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顶部

vivo蓝心大模型落地端侧,让智能手机「解码」真智能

作为下一阶段智能手机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谁能把握住大模型先机,就有可能引领新一轮增长。

今年最火的科技风口,非AI大模型莫属。从AlphaGo到ChatGPT,全球科技创新空前活跃,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发展格局。

风口之下,国产大模型激战正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据行业内统计,近一年中,国产大模型已发布超过120个,其中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接近80个,主要来自互联网大厂和各大科研院所。百度、阿里、京东、腾讯等选手纷纷下场,在大模型领域更深一步,纷纷从“通用”转向“产业”,让场景化、行业化和产品化成了高频词。

根据IDC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近150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超过250亿美元。这至少传递了一个乐观消息——对国内企业而言,大模型不再是稀缺资源。不少赛道头部玩家已有了共识,单纯发布一个大模型的门槛并不是很高,真正的挑战在于能有一个持续迭代、不断提升性能的优质模型,去提供更优质的数据,应对生活中的不同场景。

自从ChatGPT火遍全球后,动作最快的要数智能手机行业,众厂商已先后入局大模型,产品迭新速度令人目不暇接。

为什么智能手机行业如此热衷大模型研发?显然,作为下一阶段智能手机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谁能把握住大模型先机,就有可能引领新一轮增长。AI大模型走向如何?未来智能移动终端将带来何种全新体验?作为较早就布局人工智能的先行者,vivo在今年的开发者大会中拿出了阶段性成果——自研通用大模型矩阵蓝心大模型。这背后,是这家企业对市场、技术、产品和消费者的深刻洞悉。

火到风口的大模型,究竟能带来什么?

一言概之,vivo新发布的大模型矩阵包含了10亿、70亿、700亿、1300亿和1750亿等不同参数规模,对应服务不同的场景。可以说,大模型的发展趋势与智能手机有诸多共通点。眼下,国产手机竞争已卷到了白热化,在各家疯狂堆“参数”后到达了瓶颈,品牌间同质化严重、差异化竞争不明显。对行业来说,亟需一轮新的科技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不同场景的使用体验,才能继续拉动增长。

而这个技术变革,就在于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放在手机上,就是完成从被动辅助到主动帮忙,最后到高阶拟人化智能的角色转换。眼下,随着大模型技术不断成熟,各家厂商看到了希望,希望借助这根杠杆,撬动人工智能的大门。举个例子,当智能手机“学习”并掌握多种模型后,就能从海量算法与数据中提取规律并应用至各项生活场景内,用科技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为了从容应对不同复杂程度的场景,vivo蓄力大招——直接发布了蓝心大模型矩阵,比如10亿级对应文本大模型、70亿级能满足日常生活、700亿级成为云端主力,千亿级则用来完成极为复杂的语言任务,这整套解决方案的背后,是vivo基于手机生态、设备特征进行的一个系统、完整、深度的思考,也代表了参与到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阶段——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中。

有人不解,在这个矩阵中,已然有了上千亿级的技术储备,为何还要发布10亿级和70亿级两款基础模型?“数字越高、耗能越大,当使用成本过于高昂时,AI技术便难以普及。”vivo此举最直接的原因,是想让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真正能让普通消费者用起来,改变生活。

业内人士指出,在使用百亿级以下的模型时,手机的角色是助理,能处理日常文字、图片等基本需求;当达到近千亿级时,大模型就进化成了“智能体”,能感知周边信息、识别用户意图、甚至提供决策建议;再往上便到达了拟人化智能阶段,能根据反馈结果进行管理、修正,提高智能精度。

在vivo看来,身处通用人工智能时代不能再单打独斗,需要行业联手,共创共建共赢。vivo愿意协调解决大模型供给的问题,把训练的能力、调优的能力、各个行业数据热拔插的能力全部整合贡献,为行业的共同成长尽一份力。

布局占先机,vivo的底气在哪?

上文提到,大模型并不是一家之研发,而是一个时代的开始。vivo只是行业共赢共建共创的一部分,优势在于布局早、有经验、能参考。

前瞻性有多强?大模型从2021年开始渐有起色,在今年达到井喷,而vivo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AI全球研究院,成为率先设立专攻人工智能方向研究院的中国手机公司。同年,vivo成立“图谱研究院”,进一步开展知识图谱建设。在大模型初步发迹时,vivo已投入超过600人来研发 AI大模型,眼下已经在算法、数据、算力方面建立了全面的技术能力,全方位赋能核心业务。

如今,发布一个大模型并非难事,各智能手机厂商真正要拿下的制高点,是研发出一个与时俱进并持续领先的优质大模型。vivo副总裁、OS产品副总裁、vivo AI全球研究院院长周围表示:“一个优质模型至少要做到两点,一方面是数据知识要全,数据库不够的话,根本没有机会。”比如前文提及的“图谱研究院”,旨在通过专业团队建设知识图谱。目前该研究院已经积累了13000T的多种模态数据,以及2800T高质量中文文本数据,仅用于百亿蓝心大模型的文本数据量就达到了15T,相当于2.5个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这就是vivo的数据底气,能应对大模型对知识的诉求。

另一方面是拥有更高维度的应用范式,人工智能的本原包括数据、人力、算法、算力等要素,vivo通过5年来对人工智能的布局研究,已有千人以上的AI团队,比如布局在大模型的底层技术算力模块中就有超过150人的工程团队,能基于强大的创新能力,很好地实现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部署。在基础研究和方式方法上,vivo团队已发布70余篇全球顶级论文,并成立团队跟踪研究前沿论文,将其转化为算法和工程应用,始终让自己的算法能力对标行业最尖端。

这些积累让vivo在大模型时代会表现得更加从容,也更容易带来惊喜。其实,vivo能够一路抢占先机、前瞻性布局,与企业文化也息息相关。vivo人将之归纳为“本分文化”,面对每一次创新和研发,都能够坚守本分——回到本原去思考,如何通过手机生态和用户使用特点来设计大模型,从而有的放矢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早在2016年,vivo创始人沈炜就定了基调,把人工智能作为所有创新技术的最底层技术来夯地基,因此这些年来以及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vivo都会不计成本地投入,以“过饱和”的姿态参与到人工智能研发的浪潮中。

大模型叠加buff,你敢想这是手机吗?

其实,用户最关心的还是,蓝心大模型在日常生活中究竟能有多大帮助?在错综复杂的各类生活场景中,如何从容胜任?

在本次vivo的新品发布会中,还有蓝心小V、蓝心千询等一系列智能化产品配套发布,全方位为消费者贴心服务,让生活变得更智能、更简单。周围认为,在语言大模型的算法技术没有得到突破之前,矩阵式成为当下最优解。这一揽子软件生态上的创新,让vivo完成了从助手到伙伴的角色转换,其所拥有的广阔能力使得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场景中都出现了颠覆性创新。“在更长远的维度上看,vivo正在朝着智能体发力,随着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的成熟,也许会有更新的解决方案。”他补充道。

就拿蓝心小V来说,这款基于蓝心大模型研发的首款全局智能辅助更像一个私人助理,不仅随叫随到,还能出色完成检索、问答、写作、智慧交互等任务,是工作生活中的贴心伙伴;而蓝心千询则是vivo自主研发的自然语言对话机器人,除了能与用户自然对话、进行知识信息的快速问答、文学创作、图片生成外,甚至还能像一名软件工程师一样编写出应用程序。值得一说的是,该APP将上线各大手机应用市场,这也表明vivo共创共享的责任感,让安卓和IOS用户都能享受到自家带来的这波科技红利。

据了解,蓝心大模型矩阵还支持超过700种手机相关技能,涵盖系统应用的全部场景——比如通过模型压缩、异构计算等手段,大模型可以在手机CPU、GPU等硬件上高效执行;制定了完善的安全规范体系;拥抱开源合作,与伙伴共建大模型技术生态,以大模型为内核大脑,在技能层面、数据感知层面和模型层面和开发者深度合作……

对智能手机行业来说,vivo通过构建完整的大模型产品矩阵,用从十亿级到千亿级不同规模的模型,去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和算力条件,并高效快速地将大模型技术转化为用户价值。在整个产业生态中,vivo提供的蓝心大模型矩阵中因为包含了开源模型和商业模型,能在开放共享的同时保证核心竞争力,提供新时代下人机交互、手机智能体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周围肯定地表示:“在vivo看来,倾注大量心血的大模型毫无疑问是跟通信、芯片同一级别的硬科技赛道,并且随技术发展有极大的前景、空间,成为一项载入史册的技术,是通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必经之路。”

未来,科技企业要像雁群一样共同飞行,才能抵达更远的地方。这也就意味着,要想健康长久,更需要企业有敢于探索的勇气,脚踏实地地坚持。大模型不会是终点,vivo也将一直在路上。(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vivo系统还是不错的,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息屏显示各种信息,包括快递等等

    回复 2023.11.04 · via pc
  • 我觉得这种ai大数据模型塞手机里完全是没活硬整活

    回复 2023.11.04 · via h5
  • OriginOS蓝心小v智能多了,至少比现在的,而且4.0系统听说优化了电池,真的很期待

    回复 2023.11.03 · via android
  • GPT官方也开源了,没开源的时候就那么一两个还low得一批,应该是在gpt的基础上做了适配深度优化

    回复 2023.11.03 · via android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