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智行驾道
“智能驾驶的爆火打得公司不知所措”,广州车展上一位车企员工对智行驾道表示。
最近两年,“自动驾驶”在国内遭遇了完全不同的风评。
2022年之前,几乎每家新能源车企都会在宣传页打上“自动驾驶”的大标签,又极其隐蔽地在角落里标注“该功能仅为辅助功能”的安全声明。
后来,多家车企均发生了自动驾驶引发的事故,例如蔚来、小鹏。于是,媒体和公众痛批车企罔顾事实,夸大宣传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在强烈反对声中,从去年开始,车企普遍收敛了许多,移除了关于“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的描述,几乎没人再提这个词。除了特斯拉。
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严谨,噱头也没那么足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以下简称“智驾”)。
今年年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的一句,“自动驾驶只是被资本裹挟和炒作的一个概念,最终就是一个高级辅助驾驶”是这种变化的最新注脚。
但到今年年中,智驾突然爆火,小鹏G6订单排到三个月后,问界新M7两个月订单破8万。而如今一款售价超过20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不管是上车即用还是“画饼”,都恨不得把“智驾”两个字写在了脑门上,大有曾经的自动驾驶之风。
那么,智驾会成为第二个“自动驾驶”吗?
智驾爆火的底层原因
今年智驾爆火的直接原因来自两款车型的助推——6月底上市的小鹏G6和9月上市的问界新M7,两款车型均在销量上处于同价位新能源车型前列,今年10月销量都在1万台左右,说是爆款并不为过。
小鹏G6的智驾方案包括高速NGP和城市NOA,问界新M7则搭载了华为ADS 2.0,同样可以实现高速和城市场景下的高阶智驾功能。
相对来说,高速场景环境相对简单,实现智驾也相对容易,这两款车型之所以成为爆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实现了城市复杂场景下的智驾功能。尤其是对于走走停停的通勤党,城市智驾的使用频率远高于高速场景。
一位广州的小鹏G6车主对智行驾道表示,开车通勤几乎全靠智驾完成,90%的驾驶都交给了智驾系统,并且非工作日开的也不多,只有在人流量大或者道路标识不清晰时他才会接手。
启用智驾后,他需要用一只手握住方向盘才会让智驾系统保持运行,如果长时间双手离开方向盘,车辆便会发出提示警报。
而在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也有众多问界车主自发上传其智驾视频,展示华为的智驾能力,虽然其中不乏安全隐患和争议之处,但华为智驾能力还是在互联网平台广泛传播。
这也是大部分选择智驾车型的用户都认同的一点:智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都提升了许多,他们愿意信赖智能驾驶。
智驾开始真正具有实用性是智驾爆火的前提之一,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智驾的成本和售价都开始大幅下降。
过去智驾大多只出现在售价超过30万元车型上,例如激光雷达这一智驾所必需的昂贵硬件(特斯拉除外)几乎只有豪华车才能负担得起,例如前两年的蔚来、理想等,因此装车量很低。
2021 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激光雷达数量不到8000颗,去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4 万,比预期的8万颗多出6万。根据车载激光雷达公司一径科技的预测,今年国内激光雷达上车量预估将达到30万-50万台,相比去年至少翻番。
另一方面,车载激光雷达的售价也大幅下降,从2019年至2022年,全球市场份额最高的禾赛科技激光雷达装置的平均售价从1.74万美元降至3100美元,降幅超过80%。到今年,行业整体成本已经降至1000-1500美元。
成本的大幅下降让激光雷达被装载到售价更低的车型上成为现实。
另一方面,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对智行驾道表示,车企在智驾领域已经投入多年,也希望能快速上车、上量,带来正向收益。
于是,硬件成本下降,加上车企在多年投入后对智驾上车的急切,共同让智驾车型短时间内爆发,大家踩着同样一个时间节点,迎来了智驾爆发的时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零售车型和智驾包的价格也有了大幅下降。小鹏G6的智驾包不再像其他车企那样作为选装包单独售卖,而是融入车型,并且价格并未出现明显上涨。另一款智驾热门车型问界新M7则相比上一代大降价,起售价降低7万元,同版本降低了5万元。
过去单独售卖售价2万元-3万元的智驾包,突然变成了一个选装零重力座椅的价格,对用户来说,购买成本大幅下降,因此愿意尝试的人也变多了。
总的来说,智驾功能趋于成熟、智驾包成本和售价的大幅下降,共同推动了智驾的突然爆火。
车企仓促应战
对掀起这轮智驾热潮的小鹏和华为来说,他们是守擂方,是最早被打上智驾标签的车企,因而也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而对其他车企来说,压力不言而喻,尤其是在价格战愈演愈烈的当下。
一位车企员工对智行驾道感叹道,“公司其实一直有做智能驾驶,但是智驾爆火的时机是内部没有预料到的,突然有点不知所措。”
另一家车企也遭遇了类似的“奇袭”,据36氪报道,在今年9月底的理想汽车战略会上,理想单独用了一天时间来讨论智能驾驶议题,内部认为自研智驾发力的时间应该更早。不久前的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理想再次表示,未来会把智能驾驶技术作为核心战略目标。
前不久,理想汽车启用了自动驾驶公司轻舟智航为智驾供应商,协助高阶智能驾驶功能在Pro版车型落地。而理想汽车智驾团队,会将更多重心放在其自研的AD Max版本的技术突破上。
广州车展前,同属华为系的阿维塔12和智界S7均宣布将搭载华为ADS 2.0智驾系统,它们的价位覆盖了25万元-40万元。
刚刚在广州车展亮相的极氪007、奇瑞星纪元ES也都宣布将搭载智驾功能,售价则拉低至22万元左右。
最低的还是宝骏云朵460 Pro灵犀版搭载大疆智驾系统,售价12.58万起,它也是目前市售最便宜的支持高速NOA的车型。虽然不具备完整的城市智驾,但它拥有城区记忆行车功能,车辆能记住车辆的通勤路线,并实现类似城市智驾的能力,因此也被称为“通勤模式”或“通勤NOA”。
就连长期被批“智能化不足”的比亚迪也在快速跟进智驾上车。今年年中,比亚迪旗下的腾势品牌宣布,腾势N7选装“高阶智驾全享包”的车型将于今年10月开启高速NOA内测,12月高速NOA推送,明年一季度城市NOA推送。就此,腾势N7成为比亚迪最早支持智驾的车型之一。
9月底,腾势又将腾势N7的智驾选装包从1.5万元降低至1.2万元,降价20%。
车企蜂拥而至,不单单是为了把车卖得更贵,兜售更多附加价值,也是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赢得先机。
张翔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已经有明显的同质化趋势,智驾作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技术门槛的功能,如果能快速装车,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车企打造差异化竞争。
今年下半年以来,车企密集发布800V架构、智能座舱、4C电池等车型也体现了这一点。
此外,智驾被普遍认为技术门槛较高,率先拥有智驾功能的车型还能反哺车企,增强其品牌力。
智驾价格战到来了吗?
一边是中国车市激烈的价格战,一边是智驾成本、售价的快速下降,似乎给人的印象是,价格战已经蔓延至智驾领域。不过,如果深入探究就会发现,现在谈智驾价格战可能有些言过其实。
张翔表示,目前市场对智驾依然是供不应求的状态,智驾售价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下降,而不是竞争性导致的价格战。
目前在售的同时支持高速NOA和城区NCA的车型并不多,大多集中在小鹏、华为、蔚来、阿维塔等少数几家厂商的少数车型上。正如前文所述,智驾爆火直到今年年中才开始,目前市面上支持智驾的车型不仅少,而且大多是此前售价相对较贵的车型。
张翔认为,明年车企在智驾方面的重点在于商业化落地,让智驾快速、大规模上车。
快速、大规模上车不仅能放大车企的差异化优势,还能进一步降低智驾的生产制造成本,进而创造成本优势。
第三方智驾供应商也看到了车企日益高涨的需求,前不久毫末智行发布了旗下的第二代HPilot三款智能驾驶产品,这三款产品都定位千元级,其中满足城市全场景无图NOH的HP570,为8000元级的价格;针对高速无图NOH(领航辅助驾驶)场景的HP170产品,只在3000元级。几乎相当于4个轮毂的选装价格。
此外,张翔认为,车企可以将功能分拆售卖,降低用户的购买成本,例如自动泊车、高速NOA、城市NCA,用户按需购买。
他还提到,目前智驾亟需建立行业标准,并设立清晰的监管、责任界定等,让车企能更快地商业化落地,也让用户在使用智驾功能时,有明确的法律界定什么情况下事故责任归车企,什么情况下车主承担,打消用户疑虑。
目前宣布将搭载智驾功能的车型售价大多在20万元以上,而国内最畅销的价位其实是10万元-20万元的车型,以此来看,继续降低智驾成本,让智驾覆盖更多的人群依然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例如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此前就曾表示,将在明年第三季度发布15万级别的高阶智驾车型。
如今各家纷纷发力智驾,或许明年大家在技术上的竞争就将蔓延至价格上。在车市价格战看不到丝毫结束的当下,在中国车企的疯狂内卷下,智能驾驶的价格战恐怕也不会太远了。
参考资料:
- 理想智驾「兵分两路」:自研之外引入供应商,李想亲自盯|36氪独家
- 自动驾驶,必须告别激光雷达「PTSD」 汽车之心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