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创业失败后,我贴钱给小店办葬礼

钛度号
倒闭小店招牌,拼凑普通人的创业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看客Insight(ID:pic163),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从春熙路走到太古里,在成都最繁华的步行街两侧,每天都能见到新店开业摆出的一溜花篮,和礼炮响过后落下的一地彩纸。这样的场景,作为“小店治丧委员会会长”的加加大已经看过了很多遍,但每次心里还是会一阵欣喜,又一番落寞。

在自己的第一家果蔬汁店倒闭后,加加大用三年时间收集了50家倒闭小店的招牌办展,也在一次次走街串巷中倾听了上百家普通小店的创业故事。

这之中,有一夜爆火的网红店,苦心经营的夫妻店,也有经历几代人的家族老店。在“小店追悼会”上,朴素的招牌字体拼凑出个体经济的跌宕浮沉,有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也有疫情下的挣扎生存。

追悼会上的黑色,不仅代表对小店消亡的哀悼,更带着几分“丧事喜办”的幽默。毕竟,对加加大和参展的前店主们来说,关店只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而不是世界末日。 

摘下第一块小店招牌

2016年,加加大第一次创业失败。

转让店铺时,看上去还很新的招牌被大锤狠狠砸下,接着被新店主丢进了环卫垃圾桶。它在一堆瓜皮烂纸间格外突兀,总给人一种“洗洗还能用的感觉”。

犹豫再三,加加大又把招牌捡了回来。

此时距离她在沪漂时的出租屋里第一次萌生开店梦想,仅仅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

那时的加加大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毕业一入职,就开启了每天加班熬夜的乙方剧本:

从写字楼挤最后一班地铁回家,到出租屋里蜷缩一晚,第二天继续打卡上班。有时赶了几晚上的设计方案,被甲方一句话就否决了。重复而无效的劳作让她感到麻木,也让她看不到未来。

那段沪漂的日子里,加加大为数不多的开心记忆,是约上几个朋友去公司边上的一家串串店撸串、喝啤酒到凌晨。不管加班到多晚,那家串串店的灯永远暖暖亮着。店主夫妻俩是重庆人,和加加大算半个老乡,她有时候会和他们聊天,听他们讲从家乡到上海一路打拼的往事。

这让她想起,以前在四川自贡老家的时候,楼下有一家“长生面”,生意也是这样红火。

相比自己在写字楼里拿着微薄的工资日复一日地熬,开一家自己的小店,对加加大来说越来越有吸引力。

这时,正好有个朋友邀请她开店。两个刚毕业没几年的年轻人,同样厌倦了按部就班的写字楼生活,于是一拍即合,一起回到成都开了一家果蔬汁店,开始彻彻底底地为自己打工。

从店铺名称到店牌设计、制作,加加大都亲自操办。一位亲戚愿意帮她解决一部分房租问题,于是她将选址从老旧小区换到了租金高昂的商圈,心中勾画的小店蓝图也愈发清晰。

她将全部的资金和心血投入到店面上,然而开业第一个月,人流量却远远没有达到她的预期。之后一连几个月,她经常因为客人不多一个人坐在店里发呆。

最初的新鲜感过后,日复一日地榨果汁、贴标签、收款付款,似乎重新把加加大打回过去那个麻木的自己。

小店一亏再亏,当初为了生意兴旺而咬牙盘下的高租金店面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后,加加大亲手摘下了自己设计的招牌。她亲手创造的小店里,还有很多自己的心血和设计,可是这些痕迹都随着招牌被砸下的一声巨响而消失殆尽了。

她想起自己住过的每个小区门口似乎都有一家开垮的生鲜店,开业促销时人头涌动有多热闹,倒闭前稀疏的货架就有多凄凉。这种感同身受,让她冒出了收集倒闭小店招牌并办一个展览的念头,“给它们一个有仪式感的纪念”。

在“追悼会”的“开墓式”上,加加大甚至邀请来了唢呐乐手和歌舞队

起初的收集并不顺利。加加大很快意识到,不同于店铺开业的锣鼓喧天、奔走相告,一家小店的倒闭往往无声无息,忽然就在某一天关门大吉,甚至不会提前告知就连同招牌一起消失在这座城市。

“总不能每天在小店门口守着,等着这家店倒闭吧?”加加大苦笑。

想了很多个办法都碰壁之后,加加大找到了自己以前定做广告灯箱的老板,一问才知道,他们也会在安装新招牌时帮忙卸下旧招牌。于是,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她跟着安装工走遍大街小巷,在一家家倒闭小店的遗迹前目送着那些宋体或楷体的招牌被卸下,最后被三轮车带出这条街巷,淡出人们视野。

那段时间,加加大的家里堆满了装字的纸箱,后来有的招牌出乎意料的大,她又专门租了个仓库

折腾了将近三年,加加大一度放下用以糊口的另一份设计室工作,最终才收集到了五十家小店的招牌。

“没有什么比找一家倒闭店铺来办这场葬礼更合适的了。”最终,她在远离市区的萧条商区里找到一个没水没电、尘土飞扬的空铺,风光大办了一场“小店追悼会”。

“生活”,小店的底色

加加大收集到的这些小店招牌里,出现最多的字是“生”“活”两个字。

对于很多人来说,小店就是自己的大半辈子生计。邓姐卤菜、勇军副食店、杨记麻辣烫,这些小店往往是和一户家庭的命运轨迹紧紧绑定。而每一块招牌被摘下的背后,往往是一个普通人梦想的破碎,一个家庭命运的转折和改写。

从沪漂到创业失败,同样坎坷的经历让加加大在面对每一家倒闭小店老板时,有了一种同病相怜、抱团取暖的感觉。然而,并非每位失败的创业者都能坦然地说出各中的辛酸。很多次,加加大试图问问这家小店倒闭的原因,但店主只是在一旁抽着烟,缄口不言。

和一众沉默的店主相比,前网红小龙虾餐馆的老板陈爽显得格外有表达欲。他在朋友圈里洋洋洒洒地写下了长篇的创业回忆录。由此,加加大拼出了他跌宕起伏的开店史。

在35岁那年,陈爽被一家事业单位裁了,妻子又在这时怀孕,家庭的重担和一手好厨艺让他选择开起了餐馆。开店没多久,他就得到了媒体的关注,被作为中年创业的励志典型加以报道。陈爽和他的店在网上一下子“火了”,很多人慕名来看望他,来不了的会点个外卖,在备注里给他写下鼓励的话。

然而,互联网的注意力总是短暂的。网红光环渐渐消散,家里妻子临产又需要照顾,他不得不关闭了这家红极一时的小店。

餐馆倒闭了,但是陈爽的朋友圈日记却还是每日更新。有时候,他会在给家人做饭时回忆起自己开餐馆的日子。因为曾经的体面工作,他其实并不喜欢当厨子,命运弄人,他的厨艺却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两次拯救了他:一次是他用厨艺拿下老丈人的肯定,才有了现在的家庭;另一次是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让他有了创业的资本。

也有时候,他的朋友圈日记只是发泄心情的絮语,或是充满命运论的玄学创业经。加加大觉得,这些日记就如同“狂人日记”一般,看似是在发狂,甚至有一点点可笑,却书写着一位中年创业者的悲凉、体悟和释然。

相比网红店盛极一时后的落寞,一条街的按摩店、洗脚城纷纷倒闭,则更多的是大势已去的悲凉。不止一家洗脚城老板告诉加加大,闭店是“用工荒”下的无奈之举。加加大遇到过一家勉强支撑的按摩店,夫妻俩原本打算闭店,但幸运的是招到了技工师傅,才得以继续开下去。

“那家店看上去很小,你走进去看只有四五个床位,但是最忙的时候需要十个技师一起轮番干,从早到晚根本忙不过来。”而如今,这个行业遇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困难,就是熟练技师逐渐老龄化,而年轻人不愿意进入行业。

开这家店的夫妻辗转过很多地方,以前在南京干,后来因为用工成本高,又听说成都按摩洗浴文化更普及,于是来这里开店。但是干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想要赚钱也没那么容易。虽然目前生意其实还可以,但是愿意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了,熟练技工只有那么几个,以后招不到人,也只好闭店转行。

听了各行各业的“失败经”,加加大逐渐对自己血本无归的创业经历释然了。和大企业大资本的翻云覆雨相比,小店是无比脆弱的,兴衰没落中也少有曲折的故事,更多的是映照出平淡却残酷的现实。

生意就是生活,也就总有人还是要继续闯下去。在成都,一家洗脚城倒闭后,很快又会张罗起另一家红火的早餐铺。而它的主人也会带上行囊,在另一座城市的夜晚重新支起招牌、点亮灯箱,生生不息。

倒闭小店,城市的另一种叙事

诉说这些细碎的小店故事之外,加加大其实还有更大的野心。“收集这些倒闭小店的招牌,是希望大家可以从另一面更了解这座城市。”

在偌大的城市里,数以万计的小店如同毛孔般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在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开一家小店,为自己打工,对于年轻人来说也越来越具有诱惑力。

但是快节奏的都市生活是残酷的。上涨的房租,不断变化的社会潮流,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都会影响一家小店的命运。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在2022年的餐饮“倒闭潮”中,有49万家餐饮门店注销;实体门店整体“阵亡”近240万家。另有数据显示,21年超过半数的茶饮转让店未能撑过一年。

有不少年轻人是奔着这块牌子来看展的,其中很多人特意换上一袭黑衣以表敬意

以惊人的速度新陈代谢,角逐出最适宜生存的产业形态,是城市发展的逻辑。2023年1月,北京三里屯酒吧一条街腾退改造的最后一夜,人们慕名而来合影留念,酒吧老板们与自家酒吧的招牌纷纷作了庄重的告别。

一家废旧老街的酒吧关门,对于一座人口千万级的城市来说或许并无轻重,但是老顾客们会记得,在这条街的危房被推倒重建后,曾经的酒吧故事还会流传下去。

正因为此,在加加大对展览的最初设想中,不打算让氛围变得太过沉重。

她将废弃招牌的顺序重新排列,变成一半戏谑一半玩味的句子——“干生活好南”“面香宛在”,垃圾桶边看似随意堆放的招牌拼出一个个句子,像是大声反驳着宣告其终结的世界。

有观众问起加加大当时开店用的设备,她才发现果汁机的厂商现在也已经倒闭了

就连这次关于“失败”的创作本身,也带着黑色幽默的意味走向了失败。

“毕竟是‘倒闭’主题,赔钱才算合情合理。”尽管努力压缩了成本,但为了办展,加加大还是花完了她的积蓄甚至花呗额度。而直到撤展,这些年的折腾都没能带给她多少经济上的收益。但也不是没有好的方面,至少这次,她亏得比上次开店的时候少多了。

算起来,这是她第二次创业失败了。

闭展后,大部分招牌还是被送往了废品站。加加大看着充当展厅的商铺再度变得空空荡荡,心里还是有点落寞。红红绿绿的绚丽灯牌背后,是城市里无数个普通人的创业梦想;而招牌被一锤锤敲下,是梦想坠落,留下一地鸡毛。

“但那又怎样呢?我和很多店主聊天,其实大家也没有唉声叹气。”2023年的新年,加加大重回那些曾经一蹶不振的商业街,发现很多空置了三年的店铺,好像一夜之间就有了新的主人。“关店只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而不是世界末日。”

而就在布展期间,一家原本要参展的倒闭面馆二次上岗,由此“回魂转生”,喜气洋洋地中途退出。

搬运着沉重的灯箱招牌,加加大还在继续用这些小店的“遗物”进行着音乐、海报的创作。

听闻了远不止50家店铺的血泪史,加加大彻底明白了“创业很难”的现实,但体验过为自己干活的自由后,就再也无法回到写字楼过按部就班的生活了。

如今她正准备开启自己的又一次创业尝试:“总的来说,有一家自己的店,感觉还是不错的。”

本文系作者 网易科技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真的好有勇气

    回复 2023.09.02 · via android
  • 好感人

    回复 2023.09.02 · via android
  • 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要保持乐观和勇敢,不断探索新的生活方式!

    回复 2023.09.02 · via android
  • 好有趣,展览果蔬汁店倒闭

    回复 2023.09.01 · via h5
  • 不要忽视小店的重要性和生存价值

    回复 2023.09.01 · via h5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