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与客户利益保持一致,把产品卖给适合它的人,才能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2023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峰会&中国投资基金峰会

深度
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

2023年12月3日,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济安金信、钛媒体集团联合举办的2023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峰会暨中国投资基金峰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在圆桌讨论环节,就“如何从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这一话题,济安金信轮值主席韦洪波,方正富邦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乔培涛,国金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姚加红,万柏投资董事长吴文礼,盛运德诚总经理、合伙人耿巾雯分别基于各自的实操经验分享了自己的想法与洞见。

2022年4月,中国证监会首次在《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着力提高投资者获得感”。之后,围绕这一目标,多项重要政策落地。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其内容主要包括: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同时未来将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新注册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分别不得超过1.2%、0.2%,存量产品争取在2023年底前完成调降;降低公募基金证券交易佣金费率;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完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披露机制;支持基金公司拓宽收入来源,包括支持基金公司申请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资格等。10月,国内首支“让利型浮动费率”公募基金完成募集;此类产品将产品费率与管理业绩挂钩,通过绑定投资者与公募基金公司的利益,旨在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行业痛点。

站在管理人与基金公司的角度来看,围绕上述目标,从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出发,仍然有优化升级的空间。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一步“提高投资者获得感”呢?

对此,方正富邦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乔培涛表示,从产品设计端,可以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把投资周期拉长,目前的公募基金浮动费率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第二是将管理机构的利益与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统一起来,使其保持一致。具体落实到投资策略上,则是对回撤进行适当的控制,同时将基金持有人的预期和管理人的风险收益曲线进行匹配。

国金基金量化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姚加红的方法与乔培涛不尽相同。姚加红认为,“获得感”来自于平稳的收益。过去数年间,这种平稳的收益,主要是量化投资策略“足够强”的超额收益(α)。“基于波动比较大的行业收益(β)”,量化基金可以“提供稍微好一点的α”。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下,基金管理人要积极拥抱享受技术进步的红利,提升量化模型。

万柏投资董事长吴文礼则从产品与客户风险收益特征匹配性的角度进一步拓展了上述话题。吴文礼指出,产品的风格画像与客户的风格画像应当匹配。资管机构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风险收益特征,在杜绝违约风险的前提下,设计稳健收益低波动、风险收益适中低回撤、以及高风险高收益三种类型的产品,让客户在“拥有稳稳的幸福感的同时”,“又有进可攻退可守的选择”。

盛运德诚总经理、合伙人耿巾雯的观点与吴文礼接近,但她更偏重于定制化和与投资人的沟通。耿巾雯介绍道,如果能更多地了解投资者的喜好和风险偏度,按照他的需求量身定制产品,则可以提升客户的“获得感”。同时,在产品销售阶段,管理人应该与客户进行充分的沟通,让客户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消除信息不对称。

以下为圆桌对谈交流内容,经钛媒体App编辑:

韦洪波: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选择合适的基金经理进行分享并不容易。今年大多数知名基金经理的业绩并不理想,包括中国领先的20位基金经理。然而,今天我们关注的是那些在过去三年中持续盈利的基金经理,他们不仅每年都实现盈利,而且累计收益相当可观。

通常,投资者期待听到顶尖基金经理关于明年股市走势、看好的板块和大盘点位的分析。但今天,我们不会探讨这些较为常规的话题。原因在于,即使这些分析由专家提出,其准确性仍难以保证,而且大多数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我们今天的重点是讨论如何通过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来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这是一个更具体且实际的话题。最近我访问了北京的几家大型公募基金,如工银、建信等,了解到他们通常将产品体系安排在中后台部门。这反映了市场与投研之间的紧张关系,市场部门认为投研产品不足以吸引客户,而投研部门则认为市场推广不够力度。产品部门主要负责产品开发和沟通,编写产品说明书等任务。尽管这些工作很重要,但要真正推动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时间和努力。

今天我们首先探讨的主题是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那么,获得感到底是什么呢?

乔培涛:投资者获得感的关键是盈利,特别是对基金投资者来说。如果只有机构盈利而基民无法获益,则无法形成真正的获得感。

姚加红:获得感来自稳定的盈利。

吴文礼:获得感来自合理且可期待的回报。但是总得来讲,就像乔总说的,一定得给他挣到钱,不挣到钱,一定是在“耍流氓”。

耿巾雯:获得感源自投资者对基金的认可,因为我们无法做到每一次都挣钱,因为我们不是神,但是我希望,无论我们赚钱与亏钱能得到投资人的认可,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获得感。

韦洪波:尽管姚老师和台下的投资者、持有者可能认为盈利足以满足他们,但这种满意度可能并不全面。我看过对贝莱德一位资深投资者的采访,是关于怎么提升投资者获得感。采访中提到,超越投资者预期的重要性,即使在亏损时期也应采取措施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和满足感。那我们接下来聊聊如何通过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来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

乔培涛:当前A股市场连续两年的下跌趋势,特别是机构重仓股的跌势,尽管大盘指数表现尚可,但投资者的满意度在这两年间显著降低。很多的思潮都在讲,这两年为什么是机构赚钱基民没有赚钱,这个现象是我们A股独有的吗?我觉得也不是,比如美国麦哲伦基金,年化30%的收益,13年,将近有30倍的收益,但是这里面,投资人能赚多少呢?按他们的说法,里面三分之二投资者是亏钱的,跟我们结构有如出一辙之处。

如何让基民真正能够赚到钱,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一个长周期的问题。从产品设计端,主要考虑两个因素,首先,考虑延长投资周期,以使投资者和管理机构的利益更加一致,例如采用浮动费率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构设计,比如巴菲特就不挣固定管理费,只有超过6%以上,才拿三分之一的提成。因此我们旱涝保收的结构显然是不合理的,基民亏了两年,你为什么收管理费呢?因此浮动管理费可能未来会蓬勃发展,包括我们持有期的变化。

二是如何将机构和投资者利益有效结合。我经常形容基民就是来吃饭的顾客,基金经理就是厨师,基金公司是饭店,一个饭店能不能开的长久,就是饭店的利益、厨师的利益和顾客利益,必须有机结合。如果只是在里面搞零和博弈,或者总有一方觉得不痛快,那这个饭店也不可能长久兴旺下去。所以若想长期成功,三者利益的协调一致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投资策略方面,我也谈两点。一是适当控制回撤,平衡风险和收益。A股很有意思,投资者对管理人的要求很高,熊市的时候不能亏钱,牛市的时候还不能少赚钱,你赚得少了投资人也有意见。二是确保产品策略、风险收益曲线与客户预期相匹配。换句话讲,做什么菜一定要找到合胃口的顾客,比如我是一个很优秀的川菜厨子,但你又不能吃辣,你到我这来,我做得再好,你也觉得不合你的胃口,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姚加红:这个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投资的角度,二是产品的维度。

虽然在量化投资领域实现这一目标具有一定难度,但量化投资的手段明确,通过提供稳定的超额收益,可以在长期中获得良好的成果。近几年的情况,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多因子和多策略都实现了正收益,这是β+α的结果,得益于在β较弱时α的强劲表现。尽管未来实现正收益可能会面临挑战,特别是在阿尔法和贝塔表现都不佳的情况下,但随着市场的成熟,如A股市场趋向于成熟的美股模式,保持最终的收益仍有可能。

近年来量化投资的影响力日益增强,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显著提升了量化投资的效能。面对技术进步,未来的方向是利用这些技术进步来优化量化投资模型。

在产品领域,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管理费用结构。缺乏激励机制可能导致缺乏动力去追求α,即超额收益,这是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

吴文礼: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它不仅限于资管机构的范畴,而且可能涵盖了众多其他方面。我愿意分享我们近几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就:

关于产品设计,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基础和前提在于明确我们的理念和投资初衷。这种理念主要基于公司的经营哲学和文化背景。我们的理念定位于:确保委托人在其风险约束条件下获得持续稳定的收益,同时在牛熊市中实现一定程度的绝对收益。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可以很好地定位自己。归结起来,我们的总结是实现产品和客户之间风险收益特征的完全匹配。这无疑是一项艰难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努力。

我们建立了客户体系和产品体系,在这两个体系中,我们通过量化匹配矩阵来展现出来的产品风格和特征与客户风格是一一对应的。这是基于结果的导向。虽然在做这些之前我们有所顾虑,但我们准确地找到了客户的偏好。我们的主要客户是机构客户,这使得我们更容易了解他们。如果是个人客户,情况可能更为多变,因为他们的喜好可能频繁改变。因此,我们首先从机构客户入手,从与他们的合作开始,这样更容易找到两个体系的结合点。

这也是我们目前所有产品能够实现风格稳定且不偏离的基础,因此赢得了许多投资者的信赖。在过去几年里,我们逐渐丰富了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产品矩阵,包括三个主要类别:第一类是追求稳健收益的低波动产品,同时我们以货币基金、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以及中短期债券基金为标准。第二类是追求适中风险收益且低回撤的固定收益产品。第三类是抓住特殊市场机遇,主动承担风险的产品,同时实现全球配置,如高收益债产品。目前,这三大类产品非常好地满足了我们不同客户的各种投资需求,让他们不仅拥有稳定的幸福感,同时也拥有多样的选择。

在提到这些产品矩阵时,我们的每个产品的投资策略可以归纳为三大法宝,用以实践我们的理念。第一个法宝是信用匹配,即为每个产品合理地匹配信用风险等级和风险水平。在市场状况变化时,我们能够灵活应对,如今年城投债市场的情况,我们听取了众多专家的意见,坚定信心,适当地进行市场调整,获得了一些收益。我们始终坚守避免违约风险的底线思维。第二个法宝是关键因素的调节,涉及择时、择类,包括大类资产选择、久期控制和仓位调整。第三个法宝是精耕细作,我们日常进行精细化管理,尤其是债权投资策略。我们注重流动性管理,同时把握趋势和机会型交易,抓住市场提供的机遇。因此,我们通过细致工作和每日勤奋的研究,把握住市场给予的机会。

我们还有两大体系来保障这三大法宝的实施:一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风险控制量化体系,这非常重要;二是我们在宏观信用、可转债等领域的投研能力,已经历经多轮周期的检验。这两方面是我向大家介绍的,如何提升投资者获得感的方法论和实践。

耿巾雯:在过去几年中,我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产品和客户满意度提高投资者的体验。特别是在权益类产品中,我们观察到客户通常在市场低点时出售,在高点时购买,这种行为同样体现在他们对基金的操作上。一旦亏损,他们便倾向于卖出,而在市场上涨时再次购入,这导致他们的获得感普遍较低。因此,近年来,我最主要的工作是进行投资者教育。

我们目前对投资者的服务首先是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定制的产品。我们努力更深入地了解投资者的偏好和风险承受度,以此为依据来设计产品。了解客户的喜好,就像了解他们喜欢的菜肴一样,这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尽管这种提高不可能达到100%。

我管理的客户数量相对较少,这使得对他们的跟踪和教育变得更为简单。这些客户通常与我合作已有十几年,对我非常忠诚。因此,投资者教育至关重要。目前,很多客户对金融产品的了解不足,我们的营销人员使用的专业术语常常让他们感到困惑。因此,让客户清楚地了解他们所购买产品的性质、潜在收益和风险至关重要。

这种提前的知情和教育有助于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投资体验。

韦洪波:若明年你们要推出一款新产品,比如2024年1月1日开始投资的新产品,你们会怎么给投资者挣钱?

乔培涛:关于投资风格,我倾向于延续我们目前的方法,即专注于景气拐点作为投资目标。这种策略适用于各种市场情况,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在合适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实现显著的超额收益,而在不利条件下,我们也努力避免损失。因此,我们将继续采用这种策略,预期将会带来良好的回报。

姚加红:在量化投资方面,我们的产品线表明,虽然我们主要专注于量化投资,但传统产品的规模相对较小,涵盖几十种产品。尽管我们的整体规模达到了三百亿,但实际上我们只有六种主要产品。每种产品的定位并不过分细化。

展望未来,我们的策略是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结合对不同投资标的和时间段的预测,以此来实现稳定的超额收益。我们将继续沿用这种方法,虽然可能会在每个产品的主题上进行微小的调整,以适应市场和投资者的需求。

吴文礼:我们的预判是,明年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可能不会强劲复苏。基于此,我们预计明年整个国家和央行将继续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这种预测得到了央行行长潘先生在新华社的采访中的信息支持,这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因此,我们认为,明年社会融资和信贷增速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央行将持续提供流动性支持,保障各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营。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看好明年上半年的债券市场,预计其表现将相对乐观。在信用债方面,我们将密切关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程度,特别是城投债的情况。我们将在与客户沟通其预期的基础上,谨慎评估信用风险,确保不触碰违约风险的底线。

此外,作为海南省首批QDLP(Qualified Domestic Limited Partnership)试点企业,我们正积极参与试点额度的申请。我们特别关注海外市场中的中资美元债市场,尤其是中央政府和依托地方政府的城投债。在当前外资减持中国资产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具有高价值的投资领域,我们将勇敢地进入这一市场。

耿巾雯:我们将继续保持谨慎的投资策略,因为我们对当前市场的前景持谨慎态度。这种策略是我们在过去一年和今年能够实现正收益的主要原因。我们的主要做法是耐心等待合适的投资机会,如果出现机会,我们会选择合适的时机实现超额收益。若没有合适的机会,我们宁愿选择不进行投资,以避免错误。这种以谨慎为原则的投资策略将继续作为我们的主导方针。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本文系作者 陈齐乐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