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博士讲书」金句摘要
“办公司第一条就是盈利第一,‘改变世界’那是理想,办企业的出发点,首先是要能够赚钱。”
每年到了秋招季,总是会听到各种声音说“史上最难就业季”。今年也不例外,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就业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让许多毕业生感到非常焦虑。
随着秋招陆续结束,各家大厂的录取率可谓是“卷之又卷”,腾讯录取率2%;京东录取率2.5%;阿里巴巴录取率0.1%;滴滴录取率2.5%……
先不说大厂有多难进,就算拿到offer,入职后分配到某一领域工作,能突破自我能力的机会少之又少。
比起头部大厂,求职小而美企业,或是自主创业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但不管是求职还是创业,似乎“小而美”都是近期绕不开的话题。
什么是“小而美”的企业?
大概定义就是:规模体量不大,每年的营收可能就几千万或几个亿,但保持着极强的战斗力,在细分品类里很有特色,可能不是最大的,但个性却是很鲜明的,可能只做一款或几款产品,但背后都有一大拨铁粉。
01.“小而美”顺应时代创业背景
如果在互联网宏大叙事的创业背景下,有人说想做一家“小而美”的公司,那大概率会被认定为格局太小。
回想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钱热饼大。创业者从拿到投资的那一刻起,就是冲着营收快速增长,不计一切成本扩张,成为独角兽,进而上市敲钟的目标去的。
而如今,资金成本变得昂贵,机构保守,环境笼罩着资本泡沫破灭的余悸,这样创业难度陡然上升,要像获得融资,盈利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02.“小而美”是一种价值观
通过规模经济获得成本优势,进而掌握议价权,取得更多市场份额,最终的马太效应会让胜利者遥遥领先,这是工业时代最广泛的竞争逻辑。而且是很多创业者与企业家们,毕生追求的梦想。
在许多创业者的经验中,似乎伟大的公司必然是“大公司”;似乎只有把公司“做大”,才能“做强”;似乎在商业计划书中写上“我只想做一家小公司”,是一件缺乏理想,甚至让人抬不起头来的事情。
追求“小而美”的人,他们有另外一种价值观,满怀激情而且执着坚定;独具个性,但对市场判断又极为敏锐;他们还懂得拒绝多元的诱惑,专心致志只做一个产品,或者是全力以赴地去经营一个项目;他们是小公司,但怀有充满情怀的梦想。
03.“小而美”创造持续健康发展
“小”意味着可控,“美”是产品追求的方向。但是并不意味着“小而美”是目标,它是一种创业路径,是追寻健康发展,不刻意扩张,不好大喜功,在利润尚可的情况下,探寻做更大事情的可能。
04.做大不等于做强
在《小而美》这本书中,作者萨希尔·拉文吉亚(Sahil Lavingia)是一位极简创业者。他15岁开始创业,上大学第一个学期,就作为创始团队的一员,成为了Pinterest(图片社交媒体巨头)的二号员工,而后放弃手上期权,开始了他的追逐独角兽之旅。
2012年,他创立了Gumroad。2015年,由于增长达不到预期,裁掉了75%的员工,只剩下5位核心员工。到2016年,公司只剩下萨希尔一人。
2019年,他在网络上发了一篇文章,叫《打造10亿美元级企业梦想破灭后的自我反思》,当时有数百万人转发,迅速在网上传开,引发了很多共鸣。
05.极简创业经营理念
萨希尔·拉文吉亚(Sahil Lavingia)在创办Gumroad之初,可不是朝着年入百万、千万这种“小目标”去的,而是奔着做10亿美元级“独角兽企业”。一开始,他进展很顺利,但是后来,现实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经历挫折之后他没有选择躺平、放弃。
他开始重新思考企业规模、速度与利润,理顺、简化经营逻辑,提出极简创业经营理念,认为创业者和经营者应该关注“尽一切力量盈利”,而不是“不计一切成本扩张”,专注解决客户问题,把自己热爱的、世界需要的与能赚钱的和擅长的结合起来,创造持续盈利这一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当下对于很多正在开拓新事业的人来说,其实都要思考类似的问题:当经济不再高速增长的时候,我怎么能实实在在地把钱挣了,而不是一味地只看到“大而强”的表象被此蒙住了双眼。
宽博士独家领读《小而美》从作者亲身创业经历出发,对规模、速度、利润以及经营等进行了反思,帮助大家剖析企业的持续增长能力的本质,帮助大家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小而美实属不易
大厂的岗位竞争非常激烈,而且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小而美”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注重的是个性、特色和创新,而非单纯地追求规模和收益
未来“小而美”的企业模式将成为趋势,这种模式注重特色和个性,不一定追求规模最大,但能在细分品类中保持战斗力
小而美企业能够提供更多机会和挑战,同时自主创业也能够带来更多的创造力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