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基本面回暖,光伏板块何时见底?|一周资本市场观察

看数据、读政策、说大盘、观中概、盘个股、挖热点。

《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特邀头豹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常江,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对上周A股市场进行了复盘,探讨了部分光伏企业业绩回暖的原因、中国光伏企业出海会面临的问题与光伏行业值得关注的细分板块等话题,并就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回归、东方甄选与芒果超媒披露最新业绩等热门事件分享了观点。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1.22-1.26)

上周,沪指周涨2.75%,深成指周跌0.28%,创业板指周跌1.92%。上周,北上资金净买入121.02亿元;南下资金净买入40.56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银行、电力行业与半导体行业;南下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公用事业行业、银行业与能源行业;北上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建元信托、郑州煤电、华电能源、麒麟信安与棕榈股份。南下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移动、汇丰控股、快手与中国联通。

上周港股两大指数都是上涨的,恒生指数周涨4.20%,恒生科技指数周涨1.81%。

上周,标普500指数累计上涨1.06%,道指上涨0.65%,纳指上涨0.9%。三大股指均为连续第三周录得涨幅。

上周沪深两市共有2只新股上市,上市当日涨幅最大的是美信科技,收涨88.80%;港股在上周没有新股上市。

上周A股走势回顾

《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表示,上周一(1月22日)三大指数加速下跌,收盘时沪指报2756.34点,跌2.68%;深成指报8479.55点,跌3.50%;创指报1666.88点,跌2.83%。两市成交额7941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1275亿元,近5200只个股下跌。当日,北上资金净流入20.53亿元、净买入10.48亿。

上周一(1月22日),三大指数跳空低开,尾盘加速下跌创出新低,对于当日走势,可以关注下面几点:

1、三大指数下跌过程中出现了大幅放量,可能跟雪球产品的集中敲入有关,同时恐慌盘也出现了加速出逃。放量一方面可以减少后续抛盘压力,另一方面资金也可以吃到更多筹码;

2、沪深300ETF继续放量,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当日成交额超370亿;

3、当日早盘期间公布的1年期和5年期LPR未下调,市场降息预期落空。不过LPR是在MLF的基础上加点形成的,1月22日一年期MLF利率未做调整,市场基本已经price in了LPR不会下降的预期,因此对于指数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对于情绪预期影响会比较大;

4、据报道,2024年北京GDP增速目标仍为5%左右,并没有超预期,可能引发市场对于财政政策力度的担心。

车铭德表示,市场放量下跌,伴随恐慌盘释放,是加速赶底的信息。

行情反转出现在上周三(1月24日),当日三大指数高开低走,午后放量拉升走出了V形反转。当日开盘,权重股集体下砸,北上加速流出,创业板迅速翻绿,一度跌超2%,上证指数倔强红盘也只保持到午盘,午后开盘后翻绿加速下探,直到下午13:30左右,沪深300ETF再次放量,证券板块同步走强,最后指数在大金融、中字头权重板块的带领下,集体收红,上证指数收涨1.80%。当日行情反转有以下几点原因:

1、当日护盘资金开始从“托指数”到“举指数”,午后沪深300ETF出现了多轮放量,推动指数持续上行。另外,当日沪深300ETF成交量虽然没有1月18日、19日大,但是对指数形成了有效拉升,结合1月24日为期权交割日以及北上持续流出的资金流向来看,抛压压力已经减弱不少了;

2、板块方面,证券板块连续两日表现强势,对于市场情绪有较大积极带动;

3、消息面上,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介绍,国务院国资委将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利好中特估板块;

4、马云、蔡崇信大幅增持阿里股票,带动隔夜中概股集体走高,也对当日市场表现和市场情绪具有积极作用;

5、在当日盘后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流动性1万亿元。此外,1月25日将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从2%下调到1.75%,并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上周四(1月25日)延续反弹,两市成交额8915亿元,北上资金净流入94.73亿元、净买入62.93亿元。三大指数低开高走,早盘上证指数在中字头、地产等权重板块带动下加速上攻,连续收复10日和30日线,收盘时上证指数大涨3个点,已经脱离了底部区间。另外,万亿市值的中国石油时隔8年再次涨停,这既反映了资金入场决心,也对于市场情绪有较大带动作用。

1月26日,指数出现分化,创业板走弱全天跌超两个点,上证指数在中字头、地产、自贸区概念带动下,全天强势,收盘倔强翻红。

板块方面,上周核心看点是中特估:

中国石油继上周四(1月25日)涨停后,第二日再涨超6%。中特估持续强势除了政策利好之外,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目前处于年报预告期,中特估的不确定性风险更小,在指数反弹时率先获得资金青睐。

在权重股集体上涨之下,题材股则出现了资金被分流的情况。但所谓权重搭台题材唱戏,后续重点关注题材板块的轮动机会,以及能够同指数形成共振的主线板块。

上周五(1月26日)两市成交额虽然缩量,但是9000亿能够持续上涨,8000亿可以维持行情稳定,在连续三天上涨之后,指数迎来调整也是正常盘整,目前点位资金承接还是比较积极的。

1月26日,北上资金尾盘出现加速流入,美国银行援引EPFR数据显示,截至1月24日的一周,新兴市场股票基金流入资金达到创纪录的121亿美元。中国股票基金当周吸引119亿美元资金流入,规模为2015年7月以来最大,也是史上第二大。

此外,上周追踪中国股市的美国最大ETF之一iShares中国大型股ETF(FXI)的看涨期权交易量达到一年多来的最高点。与此同时,专注于科技领域的KraneShares CSI中国互联网ETF(KWEB)的看涨合约交易量也水涨船高,攀升至历史第二高位。

周末消息面,证监会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并将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对融券效率进行限制。

最后,车铭德指出,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节前因为流动性问题难有大行情,平准基金也没有落地,但是政策一旦开始出台,就可以期待其连续性。指数方面,上证指数关注5日线对10日线金叉的机会,创业板指关注对5日线的上攻情况。核心关注1月PMI数据。

1月22日晚,超千亿市值的阳光电源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到93亿元至10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9%-187%。这是继晶盛机电、通灵股份等公司之后,光伏产业链又一家公司业绩大幅预增。部分光伏企业业绩回暖的原因有哪些?

头豹研究院高级分析师常江表示,2023年,光伏企业业绩回暖的原因得益于以下几点:

1、中国乃至全球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的业绩回暖还是要归因于行业的回暖趋势的。比如国内外大量的产业政策引导、光伏装机规模的持续扩大、逆变器和光储等细分赛道的高速增长等。

2、光伏企业在国内以及海外市场的发展规模和效应在持续扩大,多数企业依靠自身的品牌和渠道,以及持续的降本增效和对细分赛道的开拓,仍有希望保持较强的盈利水平。

3、外汇波动、海运成本下降等因素也是导致光伏企业业绩增长的因素之一。

海关总署近期发布的光伏出口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国内逆变器出口额为5.95亿美元,环比提升6%,已实现连续两个月的环比提升。为何逆变器的出口数据持续回暖?

常江认为,逆变器的出口回暖主要是量价齐升的结果。首先,逆变器的需求回暖,主要得益于光伏产业的需求整体回暖。如美国等海外市场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并网容量的增长,欧洲的去库存进程接近尾声,微型逆变器在海外户用光伏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叠加光伏组件等产品的价格下降,均推动了光伏产品需求的增长,进而带动了逆变器需求的增长。

其次,逆变器在海外市场的价格也在持续增长,2023年1-11月的均价为195.8美元,同比+10%。量价齐升最终导致了逆变器出口的持续回暖。

2023年光伏新增装机数据远超行业预期,全年新增装机容量突破200GW,达到约216GW,这一数字也接近2019~2022年4年的新增装机总和。2024年,您认为光伏装机需求还会处于高位吗?

常江认为2024年的光伏装机需求还是有很大可能维持高位的。首先,光伏装机需求的核心驱动是气候危机大背景下的能源转型,在此驱动下,国内外相关政策出台和落地将更加频繁。其次,光伏行业中的落后产能加速出清,替代落后产能的先进产能仍将获得稳定增长的需求量。最后,随着阶段性扩产增速的回落,和“去库存”进程的结束,供需平衡将趋于合理,光伏产业将迎来更为健康的发展态势。

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2024年,海外光伏需求将如何发展?当前海外光伏企业产能持续扩张,中国企业出口将面临哪些问题?

常江指出,分市场来看,对于欧洲市场,2024年随着地缘冲突和能源危机持续加剧,以及去库存进程接近尾声,欧洲市场的需求量仍然可观。

对于印度和亚太地区等,其能源结构煤炭占比较高,未来转型所需的风光需求较大,可能是2024年光伏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而对于美国来说,2023年主要需求来自于集中式光伏电站的大规模增长(2023年底,美国集中式地面电站新增装机规模比2022年增加一倍以上),预计2024年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谈及中国企业出口时将面临的问题,常江表示,新的贸易保护手段和打压竞争可能是中国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未来,提升企业自身的品牌影响力、产品竞争力和产业话语权是光伏企业在海外市场需要着力布局的战略。

在当前由供给端过剩导致的国内光伏产业链盈利承压的背景下,您认为光伏行业有哪些细分板块仍值得重点关注?

常江指出,目前落后产能的供给确实存在过剩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光伏行业阶段性产能扩张导致的。

当下,光伏行业发展前景的细分板块较好的有以下两个:

1、光储赛道。储能赛道主要有三大发展优势,即全球市场广阔,未来全球储能市场空间可达千亿级;光伏企业纵向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部分规模较大、产品较成熟的厂商也在尝试向下一体化,打造自有品牌、获得溢价;储能赛道毛利率总体较高,核心壁垒在于与储能逆变器的适配和渠道优势。

2、逆变器。其中串组式逆变器可能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从全球和国内角度来看,集中式逆变器从2016年以来一直保持逐步下降趋势,而串组式逆变器占比却在逐年提升;另一方面,由于欧洲龙头的成本较高且技术更迭慢于国内,因此在海外逆变器市场中,中国企业接力欧美龙头成为重要趋势。

美特斯邦威创始人回归

宁泽基金董事、雪球人气用户吴吞表示,美特斯邦威作为曾经的国民品牌,这些年确实发展的不好,去年年底才曝出把春熙路标志性的门店卖给了雅戈尔,这些年经常卖物业还债。美邦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前两年国潮崛起的时候,美邦为什么没能像李宁一样翻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存货堆积导致陷入恶性循环。2010、2011年左右,国内所有的鞋服品牌都面临这样的危机,奥运会之后国内消费一片大好,所以快速扩产,结果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积攒了大量存货。去库存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就是降价促销,但是降价一定会影响品牌形象,这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库存多了--降价--品牌变low了--更加没人买--继续降价。

品牌溢价是服饰的最大利润来源,很多品牌为了维护品牌形象,会将存货转去低线城市/国家销售,大家在一些小镇看到的某些品牌工厂店就是如此。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转去低线城市对品牌影响还是挺大的,远不如转出口。还有一些品牌更极端,存货甚至会直接销毁,比如HM。

2、加盟模式导致丧失存货管理能力。有人可能会问,美邦可以缓慢去库存,宁愿卖得慢一点也不大幅降价。事实上美邦们做不到这一点,一方面是因为鞋服需要配合季节和潮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早期美邦、真维斯的经营思路其实类似现在的奶茶店,赚的都是加盟费。加盟的门店太多了,加盟店会怎么处理存货品牌根本管不住,加盟模式就像一个杠杆,当品牌好的时候让品牌加速腾飞,当品牌差的时候也会让品牌加速陨落。

存货原因是2011年之后,近十年国内鞋服品牌集体陷入沉寂的原因。安踏是最先走出来的,因为大刀阔斧的进行了库存回购,而且开始了渠道管理,大力发展自营模式。很多年前,安踏的自营门店就超过50%了。李宁的翻红也是在存货处理完之后,设计变好了,巴黎时装周一炮而红,然后又迎来了国潮崛起,但是李宁稍有些“居安不思危”了,对于渠道的管控力还是较差,这也是最近李宁品牌业绩各方面又开始下滑的原因。

3、对于美特斯邦威来说,这些年的机遇一个没赶上,比如电商。不过美邦过去几年在电商业务上没什么作为也和加盟模式有一定关系。如果同样一件衣服在电商上卖的比店里便宜很多,加盟商就没有拿货的意愿了。所以很多品牌都会区分出,线下款,线上款,线上线下同款等等,一般线下款和同款肯定会比线上款贵一些,但质量真不一定有差距,这样定价更多是为了照顾加盟商。

4、名字背锅,错过国潮崛起。李宁的背后是世界冠军李宁先生,很容易把李宁和爱国、国货联想到一起,而且李宁还推出了子品牌“中国李宁”,加深这一印象。而在近二十年前,很多消费者还是比较喜欢外国品牌的,所以一些国货品牌也取了洋名,比如真维斯、美特斯邦威、达芬奇瓷砖……国潮buff他们能享受的就很少了。

谈及美邦未来是否还有机会,吴吞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知名度和美誉度美邦都有,这就是美邦翻红的基础。但是美邦的美誉度只停留在质量和性价比,设计风格很多人表示一言难尽,简单来说就是比较“土”。美邦目前缺的只是品牌形象升级和设计迭代。吴吞本人最近一直在关注美邦,大家应该都知道“端木带我去美特斯邦威”这个梗,美邦最近刚签了端木磊的扮演者俞灏明做新年大使。这点做得就很好,一方面是有梗,另一方面俞灏明曾经也是很红的小鲜肉,因为事故毁容,沉寂几年后复出,如今已经成为优秀的实力派演员,“破而后立”、“锐意新生”适合现在的美邦。美邦是有机会在未来翻红的,具体怎么样还是要看公司接下来的运营,可以重点关注。

芒果超媒最新业绩解读

吴吞指出,芒果超媒业绩预告看着确实非常不错,归母净利润接近翻倍,但事实上没那么好,扣非后净利润同比增长2.05%—14.65%。其实大半的净利润都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

芒果超媒表示,根据相关部门2023年10月发布的《关于延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公司预计未来适用的所得税政策将发生变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税法的有关规定,预计2023年可净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金额约14亿元至18亿元,同时计入当期企业所得税费用-14亿元至-18亿元,由此形成对2023年当期损益的一次性调整,计入非经常性损益(14亿元至18亿元)。递延所得税资产简单解释的话可以视为,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

公司广告业务方面,随着广告业务回暖,公司第四季度广告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8%,全年广告业务同比下降预计在12%以内,较上半年降幅明显收窄。

会员方面,公司主要通过合作进行拓展,比如移动芒果卡等项目,公司第四季度会员收入预计同比增长33%,全年会员收入预计同比增长11%,年末有效会员规模达6653万。

东方甄选最新业绩解读

吴吞介绍,东方甄选营收同比增长34.4%,但是净利润腰斩了,最大的原因是成本增加了。主要是两个方面:

1、截止2023年11月30日止六个月,东方甄选产生的薪酬开支总额(包括股份酬金开支)为6.25亿元,较截去年同期的的2.33亿元同比增加167.7%;

2、销售及营销开支6亿元,去年同期仅为2.27亿元。

一方面因为业务扩张,员工增多;另一方面说明东方甄选给员工的分成和激励更多了,应当也包括此前出事后挽留董宇辉给出的条件。

随后吴吞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对当下几家直播电商的理解:

1、吴吞坦言,东方甄选的模式是他最不看好的。有点像足球俱乐部、演艺经纪公司,表面上球星、艺人是公司的员工,实际上是公司在为他们做嫁衣。球星、艺人火了一定会要求涨工资,所以企业的利润还是很薄。而且往往大火的人只有一两个,企业的身家性命都在他们身上吊着。

2、第二类是师徒制的直播社群,比如辛巴、三只羊。在MCN机构中,新主播对于老主播既是同事也是竞争对手,如果让老主播扶持新主播,用自己的流量给他们引流,很多主播会不愿意。除非自己既是老板又是最大IP,比如papi酱、张大奕,但其实也会有保留,就是害怕替他人做嫁衣,把别人捧火之后改换门庭。利用师徒制建立了利益关系和强扭带,师傅能够从徒弟那儿分成,所以会尽力扶持新主播,开枝散叶避免一人独大,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将对方牢牢绑在了自己的战舰上,因为直播带货是面向观众的,徒弟真要走的话还得受到舆论的谴责。

这种模式下,企业对员工的话语权是非常强的,有点类似德云社,当初曹云金不过是想涨点工资,结果被网暴了很久。

3、第三种就是交个朋友的模式,不依赖IP,依赖供应链。很多人说到交个朋友会想到罗永浩,但事实上如今罗永浩贡献的GMV仅仅5%,相比董宇辉超过50%的GMV,可以说交个朋友早就摆脱了对某个人的依赖。IP最大的优势就是自带流量,但是这些流量不是公司的流量,而是主播的流量,这就导致公司相对头部主播话语权薄弱。

而交个朋友根本就没有想要培养IP,吴吞认为,直播对交个朋友而言是一种多角度展现商品的形式,而不是做网红带货生意。他们的主播基本都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学生,而且没有分成,拿的都是死工资(除了罗永浩,毕竟要演“真还传”),一小时150-1000元,一场直播7小时,一个月保底四场。分成给到的是运营团队,这样的模式也很稳定。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消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内容运营编辑雨朦)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