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魅族MX3宣告新机潮的开始,索尼Z1、三星Galaxy Note3、小米3一一发布,接着苹果5S终于登场,还有酷派大观4、OPPO N1等机型的一一亮相,但从九月份发布的智能手机新品来看,它们的宣传点依旧离不开手机的硬件配置,而CPU内核、屏幕材质分辨率、机身厚度、摄像头像素等等硬件参数的比拼,也始终围绕在新机潮的周围,连一向兼顾硬软配置的苹果也开始宣传5S内核的64位,甚至三星也声称要开始研制64位的内核。
针对以上手机产商的种种现象,笔者认为一方面这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得已为之,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不少用户购买手机时偏注重硬件参数配置这一行为有关,毕竟,产品就是要卖给消费者,只有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立足于市场之中。
自从iPhone诞生之后,智能手机的变革越来越快,普及程度不断提高,而对于硬件配置的创新也大刀阔斧地进行变革,从内核中的单核变成双核,再到四核,接着是双四核,还有MOTO X内核X7的64位出现,而屏幕也开始向大屏出发,现在安卓旗舰机型没5英寸的屏幕都不好意思拿出来成为旗舰,分辨率也向1080P迈进。在这场硬件消耗战中,每个手机产商在不断地宣传硬件的高端,配置的差异化,以吸引消费者的目光。
但与此同时,令人担忧的情况终于出现了,在手机性能过剩之后,硬件方面的创新开始变得停滞不前,而手机制造商也不再一味地针对硬件进行创新,开始对手机设备的版本进行美化,这是“Mini”和“Max”版本,基本来说无非就是对于屏幕的改变和内核配置的些许阉割。但,这是我们用户想要的吗?
在笔者看来,一味盲目的比拼硬件配置也折射出目前手机生产商在硬件创新上的黔驴技穷,“硬件配置才是王道”的理念或许在PC时代确实可以打出一片天地,但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天下,在智能手机的世界里,这不再是真理。
但在这场九月份的新机潮中,我们也看到些许不一样的东西,在IFA2013大会上,索尼对于智能手机Z1进行一次崭新的变革,发布了两款手机外接镜头QX10和QX100,并意外地让索尼手机成为展会上的亮点。同时,三星Galaxy Gear智能手表也备受瞩目,能够和三星Galaxy手机配合使用,还支持第三方应用。通过蓝牙与智能手机连接之后,当手机收到新短信、邮件以及其他消息时,智能手表便会提醒用户,并提供快速预览功能。
而在国产品牌中,OPPO旗下发布的N1除了拍摄镜头的可旋转差异化之外,更配置了一个被称为“小肥皂”的Oclick,配合手机进行操作,方便于用户的使用。
当然,连“中华酷联”中的酷派也宣传将推出智能外接配件配合酷派手机的使用,智能手机在硬件膨胀到瓶颈后,选择向智能穿戴设备过渡的期间,推出了众多丰富手机体验的外接配件。可以这么说,这些配件辅助的期间,就是手机向智能穿戴设备的一个过渡期,而目前不少手机产商也纷纷跟随这一潮流趋势,宣布推出自家的移动外接设备。
虽然目前外接配件上的智能化并没有如人们想象中“iwatch”一样智能,因此也说明智能穿戴设备需要一个长期的环境才能培养出符合人们需求的功能产品,但这些外接配件的出现本身就在提醒我们,在手机自身硬件配置达到一个巅峰阶段的时候,智能手机本身的硬件进化速度开始放缓,下一个颠覆的智能机创新点就是超越了智能手机本身,开始向外接配件设备上延伸展开出去。
手机产业链的成熟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也意味着这一消费产品的基本模式确定,开始走向更为普及的消费化。虽然智能手机的硬件配置确实进入了停滞期,但对于新事物的期盼却会促使我们进行创新,当然,这创新是“破坏式、颠覆式的创新”。而在外接配件发展期间,就是智能手机向智能穿戴设备的一个过渡期,笔者也期待智能手机联合外接配件能够将智能化升华到更加高端的层次,将智能科技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带给我们一种更加有趣、更加实用、更为重要的生活体验。
【延伸阅读:《智能手机外设是个好思路》】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这种配件都很便宜,我想问效果会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