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两篇文章《谷歌也要做购物平台?》和《百度,电商领域的“影舞者”》中我分别对谷歌和百度国内外两大搜索巨头的电商战略进行了解读。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谷歌和百度的电商战略正在驶向不同的方向:一个越走越重向左,一个越走越轻向右。
购物习惯决定了百度和谷歌在搜索购物领域的不同处境
先来说谷歌。谷歌从一开始就在购物搜索领域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不管是谷歌的通用搜索,还是Google Shopping(以前为Google Product Search)都为商家带去了大量的流量,而且成本并不高,备受商家欢迎,而百度的位置在网购领域则一直非常尴尬。这与二者所处的市场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国外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普遍较强,通常情况下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有适合他们的不同品牌、不同档次的商品,而且这种观念在品牌商针对性的营销中被不断加强,很多情况下他们是宁可选择过季的商品也不会选择山寨或者杂牌,况且国外也没有很多低质的山寨品。因此相对而言国外消费者的购物习惯相对简单,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非常依赖于搜索引擎来获取信息。以美国为例,美国没有发展得特别好的类似于美丽说、蘑菇街这种导购网站,反倒是涌现出很多不错的购物搜索引擎,其中尤其Google Shopping为甚。
反观国内的购物环境则与国外有着天壤之别。首先,国内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尚未完全树立,对于很多人来说在正品和低价之间往往选择的是低价,所以淘宝上有数以亿计的各种层次的商品;其次对于国内很多人来说,淘宝就是电子商务的代名词,包括京东在内的很多B2C电商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崛起,逐渐有了一些知名度。而淘宝早在2008年9月就全面屏蔽了来自百度的搜索流量,这使得百度一开始想在网购领域有所建树就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而今天谷歌和百度所面临的网购环境较之以前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谷歌面临的是亚马逊的强势崛起。在互联网领域,亚马逊逐渐成长为和谷歌并驾齐驱的品牌,是网购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亚马逊提供的商品品类越来越丰富,而且通过天天低价和卓越的服务水平赢得了越来越多顾客的心,使得很多消费者逐渐地将亚马逊与网购划上了等号,亚马逊也成了他们网购的起点。由此,谷歌在网购领域的地位被迅速地削减。
相比谷歌而言,百度在电商领域的教训则更为惨痛。搜索结果被淘宝屏蔽之后,百度推出“百度有啊”,以C2C为突破口正式涉足电子商务。两年后,百度又联手日本电商巨头乐天组建B2B2C合资公司“乐酷天”。此外,百度还战略投资了B2C电商耀点100。不过这些尝试均以失败而告终,有啊转型、乐酷天关闭、耀点100停运。在电商领域,百度称得上是伤痕累累。去年,曾一度传出“百度内部已经形成了一致性的观点:放弃电商战略,搜索模式并不适合做电商”的说法。在百度左冲右突无法走出电商困局的同时,国内的网购环境悄然间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伴随互联网用户渗透率和网购渗透率的不断高速增长,以京东为首的一大批B2C电商开始崛起,号称“就是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的马云一夜之间突然发现挑战者甚多。此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网购这一新兴的购物方式,尤其是对B2C电商非常认可,这代表国内网购人群的品牌观念正在逐渐形成,虽然步伐比较缓慢。
面临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悄然间的变化,谷歌和百度分别采取了截然相反的应对策略:
谷歌越走越重,而百度则像是在模仿谷歌之前的路,由重到轻。除了不断地通过为商品增加用户评论、推出“谷歌信任商品”的认证服务以及全面升级购物搜索引擎Google Shopping等方式提升搜索结果的体验外,谷歌还在不断地提升自身电子商务的运营与服务能力,采取的措施包括筹备快递服务Google Shopping Express、收购电商储物服务公司BufferBox、收购电商服务公司Channel Intelligence以及全面升级谷歌支付为Google Wallet等。谷歌所有布局的出发点都是希望能给用户带来购物体验上的持续提升,从而将用户的购物环节更多地留在谷歌。我在前文《谷歌也要做购物平台?》曾预测:从这种逻辑出发,也许谷歌会最终推出自己的电子商务购物平台,同亚马逊一样消费者可以在上面实现一站式购物的诉求,因为这种模式的购物体验才是最好的。
虽然颇为低调,但是“百度团购导航”、“百度微购”以及“百度购物”等一系列产品的上线至少表明百度正在尝试打造一个简便、快捷的轻量级电商购物平台,希望从这个角度切入电商以发挥自身搜索技术和流量的优势,基本放弃了以前更深、更重也更复杂的电商路线。面临众多B2C电商的崛起,百度希望能从购物搜索的角度去做一个聚合的平台,打造另一个网购入口。
综合来看,谷歌和百度都在电商领域面临着战略的重新调整和定位,在这种情况下谷歌电商似乎正在走向以前的百度,而百度电商则正在模仿以前的谷歌。二者的选择都跟所处的市场环境和竞争环境有莫大的关系,也都有其合理性。只不过谷歌的电商之路走的更为连贯和顺理成章,而百度则在失败中找寻经验,在曲折中不断前进。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