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子星球,作者 | 吴坤谚,编辑 | 吴先之
流媒体平台苦唱片公司久矣,而网易想依靠AI“革”了唱片公司的命。
近日举办的“2023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网易总裁丁磊发言称“人工智能在未来1至2年内,大概率会成为音乐行业标配”。这一论调在手握大量音乐版权的唱片公司眼中,与开炮无异。
早在今年1月,代表华纳、环球、索尼三大唱片公司利益的RIAA(美国唱片业协会)便试图游说美国政府重视音乐产业的AI侵权问题,更是于近期要求监管机构将AI声音克隆纳入盗版监督名单。
上述两者大相径庭的观念来源于其商业模式的不同。以网易云音乐为代表的流媒体借助互联网与移动设备为用户提供音乐产品,而音乐产品则来源于唱片公司把持的音乐产业链。流媒体的“二道贩子”身份导致其始终处于议价弱势地位,丁磊曾多次在公开场合炮轰版权垄断、成本溢价等问题。
在研究机构MIDiA分析师看来,唯有建立新的产业基础设施,才能改变当下音乐产业以“版权为王”的现状。结合2023年掀起的AIGC狂潮,丁磊“开炮”的底气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果不其然,丁磊在2023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上的讲话,除了鼓吹AIGC外,还提到要“建立更公平、合理、倾向于行业大多数的分配规则”,矛头直指既有的版税分配制度。
独家版权解除两年了,网易云音乐还是没有买到周杰伦的版权。作为赛道老二的网易云音乐一直憋着一口气,指望着AI这项音乐新“基建”能助其冲破版权樊笼。
为什么是AI
要说新的基础设施,AI并非音乐产业的先行者。
早在两年前,元宇宙、游戏与逐渐完善的创作者工具便承载了音乐人们打破版权产业的希望。去年,游戏公司Epic Games收购全球最大的独立音乐人服务平台Bandcamp,前者希望能通过Bandcamp上庞大的创作者市场进一步释放玩家们的商业价值,而后者希望通过Epic Games的虚幻引擎为首的技术力量进一步为创作者创收。
彼时,这一联合为外界一致看好。毕竟前有拳头游戏为旗下《英雄联盟》IP成立音乐厂牌并火遍全球,后有Ariana Grande、Travis Scott、五月天等顶流艺人通过虚幻引擎开虚拟演唱会。
然而近日,Epic Games却开启了大刀阔斧的一系列降本动作,其中包括裁撤一半Bandcamp的员工。显然,音乐+元宇宙的路线受阻,证明元宇宙尚不具备成为音乐产业“新基建”的能力。
除却元宇宙这一概念本身已步入暗夜外,自音乐产业角度,我们也不难为Bandcamp的现状归因。元宇宙与虚幻引擎这样的高端技术力量能帮助音乐产业的顶层艺人进一步释放价值,却难以普及到广大腰尾部创作者。
更关键的是,元宇宙并没有改变音乐的生产方式与价值链条,只是扩充了音乐的分发方式——无论是Epic Games联合艺人在《堡垒之夜》中开虚拟演唱会还是为五月天的在线演唱会打造超现实背景,本质上连音乐生产环节的边角都够不上,创作者们走的还是出售词曲给版权公司,从中获取买断或分成酬劳的老路。
反观国内的流媒体平台,网易云音乐、腾讯音乐旗下一众音乐平台也曾拥抱元宇宙+音乐的概念。而今仅存的硕果是AIGC爆发下,焕发新生的虚拟歌手,至于一度火爆的在线演唱会则被消费潜力更强的线下演出彻底取代。
况且,相比于“高大上”的元宇宙,短平快的短视频平台更具备革新音乐分发方式的能力。
以网易云音乐为例,其自制的《精卫》、《向云端》等歌曲的爆火出圈离不开抖快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助力,近期因国庆旅游季而大爆的《边境》更是短视频革新音乐分发的最佳佐证。以至于抖音生态内衍生出音乐推广的一条产业链条,在线音乐平台等机构发布任务,视频创作者使用对应音乐发布作品并按点赞与使用量获得分成。
总体而言,无论是元宇宙还是游戏,AI前的种种载体在革新音乐产业的道路上均被证伪。而今AIGC携大模型东风粉墨登场,承载着丁磊改变音乐产业的野望,网易的AI音乐能否在产业场景中完成“新基建”的自证闭环,关键便在于能否从生产上发力。
AI进行时
所幸,总览网易在AI音乐上的业务,“生产”是一以贯之的主旋律。
不考虑算法推荐,外界首次将网易云音乐与AI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21年。彼时网易旗下的伏羲工作室借助GPT-2模型生成歌词,结合自研编曲引擎与旋律生成算法推出了首支AI原创单曲《醒来》,在外界“音乐人失业”的调侃声中火了一阵。
考虑到当时是网易云音乐即将递表IPO的时间节点,这首单曲的推出背后不乏造势的考量,但其招股书数据显示,网易云音乐的研发人员占比高达53%,足以说明网易云音乐在AI道路上前行的决心。我们也自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网易音乐打造AI音乐产品,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
此后,网易云音乐与AI的结合以生产为轴,分别在两个节点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其一是2022年1月,网易AI音乐创作平台网易天音的上线,意味着网易AI的编曲能力开始被正式打包成工具包并产品化;其二是2023年6月,网易云音乐与小冰合作推出歌声合成软件“网易云音乐·X·studio”。
自此,网易的AI音乐生产流程已打通自编曲到母带的链路,几乎可以包揽除作曲外的音乐生产流程。至于作曲功能的“缺失”,实际上也是在网易“辅助创作”的定位下,为了给创作者们留下了足够空间的刻意——词曲作者的创作价值并未被覆盖。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创作者的主体无法被磨灭,格莱美近日便宣布AI创作的音乐作品不被承认。从音乐本身而言,AI音乐更像是一种采样(将获得授权的音频二次创作并运用进新作品中),用以激发创作者的灵感,辅助创作。
那么,网易当下的产品距离改变音乐产业链的圣杯还有多远?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音乐人们对网易天音褒贬不一,但对于工具作用几乎没有什么反对意见;而网易云音乐·X·studio则次了一档。
“硬要说水平,天音导出的编曲也确实达到了出版的级别,几分钟就可以完成电商平台上几百上千块的伴奏”,网易云音乐的一位beatmaker说,“但是目前的音轨并不支持深度定制,比如更改配器之类的,给到我们深度加工的空间有限”。
对工具要求较高的一位混音师则直言网易天音相比市面上的AI编曲产品并没有很多突出的优点,除了风格上存在国内流行的热门音程外,实际使用体验远不如目前大家普遍使用的编曲键盘。
我们了解到,网易天音编曲需音乐人设定风格、乐器、调号、拍号、速度以及时长等要素,而后导出MIDI。在其上线之初,甚至还不支持混音作品的分轨导出,可以说是“种瓜得瓜”。分轨导出功能在2022年7月上线,但距离资深音乐人的要求还有不小距离。
至于网易云音乐·X·studio,其产品本身实际上是小冰公司原有的产品。小冰公司由微软亚洲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开始独立运营,旗下曾推出X·studio、小冰(chat bot)等产品。而网易云音乐·X·studio则被戏称为网易云特供版,产品力上相比合作前并无明显提升。
这么看来,网易云音乐这块AI试验田的成果似乎还不足以支撑丁磊的野望,需要更多迭代。但可以肯定的是,编曲与歌声合成工具的出现开始让音乐创作者“单兵作战”成为可能——既不需要经受专业的和弦学习,也不需要将生产工作局限于录音室之内。
正如唱片时代中逐渐被数字化的钢琴、吉他等配器,这些音色在数字化技术下,可以让音乐人在录音室内自由调用,而AI音乐则是进一步放大了自由度,将音乐制作的场景拓展到手机、PC这样个人的一方小天地。
显然,AI音乐正在慢慢改变音乐产业链的生态。随着网易云音乐的AI音乐产品化逐渐成熟,商业化落地也该提上日程。
网易的踟蹰
且不论网易云音乐、TME这样的大型流媒体平台,在2015年前后AI技术爆发之下,AI音乐赛道便不断涌入新玩家。可能是音乐界自身较为闭塞的缘故,Deep Music、AIVA、Amper Music等公司并不为外界所熟知。
也就是说,当AI音乐工具开始普及后,应用层面的竞争很可能会变得比较激烈。况且,大模型的出现所带来强大的对比效应,无论是业界还是消费者,在经历了ChatGPT的认知颠覆后,往往会对产品的完成度有着更高的要求。
或因如此,网易云音乐在产品的商业化上显得有些踟蹰。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在于目前最适合进入音乐人工作流的网易天音的产品形态。
虽说这一工具目前仅开放给入驻网易云音乐的音乐人使用,但是在音程上的限制显然不利于创作者自由发挥,反而更偏向于针对音乐爱好者们玩音乐的“傻瓜操作”。
事实上,无论是为音乐人打造一款足以激发灵感、进入工作流的生产工具,或是为消费者打造一款可以随时随地生成符合自己想法与心境的音乐的“玩具”,在产品层面都具备成功的可能性。只是如今看来网易似乎还在二者之间摇摆。
而摇摆的代价,则是会拉长商业化落地所需的时间。这样的沉没成本并不止出现在网易云音乐,隔壁的行业老大TME同样如此。
因此,我们可以在网易云音乐与TME的AI音乐业务发展中看到这么一条脉络:两家对AI都有着长期而坚定的投入,在取得一定突破的节点时便会对外界“吆喝”一阵,但要在长时段内触达,专业生产者市场或者消费者市场,还需要建立一个稳定、持续的生态。
那么现在是否是正确的节点,加快AI音乐应用的商业化脚步?
从音乐市场来看,我国在2023年成功跻身世界第五大数字音乐市场,市场整体处于增量状态,音乐人、消费者仍在持续增加,这意味着商业化的巨大潜力。
而且AI音乐作品在完成度与耐听程度上都明显高于当下泛滥于短视频平台的不少音乐。
我们接触到的一位电音制作人便吐槽了当下短视频平台中持续火热的电子舞曲分支Phonk,这类音乐广泛出现在影视剪辑与“西格玛男人”视频切片中,以低保真音效、采样单一旋律与重复强劲的鼓点为特色。该制作人称Phonk的制作在工具加持下,创作周期只需要10分钟。
“不需要打磨旋律、不需要考虑起承转合,只需要采样、简单渲染与重复。如果这样的音乐大行其道,那么AI编曲无论是在生产流程的简化程度还是整体完成度看来,都具备流行的能力。”
如果音乐产业的革新是按部就班,那么丁磊构想中的新一代数字音乐还需要经历从AI底层开始的生产变革,到新一代分发方式的变化。而还在底层设计中徘徊的网易云音乐,也是时候加快前进的脚步了。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