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字计划,作者|蓝字
在位于旧金山市中心蒙哥马利金融区中心泛美金字塔对面,一家独占四层的店铺里,站满了体验产品的顾客。
这是大疆在美国加州的第一家授权体验店。
旧金山湾区的硅谷,是过去半个世纪几乎所有重大技术变革的策源地。如今,离它不远的地方,一家来自中国深圳的科技公司正在用它的产品占领美国。
作为全球商用无人机领域的龙头企业,大疆超80%的营收来自海外。在美国,有一半飞在天上的商用无人机来自大疆。
地球的另一侧,腾讯在一场游戏发布会上,官宣了与南航合作研发的首个国产完全自研“全动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
在过去,帮助中国8万名民航飞行员训练的飞行模拟机主要靠进口且价格高昂,一套配置了加拿大航空电子设备公司Tropos 6000视景系统的全飞模拟器,售价可以高达1000万美元到2000万美元。
腾讯自研游戏引擎与南航自研虚像显示技术的结合,改变了这一历史。与传统视景系统相比,该系统号称“半天就能重建1000平方公里城市”,数字资产制作效率提升10倍以上,多边形生成与渲染能力提升380倍。同时,有效实现生产成本降低60%,且已经可以量化投入使用。
在全动飞行模拟训练领域,中国已然实现了代际升级。
这种感觉,老美国人可能很熟悉。
200多年前,塞缪尔·斯莱特在脑子里背下水利纺织机的原理与制造技术,将它从英国“带”到美国,开启了现代工厂制度,让美国纺织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纺织品市场上逐渐成为英国最强劲对手。
1990年10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在庆祝美国纺织工业200周年的大会上称:美国纺织工业对美国经济能有今天的增长和取得如此的竞争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同样的剧情,如今正在中国的众多行业轮番上演。
越来越多如腾讯、大疆一般的中国企业,正衔枚疾走,加入“国产替代”的潮流之中,通过技术自研的道路,向曾经长期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进口产品发起挑战,甚至将中国的产品、商业模式在海外输出。
国产替代,在历史上、在全球范围,都是后发国家追赶先发国家的必由之路。
国产替代潮起
2022年底,总部位于瑞士的跨国药企诺华做了一个无奈的决定:不再负责“格列卫”在中国的销售推广,将中国市场的商业推广权交给了国药控股。
“格列卫”又叫伊马替尼,是诺华研发用于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胃肠道基质肿瘤等癌症的第一代靶向药物。它可以使慢性颗粒性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十年生存率从以前的不到50%,增加到了现在的90%左右。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伊马替尼曾经“大放异彩”——因为其高达23500元/瓶的价格,让许多患病家庭望而却步,他们只能冒险买非法销售的印度仿制药。
诺华作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并不复杂——2013年4月,伊马替尼的化合物专利在中国的保护期结束,之后陆续有国产仿制药生产厂家拿到生产批文并通过一致性评价。到今年7月,格列卫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千元级别,国产仿制药最低甚至只需要数百元。
在医药行业的国产替代中,药品仿制也许是其中最为人所知的部分。
在化合物专利之外,原研药企通常还会在原料合成路线、制剂方法等领域做专利布局。在中国医药研发水平与人才储备均远远落后国际先进水平的的现实之下,仿制成为突破专利封锁的有效练习。
而不太为人所知的是,国产药实现低价的背后,还有周边技术的突破。
2006年,在美国已经成家立业的华人工程师江必旺突然选择回国。
上世纪六十年代,江必旺出生在福建闽北山区的一个小乡镇,恢复高考之后,他考上北大。毕业之后恰逢出国潮,他去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汉姆顿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提前两年博士毕业,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之后进入一家世界500强企业从事研发工作,担任资深科学家。
决定回国的时候,他已经在美国待了十几年,结婚生子还买了别墅,生活很安逸。
但最终,江必旺带着一家人及十个装满各种实验仪器和材料的大箱子归国,创办纳微科技。动力之一,来自他目睹国内的亲人因为高价药而负担重重。
临行前他和家人承诺:回去三年,把微球材料制造技术解决了就一起回美国。江必旺所说的微球材料,指的是工业上用于分离纯化的色谱填料,它是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多个领域的核心基础材料。
在生物制药行业,它是疫苗、抗体、胰岛素、抗生素等生物药核心生产环节的重要基础原料,几乎可以决定药品的质量与成本。江必旺创业的时候,中国的色谱填料基本依赖进口, 被GE Healthcare、Tosoh、Bio-Rad等国际大型企业垄断。
他远不会想到,三年之后又三年,直到十五年后的2021年6月,纳微科技才终于一飞冲天。当天挂牌科创板的纳微科技,成为纳米微球第一股,发行价8.07元,截至收盘,股价大涨超过12倍,达到110.88元。
资本市场看好纳微科技的最重要理由,是制药原料领域打破了外企垄断,有望将制药成本打得更低。
仅仅有一家纳微科技远远不够。
今年8月审议通过的《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指出,要“增强高端药品、关键技术和原辅料等供给能力”、“促进国产医疗装备迭代升级”。
根据工信部调研数据,在关键基础材料领域,32% 的关键材料仍为空白,52%依赖进口;在核心电子元器件领域,绝大多数计算机和服务器通用处理器 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航空发动机、汽车等关键件精加工生产线上95%以上制造及检测设备都依赖进口......
国产替代尚未成功,众多国产企业仍在努力。
在数据库领域,平安信用卡于2020年将其核心从IBM大型机替换为腾讯云数据库TDSQL,成为业内首例银行核心系统从IBM大型机下移至国产分布式架构的案例,目前TDSQL已经为国内排行前十银行中的7家提供服务,为20多家金融机构完成核心系统的替换。
国产办公软件WPS,去年在所有省级政府办公软件的采购中,拿下总采购量近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微软的Office只能居于其后。
近两年,核心医疗、同心医疗等数家企业,先后公布了自行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打破了在人工心脏领域国外的长期垄断与领先。
今年11月,京东方公布的最新屏幕产品“2K东方屏”,终于被国产主流旗舰手机采用,改写了手机屏幕领域三星一家独大的历史。
无数个从零到一,改变就在潮水中发生。
从模仿到输出
国产替代之路并非是一帆风顺。
世纪之初,中国互联网行业风起云涌,一大批巨头蛰伏在网线丛中。然而最早一批冒头的互联网产品,几乎都不约而同地背上了“山寨”之名。
换一种好听的说法,就是沿循海外已有的互联网模式。
1998年,通过第一桶金的积累,马化腾创办腾讯公司,推出了一款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于一身的软件——“网上中文寻呼机”,简称“OICQ”。然而就在推出OICQ几个月之后,腾讯就收到了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在线公司的律师函,认为“oicq.com”和“oicq.net”这两个域名含有“ICQ”字样侵犯了知识产权,并要求腾讯将域名免费转让给他们。
美国在线公司,当时是席卷世界的即时通讯软件ICQ的拥有者。2000年,美国仲裁论坛受理这两个域名的争议书,并最终将域名判给了美国在线公司。腾讯只能无奈接受,并将OICQ改名为“腾讯QQ”。
同时期出现的百度,被指模仿当时的世界第一大搜索引擎谷歌,谷歌的个性主页、以图搜图、地图、实时路况等等功能,百度均在随后一一跟进;即便是后来才出现的微博,也被指模仿推特,连140字的限制都一模一样。
如果说互联网尚且是一片空白之中,第一波冲浪者们抓住了机会。在互联网之外的领域,凭借先发优势完成技术积累与品牌打造的外国厂商,更是形成了对国产品牌的降维打击。
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和运动服装提供商耐克,1981年进入中国,2007年的时候已经占据整个运动市场的三分之一。紧随其后的,是同为国际品牌的阿迪达斯。彼时的中国运动市场上,山寨成为风潮,阿迪王、NKIE等产品的出现甚至成为一时笑柄。
1987年11 月12 日, 肯德基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因为排队的人实在太多,肯德基不得不求助公安人员来维持秩序,排队的人要花上一个小时才能吃上一块原味鸡。在此之后,麦当劳、汉堡王陆续入华,伴随着四散在全国各地的数万家门店,洋快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为时髦的象征。而在下沉市场,则是在灰色地带游走的肯麦基之流。
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行业更为典型。从1984年,上海大众在人民大会堂签下的第一份合资合同开始,“市场换技术”的大潮滚滚向前。日系车是性价比代名词,BMW甚至成为阶层的象征......2008年,中国汽车销量达到938.05万辆,但自主品牌轿车仅销售130.82万辆,只占到轿车销售总量的26%。
技术的先进无可否认,商业模式经历了时间的验证,就连管理制度也遭到不少中国企业借鉴。中国企业该往何处去?当时没有人知道答案。
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在采访中表示:我对中国本土的创业者还是非常有信心,这些人都非常聪明,都很接地气,而且会主动思辨,一条路走不通,试几条路,总有一条路走得通。
既然单纯的模仿借鉴有争议,“市场换技术”也走不通,那就走技术自研的路线,和外企抢饭吃吧。
于是就有了比亚迪的“十年造芯”之路。
IGBT,全称是“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属于半导体的一种,小到变频家电、光伏、大到高铁、电网、航空航天等高端电子领域均有应用。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IGBT芯片是是电动车混动系统和电驱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核心设备,与动力电电池的电芯并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双芯”。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GBT这项使用愈发广泛的核心技术并没有被中国企业掌握。2004年,中国从国外引进高铁技术,希望用市场换技术,参与招投标的德国西门子公司明确地标注出几种无法转让的核心技术,其中就包含了传动和控制电驱动系统的IGBT。
而在汽车IGBT市场,德国英飞凌占据超过50%的市场,紧随其后的是三菱电机、赛米控、富士电机等国外企业。
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将IGBT列为15个重点技术之一。当时刚刚进军汽车市场的比亚迪,不久便花了1.7亿元收购了宁波中纬半导体公司,并砍掉其原本的代工业务,专门从事IGBT等车用半导体的研制。
比亚迪从2009年推出已被西方淘汰的IGBT 1.0,到之后陆续推出IGBT 2.0以及IGBT 2.5,性能均落后于国外同时期产品。直到2018年的IGBT 4.0芯片,才终于达到国外同一阶段IGBT的主流性能水平。到了2021年,性能领先的IGBT 5.0芯片面世,比亚迪旗下超过100万辆车开始使用自研芯片,比亚迪IGBT的中国市场份额也一跃上升到第二,仅次于英飞凌。
十年造芯,终于圆梦。今年,比亚迪预计将有15万台电动汽车运上集装箱飘洋过海。
出海的又何止是比亚迪?甚至到如今,中国的商业模式都已经开始对外输出。
将小单快反做到极致的SHEIN,把来自珠三角的衣服、鞋和饰品,卖给了欧美IG网红们;擅长下沉市场的拼多多,干脆做起了美国人民的下沉生意;更不要说征服了全世界人们碎片时间的字节跳动。
国产替代,走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仅是在国内市场有一席之地,还能乘风出海,输出中国的产品、商业模式。
技术自主的中国模式
韶关老人邱辛娣戴上了一款新的助听器之后,恢复了往日开朗爱笑的模样。
邱辛娣今年69岁,因为一场淋巴癌手术,导致右耳几乎完全失聪。因为听力不好,她的脾气开始变差,也不再愿意与人交流。
能够解决问题的是助听器。
然而在中国市场上,好的助听器往往意味着一件事情——贵。目前,国内接近90%的助听器市场基本由以瑞声达、峰力、西嘉、奥迪康、唯听等几家国际大厂占据,其中便宜的也要好几千,贵的则要八九万。
对于身在韶关农村的邱辛娣来说,她既难以找到合适的门店进行验配,更难说服她为“老人病”购买天价助听器。
腾讯旗下的天籁实验室与国产助听器厂商智听科技达成合作,将AI降噪技术迁移复用到助听器之上,将万元进口助听器具备的高性能,塞进了千元国产助听器里。
去年4月,韶关500位家庭困难的听障老人,已经收到了由“天籁计划”提供的天籁AI技术加持的国产助听器。
今年5月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上,天籁计划宣布发布腾讯天籁远程听力服务平台,试图让AI技术覆盖听障人群的前期筛查、中期诊疗、后期验配全流程。
利用自身在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沉淀,与国内厂商合力创新,已经成为了腾讯参与国产替代大潮的一种典型做法。
马化腾曾经面临“抄袭”质疑时的回应,如今仿佛成了预言:“你做了车,别人就不能制造车了吗?很多东西其他互联网公司都在做,因为我们第一个做得那么全面,所以压力全部压我们身上,随着时间推演,加上我们创新投入,新产品推出,这种质疑越来越少。”
事实上,国产替代中大量的创新,都是在同样的赛道之中发生的。
去年3月,美国云端设计协作软件Figma突然宣布,封禁包括大疆在内的多家登上美国制裁名单的中国企业。消息一出卷起千层浪,因为这款基于云端的设计协作工具,号称设计界的“基础软件”,也被不少头部企业所使用,一旦封禁对日常运作的影响毋庸置疑。
当时的国产产品设计软件服务商蓝湖,紧急组建团队,在自家产品上线Figma文件导入功能。蓝湖CEO任洋辉两天加起来只睡了三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和团队一起回答用户的咨询,帮助企业迁移和备份文件。
功能上线当日,发布消息的公众号推送阅读量迅速超过了十万,有近千家企业找到蓝湖团队。Figma“卡脖子”的阴影,才终于消失无踪。
在此之后,蓝湖推出的“国产设计软件共创计划”,也引来了美团设计委员会、百度移动生态用户体验设计中心、知乎、新东方等12家企业的率先加入。
今年8月,固高科技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开盘涨超525%,市值一度超300亿元。固高科技背后,有一位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极为重要的人物李泽湘。
出生于1961年的李泽湘,人生轨迹与江必旺有点类似。高考改革,第二年上大学,之后赴美留学,博士毕业后于香港科技大学任教。
命运的转折点是1999年,当时的李泽湘受邀加入深港产学研基地,和两位港科大同事——当时的工学院院长高秉强和自动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吴宏,共同成立了固高科技,专注研发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核心技术。
固高科技所在的运动控制领域,其产品是工业自动化设备的核心部分。而固高科技成立之初,也恰逢外资机器人巨头抢占中国市场之时。然而这场硬仗,李泽湘还是扛住了,早在2000年,固高科技就开发了中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闭环运动控制器(GT系列),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业从事运动控制及智能制造核心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公司。
2006年,李泽湘鼓励自己的研究生汪滔在创业。汪滔回到深圳福田区车公庙一间不足20平米的仓库里创办了大疆创新,谁也没想到日后会崛起成为一个全球商用无人机霸主。
2014年,联合高秉强、长江商学院副院长甘洁等人发起了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XBOT PARK),专注为学生寻找资金、提供技术孵化。“不要沉迷于港科大的美景,要干一番事业,就到深圳、东莞松山湖去。”这是他对学生的期待。
之后,李群自动化、云鲸智能、EcoFlow等多家硬科技独角兽被孵化诞生。国产替代的风潮,蔓延到了机器人领域、移动储能领域。
国产替代的路,远不止于此。
去年9月,国资委下发的79 号文件,部署了国央企信创改造的具体量化要求和推进时间表,其中要求在2027年底之前,全部国央企完成信息化系统的信创改造工作。信创产业的国产替代开始加速,尤其是在云服务领域,今年上半年排名前五中四家均为国产云服务厂商。
在备受关注的半导体领域,国内来自美、日、荷三国的设备一度占据超过80%的市场,在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中国的半导体自给率需要从2021年的18%大幅攀升至2025年的70%。而在去年9月,上海经信委宣布国产14nm纯自主创新芯片已实现量产,7nm制程工艺也在今年浮出水面,国产半导体厂商正在奋力追赶。
从生产药品时用到的纳米微球,到数以亿计的电子设备里的细小芯片,从听障群体所用的助听器,到民航飞行员用到的模拟机视景系统,国产替代走出的每一步,背后都有无数的人和企业投身其中。
道阻且长,仍需迎难而上。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