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页顶部通栏

拥抱AI制药浪潮,从学会“踩坑”开始

钛度号
来自住友制药的AI制药教训。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氨基观察

过去几年间,全球大大小小的药企都在拥抱AI。

它们的目的非常明确:通过AI技术的赋能,优化创新药的发现时间、增加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目前看,AI赋能药物研发未尝不可。但任何一项新兴技术的发展,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在最终上岸之前,等待药企的可能是无穷无尽的“坑”。

住友制药便是最好的教训。去年以来,被住友制药寄予厚望的两款AI制药,接连折戟。这也对其二级市场造成了沉重打击。

当然,这并不是对AI制药的否定。只是,这也让我们看到,药企拥抱AI的过程,或许本身也会像是AI算法的完善一样:

不断踩坑、不断改进,最终才能补齐短板。

换句话说,要想拥抱AI制药浪潮,药企可能需要从学会“踩坑”开始。

悄悄消失的DSP-1181

住友制药,绝对是最早拥抱AI的传统制药企业。

早在2014年,其就与英国AI制药公司Exscientia达成合作,期待与后者一同推进AI制药的研发。

Exscientia之所以能够吸引住友制药的关注,核心原因在于两点:

其一,基于AI自动生成的化合物,具有合成的可行性和机制的新颖性;其二,基于AI预测模型,能够预测靶点药理活性、对靶点的毒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的部分特征。

住友制药认为,两者的结合,能够预测大量虚拟化合物的药理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特征,从而加快研发进度。

基于此,住友制药与Exscientia在2014年开始合作之后,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也由此“推动”了AI制药的发展。

2020年,双方合作的DSP-1181进入一期临床。这是一种长效血清素1-HT4A受体激动剂,用于治疗强迫症。

Exscientia称之为全球第一个进入临床阶段的AI分子,足够颠覆;并且,DSP-1181从构思到分子的确定用时不到1年,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5年左右)。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让DSP-1181备受瞩目。

然而,令人尴尬的是,DSP-1181也成了住友制药第一个“踩坑”的AI分子。2022年2月份,日本媒体报道:DSP-1181的一期临床结果不及预期。

在此之后,DSP-1181悄悄淡出了住友制药和Exscientia的研发版图。

倒在三期的Ulotaront

住友制药的AI踩坑之旅,并未结束。

日前,住友制药宣布,其研发的精神分裂症候选药物ulotaront三期临床失败。这,又是一款AI研发的分子。

Ulotaront是住友制药基于CRO公司PsychoGenics的SmartCube平台,研制的一款分子。

SmartCube是一个自动化测试平台,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对潜在的治疗效果进行预测。很显然,这又是一次AI降低药物研发难度和增加效率的尝试。

此前,PsychoGenics首席执行官Leahy对该技术信心满满,并且将ulotaront视为代表之作。在Leahy看来,ulotaront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显著的优势。

其一,对阴性患者也有效果。精神分裂症根据症状特征,分为阴性患者和阳性患者。阴性患者由于症状并不明显,临床开发难度更大,导致全球尚无一款产品获批用于阴性患者治疗。而在Leahy看来,基于SmartCube平台的筛选,ulotaront是解决这一痛点的天选之子。

其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对于慢性病药物来说,安全性非常关键。因为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安全性问题严重会导致治疗难以持续的情况发生。这也正是现有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最大的局限性所在。因为现有治疗药物涉及严重的神经和代谢副作用,导致患者依从性不高,治疗难以持续。不过,Leahy表示,ulotaront同时也具有安全性更好的潜在优势。

在二期临床中,ulotaront似乎证实了其潜在优势。然而,药物的研发总是充满戏剧性。在三期临床中,ulotaront开展的两项临床均显示:

效果不及安慰剂对照组。

这也就有了上文提到的,住友制药的AI之旅再遭打击。

来自住友制药的AI制药教训

过去,AI为制药行业带来了“降本增效”的希望。似乎,它是打破反摩尔定律的利器:

当低垂的果实被逐渐攻克,新药研发难度只会越来越大;叠加治疗选择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新药监管要求不断提高、研发周期拉长,导致研发难度、成本逐渐增高。

双重暴击之下,新药研发成本直线上升。医药产业流行的一句话是,“大约每九年,药物研发的成本会翻倍”。

也正是如此,全球大小药企纷纷拥抱AI制药。但很显然,AI或许可以提高研发效率,这在住友制药的研发过程中也已经得到了体现。

但是,AI制药能否降低药物开发风险还未有定数。毕竟,作为最早拥抱AI制药的企业,住友制药并未享受到AI制药的成果,DSP-1181甚至直接倒在了一期临床。

实际上,即便AI制药能够解决药物的发现问题,但后续能否成功依然充满变数。因为,临床过程依然会给药物的研发带来重重挑战。

此次ulotaront的折戟,住友制药便认为,问题在于“高安慰剂反应”。即安慰剂过于突出的效果,掩盖了ulotaront的有效性。而之所以存在这一现象,又是因为新冠疫情影响的结果。

住友制药表示,将会基于更多的数据分析,去和FDA沟通ulotaront后续的临床推进情况。即便真如住友制药所说,也只能说明一点:ulotaront的临床不过关。

这无疑进一步提醒所有想要拥抱AI的药企:虽然有AI武器加持,但创新药的研发依然挑战重重。药企需要在每个环节都要谨慎、谨慎、更谨慎。

氨基观察

695篇资讯

粉丝

本文系作者 氨基观察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 给小编加鸡腿🍗
  • 爱了爱了😁
  • 挺有深度的,不错
  • 紧跟时事,赞一个👍🏻👍🏻
  • 真不错,收藏了
  • 写的很不错,关注了
  • 都没有那么简单
  • 这么厉害的吗
  • 学到了学到了
  • 商场如战场,竞争激烈啊
  • 行业发展都是有周期的
  • 企业的发展都不是一番风顺的
  • 说的好有道理😄
  • 内容值得人们反思
  • 数据还是很详细的
  • 内容很精彩,夸一夸
  • 又学到了很多知识
  • 内容很详细👍🏻
  • 小编辛苦了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文章详情

快报

更多

00:15

中金:乐观情绪下本轮行情尚未结束,今年A股市场更像“增强版2013”

00:13

瑞银上调日本股指年末目标

00:13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不断提速,第二批浮动费率基金发行节奏显著快于预期

00:12

日韩股市开盘涨跌不一,日经225指数跌0.47%

00:11

禾信仪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事项获上交所受理

00:11

华泰证券:政策预期向好,把握银行结构性机会

00:06

8月14日A股盘前要闻

2025-08-13 23:51

年内23家公司退市,专家:多元化退市渠道正逐渐畅通

2025-08-13 23:48

联想集团:第一季度净利润5.053亿美元,预估3.528亿美元

2025-08-13 23:48

“60天账期”承诺满两个月,部分上市车企带头“真付快付”

2025-08-13 23:45

联想集团:Amit Midha获委任为公司非执行董事

2025-08-13 23:45

天风证券:国内厂商分化趋势开启,字节、腾讯资本开支逐步成为主流

2025-08-13 23:44

利好因素不断累积,公募乐观看待A股后市行情

2025-08-13 23:39

公私募机构“消费观”分歧加大,传统消费白马股存在估值修复空间

2025-08-13 23:38

实探国补政策出台后的消费贷市场:银行储备充足,利率有望“2”字头

2025-08-13 23:37

供需两端承压,鸡蛋价格“旺季不旺”

2025-08-13 23:34

业内专家:银行应在细分市场挖掘有效信贷需求

2025-08-13 23:30

中信证券:AI大模型的竞争与迭代仍在持续,算力投资大概率维持较高强度

2025-08-13 23:30

亚马逊:将在全美超2300个城市提供杂货当日配送服务,扩大覆盖范围

2025-08-13 23:30

中泰证券:“反内卷”政策指引下“超产核查”或持续推动行业自律

24
10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