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品略财经,作者|吴文武
自小米官宣造车整整过去1003天,12月28日,雷军带着小米汽车开了一场发布会。
前些天,小米汽车首款车型真容在网上流出,后来小米不装了,直接召开一场技术发布会。
与其他造车新势力在发布会喊出的“秒杀特斯拉”“遥遥领先”“XXX万以内最好的……”等话语不同,小米汽车在发布会的前一天通过户外大屏向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华为和宁德时代等品牌致敬,瞬间让小米汽车格局爆满。
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小米SU7在发布会上亮相,从外形上看:科技感满满,动感十足。
但小米SU7还是有熟悉的影子,被网友们调侃称:保时米来了!《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文章的标题是:雷军为年轻人造了一辆“保时捷”。
雷军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小米SU7的从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以及智能座舱5个方面的黑科技。比如,小米的9100吨超级大压铸技术,超过特斯拉。
小米汽车整合了博格华纳、麦格纳、布雷博、采埃孚、博世等全球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一看就知道小米SU7成本不低。
有关小米SU7的具体参数,《新品略财经》不再作详细赘述,小米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插班生,能否激起行业巨浪,会是下一条行业“鲶鱼”吗?
01 新能源造车的“鲶鱼”往事
一个行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会上演不同的精彩故事,而在轰轰烈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故事犹如八仙过海般的热闹。
《新品略财经》记得,大约是在2010年,在深圳街头突然出现了一批蓝色车身涂装的比亚迪出租车,这是深圳人最早见到和接触的新能源汽车,那时候有个同事只说了一个词:很酷。
当时的比亚迪并没有现在这么风光,靠着组装电池起家的比亚迪,虽然造车了,并不入流,但比亚迪成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行者。
那几年的新能源造车赛道鱼龙混杂,什么玩家都有,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后面有了微型车,当时最大的吸引力应该是政策补贴红利。
时间到了2014年,世界电动车巨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第一批Model S车型交付给中国客户,第一批客户中,就有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想。
就在当年及后一年,蔚来、小鹏、理想、威马、零跑等这些品牌相继成立,蔚来走高端路线,小鹏主打科技,理想走奶爸路线,如今活下来的,都经历过九死一生。
虽然此后的几年时间,这些品牌都在大步向前奔跑,但随着2019年12月,特斯拉上海工厂投产的首辆车下线,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迎来了第一条“鲶鱼”。
仅在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销量就超过14万辆,特斯拉的Model 3成为爆款和街车,而特斯拉国产化的影响不止于此。
特斯拉快速推动国产化率,进行了供应链整合,对整个行业都产生了正向效应,这种影响就好比当年苹果手机进入中国市场,对手机市场的影响一样。
也同样是在2019年,华为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部,一直宣称不造车的华为走上了与其他车企合作的模式。
虽然说华为不造车,但与华为合作推出的车型,这些头顶华为光环效应的车型,在2023年显现出巨大威力。
今年9月,问界新M7重磅上市,有消息称目前累计大订已经超过了12万辆,成为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匹黑马。
就在12月26日,“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来了”,定价46.98万起的问界M9上市,媒体报道称,问界M9上市后的2小时内大订突破1万辆,震惊市场。
要说特斯拉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影响主要在理念、供应链方面,那么华为对行业的影响,则是在科技及场景应用层面。
在《新品略财经》看来,纵观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传统老大哥比亚迪是行业大象,那么特斯拉和华为就是先后影响行业的两条“鲶鱼”。
02 小米汽车,下一条行业“鲶鱼”?
现在,小米汽车刚开完官宣造车后的第二场发布会,如果说三年前官宣造车是吹响号角,那么,这次发布会就是小米汽车上市前的预发布和誓师大会。
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的真容,已经不再神秘,虽然还未发布价格和正式上市,市场关注度和行业呼声很高,但市场已经在大胆猜想:小米汽车,会是下一条行业“鲶鱼”吗?
当一家企业进入一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犹如一条“鲶鱼”一般搅动行业环境,也激活小鱼们的求生能力和生存能力。
雷军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小米制造手机后,其他国产手机并没有死掉,反而变得更强大了。
“鲶鱼”和“鲶鱼”效应,一直是雷军和小米一直的追求,雷军也曾多次发表过”鲶鱼”效应观点,比如,小米供应链,要像一条”鲶鱼”一样激活全行业,再比如:小米就是要做中国制造业的“鲶鱼”。
从如今小米在手机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看,小米已经是一条“鲶鱼”了,或者说,小米已经当过一条“鲶鱼”了。
那么,小米汽车,会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里的下一条行业“鲶鱼”吗?
先看小米汽车的底色和底气。
小米汽车的底色就在于小米曾经在手机行业摸爬滚打,成就了如今的行业地位和品牌影响力,至少在品牌影响力层面,小米汽车有自己的底色。
小米汽车的底气就在于其策略之一的“十倍投入”,雷军在发布会上说,其他车企做一辆车,大概投入三四百人、二三十亿元,我们第一辆车就投入了3400名工程师,整个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用了10倍以上的投入。
这背后的关键就在于,小米汽车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去造车,而且沉得下心去造车。
喜欢研究小米模式的朋友应该知道,人们喜欢雷军,喜欢雷军的观点,比如风口理论、互联网七字诀、铁人三项等理论。
而实际上,在《新品略财经》看来,小米模式的本质是效率,用互联网思维和逻辑去提升效率,背后更重要的是小米对产业供应链的优化。
所以说,精品战略、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产品策略,再加上背后极致高效的供应链管理,是小米汽车的另一大底气。
如今看来,小米汽车并没有像其他造车新势力那样,赶鸭子上架,一蹴而就,先上了再说,至少沉得住气。
小米汽车的模式是希望能复制和借助过去在手机行业的成功经验,再结合汽车行业进行优化,亲自下场,这与华为拉着朋友造车,提供技术,贴标签的模式又明显不同。
小米汽车的底气和底色就在于,搭载小米生态系统,持续高强度的技术和研发投入,再加上小米供应链整合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再使用品牌影响力和现有市场终端资源,让小米汽车杀出一条血路来。
但《新品略财经》一直认为,手机和汽车是完全两个不同的行业,市场逻辑和打法完全不一样,汽车行业不仅要靠过硬的基本技术、制造技术等硬实力,现在当然也要靠科技配置、自动驾驶辅助,以及看得见的软实力来做支撑。
对未来要上市的小米汽车而言,在互联网技术层面,车机互联网方面,小米还是有竞争力的,车辆硬件也都选择了各大供应商,但对于消费者来说,定价才是关键。
未来小米的汽车定价是要和年轻人交个朋友,还是要交新朋友,还未知。雷军在发布会上笑着回应观众:“9.9万绝对不可能”“14.9万也不用讲了”。
现在各大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各个价格区间都杀红了眼,定高价,再降价,竞争对手如林,个个实力强悍,这让小米在定价方面很是纠结。
对雷军和小米汽车而言,从发布造车到如今发布技术,雷声已经很响,能决定小米汽车未来能否成为行业“鲶鱼”的关键就是:首款车型小米SU7的市场表现。
先行的造车新势力都是摸着特斯拉过河,而现在小米造车没有摸着过河的难题,而是要自己过河,还要赢得满堂彩,未来雷军和小米汽车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小米汽车未来能否成为行业的下一条“鲶鱼”,还不得而知,但小米汽车这条后入池塘的鱼,还能掀起波澜,至少小米造车是认真的。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