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拼价格,到秀产品——中国制造的出海之路

中国汽车在海外不但卖得好,而且价格也高,隐隐就是当年手机出海的样子。

中国汽车依托着新能源的趋势在海外强势崛起

中国汽车依托着新能源的趋势在海外强势崛起

“竞争对手交车周期会长达11个月,而上汽大通皮卡的交车时间2-4周,很多人会因为这个因素做出重新的选择。”在悉尼Parramatta的一家上汽大通汽车经销商这里,门店的负责人Jai这样解释大通皮卡的竞争力。

今年一季度,澳大利亚皮卡市场总计销售新车53881辆,同比下降4.11%,但是上汽大通T60表现亮眼,同比增幅达到了178%。

这是一个让我有些意外的答案。

十几年前我还在《IT经理世界》工作的时候,前后脚派了两个团队出国去做报道,一个小组去欧洲,报道华为在欧洲艰难起步,逐渐布局的故事,那时余承东他们还在做基站的生意;另一只小分队去的是难得处于一个短暂和平窗口的叙利亚,报道中国汽车在中东的表现。

当时同事们回来的反馈是,汽车在海外的主要竞争优势就是价格,所有人谈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难以置信的便宜;而华为在海外的优势已经非常立体,不仅价格有优势,而且在技术、性能、市场反应速度等诸多方面,也开始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那个时候的华为,就像当年18岁初出茅庐的泰森,展现的实力和潜力,已经让所有的选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十几年过去了,站在悉尼的上汽大通4S店,我突然意识到,就像过去几十年家电、PC、通信设备、手机等中国制造一样,中国的汽车也站在了当年华为的位置,要开始一段类似的海外征程。

回顾历史,中国汽车出海的过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2002年至2012年:这是中国汽车出海的初期阶段。在这十年间,中国汽车出口从2002年仅有2万辆,到2012年突破了百万辆大关。

2.    2012年至2021年进入波动期:从2012年出口突破百万之后一路下滑,直到2016年才逐步回升,2018-2020年间在百万辆规模上徘徊。到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超越韩国,位居日本和德国之后。

3.    2021年至今:中国汽车出海进入爆发性增长的阶段。2022年,中国汽车全年出口311万辆,超越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中国汽车产业实力的综合体现,包括技术进步、品牌提升、服务优化等方面。

在这些跌宕起伏的数字背后,其实就是这个行业在不断演变、进化的过程,从最初的强调价格优势的产品出口,到后来的海外建厂、海外投资、收并购等,从纯产品输出向“研-产-销”等价值链和能力的输出,从燃油车到纯电动汽车成为出口的主力。

实际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出口国,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2022年全球出口的电动车中约有35%来自中国,在2021年这一比例为25%。2023年则继续放量,4月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数量达到9.1万辆,同比增长1028.5%,环比增长29.4%,占乘用车出口量的31%。

产品过硬和能力外溢

相比皮卡的战绩,去年上汽大通MAXUS V90(在澳洲车型名为LDV Deliver 9)更是打破了奔驰凌特Sprinter在澳洲大型商用车市场的长达23年的连胜纪录,以27.1%的市占率成为2022年澳洲轻客销量第一。

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

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

上汽集团副总裁蓝青松把上汽大通海外取得佳绩的原因归于产品和定制化能力,“对外竞争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产品,拳头产品才是王道。我们技术中心这么多年的投入,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打造出的一款款拳头产品,在市场上都得到了认可。”

大通在澳大利亚的经销商负责人 Roger也佐证了蓝青松的说法,“简单地说,这种信心来自于产品本身的质量。它经得起考验,物有所值,在某些方面是高端的,但同时它也是真正的好产品,制造精良并且符合使用目的。如G10等车型都做到了细分市场前几名,就是因为它的质量很高。”

上汽大通澳洲的合作伙伴对中国汽车在海外的发展前景表示非常乐观

上汽大通澳洲的合作伙伴对中国汽车在海外的发展前景表示非常乐观

2017年,上汽大通的皮卡T60就已经出现在ANCAP榜单当中,并且以35.46分(满分37分)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五星安全认证(ANCAP是澳洲最为严苛的车辆安全评定标准,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世界级的车辆安全水平标杆)。这可以看作是T60叩开澳大利亚市场很重要的一块敲门砖。

“安全性。”Jai在回答影响澳洲用户首选的购车因素时,这样回答,价格的排位相对靠后,“10年前有一家中国车企主打低价进入澳洲市场,现在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Jai补充说。

事实也是如此,这一波中国汽车出海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价格普遍高于国内的售价。拿大通最新在澳大利亚上市的大家9为例,国内可查到的售价是人民币26.99万-41.99万,而在澳洲的售价是13-15万澳元,折合人民币大约60万-70万。

“定制化,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蓝青松的回答解释了为什么大通的产品可以有信心卖到这样的价格,“出色的定制化能力的背后,是要求我们对用户、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要快、理解要到位。像欧美大厂,一般变化过程很慢,从发起提议、到决策、再到最后实施,估计大概需要两三年的时间。而我们在判断清楚用户需求以后,就会快速响应、实施决策,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在国内和海外都是这样。”

C2B用户共创定制模式,是大通最早在2016年提出来的创新模式,后来也成为大通身上最具差异化的标签。

“有人说我们需要包容,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砥砺前行。”在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面对C2B模式实践中的探索阶段,蓝青松做了这样的回答(实践一年后,上汽副总裁蓝青松复盘C2B模式落地:制约我们发展的是传统力量-钛媒体官方网站 (tmtpost.com))。但很难想象,当年让大通吃了不少苦头的定制化,现在却结出了果实。

上汽大通副总经理谢嘉悦说:“我们在最开始做C2B模式的时候,是把很多配置开放让用户去选,那么不同的客户、不同的市场选择的结果,我们是能够拿到的。比如,澳洲人最在意的就是动力、安全以及电子配置等,在意程度都比其他国家高得多,那么当地用户的这些需求经过第一轮产品迭代后,我们就了解的比较清楚了。”

在车型刚刚开始有造型方案的时候,大通就会邀请一些当地的客户过来评审,这样可以得到很多直接的反馈,比如澳大利亚客户喜欢皮卡车型前脸往往是黑的,而中国用户则喜欢亮堂的。这样针对当地市场的细节研究,大通做了很多,例如谢嘉悦会告诉你,澳洲人工作起来一点都不含糊,用LDV Deliver 9(国内V90)送货的小哥每天上下车也有150次,所以大通就会注意到这些车需要加厚的地垫,座位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方便用户上下车。

“澳大利亚人喜欢动力强劲的车辆,而我们交付的T60 MAX就是市场上最强劲的车辆之一,这就是我们与用户持续对话,并在澳大利亚市场获得表现良好的直接结果。”Roger也补充道。

技术领先和品牌提升

不同于家电和PC的出海是借助整个产业升级制造转移的国际大势顺势完成的,手机和汽车对于国际市场的争夺,是生生进入一个依然备受重视的火热成熟市场虎口夺食,只是我们抓住了这两个市场里千载难逢的一次技术升级的机会——手机是智能机,汽车则是新能源。

技术的升级换代,改变了游戏规则和用户心智,也动摇了很多成熟品牌的根基,打开了一个不长不短的机会窗口。对于海外市场来说,尤为如此。但这个机会窗口,也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上汽大通已经在澳大利亚市场耕耘了10年时间,“这个市场初期变化是很慢的,当时我们把最新的科技拿到这里来,他们还是有些抵触的,因为这个市场被欧美日韩大厂占据时间比较久,产品上都是传统的简单功能,而我们带来的先进智能技术,当地一开始觉得用户需求度不高。我们也是在这个市场上,一步一步耕耘,让市场和用户看到,大通的车型能够为他们带来实际的好处和很好的体验。”谢嘉悦说。

2017年,正逢上汽大通首款SUV产品D90澳洲上市。这款车带着大屏来到澳洲市场,但由于当时整个汽车市场的车联网以及整体网络都还不太发达,一些经销商的老员工就反映,车内的大屏幕对他们没太大用处,还是配备收音机比较重要,“但经过5年的发展,如今用户对于智能化已经有很高的接受度,并且智能化也已成为一款车的最基础的产品力之一。” 谢嘉悦说。

“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产品最重要’的理念,我们一定要把最新的科技带到全球市场,包括澳洲。现在实际上电动化、智能化平权以后,全球市场变化很大。2017年D90在澳洲上市,当初我们在澳洲主卖的产品是V80和G10,D90来了之后,当地人还惊讶我们中国车企能够做出车联网,技术很强,而且性价比也很高。现在D90在澳大利亚一个月能卖500台。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事实是,我们在海外市场把产品做好,包括最新的科技,再用电动化、智能化冲击市场,赢的机会是比较大的。”蓝青松说。

上汽大通的广告已经出现在了悉尼机场

上汽大通的广告已经出现在了悉尼机场

上汽大通已经关注到技术的先进性对于品牌的长期拉动效应,在悉尼机场,已经可以看到大通的广告在滚动。大通在澳大利亚的经销商负责人 Roger也谈到,虽然在澳大利亚电动车销量还不是很高,但所有人都知道电动化是未来方向,大通在电动车领域已经初步建立了轻型商用车、皮卡、MPV等市场的Leading Position(领导者地位),在澳洲的汽车市场,上汽大通已经被认为是一个“Leading The Charge”的形象。

这些效应对于上汽大通的产品也开始形成拉动效应,“从去年开始,我们澳大利亚的经销商就说,在澳大利亚上市的产品,没有中国上市的先进。比如大家9在中国是三联大屏,在这边是单屏。”蓝青松说。

但正如中国手机走过的路一样,中国汽车出海之路也注定不会一路坦途。

就在我们刚刚抵达澳洲的时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9月13日发表《欧盟年度咨文》(State of the European Union),宣布将针对九座位以下的电池驱动汽车提起反补贴调查。根据10月4日出版的《欧盟官方公报》显示,调查已经正式开始。欧盟官方声明称,调查“将遵循严格的法律步骤,符合欧盟与世贸组织规则”,让中国政府和相关企业提出抗辩与证据。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仿佛就是中国制造的宿命,我们自己在变得越来越强大的同时,面临的挑战也愈发复杂且艰巨。然而,正是这样的挑战和机遇,使得中国汽车行业得以持续发展和进步。中国车企需要更加努力地研发和创新,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才得以推动自身、乃至全球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国汽车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和努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中国制造的韧性和希望!

    回复 2023.10.13 · via iphone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