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莓财经
或许越来越多的人在发现,文心一言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频次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一些非常简单的创作方面,即便最后的结果不合适,有些时候也能提供相关的很多素材。
就像李彦宏曾经说过的,它并不完美。
虽说不完美,但是百度AI能力所带来的改变其实已经可以带给许多人惊喜了,这一点从百度三季度的财报内容上我们就可以推测端倪。
营收344.47亿元,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non-GAAP)达73亿元,同比增长23%,营收、利润均超市场预期。近三个月内,文心一言向全社会开放,百度发布文心大模型4.0版本,目前文心一言用户数已达7000万。
综合看来,百度的这份财报确实一份不错,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印证自身战略发展放哪共享的一种确定性。然而与此同时,我们也需要看清楚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不完美”,而这似乎也就意味着技术真正距离趋于完美还存在很明显的不确定性。
初露锋芒的文心一言:知识入口与大模型应用的相得益彰
毫无疑问,在百度基本盘也就是传统业务相对稳定的时候,最引人关注的财报信息无疑还是文心一言的表现。用户数已达7000万。就目前而言,文心一言的表现其实是比较出色的,这也不负这么多年百度对AI的发力。
过去在BAT最辉煌的时候,百度就一直以技术为标签,如今看来它再一次重塑了自己的技术标签。
从多个维度来看,百度在发力文心一言的应用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为什么这样说?
答案是百度掌握着大模型融入人们生活的某些关键“入口”。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百度对于社会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在笔者看来就是作为知识的入口价值。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库、百度网盘、百度经验等工具的存在,其实是方便人们去搜索和储存信息的。这么多年,通过对信息的搜集、积累和分析,百度塑造出自己的最核心价值,建立起自己的知识服务生态。这么多年来,有问题“百度一下”的思维早已深入人心。
回到大模型上来,自从人机大战之后AI的热度就一直居高不下,但是似乎一直没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自从OpenAL发布chatGPT后,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认知,而“chatGPT”火出圈的导火线就是它可以帮学生做作业甚至写论文,这刷新了人们过去的看法,原来机器在某种程度上真的可以替代人类。于是乎,大模型开始火了。
可以说,大模型火热的导火索就是发生在“知识”领域。
所谓的专业大模型,其实就是一个行业专门用本行业的知识和数据来训练一个垂直模型,然后再服务于某一场景。就百度而言,文心一言就是可以帮助用户解决“知识”场景方面的问题,而这恰恰正是百度的优势所在。类似的,其他发力大模型的企业也是如此,基于自身优势入口去解决问题。各自的企业基因决定了它们发力大模型的姿态,从这个维度来看,基因是它们选择的围墙但同时也是具备较高壁垒的优势资源,大模型的开发在未来注定是对自身业务的一种赋能和升级。
就像百度,如今看来文心一言对其传统知识产品矩阵的赋能价值已经得以彰显。据公开资料显示,百度基于文心大模型和文心一言对旗下产品进行全面重构,百度多款AI原生应用数据指标显著增长,百度文库的付费率也大大提高。
只不过话说回来,文心一言所带来的惊喜一定是有的。但对于用户而言,其似乎仍然具备较为明显的短板。文心一言在中文语义理解方面好像存在很大的局限,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让人捧腹大笑或者很来气的答案,其目前对人们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改变和方便似乎还差很远。
AI缺乏人类思维复杂性的特征,在文心一言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说,文心一言带给我们的有惊喜,但这显然还不够,国内大模型发展依旧任重道远。
接连掉队之后,大模型会是百度的“巴别塔”吗?
与国内其他科技巨头发力相比,大模型对于百度而言似乎有着更多别样的意义。
往前数几年,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候,“百度掉队”的呼声非常高。相对于阿里和腾讯,百度似乎有些反应慢,而后奋起直追似乎也难掩败局。
“百度账上大概还有500多亿现金,我们先拿200亿吧。”
考虑到最终百度布局O2O的结果,当年李彦宏的这句话似乎有一点点讽刺。
商业竞争唯快不破,先发者优势会非常明显,落了下乘的百度在无法对竞争对手形成颠覆性创新的时候,恐怕很难摧毁对手因为时间差建立起来的“安全区壁垒”。再加上网络效应的加持,行业马太效应也会愈发凸显。
百度在移动互联网的战略迟疑造成了“百度掉队”的论调流传出来,也因此外界认为其可能会更为焦虑,对于开拓新业务也更加渴望。其主要业务概括起来其实还是“搜索+广告”,但移动互联网的场景被各个移动应用所割裂,百度在PC时代的“入口”价值受到稀释。
再往后,在各路巨头逐鹿“云”战场的时候,百度似乎仍然没能很好地抓住机会,与阿里、腾讯、华为相比,似乎要稍逊一筹。基于搜索引擎服务的百度,同这几家公司相比,可能并不具备丰富的行业2B资源与云计算落地场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或许也导致其在面对云服务的时候有些后知后觉,等到自己意识到云并不是“新瓶装旧酒”的时候,对手已经布局很久了。而且,百度在移动互联网的场景化布局上不如阿里、腾讯,这或许也使得其在云应用层面上可能落了下乘。
值得一提的是,刚刚发布的三季度财报,百度的云业务营收也首现出现下滑,这或许不是一个好的信号。
主营业务方面,人们的搜索“马斯洛”驱使下,变得越来越挑剔,对信息获取效率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与之相随的是各种针对百度搜索的批评。哪怕很多批评背后其实不是百度态度问题,而是当前技术能力暂时达不到。并且无视再怎么有问题,百度搜索到现在仍然是绝大多数人获取信息第一入口这一现实情况。
这些质疑声似乎一直持续到陆奇到来才渐渐小了起来,百度进入“all in AI”时代,率先布局人工智能。
那个时候的百度其实需要新故事,需要让投资人和大众的视角从移动互联网布局落后的印象中转移出来。因此,哪怕AI仍是一个需要无休止投入,大规模商业化仍需等待的领域,这也不妨碍百度全力以赴。不过幸运的是,百度所讲述的AI故事似乎有印证的可能。ERNIE 4.0已经表现出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实力,除此之外,百度的自动驾驶服务Apollo Go也表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
人工智能的亮眼表现离不开百度一直以来在研发方面的巨大投入。研发方面,百度第三季度研发费用为61亿元,同比增加6%,主要由于支持文心一言研究投入的服务器的折旧开支及服务器托管费增加。
然而,任何一项新技术的研发或许也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百度在人工智能上高举高打的同时,或许也承担着不小的发展压力。
作为上市公司,长期大量进行研发投入,而AI商业化仍是是行业性难题,这对于百度财务方面会不会有所压力呢?这一点或许仍需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此外,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文心一言与搜索引擎的结合也让搜索的未来有了更多的可能,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看到文心一言所存在的明显差距,很多时候它无法很好地完成人们对它的指令,距离真正的便利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也许有一天大模型真的会极大的影响人们生活,但技术研发本身其实是具备较强的不确定性,我们只能知道总有爆发的这一天,却不知道具体是哪一天,这就意味着投入成了一件无休止的事情。不完美的大模型,可能还要一直承受用户的职责。
最后,从竞争的角度来看,百度在进步,文心一言在提高,但我们不能“刻舟求剑”,因为百度一直在面临其他科技公司的竞争,包括国内外科技巨头们。大家都在做大模型,但是市场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大模型,未来谁的产品能更胜一筹?这一点谁也不知道。期中考试的排名无法决定最后的期末考试,即便现在文心一言是国内大模型领域的当红炸子鸡,但谁也不敢确定它能最终稳赢。
所以说,文心一言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百度也会大力予以支持,但它是否真的能够成为百度崛起的“巴别塔”,或许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检验才行。
手心还是手背?大模型精准性与搜索广告展示的天然矛盾
1975年,柯达发明了全球第一台数码相机,但选择主动雪藏了这款数码相机,最终柯达的繁华也就此结束。
触屏技术是诺基亚第一个发明的,比其他玩家要早很多,但最终智能手机浪潮却让这个手机界的庞然大物走向了衰退。
任何企业的优势不可能长期存在,优势很有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劣势,诺基亚们的例子也已经是屡见不鲜,作为传统模式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往往会走向路径依赖,陷入“创新者窘境”。毕竟自己革自己的命很难,即便企业内部有人有这份前瞻性眼光,恐怕也会被团队内部的反对声所淹没。
因此,调整组价值架构,改善自身基因,为新业务发展扫清内部环境,是助力新业务茁壮成长的关键。
而在今天,对于百度而言似乎就是在做革自己命的事。这种革命,是为了续命,是为了在下一个浪潮下自己仍旧处于浪潮之巅。
为什么这么说?一方面,百度在不遗余力的发力大模型研发。而另一方面,过去百度搜索的精准性与竞价广告需要更多展示的模式似乎天生就是一个“二律背反”。如今推出文心一言,它在将来势必是搜索引擎实现“模糊搜索”到“精准推送”跨越的关键,这样一来,精准搜索与竞价广告之间的矛盾或许也会最大化。
所以说,百度发力文心一言,更像是在自我革命。
只不过问题来了,百度真的能舍弃竞价广告吗?它愿意用基于大模型的精准化搜索服务去稀释自己竞价广告的价值吗?
当然了,如果说未来大模型真的能够颠覆传统搜索引擎,那么最容易实现这件事的其实还是百度。这样说吧,假如技术都在同一档次,当百度和其他企业相比,在搜索以及各类知识获取上一定是更多人的第一选择,毕竟这么多年大家都习惯的事也不愿意轻易改变。
因此,百度最大的对手其实还是自己。未来,如果有一天文心一言真的要革了竞价广告的命,到时候百度是选择手心还是手背?亦或者寻求到一个能够让二者实现平衡的方案?我们只能把答案交给时间。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文心的上下文能力基本不存在
我只用文心一言,模型需要大数据训练,期待能为国产AI助力
文心4.0我试了,感觉不比gpt4差,价格还便宜,只要国内坚持扶植,不会在这个领域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