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T-EDGE文章详情页顶部

小核酸药物热度飙升,巨头跑步入局|钛媒体焦点

天然的长效性优势等,决定了小核酸药物非泛泛之辈。

来源于视觉中国

来源于视觉中国

新年伊始,小核酸药物热度飙升。近日,北京安龙生物融资用于小核酸创新药物研发、苏州瑞博生物及舶望制药的研发管线“出海”事件等,再次将小核酸药物推向市场风口。

随着化学修饰技术、递送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小核酸药物赛道迎来了爆发期。市场潜力当前,制药巨头纷纷入局,重金押注。

钛媒体APP注意到,诺华制药(NVS.US)、罗氏、阿斯利康(AZN.US)、葛兰素史克(GSK.US)、诺和诺德(NVO.US)、武田制药(TAK.US)等制药巨头通过合作、并购等方式纷纷进军小核酸药物领域。

业内分析人士分析表示,小核酸药物大概率是引领制药产业第三波浪潮的药物形式,这是继ADC、单抗等领域之后,本土创新药板块又一潜力赛道。

热潮“卷土重来”小核酸药物站上风口

1月23日下午,北京安龙生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泰鲲基金和顺创产投管理基金联合投资,本轮融资计划用于推进安龙生物旗下小核酸创新药物的研发等。

1月3日,苏州瑞博生物、瑞博国际研发中心(Ribocure Pharmaceuticals AB)与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携手合作,宣布将共同开发治疗非酒精性或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NASH/MASH)的小核酸创新疗法。

根据合作协议,瑞博除了收到一笔预付款之外,还将获得基于开展临床研究、药物注册和商业成功等里程碑付款以及上市产品的阶梯式销售提成,总交易金额超过20亿美元。
瑞博生物研发管线,来源于公司官网

瑞博生物研发管线,来源于公司官网

1月7日,舶望制药宣布,公司与诺华签订两份独家许可和合作协议,向诺华授权一项1/2a期心血管管线的海外权利、一项1期心血管管线的全球权利、以及不超过两个其他靶点心血管管线的选择权,对应管线均为siRNA药物。

舶望制药将获得1.85亿美元的首付款、总金额不超过41.65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及分级特权使用费。该笔交易也是2024年以来额度位居前列的License-out交易。

两起“出海”事件总交易额超60亿美元,再次验证了小核酸药物赛道的前景和临床价值。

事实上,早在疫情前夕,小核酸赛道就有爆发的趋势,后因mRNA新冠疫苗的“光环”,吸引一众生物医药企业投资mRNA技术平台。由于mRNA也属于核酸类药物,因此疫情期间同样作为核酸药物的小核酸便被“打入冷宫”,小核酸代表企业之一瑞博生物也在2021年IPO折戟。

沉寂过后,如今的小核酸药物“卷土重来”。

据钛媒体APP粗略统计,2023年,国内小核酸赛道获得融资的药企超过10家,融资金额从几千万元到5亿元不等,包括圣因生物、星曜坤泽等企业。在创新药资本寒冬下,该系列数据也佐证了小核酸赛道的火爆。
资料来源于人民网健康、公司官网等公开资料,钛媒体APP整理

资料来源于人民网健康、公司官网等公开资料,钛媒体APP整理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FDA批准了4款小核酸药物上市,分别是渤健/Ionis的Toferson(肌萎缩侧索硬化),阿斯利康/Ionis的Eplonterson(多发性神经病)、诺和诺德的Nedosiran Sodium(1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安斯泰来的Avacincaptad Pegol Sodium(年龄性相关性黄斑变性引起的地图样萎缩)。

截至2023年末,全球有19款小核酸药物获批上市,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DMD、罕见的血脂异常、SMA、ALS等罕见病领域。

创新疗法,未来市场被看好

“卷土重来”背后的逻辑,还是在于小核酸药物作为该创新疗法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潜力。

小核酸是指包括小干扰核酸(siRNA)、反义核酸(ASO)、微小RNA(miRNA)和核酸适配体(Aptamer)的寡核苷酸分子。小核酸药物由核苷酸组成,是与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完全不同的全新药物类别。

主要的小核酸药物是siRNA药物和反义核酸药物,二者主要作用于细胞质的mRNA,通过碱基互补识别和抑制靶mRNA,实现对蛋白表达的调控,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简言之,小核酸药物通过调节RNA来治疗或者预防疾病。
小核酸药物siRNA作用机制,来源于瑞博生物官网截屏

小核酸药物siRNA作用机制,来源于瑞博生物官网截屏

据钛媒体APP了解,基于小核酸药物分子量小、靶点多、半衰期长、生产成本低等优势,该创新疗法的研发成功率也更高。

以开发RNA疗法的Alnylam公司为例,2012年至2022年间,在公司RNAi平台下靶向生物标志物的疗法中,1期、2期、3期临床成功率分别为86.7%、81.8%和87.5%,都超过80%,新药开发的临床阶段综合成功率高达62%。

此外,相较于小分子和抗体药物,小核酸药物还有研发成功率高、不易产生耐药性、长效性等优势。

天然的长效性优势等,决定了小核酸药物非泛泛之辈。

以诺华制药旗下Inclisiran为例,该药物是一款靶向PCSK9的siRNA药物,于2021年底获FDA批准用于治疗ASCVD(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相较于他汀类药物每日一次的服药频率,Inclisiran只需要每6个月注射一次,其长效性降低了患者的用药频率,进一步提高了患者依从性,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Inclisiran也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siRNA药物之一。据诺华制药财报,2022年,Inclisiran销售额高达1.12亿美元,同比暴增833.3%;2023年上半年,Inclisiran销售额高达1.42亿美元,同比大增293%。

整体来看,小核酸药物的增长潜力也备受市场看好。

据Research And Markets发布的报告,2022年全球寡核苷酸合成市场规模达到61亿美元,预计2030年增长到19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5.9%。2022年美国寡核苷酸合成市场规模约为17亿美元。中国预计到2030年寡核苷酸合成市场规模将达到4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5%。

值得注意的是,小核酸药物也曾受限于核酸递送系统技术等,研发管线屡遭终止,步入了一段低谷期。

2010年,罗氏终止在德国和美国的RNAi研究;2011年,辉瑞和Abbott砍掉了RNAi药物研发项目,诺华终止了与Alnylam多年的合作关系,默沙东关停了旧金山的RNAi药物研发中心;2014年,默沙东将Sirna以1.75亿美元的低价卖给Alnylam,诺华大幅缩减RNAi的投入并停止了波士顿RNAi业务。

近年来,随着化学修饰技术、LNP递送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市场验证等,制药巨头在小核酸药物适应症上逐步向慢性病、癌症领域拓展,包括乙肝领域、降血压领域以及心血管疾病领域等,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数据表现。对比早期的小核酸药物更多应用于罕见病以及基因缺陷型疾病中,应用领域更为广阔。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 张海霞

本文系作者 张海霞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