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美国拉斯维加斯落幕的全球消费电子盛会2024CES,除了依旧是全球科技创新的标杆外,也成为中国企业展示全球化能力的一个窗口。
以美国为代表的成熟消费市场,依然是大部分全球化企业的“必争之地”,也是其产品的“试金石”。在2024CES展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企业的全面回归。据展会主办方美国消费者技术协会(CTA)统计,今年近4000家参展商中,有1114家中国企业参展,虽然暂未达到疫情前1500家的巅峰水平,但是与美国本土的1201家参展企业数量基本持平。
本届中国参展企业中,联想、TCL、海信等成熟的国际品牌通过核心技术、超大展台、全方位传播大放异彩,展示出它们从上世纪末就开始通过并购等多种方式探索海外市场的经验和底气。
此外,CES还有众多来自国内的年轻创新科技公司,它们或跟随客户生态一起构建全球化能力,或是在某一细分领域有极致的洞察和产品力。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过去十多年移动互联网创新的激情和活力,他们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力量。
作为在拉斯维加斯CES 2024现场,唯一举办Media Stage系列活动的中国媒体,钛媒体联合钛媒体出海参考邀请到凯尔特创投管理合伙人David Adderley、凯尔特亚洲管理合伙人陈洁、悠跑科技 (U POWER Tech) 创始人兼CEO 李鹏、能链智电(NaaS Technology)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翟宇博、Sylvox联合创始人杨国和,在美讯iMpact创始人兼CEO 彭家荣的主持下,进行了一场Talk to China系列对话,从不同视角带来中国创新企业全球化和本地化的深入思考和碰撞。
“中国模式”在北美能复制么?
过去十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在电商、物流、移动支付、O2O领域高速发展,涌现出阿里、腾讯微信、四通一达、蚂蚁集团、美团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同时,在北美市场,我们可以看到诸多中国巨头公司的影子,例如TikTok、Temu等全球电商平台,“最后一公里”的尾程配送公司UniUni,北美生活服务平台饭团等等。这些公司背后或多或少都能看到我们熟悉的中国模式。
作为UniUni和饭团的投资者,凯尔特亚洲管理合伙人陈洁谈到,中国模式出海是凯尔特亚洲的主要投资方向,他会“重仓”北美的华人创业者,尤其是那些中国验证过的商业模式和北美当地市场需求相结合的项目。他透露未来将会看重的三个方向:第一是AI,第二是新能源产业,第三是食品。
陈洁表示,在大模型等底层基础能力上,美国创新能力还是领先的,但是应用场景落地侧,ChatGPT会成为改变流量入口的契机,这里存在大量的创新机会。
新能源和食品方向同样不难理解,都是中国企业的优势领域,例如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量上已经占到了全球的70%以上,很多新能源品牌在性价比上与特斯拉相比,极具竞争力。
在北美,新能源汽车除了销售外,售后市场也存在巨大机会。例如二手车交易、维修等汽车售后市场。陈洁表示,超过1千美金的产品,消费者除了品牌外,最看中的就是售后和服务。因此,凯尔特在加拿大投资了Carnex专门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维修、二手交易、金融服务的创业公司。
食品作为传统赛道,也是华人优势领域。目前美国的超市、餐饮以及食品的数字化供应链头部企业GrubMarket年销售额已经超过25亿美金,准备以五、六十亿美金估值上市了。
“差异化”和“本地化”,中国模式全球化的必修课
陈洁和彭家荣同时表示,“中国模式”的全球化输出并不是简单的复制,需要顺应本地差异化的需求落地。悠跑科技便是一个强调“品牌的差异化和本土化”的典型例子。
作为一家“生而全球化”的智能汽车生态科技企业,悠跑成立之初就在中国和美国两个全球重要市场同时设立总部,旨在通过滑板底盘赋能全球场景拥有者在本地推出智能汽车。悠跑科技创始人兼CEO李鹏表示,企业走向全球化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本地化。企业进入每个地方都一定是基于当地市场。
首先是人才的本地化,悠跑真正运营美国和市场客户的是美国本土的同事,基于全球化的公司体制和文化,才能把本土的洞察转化为公司的实际产品。其次,要产品和客户的本地化,这也是悠跑滑板底盘的优势体现。之所以会以滑板底盘为核心产品,正是因为观察到了全球智能汽车行业“Anti-Tesla”的潮流,在这次CES上可以看到来自于纽约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核心理念不同于特斯拉的efficiency,而是“给消费者提供不同的产品体验”。悠跑的滑板底盘技术,正是可以助力每个市场造车者重新定义自己的产品,为当地开发更适合他们的本地化产品。比如现在中国讲二孩家庭,可能美国大部分家庭3-4个孩子,但他们也有两三台车,所以整个应用场景截然不同,去针对他们的需求打造最极致的产品这是不会错的。最后,生态合作伙伴和供应链的本地化。比如,美国最近提出来的IRA(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电动汽车的供应链有相当程度美国本地化,这促进了美国本土的供应链企业和中国企业的双向合作,以悠跑科技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把更先进的产品定义和生产逻辑更快的带到美国来的同时,会形成对本土供应链生态伙伴的能力需求。
商业模式输出也不是仅仅是“品牌输出”,品牌是用户认知,是价值主张,有一定的“侵略性”,李鹏更强调“Powered by U POWER”模式,也就是悠跑提供自己的能力给客户,这个模式尤其是在目前贸易摩擦和地缘政治复杂的背景下,更容易达成中外企业的双向合作。
技术、场景、商誉,全球化布局的三要素
提及本地化对于全球化的重要,能链智电碳中和事业部总经理翟宇博也深以为然。他表示,“全球化一定要有本地化的配合和支持,才能让业务持续深度运营,更具国际发展前景。”
对于能链智电这样一家定位新能源资产运营商的企业而言,本地化还意味着,如何找到“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在本地的应用场景”。这次CES就是一次科技创新和应用场景深度融合的撮合平台,能链智电在现场展示的自动充电机器人,吸引了北美商场等相关充电场景方的兴趣。
这其实也是能链智电布局香港、中东业务时候的依据之一。根据当地落地场景的需求,通过和当地的合作伙伴,来获得相应的本地化能力和支持,将自己的技术能力最大化应用。据能链智电观察,以北美为代表的全球市场,广泛存在若干市场需求,例如能解决区域内功率受限,提供相关充电补能优势服务的分布式储能设备。
除了本地化外,能链智电也十分重视商誉。翟宇博认为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商誉是第一位,对于企业的商誉建设过程中,不单单需要技术、产品,合作、名誉等共同的聚合能力,将促使企业发展的更长远。
当彭家荣提到如何找到优秀的海外人才时,翟宇博表示,第一,企业在海外出海过程中找寻到有相似价值观的人非常重要。大家在这个领域里有更多的共识,以及彼此对产业有相似的价值认可,这非常容易能够在团队中建立彼此的认识和彼此的理解。第二,在本地化的过程中,找到非常好和有相关资源经验的在地合作伙伴非常重要。通过本地合作伙伴,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能够帮助出海企业了解到市场当中的真实需求,同时打开合作方式。
找到细分场景下未被满足的需求,做到极致
与悠跑和能链不同,Sylvox过去做海外ODM代工,而后打造面对C端消费者的全场景电视品牌,主打户外防水电视。Sylvox在美国从ODM代工到做品牌的路径是本届CES上非常典型的一群企业画像。
Sylvox创始人杨国和不仅是智能显示、特种电视领域的资深专家,还是一位善于发现消费者需求的创业者。面对“卷”到天际的家电赛道,杨国和表示尽管电视有很多巨头在做,但是用户的需求仍没有被满足,比如很多消费者想在自己家的泳池和花园看电视,想在厨房、游艇看电视,以及房车、露营、海钓等很多场景的看电视需求都没被满足。
只要有需求,就是创新品牌的机会。基于这些需求,Sylvox推出全场景电视,目前已经覆盖有户外、浴室、厨房、房车、露营等场景。杨国和敏锐地捕捉到北美户外场景中”防水”这一需求点,通过若干年的代工经验和技术基础,将防水电视做到极致,获得美国市场的认可。2024年,Sylvox将采用新一代的动态背光搭载QLED显示技术,将画质和亮度做到极致,同时将产品功率大幅下降,省电40%,画质提升100%,寿命延长50%。
在彭家荣看来,Sylvox是一个从ODM工厂到做本土化品牌的典型案例,在被问起经验的时候,杨国和表示品牌的核心是“厚积薄发”,还是要有产品力,有竞争力、有创新力、有生命力的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品牌和宣传,消费者会用他的信任、用他的体验来投票。
基于扎根本地化的共性认知,以及中国模式的经验和方法论,众多不同赛道的创新企业在场景探索、需求洞察、产品研发上百花齐放,他们构成了本届CES的繁荣生态,也构成了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新力量。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