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花儿街财经
20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美国钢铁行业在国际市场上毫无比较优势,美国行业对进口依赖度高。美国钢铁行业的就业岗位从340,000个下降到125,000个,这对美国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于是乎,美国制定出台救市政策以减少钢铁进口,保护国产钢铁免受竞争压力。
保护伞之下,进口钢铁的供给减少。在任何时候,关税或其他进口限制等保护性政策都会得到行业内公司、工会的大力支持。政策实施后,也会立刻给某一个行业带来慰藉。
连锁反应接踵而至:人为地提高关税,导致美国境内钢铁价格的上升,其他以钢铁为原料的制造业生产成本大涨,覆盖范围之广涉及油井设备业、汽车、家电等行业。这样,以钢铁为原材料的行业净损失达到约6亿美元,减少的工作岗位有26,000个。也就是说,钢铁行业的保护性政策进口,总体上恶化了美国工业和美国工人的净收益。
尽管贸易保护相当于饮鸩止渴,不过从政治角度,各个国家都会有人大声疾呼,要求政府对进口实行各种各样的限制,避免国外的竞争。所以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对贸易保护政策乐此不疲,究其原因,政策制定者均是举着金喇叭的权贵人士。这些贸易保护者既有政策话语权,也成为政策实施的得利者,所以贸易战就成了大国博弈的贸易手段。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后发国家总会在若干年后遇到类似的问题。近年来,印度的贸易保护愈演愈烈。
印度举起逆全球化大旗
从某些方面看,如今的印度很像20多年前的中国,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人口老龄化问题还不存在。这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拥有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印度在积极加速经济的发展,一方面该国希望能够引入先进技术和经营模式,另一方面也在制定防御性市场保护政策,包括保护本国产业、加速外资企业本地化等。
虽然印度符合新兴市场(emenging market)的所有特征,其市场潜在价值和增长速度吸引着投资者,但其营商环境却令人不寒而栗,包括行政手续繁琐,监管环境复杂,政策法规不透明,腐败泛滥,熟练工人稀缺,基础设施薄弱。
相比于一直致力于改善外资企业经营环境的中国,印度对待外资则更加“tough”,包括微软、诺基亚、三星和沃达丰在内的巨头都吃过印度政府的铁拳。而由于中印关系近年来的恶化,中国企业在印度的经营环境更是雪上加霜。
2020年,印度政府发布新规规定,将对所有来自邻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进行管控。政府方面对中企投资作出的限制更加苛刻。实际上,据盖特威之家2020年3月的一份报告估计,截至3月份,印度30家独角兽企业中的18家由中国投资者资助,中国的科技投资者已经向印度的初创企业投入了大约40亿美元(约合285亿元人民币)。
具体到细分产业,可以以手机产业的发展为例,印度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市场。根据市调机构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达到1.52亿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12.4%。虽然与中国2.8亿部的出货量和22.6%的市场份额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但印度市场的潜力仍然是业界公认的。
目前,整个印度智能手机市场可以说是中国品牌的天下。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去年6月份公布的数据,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的市场份额高达79%。而在2022年全年,印度市场排名前五的手机品牌中,有4家来自中国,小米以20%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
小米公司驻印度员工在接受《华尔街科技眼》采访时称,今年以来,德里已经爆发过数次抵制中国制造的活动。小米今年在印度市场今年的销售业务也前所未有地承压。在一季度财报发布会上,卢伟冰指出,小米在印度市场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实际上,在全球市场中,小米不具备国别标签,在国际化方面不具备特别的刻板印象。在华为等难进入的市场,小米还有很大的市场机会,比如在亲美的韩国,官方和民间、学界对小米品牌的接受度很高。
所以,印度政策并非针对小米,华为、oppo和vivo在2022年都遭到了印度执法机构的类似指控。
2022年2月,印度财政部称华为在本地市场大幅亏损的前提下仍将75亿卢比(约合6.3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汇回母公司以避税;7月,oppo印度分公司被指控逃避关税298.1亿卢比(约合25.9亿元人民币);8月,vivo又被指控逃避关税221亿卢比(约合19.2亿元人民币)。
近日,多家外媒消息称,印度金融犯罪机构逮捕了4名相关人员,其中一名为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vivo的员工,印度相关部门突击搜查了vivo的办公室并指控其洗钱。
受到这些外部因素的干扰,中资手机企业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下滑。从之前最高峰时期占了8成左右的市场份额,目前已掉到了6成左右,流失的份额主要由苹果和三星所取代。
据悉,中资科技企业正在从印度撤出。从2020年到2023年,在印度的新增的中资电子和手机企业数量趋近于零。
除了限制进口,印度也对出口做了一定程度的限制。路透社报道称,印度预计将从10月起禁止食糖出口。若禁令生效,这将是其7年来首次停止食糖出口。报道称,印度本榨季只允许出口约610万吨糖。一名印度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满足印度国内的糖需求,并利用剩余的甘蔗生产乙醇,预计下个季榨季没有足够的产量用以出口。
贸易保护是否具有合理性
印度的做法并不新鲜,70年前,印度圣雄甘地凭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从英国殖民者手里实现了印度的独立。说白了这是一种苦行僧式运动方法。比如甘地鼓励印度百姓自己制造食盐,不要购买英帝国的食盐,这种方法确实让英国殖民者受到了一些损失。到了70年后,这种方式再次在莫迪手里被发扬光大了。
在全球范围内,也有贸易保护的拥趸,两个世纪之前,关于贸易保护是否有合理性的争论就已经开始。
国际贸易的优越性不言而喻,首先,高效率的生产方式将在全球范围内传导,不发达国家低效率的生产方式就被淘汰。
其次,自由贸易可以有助于形成规模成本优势。只有极少数非常富裕的大国才能依靠内循环实现规模经济。从中国出口到印度的玩具、鞋子等产品,在核心技术、生产规模、生产周期方面常常令印度行业惊诧。而最终的定价更是令印度产业界望尘莫及,这是因为以上产业在中国受惠于规模经济,而印度公司远没有这样的能力。
印度是人口大国,其人口数量已居世界第首。但印度目前尚未形成内循环的能力,这和印度人为地限制自由贸易有直接关系。为了保护印度中小企业的利益,印度生产商不断举起反倾销的大棒,而这样无助于产业规模的形成。
再次,在自由贸易背景之下,各个国家都可以利用比较优势找到立足之地,在生产某些产品时更有效率或者整体成本更低。
印度的发展现状足以证明,放弃贸易自由化或许无助于改善印度现有的贸易局面。印度去年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例不到2%。
不过,若干年来,不少学术官僚试图证明国际贸易限制的合理性。早在两个世纪以前亚当·斯密就旗帜鲜明地反驳过这类观点。但是只要有经济学家仍有不同定见,政客就能将这种合理性放大。
要素流动受限,科技影响力下滑
实际上,印度的做法令全球产业界大失所望,五年前,印度就已成为学界和机构研究焦点,人们期望印度将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根据高盛集团的预测,50年后,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达到57万亿美元,接近目前(20万亿美元)的三倍。届时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52.5万亿美元,相当于目前水平的近15倍,而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则将增至51.5万亿美元。
从支撑行业来看,科技产业是印度发展的首要动力来源。据统计,印度约有41名万软件技术人员,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中,全国有1832个教育性科研机构和理工学院,每年都会培养出大量的计算机软件专业人员。
在全球国际互联网产业中,印度码农一向是不可忽视的中坚力量。实际上,美国很多大IT企业的CEO都是印度裔,如谷歌的桑达尔·皮查伊和微软的萨提亚·纳德拉。印度的科技含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认可。
印度政府多年来对高新科技产业的投入,不仅促进了印度学子和硅谷的“双向奔赴”,还成功让“亚洲硅谷”在印度落地。
而很多人认为印度裔在科技行业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英语成为了他们重要的商务语言,在语言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不过,从某些定量研究和科研假设的结果来看,语言作为自变量,对印度国家科技实力的影响作用有限。实际上,近年来印度的后发优势源自其对根本与过去其全球文化的包容力和适应力比较强,他们更容易能耐受不同文化的冲击。
回望历史,早期中国的经济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国利用了全球化的初期阶段成为了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具有中低技术壁垒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大量的制造业和供应链转移到了中国成本低廉的经济特区。
但现在对印度来说,伴随着刻薄的贸易保护政策,这一产业转移的机会并没有被抓住。
有人要说,印度的人力成本具有绝对优势。实际上,在当今世界,大量的制造自动化技术已经开始出现,简单人力的优势已经被逐步淘汰。
印度试图违背经济全球化,建立贸易壁垒,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如印度所想确保使科技发展,使“亚洲硅谷”的名号实至名归,而且会导致本国经济由于缺少资金进入导致更大的滑坡。
从知识开放、技术开放、资本开放、人才开放和制度开放五个要素分析,印度的开放式国家创新体系的开放水平十分有限,创新要素跨国流动水平不高,不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借鉴美国、日本和中国开放的经验,印度应从科学创新开放、技术创新开放、制度创新开放以及三大创新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升创新开放度,利用全球资源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并不是所有的硅谷都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