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刘强东,为何盯上了大医院?

钛度号
是生意,又不只是生意,但最终还是生意。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数字光年,作者 | 陆楷,编辑 | 邵阳

刘强东,正计划买下一所三级医院。

近日,一则《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公示》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发布,案件事关一起股权收购案。

请输入图说来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拟收购一方是北京京东健康有限公司,另一方是唐山弘慈医疗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山弘慈”)、北京唐弘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唐弘”)及其股东。

上述公示信息显示,唐山弘慈于2016年6月1日成立于中国河北省,主要在唐山市从事综合医院医疗服务业务。

在交易前,唐山弘慈由北京唐弘与北京京东健康及关联实体共同控制,北京唐弘持股51%,京东健康及关联实体持股49%。其中,北京唐弘为中信产业基金旗下基金所控制。

交易完成后,京东健康及其关联实体(以下统称“京东健康”)将合计持有唐山弘慈100%的股份,后者对外投资了唐山市中心医院有限公司,持股70%。

经由上述一系列股权交易,京东健康通过单独控制唐山弘慈,间接拿下后者所持有的唐山市中心医院有限公司70%的股份,进而成为唐山市中心医院的实控人。

外界看来,这是京东健康在这笔股权交易中的核心诉求和最终标的。

北京京东健康是京东健康(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也是京东健康的最终实际控制人。

这也就意味着,上述收购若能顺利完成,刘强东便可将唐山市中心医院的控制权揽入怀中。

进一步拿下控制权,刘强东看中的究竟是什么?

唐山中心医院位于唐山市凤凰新城中央政务区,于2019年12月19日正式对外开诊。医院占地面积210.42亩,一期建筑面积32.56万平方米,总投资33亿元,编制床位2000张,年可接收住院患者9万人次,门诊患者300万人次。

图片来源:唐山中心医院官网

公开报道显示,该医院是唐山市政府主导建设的医疗卫生领域重大民生工程,是国家新医改政策实施以来,规模体量最大的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建的,定位为国家级区域医疗和健康管理中心的现代化大型三级综合医院。

医院官网称,该医院是中信产业基金在全国医疗产业布局中落下最重一子,同时有中信产业基金和京东健康的强强联合、资源协同。

上述交易如若完成,中信产业基金将退出,其所持股份将被京东健康接手,唐山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所持有的该医院30%的股份份额不受交易影响。

从股权结构变化上看,由此前的三方股东,变成如今的两方股东,京东健康由此成为该医院控股股东。股权更加集中,也意味着京东健康的话语权进一步加强。

综合公开信息,这应该是京东健康控制的第一家线下三级大型综合性医院。

但放眼中国的医疗卫生版图,从区位、规模、发展时间、成长背景、行业知名度等各个维度来看,唐山中心医院都算不上特别出众者。

刘强东究竟看中了什么?

答案,或许就写在该医院的官网上——第五代医院。

这是一个舶来的概念,是一种“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建设管理运营理念,由合理的布局与流程、高标准的质量要求、高效的运营管理、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构成。

在该模式下,唐山中心医院打造了HIMSS(医疗卫生信息与管理系统)7级、电子病历8级、互联互通5级。

而第五代医院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依赖于强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

作为目前国内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头部企业之一,京东健康是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被引入唐山中心医院。通过多层股权穿透可以得出,在上述交易前,京东健康方面大约持有该医院34.3的股权。

医院官网信息称,京东健康的引入,对于唐山市发展互联网医疗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和龙头示范效应,有助于使唐山市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医疗健康城市。

但如果只是为了推动京东健康的技术经验在医疗产业上的落地,京东健康并没有必要把医疗科技平台的模式做得如此之“重”,比如拿下医院控制权。

核心的难点在于,互联网医院的技术与方案落地,存在着很大的现实阻碍。

通俗来说,医院并不愿意将自己的数智化未来,彻底交给第三方的线上平台,但如果能拿下医院的控制权,这样的场景落地,就会变得容易很多。

不过,截至目前,这笔交易还不算完成。

按照相关规定,对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进行公示,是反垄断机构进行“经营者集中”审查时的一个环节,旨在防止经营者通过经营者集中排除、限制相关市场竞争。

在最终结果还未出炉之前,并不排除上述交易被反垄断机构否决的可能性。事实上,自“经营者集中审查”制度实施以来,已有多起经营者集中简易案件被予以禁止。

例如,2021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反垄断审查公告,国内两大头部直播平台虎牙与斗鱼合并一案,被正式否决,这也是我国平台经济领域禁止经营者集中的第一案。

智慧医疗场景落地,京东健康为何难解“堵点”?

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水平,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改善。特别是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规划的推进,以及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落地,为头部互联网平台切入医疗健康领域指明了方向,打开了通道。

在过去的数年间,包括京东、腾讯、阿里、美团等在内的互联网企业,都借助于自身在平台和技术上的优势,实现了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深入布局。其中,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相继成功上市。

一个行业共识是,他们的崛起,恰是迎合了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体系信息化建设的这一波浪潮。

但医药健康领域的信息化,只是基础,信息化的高阶阶段,是必然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举个例子,一家大型医院通过就诊环节的信息化改造,利用在线预约挂号和线上支付等线上化功能,在方便用户就诊的同时,会沉淀大量的医疗用户数据,但如何对这些用户数据乃至全流程的医疗数据进行广泛深入的应用,实现从收集、分析数据到预测数据、经营数据的深耕细作,这是个长期命题,有着更广阔的市场想象力。

信息化如果不能打通,数字化就难以真正推进,但仅实现了医疗健康的信息化还远远不够。特别是随着5G、大数据、移动物联网、云计算等医疗信息化技术底座的发展,让医疗卫生平台一体化、标准化建设有了实现的可能。

有观点认为,未来,在国计民生需求持续增长、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以“普惠民生”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化将加速推进,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卫生医疗体系、建设智慧生态医疗是下一阶段的主要目标。

简言之,医疗健康体系建设要从信息化,进入到数字化时代。

但医疗健康领域的数字化建设,起步时间并不长,对各级医院来说,这种未来趋势,没有疑问,但对如何进行落地实践,则是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

也就是说,京东健康想要从线上走到线下,这并非易事。

就像是一些传统汽车厂商,将自动驾驶技术视作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灵魂”一样,传统的线下中大型三级医院,也并不愿意将医院数字化的“灵魂”交给第三方的科技公司。

这是京东健康必须极力拿下该医院控制权,最终获取更多话语权的必要性所在。

例如,在上述交易前,作为该医院的战略投资者,该医院方面表示,借助京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先进技术经验,可以帮助医院成为国内领先的大型互联网医院、智慧医院,成为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的旗舰平台。

但现实,恐怕要骨感得多。

该医院也坦承,京东健康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技术经验的落地应用,依旧是在“传统医疗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与实现互联网智慧医院的最终愿景仍有不小距离。

从业务构成及模式上看,京东健康的业务版图,主要涉及在线问诊、医药电商以及智慧医疗及数字健康等。

无可否认的是,线上医药零售和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是互联网健康平台的业务标配,极度的同质化与高度的内卷相伴而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差异,更多地体现在最后者。

真正让线上平台的技术沉淀和运营水平实现在线下医疗机构的应用场景深度落地,进一步提升数字化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易得性,所有线上医疗服务平台必须跑通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通路。

从当下来看,“堵点”难解:这其中,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化互通,医院与医保体系、卫生健康管理体系之间的打通,数字化平台间的互联互通,任何一个环节的不畅,都会在整个数字化体系的共享互通形成难以逾越的“墙”。

线下医疗机构作为全民医疗体系中最为核心的环节之一,沉淀了大量的数据,如何通过数字化技术改造的能力,激发出数据的活力和价值,绕不开线下医疗机构这个核心节点。

如果绕不开,就加入。

拿下唐山中心医院这类还不错的大型综合医院标的,对京东健康而言,或是打通“堵点”为数不多的突破口。

看中线下医院生意,或为摆脱卖药依赖?

虽然交易结局未明,但拿下唐山中心医院控制权,对京东健康而言,意义不言自明:借助于话语权的集中,京东健康更易于将自身在健康领域技术上的积累,真正落实到医院的全流程数字化改造中。

在唐山中心医院这块试验田上,京东健康可进一步精耕细作,打通线下线上化的各种流程“堵点”,对最终对外输出京东健康在医疗上的技术和生态模式,极其有益。

事实上,这也不是京东健康第一次对线下医疗机构“下手”。

2023年,京东健康体检中心亦庄店和宿迁店相继开业,与宿豫区政府、宿豫区卫健局联合打造的宿豫医院正式开始运营。至此,京东健康已成为业内唯一同时开设了线下自营药店和线下自营医疗服务机构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不只是刘强东和京东健康,互联网巨头对线下医疗机构的青睐,已是行业的共同作为。

此前,字节就曾全资收购北京美中宜和,后者是一家提供产科、妇科、儿科、辅助生殖等一站式服务的私立医疗机构,拥有7家妇儿医院,2家综合门诊中心及5家月子中心。更早些时候,阿里也曾拿下爱康国宾,并入股美年健康,成为其第二大股东,这二者均是线下体检行业的头部玩家。

当然,从医疗市场化的大趋势来看,医疗具有抗周期的长期主义属性,而医院,本身也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对比来看,在京东健康的现有业务中,绝大部分营收均是由销售医药和健康产品贡献的。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京东健康的零售药房业务收入为404亿元,收入规模占比为86.37%;2023年上半年,京东健康自营商品销售收入达232亿元,占总营收的85.6%。而近年来这项占比基本都保持在85%以上。

“卖药”成为平台营收的主要来源,这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阿里健康的身上。在阿里健康的营收构成中,绝大部分收入同样来自医药电商。

相比来说,在线医疗健康服务业务规模则始终难有大的起色,这也是京东健康等急于打通线下医疗体系,走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的必然尝试。

但线下大型综合医院,是个模式更重,且更为复杂的生意。

可以肯定的是,放眼更远的未来,京东健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依然无法摆脱对“线上卖药”的重度依赖。

本文系作者 数字光年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AWARDS-文章详情右上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