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凤凰WEEKLY财经(ID:fhzkzk),作者 | 曹杨,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只要能发出工资,轻易不干裁员这事,要用100%的员工完成150%的工作。”
这是蔚来创始人李斌曾经放出的豪言,如今,他食言了。
根据11月3日李斌发布的“公开信”内容,蔚来此次裁员比例在10%左右,具体调整会在11月完成。
按照蔚来2022年底2.68万员工来计算,此次可能有2000到3000人被离职。
马斯克在谈到蔚来裁员时表示,看来他们的日子不好过。
此外,对于蔚来此次裁员,业内也并不意外。尤其是在2023年上半年蔚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剩下137亿之后,这一动作甚至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截至11月3日收盘,港股蔚来-SW报收61.400港元/股,上涨5.68%,总市值1088亿港元。
汽车观察家创始人、汽车行业资深评论员陈希对《凤凰WEEKLY财经》表示,裁员或者增员是企业的正常经营管理行为,但至少从蔚来发布裁员消息后,股价应声而涨来看,这个措施是对的。
蔚来正在“决赛圈”门口徘徊。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进入红海阶段,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交付和盈利能力均承压的蔚来,再不主动求变,即便已经在成交价30万以上纯电市场获得了4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未来或仍有可能失去进入决赛市场的资格。
正如李斌所说,“要想赢得参与决赛的资格,必须进一步提高执行效率,并确保关键业务有足够的资源投入。”
蔚来裁员,早有征兆?
正如网友“辟谣不可信,传谣才是真”的调侃,蔚来本次裁员也是经过了“网传截图-不承认不否认-官宣”三部曲后,才最终尘埃落定。
李斌在“全员信”中提到,“过去两个月,公司进行了三十多场两年经营计划的分析讨论会,以确定每个业务未来两年的目标、关键成功要素与优先事项、行动计划、需要的资源,识别组织优化、降本提效的机会。”
就在李斌发“全员信”确认将裁员10%的当天上午,一位蔚来内部员工对《凤凰WEEKLY财经》提到,自己确实听到了一些部门的传闻,但比例不知道真假,“我了解到的或将被裁的是内部人事、财务OA等部门。”
早在今年年初,李斌就已经透露出“将会优化效率低下的项目和团队”的言论。
2023年1月发布的“全员信”中,李斌指出,“2022年团队持续扩张,但职责不清晰、目标不一致、流程不完善、重复建设的情况比比皆是,效率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而根据界面新闻的报道,蔚来在今年4月发放了年终奖后,就已经进行了小幅度裁员,其数字化平台(digitaldevelopment)主动和被动离职员工将近300人。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告诉《凤凰WEEKLY财经》,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的员工工资在整个汽车行业里都是偏高的,缩减团队能够保证它们可以吸引到能力更高和素质更强的人员,以提高竞争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蔚来拥有26763名员工,位居“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之首。排名第二的理想,拥有19396名员工。小鹏汽车拥有 15829名员工,人员最少。而员工数量“遥遥领先”的蔚来,在2022年也为此支付了超112亿元的薪酬。
裁员之外,为了进一步提升销量,有市场消息称,蔚来在7月降价的同时,还在销售组织架构上进行了调整。
8月,李斌在第二季度财报沟通会上表示,“6月我们发现销售能力无法满足同时销售七八款车的需求。从7月开始,我们已经全面提升销售能力,目标达到每月锁单3万辆销售能力,9月底完成这项销售能力的建设,(希望)从10月开始销售能力建设的成果开始逐步显现。”
不得不“削骨”的蔚来
自7月交付量突破2万之后,蔚来已经出现“掉队”态势。
最新数据显示,10月“蔚小理”三家的交付量分别为16074辆、20002辆和40422辆,同比增幅分别为59.8%、292%和302.1%。蔚来首次掉到了三家新势力中的末位。
而蔚来的亏损却在持续扩大。财报显示,蔚来上半年净亏损已经累积到107.9亿元,同比扩大139.7%。
近年来,除了造车之外,蔚来还在高端手机、电池、换电站、出海、芯片等多项业务上发力。
众多业务的共同点,就是“烧钱”。
即便自始至终都被看成是一项“没销量成本高”的业务,但NIO Phone却承载着李斌对蔚来车主的“关心”和“爱”。
正如在NIOIN 2023蔚来创新科技日上,李斌所表示的,“蔚来做手机不是因为手机企业跨界进入汽车行业(所以车企才要反向造手机),也不是靠做手机赚钱,而是蔚来用户需要一款与蔚来汽车无缝连接的手机。”
只是手机能否帮蔚来赚钱还是未知,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蔚来的亏损已是事实。
今年第二季度,蔚来净亏损超60亿元,刷新单季度亏损纪录。2023年上半年,蔚来营收194.48亿元,同比减少3.74%;净亏损超10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39%。蔚来也因此收获了“业内亏损王”之称。
蔚来“烧钱”的主要领域,是换电。
《凤凰WEEKLY财经》在《三个富豪,一辆车》一文中曾提到,根据蔚来公布的截至8月28日在国内第1700家换电站正式上线,且每个蔚来换电站单站成本约在300万元左右计算,蔚来在1700座换电站的固定成本投入就达到了51亿元。
换电站带给蔚来的,不只是“烧钱”,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蔚来车型的发展。
当下,能够降低整车生产成本的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正成为车企发展的新趋势。
但迫于换电的制约,蔚来不得不放弃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
此外,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充技术已走向成熟。8月16日,宁德时代正式发布神行超充电池,它能够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充电速度。宁德时代表示,神行电池将于今年年底实现量产,且在明年一季度上市。
不难看出,堪比换电的充电速度,也让换电站的优势越来越小。
身为蔚来创始人的李斌,很显然也深知换电给蔚来带来的“负担”。只不过,至少从现阶段李斌对蔚来的发展规划来看,他并没有要放弃换电的打算。
“NIO Day上公布的‘2023年新增400座换电站’的计划远远不够。我们确立了新的目标,决定在2023年新建1000座换电站,到2023年底累计建成超过2300座换电站。”李斌在今年年初提到。
“削骨”进决赛,胜算多大?
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蒋亦凡在个人微博写道,一般而言,大型企业亏损裁员,会是行业即将见底的信号,这回看看新能源汽车能否复制这个规律。
新能源汽车是否即将见底尚未可知,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进入下半场,并角逐进军决赛的资格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有市场观点认为,“新能源汽车之前只能算小组赛。从问界M7开始,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式进入淘汰赛,赛制两年,2025年进入决赛圈,2027年一脚定江山!新能源汽车格局届时大局已定。届时头部车企仅剩三家!”
很显然,李斌想进决赛。
但目前来看,即便是“削骨”,想要顺利挺进决赛圈,对蔚来来说也并不容易。
整体来看,我国新能源赛道的玩家大体可以分为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和互联网造车三大类型的玩家。
传统车企方面,比亚迪以绝对的交付优势,稳居新能源乘用车交付量排行榜榜首。吉利也在经过了转型阵痛之后,成为了榜单上的佼佼者之一。广汽埃安今年的表现则一直很稳定,且稳稳站在交付的一线阵营中。
乘联会公布的10月新能源乘用车数据显示,比亚迪、吉利汽车和广汽埃安的数据分别为301095辆、62086辆和41503辆。
而曾经被视为与蔚来站在同一起跑线的理想和小鹏,月交付数量均逐月递增。其中,理想自今年6月起,已经连续5个月交付量超3万。继刚刚过去的10月,突破4万之后,理想创始人李想更是在微博喊出了“继续挑战下一个更高的难度:整体5万/月,以及理想L7的2万/月”的豪言。
小鹏也已经连续9个月实现了交付量的增长,并凭借G6的上市和供应链改革,创下了单月交付新纪录。
与此同时,在接下来的竞争中,蔚来还需要面对华为强势加持下的问界带来的冲击,以及在2024年上半年即将进场的小米汽车,带来的未知压力。
要想闯进决赛,“削骨”只是蔚来为自己“疗伤”的第一步。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