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年给人们上了一门“保险入门课”,与此同时也给经济带来了延续性伤害,因此现在寿险处于转型关键期。2020-2023年中国保险公司寿险累计收入数据截止2023年9月已达到2.38万亿,是寿险收入高增的一年。但反观近期出的多家头部保险公司的季报,表现并不尽人意,营业数据原地踏步或倒退,保险公司需更深入贯彻寿险改革转型的理念。寿险公司转型的关键点主要落在数字化、产品创新、精进服务和团体提升。中国的寿险行业开发的部分仅凤毛麟角,潜在消费市场很大,寿险业有望成为带动整个保险业。
寿险转型处于关键期
近期,多家保险公司和银行陆续披露了原保费收入数据并发布了三季报;上周召开了2023第四届寿险业转型发展大会,对寿险行业的关注度成为阶段性话题,本文借机梳理以上5家中国上市寿险公司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2020-2023年中国保险公司寿险累计收入如下图所示,2023年可以说是寿险收入高增的年份,数据截止2023年9月已达到2.38万亿,较前三年相比,已经达到了此前三年全年水平。
*数据来源:wind
• 原保费收入同比增加,环比回落
平安人寿、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人寿、中国太保人寿、新华保险五大A股上市险企悉数披露1-9个月原保费收入数据,同比增速为7.7%,4.5%,10.7%,7.9%,3.7%,单月同比增速-4.1%,-7.2%,-4.6%,-5.5%,-9.9%。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8月15日伴随MLF中标利率下降,预定利率3.5%理财型保险已经遥不可及,利率越是下行,保险的定价则越来越高,因此8月的原保费收入居高,而9月份已进入了保险行业传统休眠季,不会再冲今年的业绩,转而开始着手为明年进行准备。
• 多角度专业化激活寿险业新动能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熊涛以“价值为导向”的转型观念表示,”人身保险业发展的程度与经济水平不相匹配,不同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保障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此外会议还提出了以下几个要点:从保险、财富管理和健康管理的角度打造高质量的专业化职业化人才团队;在利率下行期,多角度优化和强化资产和负债的双向管理。
• 寿险业务三季度营业指标下降多指向投资收益下降
1、中国人寿:2023年三季度营业收入7,093.33亿元,同比增加1.19pc,但净利润为173.02亿元,同比下滑了46.23pc。业绩发布会上,副总裁将投资收益率下降归咎于权益市场的低位运行和固收投资的利率下降。
*数据来源:wind
2、中国平安的保险业务中,实现保险营收4,044.83亿元,同比增加2.23pc;寿险以及健康险业务归母营业利润849.11亿元,同比下降1.29pc;寿险渠道新业务价值335.74亿元,同比增加40.93pc。在整个行业受权益和固收市场波动影响而导致利润下降的背景下,寿险渠道新业务价值的表现使得平安人寿的利润在众多保险公司中表现突出。
*数据来源:wind
3、中国太保2023年三季度累计营收2,559.26亿元,同比上升0.96pc;净利润236.8亿元,同比下降24.28pc;寿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639.14亿元,同比下降5.2pc,太保寿险实现规模保费2,226.25pc,同比上升6.2pc。寿险规模的增长为以后价值增长奠定基础。太保总精算师和财务负责人表示,业绩的下滑是因为资本市场下行和会计准则切换的双重影响。
*数据来源:wind
4、新华保险营收和净利润双降,2023年1-9月营收618.55亿元,同比下降18.63pc;净利润95.44亿元,同比下降15.49pc。公司配置最多的是长期固收投资,其中2022年债券型金融资产投资占总资产50%,股权型占23.2%,公司股票+基金占14.1%。公司的经营数据不佳的原因为公司内部监管不足导致被处罚,此外,从2019以来公司更换了4次董事长也是业绩动荡的主要原因,以上因素均会导致市场信心不足和信用下降而影响运营。
*数据来源:wind
5、中国人保实现保险服务收入3,805.54亿元,同比增加8.04pc;净利润275.93亿元,同比下降17.53pc;人保寿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32.16亿元,同比下降13.1pc;人保健康实现保险服务收入191.18亿元,同比上升16.5pc,寿险和健康险为正综合增长率。拆分结构上,寿险长险首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加17.4pc,人保健康长险首年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加22.3pc,业务结构的优化利于后期增值。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来源:wind
团队和产品优化是各寿险转型的核心
1. 中国人寿在产险上投入了大数据、云计算、卫星遥感、远程查勘等数字技术,相较起来,在寿险上的转型侧重于寿险公司个人业务无纸化投保率达99.99%、时效性高的电子化服务和优化“八大工程”中的产品、服务和销售团队相结合的体系。
2. 平安人寿在行业中率先开启“渠道+产品”双轮驱动。中国平安是包括保险,信托,银行,证券和融资的综合金融平台,相较于其他单一进行保险业务公司,客户群体广、知名度高、信用度高。此外,平安人寿被认为是中国保险业距离联合健康最近的集团公司,其“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的布局率先占据了健康和养老市场的一部分。
3. 中国太保除了代理人才职业化转型外,还进行了内勤组织变革,一方面推动外勤展业,另一方面推动内勤提高效益。太保人寿将时间周期拉长,不仅局限于短期内的收益,而是要贯彻“长航行动”,成为寿险业的长期主义者。
4. 新华保险“一体两翼+科技赋能”的模式打破了现有部门的边界,以项目为单位,创新团队执行策略。公司加强数字化建设,深耕老年保险产品,将服务和产品同时落地。
5. 中国人保相比于上四家公司,在寿险方向做的转型显得平淡无奇,仅进行了数字化赋能,进展落后于头部同行。
未来发展趋势
1、 市场挖掘空间广阔。保险行业本起源于欧洲,中国最早的保险业起源于1929年太保的建立,不足百年的发展,可以说中国是保险业的新兴市场。由于没有根深蒂固的买险观念和意识,中国寿险覆盖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足欧美市场,低家庭普及率给了寿险市场很大的发掘空间。
2、 不同年龄段的攻克难点不同。老一辈人对于寿险的接受度较低源于三个原因,分别是:其一,随着市场更新和自我摸索,近几年才出现较成熟的寿险产品,但因为性价比原因很多不适合年纪过大的投资者;其二,由于教育水平限制,老年人并不能很理解产品的价值,没有“投资未来”的概念,更多选择投资能快速产生实际收益的产品;其三,市场上的产品虽美其名曰是为老年人设计的寿险,但因为限制条件过多或缴纳保费过高,细算来并不是真的适合老年人。随着老龄化加重、互联网普及和老年人教育水平的提升,保险公司想攻克这个群体并解决以上问题也并非空中楼阁。当然,中青年人才是寿险购买的主力军,相比于老年人,对寿险的接受度和包容度更高,因此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推出相应适用性的产品。
3、 经济周期和消费水平是寿险业的一大限制。相比于股票、债券、期货等标的物,购买保险可视为一种更长远的投资。在步入小康社会之前,人们更关注当下而不会选择将流动资金投入和生命周期一般长的不确定性中,只有当手头的钱宽裕起来后,人民才开始考虑为自身加上保险。过去三年,对寿险的影响好坏参半,它用现实给人类上了一门“保险入门课”,与此同时它也给经济带来了延续性的伤害。寿险业和中国经济的复苏息息相关,一旦人们手头宽裕起来,势必会增加对自身生命的投资,寿险业复苏计日程功。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李婧滢)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寿险公司需要更深入贯彻寿险改革转型的理念,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数字化、产品创新等都是寿险公司提升竞争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要途径
寿险公司需要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加强数字化建设等方面的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行业整体进步
从行业角度看,寿险公司转型有助于推动整个保险业的发展,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寿险公司转型可以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满足消费者不断增长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