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美在AI大模型方向领先世界各国,然而二者的竞争也已经明牌,中美两国在AI大模型各方面的表现各有胜负,其中以谷歌为代表的科技巨头长期投身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使得美国引领者人工智能的发展潮流,依托浓厚的工程师文化,美国在基础大模型上保持领先优势。
在一级市场上,美国对大模型的投资也比较积极,其中以英伟达、微软、Salesforce等为代表的科技巨头成为美国AI领域最重要的“独角兽猎手”,在一级市场的大手笔投入,为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积蓄了力量。
此外,美国各个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积累了丰富的结构化数据,这为美国做大模型落地打下了基础。
因此,本报告认为,美国在AI大模型发展的基础理论与基础数据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这也为AI大模型的使用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在医疗研发等方向,其会继续保持着先发优势。
相比美国,国内一直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在基础模型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并不大,“重应用轻基础”的研发理念,以及国内庞大的下游需求,让国内机构更加专注于落地应用的研究,可以说,在AI大模型的应用上,国内是更胜一筹的。
AI+金融:美国发展较成熟,国内也已进入应用阶段
AI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美国开发应用时间较早,并且掌握核心技术,应用趋于成熟。国内AI+金融目前也已进入应用阶段。与美国对比,我国该领域开发投资积极性较高,叠加近期数据政策支持,有望追平美国发展应用水平。
彭博BloombergGPT:开启大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开发和应用的第一步
金融领域的复杂性和独特的术语需要特定领域的模型,BloombergGPT代表了这项新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开发和应用的第一步。2023年3月,彭博社发布了专门为金融领域打造的大型语言模型(LLM)——BloombergGPT。
该模型将协助彭博改进现有的金融NLP任务,如情感分析、命名实体识别、新闻分类和问答等。此外,BloombergGPT将为整合彭博终端上的大量数据提供新机会,以更好地帮助公司的客户,同时将AI的全部潜力带入金融领域。
AI+医疗:数据制约下,国内渗透缓慢,美国数据优势明显,青睐研发环节
美国较早推行了医疗信息化,医疗行业有着丰富的结构化数据,这也方便了美国企业在研发端发力,一些科技巨头在AI医疗领域布局积极。从国内来看,目前影响大模型在医疗领域渗透的主要问题在于数据,一方面医疗行业数据量非常大、质量较差,将医疗行业的数据进行整理清洗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医疗行业数据涉及患者隐私和国家安全等敏感信息,数据开放度低。尽管面临着数据困难,但国内科技企业一直在迎难而上。
医联:国内首款医疗大模型medGPT发布者
2023年4月28日,医联宣布成功研制国内首款大模型驱动的AI医生——medGPT,medGPT是基于Transformer架构,目前参数规模为1000亿,可支持医疗场景下的多模态输入和输出。其中,预训练阶段使⽤了超过20亿的医学文本数据,微调训练阶段使⽤了800万条的高质量结构化临床诊疗数据,并投入超过100名医生参与人工反馈监督微调训练。
medGPT首次突破了AI医生无法与真实患者连续自由对话的难点,并在医疗问诊场景中支持多模态的输入和输出,在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四个重要环节全面实现智能化。
AI+交通:交通应用中国具备优势,智能驾驶中美处于竞争状态
目前在交通的大模型应用上,我国具备了较大优势,较美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政府在环境授权和放松管制方面所做的努力,在国内培育了一个友好的环境。在自动驾驶方面我国与美国正处于竞争状态,从开始美国的领先,到现在我国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实力。
毫末智行DriveGPT:首个将GPT技术用于自动驾驶领域的公司
在自动驾驶领域,目前明确提出相关模型的是毫末智行的DriveGPT。
2023年1月,毫末在对 Transformer 大模型前沿探索的基础上,率先同时推出了视觉自监督大模型、3D 重建大模型、多模态互监督大模型、动态环境大模型、人驾无监督认知大模型等五个自动驾驶大模型,成为行业首个将 GPT 大模型技术引用到自动驾驶认知决策当中的自动驾驶公司。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对话框输入【大模型】,可免费领取重磅报告《2023AI大模型应用中美比较研究》全文。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