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祺的烦恼:大湾区太近,Robotaxi太远

钛度号
高筑墙,缓称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新立场Pro,作者 | 新立场

如祺出行准备上市了。 

这是个珠三角之外的普通用户可能很少听说过的网约车品牌,因为如祺的业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大湾区的几个城市。根据招股书的披露,今年上半年来自大湾区的交易额占到了如祺平台总成交额的97%。 

专注于大本营的运营战略使得这家2019年才成立的公司快速起量,订单总数从2020年的1670万单增长到2022年的6600万单,平台的峰值日单量达到了36万单。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如祺在大湾区的用户渗透率超过了30%,市场占有率仅次于网约车头号玩家滴滴。在交通运输部按月公布的Top10网约车合规率中,如祺出行有14次排在第一。 

对于一家成立仅四年的出行平台,在保持较高合规标准的情况下做到这个单量,应该算得上相当不错的成绩。但在绝对规模上,如祺可能还是不够看,起码谈上市似乎还是有点远。 

那如果加上Robotaxi呢? 

01 接棒冲刺网约车“第一股”

在滴滴退市过后,国内的网约车行业还没有重新诞生过一家上市公司。而如祺出行此次向港交所的递表,意味着其在成为网约车“第一股”的路上迈出了领先的一步。

但就诸多业务指标和财务基本面来说,如祺出行似乎跟竞争对手们还存在明显差距,更谈不上领先一说。 

根据招股书的数据,截止2023年6月30日,如祺的注册用户总数为2160万。出行服务的收入从2020年的4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21年的10.12亿,并进一步增长到去年的12.5亿。 

虽然招股书说出行服务的收入在过去三年里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6.8%,但如果具体到时间线,增速在短短两年里已经从153%锐降到23.5%,后面这个数字显然比76.8%更能反映如祺出行当下业务的实际状态。

作为对比,同样背靠传统汽车厂商的T3出行,官宣的注册用户数量突破两亿,日峰值订单超过300万,均接近如祺出行的十倍。而从资本运作的方面看,后者也比如祺要更大手笔一些。两家公司的A轮融资相差不过半年,如祺融到了10亿元,T3则拿到了77亿,是自2018年以来网约车企业获得的国内最大额度单笔融资。 

T3出行CEO崔大勇在上半年的一次媒体沟通会上还公布了所谓的“1521”战略,即到2026年末,日订单峰值突破1000万单,营收达到500亿元,全国覆盖城市数量突破200座,L4自动驾驶车辆商业运营1000辆。 

除T3出行以外,曹操出行和花小猪等多平台在业务规模上也大大超过如祺。当然,在互联网行业完成从增长到质量的发展阶段转变后,单是体量本身并不足以评价一家公司是否是一个良好的投资标的,是否已经做好了登陆资本市场的准备。 

公司小不重要,只要商业模式足够健康,有持续自我造血能力,投资人看着也是美的。 

但国内的网约车行业是出了名的资本绞肉场,即便滴滴也要到2020年左右才勉强实现盈利,并用3.1%的净利率证明这是个比外卖还辛苦的生意。到目前为止,如祺还没有证明自己在这方面有超越同行的特别之处。 

2020年到2022年,如祺出行的年度亏损分别为3亿元、6.8亿元和6.2亿元。而2023年上半年的亏损同比则扩大了14%,部分原因可能是为冲击上市进行了业务扩张。 

持续的亏损给如祺出行带来了突出的财务压力。截止今年6月30日,如祺手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3.97亿元人民币,相较于去年底的5.54亿减少了28%。 

而如果再往前一年,这个指标当时甚至堪称神奇:2021年底如祺手里的现金居然只有8700万。无论是横向跟其他同行比,还是纵向跟其他时候的自己比,这都明显偏离了正常轨道。 

这样看起来,2021年12月21日文远知行对如祺的战略投资可能对后者命运攸关,因为此时如祺资金链估计已经颇为捉襟见肘了,尽管当时相关的媒体报道更多是落在“全球首例自动驾驶初创企业对出行平台的投资”上面。 

另一个更能体现如祺出行如今面临资金压力的指标是其目前的资产负债比。在截止到今年6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里,如祺的流动资产总额只有6.54亿元人民币,但对应的流动负债却高达18.24亿,流动负债是流动资产的2.8倍,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只有36%。

由于其他网约车没有披露相关的信息,我们这里以滴滴作为参考。在去年年报里,滴滴的流动比率为252%。 

当然,这个比较很不严谨,因为如祺出行采取的是“平台统一配车、统一进行司机培训”的重资产B2C模式,天然就比滴滴的包袱重。 

但从趋势看,如祺自身的流动净负债也一直在不断上升。从去年底到今年6月30号,这半年里如祺的流动资产从6.8亿微降至6.5亿,但同期流动负债却从14.9亿大幅增长至18.2亿。或许,相较于同行,如祺有着更为迫切的上市需求。 

不过,就当下的态势来说,如祺出行要真正在港股挂牌面临的困难不小。

一个可供参考的例子是嘀嗒出行。这家专门做顺风车的已经做到了细分领域Top1,并从2019年开始就已经连续多年盈利了。然而,自2020年10月以来,嘀嗒已经三递招股书。最近一次是在今年2月20号,目前港交所官方网站显示该招股书已经再次失效。 

02 拉帮结派押注Robotaxi

在如祺出行招股书概要部分的战略一栏里,排在首位的是“以重点区域成功为始,发挥Robotaxi营运建设先发优势,打造全球领先的出行服务平台”。 

去年4月26日官宣的A轮融资里,如祺出行的股东里除了上轮进入的文远知行,还出现了小马智行的身影。如上面提到的,文远知行的上次融资创造了“自动驾驶初创企业投资出行平台的首例纪录”,而这次则是首次出现两大自动驾驶公司同时参投一家出行平台。 

这些事发生在如祺身上并非偶然,如祺也希望展示自己相较于竞对跟自动驾驶行业的密切关系,因为Robotaxi正是如祺要讲的关键故事。

CEO蒋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多次表示,出行行业的拐点在Robotaxi的商业化落地,而如祺最近在这方面动作频频。 

自2022年以来,如祺先后推出国内首个全开放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监管平台、数据平台和Robotaxi运营车辆管理系统,与多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完成系统数据对接。 

这大概最能反映如祺面向Robotaxi时代的野心,传统网约车即便当下常有动静,但要真正颠覆市场结构,实现对现有头部玩家的逆袭,对如祺这样的后来者已然不现实。但在Robotaxi方面,如祺搞运营平台,搞数据互通,搭生态基础,显然是冲着最大的那份蛋糕去的。

目前,如祺出行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实现Robotaxi混合运营的出行平台,未来或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同时在广深两城提供Robotaxi与有人驾驶网约车混合运营服务的出行平台。 

虽然在最近的背景下,讨论Robotaxi多少有点理想跟现实的割裂感,因为当下的烦恼恰恰是司机过多运力过剩而订单不够。 

滴滴的年报显示,截止2023年3月31日,其国内的活跃用户为4.11亿,活跃司机为1900万。而两年前滴滴招股书里提到的是,截止2021年3月31日,滴滴国内市场有3.77亿活跃用户,和1300万的活跃司机。两年时间过去,活跃用户只增长了9%,司机数量却增加了42.6%,僧多粥少供需失衡的局面可见一斑。 

但从中长期角度说,Robotaxi仍然是网约车行业真正的game changer,问题只在于如祺出行能否摘到这个胜利果实。这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行业端,二是技术端。 

如祺出行在招股书中引用了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报,当下传统网约车单公里成本仍然显著低于Robotaxi,但在2026左右将迎来拐点。这跟其他多个机构的分析类似,2026左右Robotaxi将开始大规模应用。 

而在此之前,各个玩家的自动驾驶技术会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速度。跟当前人工智能的其他细分领域一样,优质充足的数据和领先的算法是决定谁能更快脱颖而出的关键,并且二者相互促进构成反馈循环。 

因此,行业内市场份额更大的玩家,或许能够凭借更大规模的应用更快跨越技术变革的临界点,并通过持续迭代和网络效应扩大优势。 

当然,Robotaxi的底色毕竟还自动驾驶,因此滴滴之外的技术派玩家,如百度或者头部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也有机会。 

但如祺似乎跟这两个方面都靠不太上。市场份额上不必说,如祺只有头部网约车平台的零头。而技术方面,虽然有文远知行和小马智行的入股,但以如祺的体量大概不足以获得这方面的主导权。

如祺的招股书里,其在Robotaxi领域的布局和前景是支撑要素。 但坦率的说,这个故事它目前讲的还不够圆满,也不够真诚。 

03 写在最后

自2021年中滴滴因合规问题停止新用户并注册以来,网约车行业近乎垄断的格局便出现了松动,T3出行当年十月那笔77亿元的融资就是后者们野心的典型代表。 

从成绩上说,这些二线网约车玩家的确通过较为激进的获客策略快速壮大了自身用户规模。有机构统计,相较于此前约90%的市场占比,整改期间滴滴有20%的市场份额被T3出行、曹操出行等平台拿走。 

如祺显然也是这轮市场调整的受益者,它在2021年取得了153%的营收增速,在其主要运营的大湾区范围内,滴滴的市场份额降到了57.2%。 

但某种程度上讲,相较于部分同行,如祺在运营策略上似乎也保持了克制,业务还是仅聚焦在九个城市(其中大部分在大湾区)。 

这大概是由于如祺自身也意识到了它在传统网约车赛道已经提炼不出多么性感的叙事。 

在如祺官网,“Robotaxi运营”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都排在了“出行及生态服务”这一栏的前面。 

在画了这么多年的饼过后,自动驾驶和Robotaxi的确在成为现实。只是对于一个年研发开支只有1亿元人民币的网约车公司来说,卖力谈这个似乎还是太过朴素和单薄。

本文系作者 新立场Pro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