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财经五月花(ID:Caijing-MayFlower),作者 | 陈洪杰,编辑 | 张威、袁满,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随着金融脱虚向实,产业升级持续深化,产业金融呈加速发展:核心企业及银行将视线重回至产业链本身,注重交易信用,并从单一借贷业务演进到多元化的金融和非金融服务。
对商业银行而言,不再局限于提供简单的资金融出,更谋求产业链中的账户管理、结算服务以及科技输出等。“当前银行的净息差创历史新低,我们正改变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多位银行业人士对《财经》称。
商业银行一边联合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研发产品,如针对上游的应收账款质押产品,下游的预付款融资、仓单质押等产品;另外一边,不断通过产业生态圈,打造交易闭环、风险闭环、资金闭环,解决产业链上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对核心企业而言,最近几年也在发生变化。“过去一些核心大企业入股或参股银行、信托、基金、金融科技等机构,利用金融属性赚钱,结果产业和金融板块出现风险。如今越来越多的核心企业敬畏风险,更专注主业。”一位产业链资深人士对《财经》表示。
相较于之前,核心企业扮演的角色不仅是担保中介、贴息者,更在意上下游各个企业的多种诉求。“我们的分销商和供应商有1万多家,正不断促使它们进行直接项目对接,达成实质性合作,进而加长产业链、加粗产业束。”中亿丰控股集团(一家多年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公司)总裁曾成武告诉《财经》。
从更宏观的层面上来看,当前各国对产业布局的争夺日渐激烈,保障产业链安全成为重中之重。“核心企业应当发挥业务牵引、加紧链接上下游结构连结,任何一点风险都值得重视。”曾成武称。
在经济下行以及监管趋严、数字化快速发展中,未来金融和产业将有更大合作空间。“产业是基础,金融是催化剂,二者互动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银企的多位人士已成共识。
在谈及产业和金融下一步合作时,曾成武表示,将与银行进一步探讨业财税一体化,共同搭建或引进第三方平台,逐步实现产融结合工具的自主化和智能化。
不过,在实践中,产业金融数据资源积累机制的建设并非易事。一位银行业人士对《财经》称,位于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对于数据资源的重视程度较低,不易保存。另外,不同银行的数据标准也不一致,产业与多家银行合作时会出现割裂。
此外,同时精通金融与产业的专业性人才缺乏。“不少银行的业务经理并不熟悉产业,难以发现客户的真正需求,最后呈现的结果最多能达到最初信息的30%。”一位头部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交易银行部相关负责人称。
01 由单一信贷到多元共建
在过去,银行只对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及链上联系紧密的少数企业提供融资,但近年来发生了较大改变。
首先体现在更多的信贷产品上。“既有产业链上游供应商提供的保理融资、应收融资、票据融资等产品,也有产业链下游经销商的订单产品,此外还有政采贷款、平台贷款等特色产品。如果客户需要,还可以专门定制差异化新产品。”在谈及供应链金融产品供给时,农行山东分行相关人士表示。
商业银行的很大动力来自应对净息差的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末商业银行的净息差为1.91%,而在2023年上半年低至1.74%。
发展产业金融可以实现批量获客,以量补价。“通过供应链核心企业这一‘点’拓展进行全产业链营销,将其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都营销成银行的客户,做到‘以点带链’,众多的产业链都如此营销,就能实现‘以链拓面’,从而获得庞大的客群,并带来新的利润增长。”上述农行人士称。
在更为竞争的市场,银行行长们思考的是在提供信贷产品之外,如何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探索相关场景的解决方案。
“苏州当地有中资银行、外资银行50多家,实在太卷了。我们正利用银行的金融优势和数字化能力,为产业提供融资+融智的解决方案。”恒丰银行苏州分行副行长曹晓梅称。
恒丰银行苏州分行寻找到的产业之一是依托常熟服装城的电商直播业。公开资料显示,常熟服装城作为华东地区产业链最完整、交易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基地,形成了交易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在成熟的产业中,银行很难扮演核心的角色。曹晓梅表示,电商直播行业属于新兴行业,因轻资产等特点,不易从传统信贷中获取资金。
“但经过深入研究,我们为当地一家服装业的核心企业提供5000万元贷款,支持升级改造;并为相关物流产业发放1.3亿元贷款,用于产业园内物流仓储建设;为产业链上的数字贸易公司发放5000万元贷款,支持电商贸易的发展。并为链条上的一些企业开通了数字人民币的账户,后期将为其旗下上万名电商主播提供数字人民币代发薪业务。此外,我们正在帮助该行业搭建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满足主播以及小企业主的信贷服务及财富管理等需求,也帮助行业做数据分析,这有利于电商了解消费者的行为和喜好,提升经营效率。”她说。
在曹晓梅看来,商业银行的产业金融将渗透到产业链的生产经营各个环节中,金融服务不仅局限于简单的资金输出,而是涵盖企业从原材料采集、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等环节,提供如账户管理、结算服务、现金流管理、咨询顾问等多项服务。这是银行业转型之路。
在金融服务实体的同时,核心大企业也更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主业的安全。“以我们为例,对建材、劳务等方面的年采购量超过200亿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若出现小故障,则会关乎产业循环运转,甚至影响区域经济和民生就业。”曾成武表示。
“以前只提供信用背书,而当下为它们创新商票保贴、供应链产品、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并撮合上下游企业的项目达成,增强彼此的信任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曾成武称。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在曾成武看来,产业与金融分工明确,但融合加剧。“产业和金融都在回归本源。对我们而言,正积极进行业财税一体化体系开发建设,并与银行等金融业机构合作,搭建或引进智能化第三方平台作为产融结合的抓手,让产业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这样一方面减少人为干预因素,有效实现业务与财务的融合,真实反映业务现状;一方面基于业财真实性,与金融业创设各类金融产品,甚至可以让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小金融产品投资者参与交易。”他称。
02 数据壁垒、人才短缺待破题
数据资源是产业数字金融的基础,也是核心之一。若没有足够的数据资源做支撑,产业金融就成了空中楼阁。
在谈及产业金融痛点时,农行山东分行人士称,数据量匮乏使得银行难以获得关于客户的多维度多层次指标,从而影响银行的客户画像,难以给客户准确核定授信,不容易掌握客户存在的各类不能按期还款的风险情况,最终可能造成损失。
在华夏银行经济师张震冬等人看来,应解决以下困难:产业链各主体之间存在着天然的数据流动壁垒,数据难以跨企业流动,需要建设桥梁将各个孤岛串联起来。
产业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多为中小企业,对于数据资源的重视程度也较低,应帮助它们留存数据、保护数据。
对商业银行来说,其内部各部门之间也存在数据流动壁垒。“因此不同业务部门都会按照各自的理解建立数据标准,企业与银行合作的时候出现了割裂。银行业对待数据的规则需要标准化。”有银行资深人士称。
不仅如此,综合化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存在供给不足。上述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交易银行部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从业人员缺乏相关经验,熟悉产业、金融产品,又懂营销的产品经理少之又少。“从目前来看,总分支各个层面的分层传导培训参差不齐,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高。”他称。
产业链上龙头企业也同样存在类似的困扰。曾成武则称,核心企业也需要懂金融的人才,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或进一步谋求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这也是产融融合的攻坚所在。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