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T-EDGE文章详情顶部

周期里的基金经理与周期里的我和你

钛度号
故事最终都由周期的幸存者讲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远川投资评论(ID:caituandzd),作者丨张婕妤,编辑|沈晖,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2021年4月30日的下午,在曼哈顿料峭的春日阳光里,一位59岁的基金经理纵身从10楼的办公室跳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与那些因为杠杆和贪婪而身败名裂的对冲基金经理不同,Charles de Vaulx 凭借优雅的保守打法在金融危机中录得正收益而扬名天下,即便随后美国市场被成长股支配,他也依然保持着对低估资产的坚守。数以十年计的执着,使得他在美国同行中备受尊重。因此,这位古典价值投资者突如其来的自戕也引发了华尔街无尽的唏嘘。

一个流动性泛滥的时代,既催生了市值如超大巨人般的科技公司,也彻底摧毁了 De Vaulx。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他无力地看着自己的公司从200亿美元的巅峰规模,持续失血到区区8.63亿美元。直至两只旗舰公募基金进入最后的清算,曾经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也相继离开,De Vaulx 终以一种极其孤独的姿态永远地卸下了自己的骄傲与疲惫。

投资行业走在一条轻资产的道路上,似乎人的命运也常常被轻飘飘地吹起,然后被无声息地砸下。如同希腊神话里的伊卡洛斯,拼命地飞向太阳,双翼却被灼烧融化,最终坠入大海之中,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在这个行业里,命运之手有另一个更常见的名字——「周期」。

微观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宏观到一个国家的兴衰,基金经理们把霍华德·马克斯的《周期》正着读一遍反着再读一遍,引用无数金句,但少有人会说自己也不过是「周期」里的一个微小局部。

在中国,故事一样如此。

烈日当空

今天再去谈起2021年基金行业的人声鼎沸,似乎总有一种残酷的意味。回头看,这一年是沪深300连跌三年的开端。但身处故事开头的人们,却对周期的反转显得迟钝。

这一年的狂热,以冯波执掌的易方达竞争优势企业创下单日认购金额2374亿的纪录开始。同一天,广发、华柏、博时旗下也有产品一日之内结束募集,以至于2021年1月18日这一天被坊间称为权益基金的「疯狂星期一」。

最终,整个2021年以全年新发基金超过1900只、总募集份额超过2.93万亿、发行规模超过100亿的基金22只作结。

在这场狂欢里,私募基金也分得了自己的一杯羹。

2021年全年,一下子新增了43家管理规模突破100亿的二级私募基金管理人,其中成立时间不足5年的有12家,分别是:聚宽、煜德、宁泉、源峰、上汽颀臻、衍复、礼仁、正心谷、和谐汇一、慎知、星阔和瓴仁,尤其是凭借高瓴加持的瓴仁,成为了唯一一家成立不足一年就突破百亿规模的二级私募。

整个行业都沉浸在「居民财富搬家」的美好叙事里,却很少有基金经理意识到这场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达到高潮的募资狂欢,将让整个职业群体都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在数以千亿、万亿计的增量资金面前,投资能力的捉襟见肘是一种行业性的困顿。

买得下手的公司就那么些,然后基金经理们就把这些公司买到了其他人买不下手:茅台史无前例达到60倍PE,连市值之神纳德拉大概都会说一句看不懂;快速吸金的新能源板块,把宁德时代拱上了一万亿,国信证券的分析师直接以2060年为预测区间终点,来合理化2021年的估值。

那时的基金经理,每每在路演中被理财经理提问「管理规模的上限是多少」时,高情商的人,会报一个略高于自己当前规模的数字。当然,也有上一年净值翻倍、募钱募到膨胀的人,淡淡地讲出「按照我的投资方法,管理3000亿没有问题」。

很少有人能轻易拒绝彼时彼刻金光闪闪的幻觉。在此之前的2020年里,公募基金行业一共出现了89只翻倍基金。

飙升的净值和膨胀的规模,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不可避免地营造出一种天选之子的「使命感」。也许,当基金经理们说出「希望成为中国给持有人赚钱最多的基金经理」、「用我科研投研的所学所得真正地为老百姓赚钱」的时候,他们眼里的光是真诚的。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件事也比他们想象的要难得多。

市场这台称重机,即便迟到,也从不缺席。周期的风悄然变向,三年之后,连「不亏钱」都变成了众人难以实现的目标。

线性外推的预期一旦拐头,下坠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断崖,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做好准备。突然之间你感觉到自己力不从心,同一瞬间,你就会被高速列车无情抛下。

告别的时候,时代哪有时间和你说再见呢?

大雪纷飞

2021年公募行业刚创下募集纪录,2022年公募行业就创下了亏损纪录——全年整个行业录得1.45万亿亏损,但同期整个行业的管理费收入依然有1442亿元,与2021年持平。

一个关于财富创造的宏大叙事,从美好期盼到信任危机,只用了365天。

在那个「疯狂星期一」里售罄的四大基金,运作到今天,净值最高的一个0.6,最低的一个0.4;高举高打一口气募了几百亿的私募们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打了两年玛利亚之墙夺还战,产品还深潜在水面以下;当年高喊以终局思维定价宁德时代的分析师们,也收到了深圳证监局出具的警示函。

与此同时,宣发时要为持有人赚钱的基金经理们,一个又一个在封闭期里离职,只消几个月就改头换脸地出现在新东家的拟任基金经理条目中;那位一度「长在热搜上」的蔡总,曾在自白里提到「持有人是我的衣食父母,我希望给投资者带来长期回报」。可是无数流言蜚语之后,他也终究食言,丢下无数人的浮亏,在今年的中秋节卸任了所有产品。

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公司两个公司造成的困局。

在那个离我们最近的周期高点,甚至再也没有像2007年、2015年那样,有哪怕一家基金公司敢冒行业之大不韪而疾呼泡沫风险。尽量少发基金或是暂停大额限购,成为了这个行业最后的克制。

如今,那些未曾实现的豪言壮语,也终于化作了人们对这个行业的愤怒与诘问。

除此之外,还有叹息。

一个如 De Vaulx 般坚守着价值投资、屡获殊荣的老派金牛基金经理,在2021年的冬天结束了自己41岁的生命;那个冬天还没有完全过去,一位事业看起来还在蒸蒸日上的私募基金经理,就在2022年的2月初,永远地消失在了深夜的黄浦江畔;今年6月中旬,在业内以勤奋而著称的上海私募老总突发心梗去世,意外来临前一天的夜里,他还在分享自己的投资观点。

这个金光闪闪的职业,也终于在这些始料未及的讣告中,露出它冷冽的獠牙。

在亏损的数字面前,人们不再关心基金经理们的工作时长、精神极限;在质疑基金经理偷吃的时候,人们也不再相信替人管钱的压力与焦灼。在微信群里,被客户毒打的理财经理将委屈转移到对基金经理的谩骂上,甚至连求派点的券商研究所销售都加入了指责基金经理不够努力的队伍中。

新基金发行全是眼泪,老基金持营全是客诉,快速扩张的基金经理群体开始面临痛苦收缩,有人无基可管,有人无处可去。时间一不留神从指尖划过,就变了日月——原来人们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基金,也就不一定需要那么多的基金经理,尤其不需要高薪低效的基金经理。

整个群体笼罩在降本增效的乌云下,沪上首屈一指的基金经理之家仁恒河滨城就表演了一个先干为敬。

成交日期相差一年,成交金额相差1100个W

一个迟迟没有确认的周期底部,超出了许多机构自身财务报表的韧性,也超出了许多专业投资者心理的极限。

创业时意气风发、笃信大时代来临的私募,开始在短期看不到尽头的经营压力面前缩减成本,甚至裁掉当初说好一起奋斗,现在看来根本没用的研究员;也没有人讲好公司就应该给溢价了,倒是星夜赴微盘、或是躺平高股息的情绪又开始重演另一个极端。

每个基金经理们都在研究大大小小的周期,但很少有人研究自身的周期。那些看不见的峰与谷,是心电图测不出的骄傲与失落。任何人试图走进那些最极致的时刻,也只会发现自己身处于无边无际的沉默之中。

投资,本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周期低点的冬天,就更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冬天还在继续。没有一个人可以凭实力准确预测出这一轮市场下行周期将在哪一天戛然而止;即便有,也难以复制第二次。

毕竟,这个行当没什么永恒不变的圣杯,只有K线永远不停歇地走向下一个交易的日子。

尾声:等待齿轮

2020年至2021年新入场的基民们,在试图长期持有人生中第一只股票基金的第一个三年里,大概率经历着一场绵绵无绝期的伤心。谁都无法回到当初,选择让一切从头来过,但我们总能在每一轮周期里变得比过去更成熟一些。

「周期」向每个人索取学费之后,才会告诉人们:投资世界没有童话故事。

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要重新理解理财和投资是两件事。投资是选美、是坚持、是下注,有时也是一种运气。甚至连基金经理自己都无法事先分辨,十年之后,他会成为因买入苹果而续写传奇的巴菲特,还是以最惨烈的方式殉道价值投资的 De Vaulx。

理财则要考虑意外、要在乎稳定、要有效分散——买了100个股票基金不叫分散,多元的资产组合才是。在理财经理的整体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的当下,我们这一代人眼下只能靠自己痛苦的学习——学习保险、固收、股票、房产等不同类型资产的底层逻辑,学习仔细地计算家庭的日常支出,学习审慎地评估各种收入的可持续性,才有可能避免犯下大错。

而对于基金经理们来说,一切的一切又回到伊卡洛斯的寓言——不要飞得太高,以免蜡羽因太阳灼热而燃烧成灰烬;也不要飞得太低,以免翅膀因海水潮湿而沉重到无法挥舞。

如果还能熬到下一个高点,请像如今一样敬畏市场、敬畏人性。就像芒格生前最后一次访谈里说的那样——「你的一生中很少会知道自己是对的,且确定你做的事情会奏效。也许一生只有5、6次你们需要这样去做……很多人都破产了,以为一切很容易,而实际情况是非常困难和罕见的。」

与此同时,精神的坚韧和身体的强健,在如今的环境下也变得尤为珍贵。周期的凌厉、生活的挫折如何打压一个人,就会如何褒奖挺过去的人。这同样也是芒格的遗产: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苦难,你必须像战士一样应对。

毕竟,故事都是周期幸存者讲述的,也只有最终还留在牌桌上的人才能在事后云淡风轻地说:经历过周期是一个人生命中真正稀有的财富。

本文系作者 精选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