到了一起。
在换了200多种职业、屡次打破职场天花板之后,芭比在2023年完成了她漫长生命里最为重要的角色转变:从玩偶,到真人电影的女主角。
一同被改写的还有美泰公司的命运。根据Stifel分析师估计,《芭比》电影将为美泰公司带来1亿美元的收入,其中包括7500万美元玩具销售额、1300万美元产品授权费和1100万美元电影收入[17]。
光看数据,美泰从电影中获得的收入刚好能和《芭比》电影本身的预算打平。但这部电影无疑为“美泰宇宙”打开了想象空间,接下来,美泰至少有45部根据玩具产品改编的新电影在开发,《纽约客》将其形容为“美泰正在洗劫其整个玩具箱”。
《芭比》大获成功,不光靠美泰和罗比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赶上了平权主义的热潮。
把握社会情绪的变化,这正是美泰擅长的事。自1959年第一个芭比诞生开始,美泰陆续推出过宇航员芭比、总统芭比、Dreamhouse,在大多数地球女性拥有信用卡之前,芭比就已经去过太空、拥有自己的房子。
美泰一共推出过35种肤色、97种发型、9种体型的芭比娃娃[10],每一款都是对当下社会议题的投射:当人们开始厌恶瘦弱芭比带来的“病态美学”,美泰就推出不同尺码的娃娃;当人们质疑芭比加深性别刻板印象,中性娃娃就诞生了......
这才是芭比娃娃能够比肩Nike、可口可乐,成为全球文化符号的秘密所在。随着女孩儿们长大,芭比也在不断地更新她的内涵。
如今,芭比终于走出美泰的玩具箱,走向银幕,走进现实。首映当日,《芭比》在北美以1.62亿美元的票房,拿下了今年首映票房的冠军。
一切如美泰所愿,世界又变成粉红色了。
参考资料:
- [1] ‘Barbie’ production emptied a company’s worldwide supply of pink paint, Los Angeles Times
- [2] The Summer of ‘Barbie’ Has Only Just Begun, WSJ
- [3] Barbie, the money-making machine, elpais
- [4] Isaac Heller, Co-Founder of Remco and Toymaker to a Generation, Dies at 88, The New York Times
- [5] A Cultural History of Barbie, Smithsonian Magzine
- [6] Who Was the Real Ruth Handler From Barbie? vulture
- [7] Barbie and California’s Toy Empire: How Mattel Made Kids’ Toys an Economic Force in the State, Californialocal
- [8]《美国增长起落》
- [9] 60 Years Later, Barbie is Still Living the Dream in Her Dreamhouse, Antiquetrader
- [10] Barbie, Her House and the American Dream, The New York Times
- [11] How a stylish doll became a head-turning classic and put a pair of fledgling entrepreneurs in play , money.cnn
- [12]《Dream Doll: The Ruth Handler Story》
- [13] 芭比娃娃这个玩具界的偶像是如何老去的,好奇心日报
- [14] Barbie Goes to the Movies, bloomberg
- [15] Dying to be Barbie | Eating Disorders in Pursuit of the Impossible, American Addiction Centers
- [16] Barbie: A Visual Dictionary, The New York Times
- [17] Mattel’s shares have soared 33% in the run up to ‘Barbie.’ But the doll’s new Hollywood stardom isn’t expected to lift the company’s sales until later this year, FORTUNE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