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CES文章顶部

月薪一万元,能上得起华为的车吗?

钛度号
从华为打造的智选车,到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们,大家在30万以上的新能源市场打的火热。只是愿意尝鲜,偏爱科技感的年轻人何时能等来性价比之选?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豹变,作者 | 朱晓宇,编辑 | 邢昀

发布七天内,大定超3万辆,余大嘴口中“1000 万内最好的 SUV ”到底是谁在买?

12月26日,让大家苦等大半年的问界M9,一经发布就成为汽车行业讨论的热点。让问界M9一战成名,除了出色的智能化配置,还有其高端定价。

虽然售价区间在46.98万至56.98万元,但从车漆颜色、浅色内饰,到大轮毂、后排升降电视幕布、大电池等配置,选哪个都得加钱,以“后排升降的电视幕布”为例,这项配置就要加价2万元,基本上只要心动想加购,就得奔着50万以上花费。

1月11日,《豹变》在北京朝阳一家AITO问界体验中心观察到,进店人流的关心重点主要在问界M9这款车上,大家几乎都会询问M9的配置细节,并上车体验。

销售表示,进店咨询的顾客中,年轻人和中年人占比各半,平均每天的订单量为40辆上下,近期M9选配之后的平均售价在56万左右,最终下单的用户还是以中年人居多,六、七成是BBA置换车主,有些甚至是宾利、法拉利车主,而有下单能力的年轻人基本会带着父母来看车。

自问界M9发布后,不少年轻人表示“买不起”。自主车企不断攻占更高价格段,走高端路线,从华为造车生态,到蔚来、理想等造车新势力们,在30万以上的新能源市场打的火热。

只是愿意尝鲜,偏爱科技感的年轻人感觉到了被抛弃。有人戏称“再不努力工作,以后只能开奔驰E、宝马5、奥迪6了!”

年轻人上不了华为的车?

46万起售的问界M9,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华为智选车模式中最贵的一款。

北京朝阳一个问界体验中心,不少有买车意向的车主做足了功课,目标明确,冲着华为的智能化技术而来。售价高没有成为中年车主们的绊脚石,一位车主到店看完M9后立即下单,甚至没有对比M7的性能。对比同一定价区间的车型,他们更相信华为的品牌和技术实力。

不过,在一个由近300人组成的汽车讨论群中,有一部分因为喜欢而买不起华为智选车的年轻人,估算着自己需要挣多久才能凑够一辆问界M9。

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也在B站吐槽问界M9价格高:“这价格你要我买,我肯定是嫌贵买不起”。柯洁的言论立刻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最终柯洁发文表示不再更新动态。

一直以来,华为智选车的定位就不是年轻用户。

据华为智选车模式某一品牌内部人士表示,华为进入汽车领域以来,前期的定位一直是高端市场,选择的合作车型均要求定价高端,瞄准的更多是中年人的钱包。中年人的经济实力强,消费能力也强,这些人群才是中高端品牌的主力客户。

他表示,华为的风格非常强势。主打高端车型,也与华为先前一直走高端线有关,风格统一,品牌才值钱,不能因为推出了售价低的汽车业务,从而拉低了华为经营多年的高端化品牌。

广汽埃安曾在HI模式下,与华为达成关于AH8车型的合作,不过2023年3月广汽公告称埃安AH8项目由“与华为联合开发变更为自主开发”,华为的身份变成了供应商。

据《豹变》了解,广汽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因为华为主导的风格太强势,广汽没有拿到定价权和主动权,担心日后沦为华为汽车加工厂。2022年8月,广汽埃安一位高管公开称华为是大牌的供应商,价格高且不受控。

华为与车企的合作主要有三种模式,零部件供应商模式,HUAWEI INSIDE模式(HI模式),以及华为智选车模式,合作的程度依次从浅到深,目前华为的HI模式只剩长安阿维塔一个合作伙伴。

问界、智界采用的华为智选车合作模式,一直是华为出技术加持,并负责营销,车企负责生产成品,打配合,华为靠品牌赚钱,车企同样也要依仗华为智选车模式才能售出高价。

多家媒体曾报道,智选模式下华为与赛力斯等整车生产厂家的利润分成比例约1:9(不包括软硬件采购成本)。如果以56万的问界M9为例,每卖出一辆车,华为大概可以拿到5.6万元,其中8成是华为渠道的经销费用,约为4.48万元,2成是技术授权费用,约为1.12万元。

高定价,与华为前期在技术等方面的巨额投入相关。定价越高,华为的分成相应更高。余承东曾在接受界面采访时表示,联合开发模式会把利润大头留给车企。华为要帮车企卖出更多汽车,赚大钱,这样华为就能供应更多的零部件,这才是华为卖车背后真正的商业逻辑。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高定价也是高门槛,如果销量没有足够多,没有规模化效应,就会给赛力斯这样的企业带来卖一辆亏一辆的现实。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即便问界、智界几款车售价并不便宜,余承东仍不断暗示后续价格可能更贵。

2023年11月,智界S7新品预售活动上,余承东表示,经过多次测算,四个版本全部亏损在卖,我们就是想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华为的产品。

随后问界M9发布会上,余承东强调,2024年还将推出一款具有颠覆性的车型。随着科技和智能的加身,这款车型的售价自然也会更高。

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们都秉承一个核心策略:用高端价位的汽车赚利润,低端价位的汽车走量跑规模。

高端意味车企的实力,可以体现车企的价值和品牌形象。在以往观念里,外资车占领高端市场,如奔驰、宝马在高端路线站稳之后,售价越贵的车型就意味着越好。高端市场打开后,往往更容易向下兼容,但是从低端市场向上突破,则很困难。

小米就很典型,以往小米手机走的是性价比路线,为了改变固有的低端形象,小米一直在向高端进发,做了很多年才初见成效。华为则主打高端化路线。

上述内部人士表示,“宝马做高端有人买,做低端也有人来买,但是长城去做高端,会有多少人接受?这就是向下兼容容易,向上难。”

中高端车的价格定位,最先瞄准的是中年人的消费市场,容易让年轻人望而却步。虽然也有相对便宜的新能源车,但仍旧对年轻人不友好,尤其是车企在争夺高端市场未明的情况下,更愿将精力投入高端市场,这就造成了看似车企与年轻人的背道而驰,实则是为了未来市场的无奈之举。

虽然售价不低,但华为汽车业务仍旧在亏损。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20.77亿元,由于前期研发成本高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研发团队达到7000人,成立以来累计投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仍旧未实现盈利,汽车业务是目前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今年11月底,华为发布公告称设立一家新公司,并将华为BU车业务打包装入新公司,并引入车企入股新公司。一方面,华为成立新公司是为了打消其他车企的顾虑,增加车企对华为的信任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车BU业务进一步拖累华为的盈利能力。

客观来看,除了华为深度合作的问界新M7、M9和智界S7外,华为车业务还需要更多合作伙伴,以拉升汽车销量并摊薄开发成本。

随着对电动汽车的研发越来越深入,华为销量势头渐猛,也开始在高端市场站住脚跟,并掌握了在高端市场的定价权。面对合作的品牌和车型的增多,华为也开始进行渠道“改革”。

据36氪报道,华为正在建设独立的鸿蒙智行门店,预计到2024年新建门店数量将达到800家左右。新的门店将提供包括销售、交付和售后等服务,统一负责华为“四界”的产品。

性价比之选?年轻人还要等待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车企角逐高端战线,挤压外资市场与燃油车空间。在高端化定位站住脚,就意味着更容易向低端进发。

随着问界M9、蔚来ET9等新车扎堆发布,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展现出集体冲击高端市场的势头。就连雷军也在不久前的发布会中表示,小米汽车不会是9.9万、不会是14.9万、不会是19.9万,“确实有点贵”,但贵得有理由。

不少网友戏称,如果不加紧努力工作,以后可能只能选择开BBA了。

过去,国产意味着低端,外资才是高端化的象征,也鲜少有国产品牌能打开高端市场。

自从新能源时代到来,以蔚来、小鹏、理想,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一开始进场就走中高端化路线。三家之中小鹏汽车的平均售价相对较低,但仍要20万以上;理想价格适中,平均售价在30万左右;蔚来入局即对标外资高端品牌,其售价也在三家中最高,平均价位在40万以上,最近发布的全新ET9,预售价格80万元起。

国内消费者也不断被品牌进行新的市场教育。

从结果上来看,国产车品牌的高端化路线也初见成效。例如比亚迪推出的高端车型仰望U8,其109.8万的售价,12月首个完整交付月销售达到1593辆,位居百万级新能源SUV销量第一。由此,仰望已挤进到原先被国外豪华品牌占据的高端品牌第一梯队。

新年第一天,小鹏最新MPV车型X9正式上市,指导售价为35.98万~41.98万元,成为小鹏汽车迄今为止最贵的车型。

46万元打底的问界M9,发布仅仅七天,全网大定超过3万辆,问界M7发行两个半月大定破10万辆,有了华为技术加持的问界系列,也算是在高端路线站住了脚。

豪华汽车品牌的席位数量有限,眼下谁能稳坐新能源豪华品牌第一梯队,依旧需要时间来验证。

有趣的是,当雷军笑称小米汽车会“贵得有道理”时,有网友表示,“大家需要的不是一款性能完全领先其他车企的高价车,而是一款性价比高过其他车企的汽车”。

看来年轻人想要买一辆科技感满满的新能源车,还需要等车企在高端市场上完全站住脚跟,并分出胜负之后,才能迎来价格更友好的智能车型。

本文系作者 豹变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科股宝VIP-文章右上

快报

更多

09:11

欧元区蓝筹股指全年涨超8%

09:09

2024年险企发债规模创新高,业内:来年发债规模或超千亿元

09:07

拿马庆祝收回运河管辖权25周年,巴总统重申对运河的主权

09:05

美股收评:三大指数集体收跌,纳指、标普500指数2024年均至少累涨超23%

09:02

债券型基金的2024年:99%实现正收益,债券型ETF规模翻倍

09:01

加密货币2024年度收官:总市值峰值逼近4万亿美元,比特币价格累涨超120%

09:00

港股重返全球募资额Top5

08:58

2024年上海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超1.24亿人次同比增长29%,创下历史新高

08:58

黄金创2010年来最佳年度表现,多家大行看涨至3000美元

08:55

我国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2025年将新增风电光伏装机约2亿千瓦

2024-12-31 22:51

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至50欧元/兆瓦时

2024-12-31 22:48

中概指数盘初涨1%,拼多多涨3.2%,小鹏涨2.5%

2024-12-31 22:47

美国房价涨幅有所放缓,买家议价能力增强

2024-12-31 22:46

特斯拉因安全气囊问题在美召回294辆汽车

2024-12-31 22:45

中国移动量子计算实验室正式开工

2024-12-31 22:40

券商2024年债券业务评级出炉,17家A类、60家B类、19家C类

2024-12-31 22:40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将提速,人形机器人成本有望降至20万元以内

2024-12-31 22:32

美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高开,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法拉第未来涨超32%

2024-12-31 22:23

苹果将于本周末免费开放Apple TV+流媒体服务

2024-12-31 22:20

杭州7宗宅地出让145.62亿元成交,全年卖地额仅次于京沪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