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猎云网,作者|孙媛
2023,谁还在投自动驾驶?
当一级市场对自动驾驶开启“贤者状态”,没想到9月末还能看到80家VC“围观”11个项目的一幕上演。
参与Demo的易控智驾CEO Wason,据在场VC表示,可谓路演“稀客”,极少亲自出现在公开场合。在其路演结束后,便有之前沟通过的一些机构赶忙上前,并约定一周后就要去易控新疆矿场看看自动驾驶落地情况。路演之后的日子里,易控智驾资本市场负责人廖琎更是忙于跟投资机构交流,甚至根本“停不下来”。
从北京到新疆,让投资人穿越2753.7公里,只为一睹矿山自驾真貌的背后,答案可能只有一个,即辰韬资本执行总经理贺雄松所说的“越冷的投资环境、稀缺标的价值越凸显”。
这句话可以分两步理解。
首先,自动驾驶的确冷了。为梦想买单的美元基金撤离后,符合其偏好的高科技公司高估值不再,现有估值体系跟美元基金/美股脱钩;同时,融资跟赴美上市也开始犯难。简单来看,融资跟估值的“凛冬冰雪”对于玩家来说可谓double kill,但对于VC来说,价格显然更舒服了。
这种处境下,自动驾驶的故事就从情绪走向了业务驱动,即商业化。
据天眼查显示,从2021到2023年至今,融资数量分别为47笔、38笔、18笔,逐年递减。从2022年起,自动驾驶“长尾问题”难以解决导致应用场景受限、进而导致商业落地困难,是投资人失去兴趣,融资大幅缩水的另一主因。而易控受到关注,则是因为矿山已经成为赛道商业化落地最快的场景之一。与易控身处同一场景的踏歌智能,其刚完成的4亿元C2轮融资就被合肥产投集团、北京国能基金等超6家机构“团购”。
更高的确定性+更合适的价格,构成了稀缺标的,也就可以合理解释80家机构抗“寒”集合的画面。而这背后,组局者辰韬资本更是以最近一年出手11笔坐稳赛道的坚守者。不由让人好奇:一边出手投投投,一边攒局Demo,这家上海VC为何能在自驾“激进”落子?
自驾浪潮下,一支“非主流”的基金
于自动驾驶而言,辰韬资本是行业少有的专注者。
2014年,辰韬资本于上海成立,专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链、人工智能+智能驾驶以及高端智能制造三大领域,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团队来主导推进。其中,一只专注自动驾驶赛道投资的智驾团队便是投资自动驾驶方向的主力。
深耕L4级智能驾驶赛道,智驾团队投出了易控智驾、白犀牛、斯年智驾、易咖智车、于万智驾、踏歌智行等已跻身赛道的头部企业,但鲜有人知的是,智驾团队是从0到1成长起来的。
2017年12月,过去主要从事PE的贺雄松在辰韬资本合伙人林新正的邀请下加入,之后牵头负责智能驾驶相关赛道的投资。
一开始,团队只有2个人,贺雄松也是不断摸索学习。
没有做过早期投资,没有看过智能驾驶赛道,这个90后投资人只能用自己的逻辑去推演,也恰恰跳出了一些固有思维束缚。
2018年小马智行以无人驾驶AI创企的身份一年融获2.24亿美元,估值更是在六个月的时间翻了两倍;文远智行同年的A轮融资也同样显眼,在雷诺日产三菱联盟Alliance RNW战略领投下,启明创投、汉富资本等超7家机构参投。
就在自动驾驶高速开放场景估值走高、投资机构情绪跟风的2018年,智驾基金选择了一条“非主流”之路。
在深度调研了20多个赛道后,贺雄松当时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自动驾驶技术在高速开放场景,如果不做场景的降维,想实现落地和放量非常难;二是自动驾驶之间的场景壁垒很难跨越。
对标了发展阶段更为成熟、也有各自细分的工业机器人或服务机器人赛道,贺雄松发现其中细分头部大都曾做过其他赛道拓展的战略决策,但毫无例外基本都失败了,最底层原因就是因为低估了场景间的壁垒。
在认定自动驾驶特定场景能够率先落地,前期卡位要远优于一开始高举高打做开放高速等场景的相关公司,围绕自动驾驶特定场景投早,进行系统布局,成为了辰韬智驾基金整个赛道布局的第一条投资主线。
2018年,在认识到特定场景无人驾驶是滑板底盘商业化的第一波机会,辰韬出手了易咖智车,并于2020年又投资了专注环卫场景、做滑板式底盘的于万智驾。2019年4月,在发现对末端配送场景有深度理解的百度无人驾驶行业老兵朱磊要再次创业,辰韬又第一时间联系,并用了一个多月时间便对白犀牛完成了打款。
深入智能驾驶特定场景,过去5年辰韬覆盖矿山、泛港口、环卫、无人配送、线控底盘、无人物流车、ADAS辅助驾驶系统等多个领域,于种子轮、天使轮等早期阶段“先知先觉点”领投出手。
贺雄松表示,投资判断的关键点主要是方向和团队,投早投得快主要是基于辰韬前期对行业和方向的反复验证和笃定,因为对团队的判断更多就是聊个天的事情。有了提前的思考,甚至可以主动引导一些行业的发展,并快速做出投资判断。
这其中,辰韬资本陆续输出了《环卫自动驾驶赛道研究报告》《港口自动驾驶赛道研究报告》《矿山自动驾驶赛道研究报告》《末端无人配送赛道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商用车线控底盘行业研究报告》等系列行业内参。
一手研究,一手投资,让这支五岁的基金成为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引领者,通过知行合一地践行,也让辰韬仅靠这一支基金在商用场景自动驾驶落地扩大后,得以穿越周期站到自驾舞台中间。
重拐点投资,一年11笔“激进”下单
从数据上看,2023年,辰韬完成11笔投资交易,跟过去4年总出手量,可谓旗鼓相当。
而此番激进背后,跟贺雄松所说的行业拐点大有关联。
一方面,宏观环境使得炒预期的企业估值下调,今年在融的大部分项目,尤其是行业头部,给贺雄松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估值并没有太大涨幅,这也就使得此刻抢先进入中后期,价格非常舒服。
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特定场景相关项目因其自身需要长周期投入的特性,随着这几年的迭代跟发展,业务一直在向前进发,也就使得在整个投资大环境内,与生物医药、芯片等传统热门赛道相比,无论是估值合理性还是业务确定性,都足以让有实际业务兑现和收入的自动驾驶企业重要性凸显。
这其中,在贺雄松看来,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以业务爆发的节奏步入商业化元年的自动驾驶特定场景玩家,矿山场景是可参考的预期模版。
譬如易控智驾已经跑出了业内首个可以称为商业化的订单,其标杆项目新疆天池能源南露天矿单矿无人驾驶车队已经来到了203台车的量级。单矿无人驾驶车数已经占有全矿车数的40%,并与包括国家能源集团、特变电工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紫金矿业集团等多家大型矿企建立深度战略合作。
在其他场景,斯年智驾也在港口、散货集散地、物流园区完成大规模商业化落地,累计签署15个场景物流订单,车队规模超200台;专注于城市公开道路的白犀牛已有超百台车辆在十余个城市进行无人车常态运营,并被辰韬资本及线性资本今年第三度加码。
而除了限定场景外,辰韬今年还加码了单点技术创新的跟踪,在生成式AI的窗口期抓紧布局一批相关的自动驾驶标品,譬如数据标注创业企业恺望数据和前蔚来高管谢晨创办的生成式AI与仿真技术深度融合的提供商光轮智能。
据贺雄松透露,乘着今年AI大模型的东风下,恺望数据现在一个月的订单量上千万。业绩发展较快的基础上,由于之前估值基数比较低,恺望估值涨得非常快,Plug and Play、亚盛投资、清智资本也随之投入。
无独有偶的是,光轮智能跟恺望数据同样上演了成立一年融3轮的戏码。
除风口上的AI外,智能重卡亦成为辰韬从去年关注到今年,有所出手的赛道。5月,去年成立的新能源重卡新品牌载合卡车完成百度等8家机构“团购”的天使轮+融资,其中就有辰韬的身影。此轮融资完成后仅4个月时间,其以短途运输产品为主的Z1平台就开启量产。
贺雄松表示,于辰韬而言,在业务到了商业化节点后,眼下第一波最好的机会就是拐点前投资,以追加的方式抓住最佳的玩家。
新的方向也在持续关注。在贺雄松看来,每个赛道的机会窗口期不一样,现在可以往自动驾驶行业上下游延伸去重点发力软件分工、执行机构传感器面向L4需求的一些核心零部件。
据悉,近一年辰韬11笔投资交易为6笔新投资加5笔加码投资的组合。
投早,辰韬一般出手1-2千万元占据领投,最多的一次是2019年领投易控天使轮,当时在易控4亿估值时以6000万元换取15%股权。
截至目前,智驾基金共计以2亿多资金于早期投资了十余个项目,一个细分方向上会同时布局多家以“拱赛道”的方式促进行业发展。
攒局Demo:自动驾驶能否迎来双向奔赴?
诚然,自动驾驶商用场景讲出了商业化,但并不意味着融资变简单了。
贺雄松坦言,在正式商用的前夕,企业最大的挑战依然是拿钱活命。
“在收入和业绩摆出来时,企业不会愁融资,因为机构会一窝蜂过来。但在那之前,就需要靠融资续命。这个期间可长可短,因为无人驾驶有很多复杂因素要考虑,比如商务拓展的政策、供应链甚至一些奇奇怪怪的原因,不一定是能完全按预期走。就算特斯拉,也经历过产能爬坡差一点死掉的情况,方向正确并不意味着中间没有关卡需要跨过。”
这边,外部环境变冷对于玩家来说拿钱显然不易,廖琎也明显感觉到,矿山赛道在一定程度受到影响,投资人更关注订单、规模化收入、毛利转正;而那边,一线VC依然是跟风投占主导,也让很多机构对自动驾驶难以判断并做出投资决策。
贺雄松不禁感慨,目前能做到扎进行业,并有独立思考和推理能力的机构,依然甚少。
“但B端生意的一个好处就是确定性非常高,商业化终究会虽迟但到。”
所以也就有了9月辰韬带头,让80家感兴趣的VC与11家自驾企业“双向奔赴”的一幕。当然,投资机构为被投企业举办路演实属常见,但80家关注智能驾驶赛道的机构愿意参与其中也可见投资热情正在逐步点燃。
近一年,特斯拉辅助驾驶FSD进化很大;公共道路的无人驾驶Waymo和Cruise也逐步扩大了试点城市;滴滴自动驾驶更是在近日宣布获广汽集团投资,也算是为高速开放场景注入了几分信心。
穿越2021年的高潮,再到2022年的寒冬,行至商业化前夕的2023,自动驾驶依然需要一级市场买单。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